登陆注册
28494500000006

第6章 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理论:评论性回顾

对于一个新的经验现象,理论研究的第一步通常是经验调查和资料分析,在归纳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理论假说,由此推进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的研究,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关于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研究,最初主要是对具体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调查和资料分析,或对某个方面的具体特征或问题加以解释。但邓宁(1981)、威尔斯(1983)、拉奥(1983)、阿加威尔和阿格蒙(1990)、托伦惕诺(1993)、冼国明和杨锐(1998)等则在不同水平上试图用一个理论框架对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出现和发展作出解释。

一、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路径论也称“阶段论”或“周期论”,邓宁最早在1979年提出,后来又对其进行补充和发展,名称也不断变换。该理论将一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能力与其经济发展水平联系起来,认为一国国际投资地位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正比关系;同时又将经济发展阶段与国内外企业的竞争优势联系起来,说明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随企业竞争优势的消长而相应变化。

一国净对外投资状况,是通过该国企业在国外的直接投资总额与外国企业在本国境内的直接投资总额之差来反映,根据折衷理论,无论是累计的对外投资存量,还是随时间变化的对外投资增量的变动,均取决于与企业相关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为了把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变化情况与其经济发展阶段联系起来,以人均收入的高低对样本国家进行分组(四组),并把它与不同组别国家的外资流入、对外直接投资和前两者之差的净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联系起来,可以发现人均收入和净对外直接投资这一对数据之间存在着有规则的统计关系,即按收入水平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时,第一组国家的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为零或呈很小的负数,意味着该类国家的外资流入和对外投资均微不足道;第二组国家的净对外直接投资为负数并且其绝对值有扩大趋势,意味着该类国家的外资流入增加,而对外投资很少;第三组国家的净对外直接投资仍为负数但其绝对值有下降趋势,意味着该类国家的对外投资增加快于外资流入的增加;第四组国家的净对外直接投资为正数且其绝对值有扩大趋势,意味着该类国家是净对外投资国。如果用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代表经济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就得出动态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论,一国净对外投资是该国经济发展阶段(水平)的函数。邓宁用三种优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来解释上述的函数关系,如表2-2.

邓宁的上述理论作为动态的对外投资理论是恰当的,因为他用三种优势及其变化作为解释(一国)人均收入和净对外投资这一对数据之间有规则统计关系的原因,而三种优势变化又是由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这里的因果关系均是可以进行经验检验的。邓宁的这个理论也作为分析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形成过程的框架,因为按简单的推理,由于跨国企业的形成取决于三优势,而三优势又是由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因此,随着经济发展过程的持续,发展中国家必然会出现跨国企业。正因为如此,邓宁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出现并不需要寻找新的理论,已有理论特别是折衷理论足以提供有效的解释。但是邓宁的直接投资发展阶段论既没有分析经济发展的背景、因素、过程和机制,也未涉及经济发展与三优势之间的具体联系机制,因此,作为分析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概念框架并不恰当。当然,理论分析总是解决某个方面或某个层次的特定问题,要求邓宁的理论涉及所有方面是不合理的。我们所要做的,是把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形成和特点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的特殊性联系起来,以区别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而不是简单地以发展阶段来认识这种区别。

二、小规模技术理论

威尔斯(1981,in Kumar&;Mcloed(ed);1983)利用特有优势论、贸易壁垒论和内部化论三组概念,对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形成的条件和动机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部门分布,与此有关的母国、东道国、发达国家和国际机构的政策或措施以及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的概括。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威尔斯的理论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所有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必要参照。

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相对于其他企业的特有优势,但这种技术优势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殊性质,即它们是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适应国内市场环境改进和开发而来的,它们具有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发挥作用的潜力。具体说这些技术适应市场规模较小的情况,而市场规模小正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特点;适应小规模市场的技术具有劳动密集和灵活性大的特点;低廉的管理费用使小规模技术生产的平均成本具有竞争力。同时,发展中国家企业开发的适用性技术,一定程度上带有自主创新的特征,往往成为企业国际化生产的独特优势。正是这种相对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和东道国当地企业(包括东道国本国和国外企业的子公司)的特有技术优势,使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得以形成,也是它们对外投资行业和区位有别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原因。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通常投资于简单化和标准化技术的行业,区位上则主要投向邻近的或文化传统相似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发展水平也低于母国。

