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59400000031

第31章 我的心总在笑(6)

刚进园子,虽吃着果子,仍然有种坐不住的感觉,脚底下痒痒的,想往果林里跑,过一把摘丰