首先,威尔斯关于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特有技术优势属于产品生命周期尾部技术模仿(Wells,1986,in Khan(ed)),是利用降级技术生产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产品,这样意味着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在国际生产中的地位只能是处于边缘地带和产品周期的最后阶段,这与早期的情况相符合,但从动态的角度看,并不符合实际。

其次,小规模技术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在技术上的创新活动仅局限于对现有技术的模仿,并不符合企业技术积累和创新的演进规律,这方面正是后来理论的主要创新点(Lall,1983;Ca-ntwell,1987;Tolentino,1993)。

最后,威尔斯强调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生产方面的小规模技术和适用技术,但忽视了管理方面的技能。处于成熟产品和标准化产品阶段的生产技术模仿和改进的难度较小,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通常主要不在于利用技术的特有优势,而是在于寻找有利的生产区位降低成本,或者是为了保护出口市场,这种情况下,对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的协调和具体经营环节的管理经验是关键,而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在国内积累的这些管理经验,绝大部分属于默会性知识,真正属于特有优势。威尔斯只注意到管理费用方面,而完全忽视管理经验。

三、技术变迁当地化理论

这是拉奥(1983)通过对印度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投资动机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提出的一种理论。首先,企业的特有技术优势是进行国际化生产的必要条件,这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是相同的,区别在于这种技术优势的性质不同,这是不同国家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和策略存在差别的原因,例如日本、美国、西欧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区位模式之所以有差异,就是因为各国企业特有技术优势的性质不同。而这种技术优势性质的差异,是由于各国资源禀赋、市场规模、制度传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不同所引起的不同技术创新路线。

其次,实际世界中技术进步显示出两个特征,即在微观水平上技术变革的当地化和不可逆性。这与新古典理论解释的技术进步过程截然不同,该理论中,技术知识是没有地方性的,每个企业均可以同等地了解所有可供选择的操作技术,并在给定要素约束下,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自由地选择,要素价格变化,也可以无成本地改变技术。进一步给定齐次生产函数、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存在规模经济等假定,不同水平的技术不可能获得相同利润而共存。

但实际上按照技术变迁的演化理论(纳尔逊和温特,1977),技术进步过程是相当不同的,企业仅能了解有限范围的技术,技术运用的转换需要相当的成本和努力,企业的技术进步是被局限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技术进步的方向也取决于市场条件和科学水平,并且技术进步不仅包括创新者而且包括所有相关产业的活动(如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销售商、使用者等),这样每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只能是在其对技术了解的范围之内并在“当地性”的环境中实现的。技术的不可逆性是指一旦完整的产业体系已经转换到新的技术水平,尽管较旧的技术在抽象意义上是“共同知识”,但不能在该产业体系中有效地复制和转移。

最后,以下条件使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形成自己的特有优势。第一,企业的技术知识是在完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一套环境中被“当地化”的,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要素价格和产品质量条件更相符合。差别也可能来自自身的创新、进口技术的具体应用、对发达国家早期使用但现在已被放弃且不具备出售条件的技术的使用。第二,发展中国家企业会通过不同方式对不同来源的技术进行综合、消化和吸收,使产品更适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只要这些企业能够比发达国家企业更好地满足当地特定部门和市场需求,就能拥有特定优势。第三,发展中国家企业拥有的技术优势,不仅来自生产过程及产品更适应当地的要素价格、要素质量和需求条件,而且来自创新活动所产生的适宜小规模条件的技术,在发展中国家使用比在发达国家使用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第四,在国内市场较大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能开发出与发达国家名牌产品竞争的消费品。特别是生产资料类产品,成功的营销通常取决于与使用者的互相影响,而不是高级的大规模促销,这样发展中国家企业在服务于国内多样化使用者方面的经验能够增强自身的优势,因此也能看到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营销优势。第五,上述优势还会由于政府、自然、文化和语言等方面的因素,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得到强化。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通常在较低技术和技能水平上经营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也能建立一种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使用的特有优势,并且这种优势的国外运用并不一定只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时也可以在发达国家运用。

拉奥把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与技术创新过程的性质联系起来,又把后者与一国的资源、市场、制度、战略等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具有理论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补充了威尔斯和邓宁的理论,即依据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性质的理论,证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并不是一种简单被动的模仿和复制,而是一种独特的、适应当地经济条件和经营环境的消化、吸收和改进过程,由此形成的技术与发达国家技术的区别在于适用于不同国家经济条件的性质,而不是简单的落后与先进这个单维度的比较,并强调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性。同时,技术创新过程的独特性取决于国家水平的相关因素。但与邓宁不同,拉奥把国家水平的相关因素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过程结合起来,揭示了两者的联系机制。另一方面拉奥通过对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特有优势产生过程的分析,把研究的方向引向了动态的领域,与产品周期模型动态方法不同的是,他把企业内生的技术创新过程作为主线,而不是以国家之间或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为主线,从而为后来更具一般性的技术积累理论(Cantwell,1989;Tolentino,1993)提供了重要提示。如果把企业内生的技术创新过程作为企业成长的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拉奥是从企业成长角度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形成的最早尝试者。但拉奥仅涉及到技术活动的一个方面,而企业成长是一个包括多项活动的复杂过程,并且这些活动均与企业的行为目标相联系,所以要从企业成长角度的分析中得出有用的结论,就有必要考虑企业行为目标和其他相关活动。拉奥把发展中国家企业内生的技术创新过程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环境条件联系起来,说明其技术具有独特性从而属于企业特有优势的原因,但他没有把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的特殊性与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企业成长其他方面的活动联系起来,因此,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形成的超阶段性不能给予解释,因为企业内生技术创新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特有优势,在发达国家早期的企业中也是同样存在的,但在当时并未形成企业的国际化生产。这意味着需要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处于相似发展阶段的不同时代背景条件来解释。

四、技术积累和产业升级理论

8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出现了加速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开始把国际化生产的网络扩展到发达国家,成为当地企业的有力竞争对手。面对这种新情况,托伦惕诺(1993)提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予以解释,就是把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跨国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这三个方面联系起来,在邓宁的直接投资发展阶段论框架中,依据演进经济学的概念,对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随经济发展过程出现的经营活动提升和经营区位扩散提出解释。

技术积累是企业的内在活动,可以通过研发投资,也可以通过经验积累来实现,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而言,后一条途径是主要的。技术积累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因此,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与发达国家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具有特有优势的基础。企业技术的不断积累和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导致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直接相关,与一国跨国企业部门分布和地区分布的特征和变化直接相关。企业现有的技术能力影响其国际化生产的规模和水平,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和增长速度;反过来,企业的国际化生产也会影响和加快企业的技术积累与技术能力的提高,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托伦惕诺特别强调了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以及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国际化生产的经验积累,对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托伦惕诺认为,从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真正意义的跨国企业出现以来,从产业分布和地区分布的演变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到70年代中期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资源基础型的和进口替代型的跨国企业,属于简单和劳动密集型的技术,技术创新的类型主要是通过经验积累的产品或生产过程的实用性改造,使之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主要分布于邻近或文化相近的、发展水平低于母国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到80年代中期的第二阶段,跨国企业母国已发展到较高阶段,当地化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得到提高,同时由于国际化生产经验的积累,使制造业跨国企业增加,投资地区也扩展到远距离的发展中国家,这个阶段跨国企业能够更多地获得国际化生产的规模经济利益。8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随着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和国内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实现,使较高级和较复杂技术的制造业对外投资快速增加,并开始进入发达国家,与当地企业竞争,这个阶段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在产业和地区分布上更接近于发达国家。由上得出结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遵循早期发达国家和后起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演进路径,但各个阶段时间均提前了。

托伦惕诺把随经济发展过程的企业技术积累和创新,以及相应的技术能力形成和提高,作为理解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把企业技术积累的路径依赖性,作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区别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主要因素,推进了拉奥的研究。与拉奥不同,她把影响企业技术积累路径的国家水平特有因素,看做是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从而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也呈现阶段性的特征,并大致显示出三个阶段。因此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特有技术优势不是始终区别于发达国家,而是随经济发展逐渐与发达国家趋同。这种见解既具有理论洞察力,也与实际的经验相符合。但问题在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积累的路径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初始条件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并不清楚,而这对理解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积累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以及跨国企业出现的超前性均是至关重要的。

五、动态比较优势推动模型

阿加威尔和阿格蒙把宏观发展政策与企业微观决策行为联系起来,建立了一个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企业国际化成长的模型。首先,区分了两种比较优势概念:横向或静态的比较优势和纵向或动态的比较优势。前者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着眼于国家间既定的资源禀赋,并假定基于某种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始终不变,同时产品可以而资源不可以在国家之间流动,这种情况下,各国按生产要素价格差异进行的国际贸易会使各方的经济福利增加。由于现实经济中禀赋不变假定的不现实性,使经济学家发展了纵向或动态比较优势的概念,它涉及一国随经济发展过程所发生的要素禀赋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化及其福利效应。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动态比较优势是更合适的概念。

其次,考虑政府的宏观发展政策。假定在发展的长期过程中,政府扮演一个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即通过可以操纵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内储蓄率和产品的要素密集度,这样一国比较优势的变化可以由储蓄率变化和要素比例变化来反映。假定发展中国家最初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部门,如果政府把发展资本密集部门作为“目标比较优势”,就可以通过促进储蓄率提高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的要素比例变化,实施贸易政策影响产品的销售市场,并且可以通过增加社会先行资本,或支持企业层次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建立,来影响企业的技术积累率。这样就可以较快地实现一国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

最后,扩展上述过程,把宏观发展政策和政府与企业关系包括进去,把政府政策造成的动态比较优势作为企业据以制定经营战略的外部环境,以政策导致的市场结构来表示,并假定企业的战略决策具有路径依赖特点。发展初期,目标比较优势部门的规模较小,企业经营能力较弱,政府试图影响结构变化的结果是进入进口替代阶段,由此形成国内的市场结构,企业在受保护的国内市场上得以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的企业开始积累起经营活动的经验和技术,并以两种形式向国际化方向成长的,一是扩展相同产品系列的规模,开始供应国外市场,而以前只是供应国内市场;二是通过多元化扩张,建立其他相关产品的出口能力。这意味着一国走向出口促进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国内市场仍然是受保护的,而企业的出口产品必须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因此,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由前一个阶段的领导者变为合作者。以保护为基础的出口导向阶段的成功,使经济发展走向第三个阶段,这是企业成为市场投资的主导力量,政府的作用进一步下降。企业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和扩展出口市场,降低与目标市场相关的贸易政策风险,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在目标市场进行与市场营销活动相关的投资(售前或售后的服务),或制造环节的投资,随着经营的扩展,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会扩大,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这样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国际化过程是一个包括多方面协同变化发展过程,也可以从不同方面加以反映,如表2-3.

把政府作用与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形成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发展中国家作为后来者,政府作用的形式不仅表现在具体的经济发展政策上,也体现在非经济的各种社会发展政策上,其效应也涉及发展过程的所有方面,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从上述的分析来看,其分析思路与托伦惕诺是相同的,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纳入到技术积累和产业升级的模型之中,因为该模型也涉及国家特有因素对企业技术积累的影响,宏观政策影响比较优势转变过程可以归入国家特有因素。但阿加威尔和阿格蒙的这个模型把发展过程中政府作用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的变化突出出来,可以更恰当地反映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因此富有启发意义,不过,该模型也没有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与跨国企业超阶段出现的原因联系起来,对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分析也很不充分。

六、技术积累的动态竞争策略模型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跨国投资既涉及条件,也涉及动机,跨国企业的经济学分析主要侧重于条件的分析,已有的“跟随领先者模型”(Knickerbocker,1973)、“交换威胁模型”(Graham,1978)和“风险分散化模型”(Lessdrd,1977;Rugman,1979)均未能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但跨国企业形成作为企业成长的结果,必然与企业的战略决策密切相关,扩大投资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跨国企业形成也是企业投资决策的结果,同时由于技术能力和技术积累在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生产中的重要性(Wells,1983;Cantwell,1989;Tolentino,1993;Narula,1996),因此从企业增强技术能力的战略角度,把技术积累过程与市场竞争策略结合起来,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是一个较好的思路。

冼国明和杨锐(1998)就是遵循这个思路,以附加策略变量的折衷范式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的技术积累动态竞争策略模型,试图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向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两个方向的对外直接投资做出统一的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在t时期向发达国家进行的策略型直接投资,称为“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其动机是为了加强技术积累的速度和效果,即为了获得某种先进技术或管理技能,以增强t 1时期的所有权优势。从短期看,这种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最终产品的有效生产,而是为了获得某种中间产品(主要是技术),因此,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在[0,t1)期间内可能发生亏损。但从长期看,这种投资加快了企业的技术积累速度,可以在[t1, ∞)期间与技术领先企业争夺世界市场。当然这种投资的实际发生和获得预期成功均是有条件的,具体说,前提条件是在一个可预期的时期内存在着某个充分小的技术差距,使得T、T1分别表示相应时期的技术,G(t)表示技术差距。

如果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在[0,t1)期间内可能发生的亏损为C,长期内([t1, ∞))在世界市场上利用技术T1所获得的利润为π,则当π>;C,t∈[0, ∞)时,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在[0,t1)时期发生;当 T(t)-T1(t)≤G,t∈[t1, ∞)时,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成功地获得了所需求的技术。

上述模型可以解释发展中国家一部分跨国企业形成的动机,但是由于缺少企业行为性质的假定,在逻辑上存在不足,如果假定企业一般行为目标是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就不会发生上述的对外直接投资,即使假定是长期利润最大化,由于行为性质不同的企业在[0,t1)期间内承受亏损的能力方面也有疑问,从而这种直接投资能否发生就变得不确定了。所以从企业战略角度的分析不能缺少企业行为性质的前提假定。

同类推荐
  • 转型成长中的甘肃经济问题研究

    转型成长中的甘肃经济问题研究

    甘肃是研究转型经济中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最好样本。首先,计划经济时代的甘肃经济其现代部门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体制变迁中,这些部门都经历了内部的产权制度和外部管理体制的变革,它们的成长与起伏中有很多值得总结的东西;其次,市场化进程中的甘肃传统部门已形成了一些新的经济成长模式,急待总结;最后,甘肃在西北经济中的区域地位、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经济内部的结构和地区差异等等,对于研究落后地区的经济转型问题具有代表性。
  • 经济学常识全知道

    经济学常识全知道

    本书为“知识大百科”系列之一,结合大众实际生活,系统介绍经济学知识。
  • 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本书详细探索对称关系在人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具体表现,全书共分十三章,内容包括:对称经济与对称哲学、经济学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对称经济学与对称辨证法等。
  • 从经济中心城市到全球城市(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经济中心城市到全球城市(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经济中心城市到全球城市,上海经历的演变过程。本书结合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布局,分析了上海全球城市演进的历史背景,从战略层面探讨了上海全球城市演进中国家战略、区域战略、上海战略等的变化。
  • 国外“三农”面面观

    国外“三农”面面观

    在外国,不少国家也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改善农民生活的方针政策。其中,有不少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例如,日本的“一村一品”,韩国的“一社一村”,荷兰和德国的合作社组织,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的农民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科技兴农,荷兰和巴西的环保措施,等等,各有千秋,别具一格。若遵循“洋为中用”的方针予以借鉴和参考,对我们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将是很有意义的。
热门推荐
  • 神王劫废柴逆天六皇子

    神王劫废柴逆天六皇子

    她,杀手界的“王”,重多杀手眼红她的地位,甚至连和她一起度过无数腥风血雨的搭档,都背叛了她!死后,她的神秘血统让她灵魂穿越,借尸还魂。附在了星翼国软弱无能的六皇子身体里。再次睁开眼,眸子冷光四射,不似六皇子的窝囊!天下乱,神王降!神渡劫,天悲凉!
  • 今天我还是棒棒哒

    今天我还是棒棒哒

    这是一个女大佬爱上角色扮演却总是脱戏的故事。这是一个男大佬总是作死却死不了的故事。天道:“我太难了。”抱紧自己白白胖胖的身子,留下了委屈的泪水。嗯,快穿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反派boss有点帅

    快穿反派boss有点帅

    明兮有家族遗传病,所有人活不过二十五岁,于是在她二十五岁那年,她还是没能逃过命运的安排,死了,不信命的她被迫与系统签订了契约。007:“主人,我这有可以改变你家族命运的神器了解一下。”明兮看着眼前出现的功德笔和命运薄,眉头皱了皱。007:“主人,完成任务攒积分送复活甲一次哦,考虑考虑?”明兮不为所动,反正她有遗传病,活不活都无所谓。看着一脸生无可恋的明兮。007不泄气的再次诱导:“主人,这有美男boss一个,你……”听到有美男,明兮终于心动了,成功入了007的坑。
  • 号令世间

    号令世间

    我是李烈一觉醒来竟然魂穿了,穿越附身到这一名同样叫李烈的少年身上!他太惨了,这个少年!全村上下两百多口人,被黑王寨冷血强盗夺粮屠村!幼小的李烈在和一群童伴们在玩躲迷藏,藏在破旧地窖,陷入这场灾难!瑟瑟发抖,他透过地缝,看清楚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幼童的他无能为力,不敢发声。小小年纪种下仇恨的种子!求得一口饭吃,努力活命,进入周族做了三年童仆!受尽屈辱,为了报仇血恨!偷学周老爷武功秘籍,被俞管事当场发现,受尽毒打!让哑姑盲伯把刚满十三岁就要含恨断气的李烈少年,用装粪尿木桶运出云凌城,丢弃在一般人不敢靠近的屠龙岭!意外被我魂穿,依靠着种种奇遇,报了血仇!一步步成长,最终自创门派的故事。
  • 万古龙神

    万古龙神

    拥有天龙的血脉却被视为废血一族,只因如今这片天地的玄气不能吸收,不能修行,血脉力量也被压制,没有灵气,家传战技也无法修炼,少年李尚是如何摆脱废物头衔,屹立在玄天大陆之巅,追溯到上一个纪元的终结,去揭开历史的真相,拯救这片大陆的生灵。
  • 不晓得叫什么名字

    不晓得叫什么名字

    陈川琼和陈尘的故事……………………………
  • 匆匆逝去的那年

    匆匆逝去的那年

    我想,我也许该用一些心情忘记一些事情,惦记一些事情,回味一些事情。这些事或许不是我曾经在意的、伤心的、无味的,而是美丽的、神秘的、快乐的。遥远吗,痛苦吗。
  • 重生悍妞

    重生悍妞

    29岁的郁苗苗在婚礼当天重生回到了小时候。这一世,不再小白不再圣母,誓将彪悍进行到底。且看彪悍女如何成就她的彪悍人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重生天路

    网游之重生天路

    游戏十年的萧寒,重生于游戏的序章之中。他只想完成一个自我内心的承诺:活着,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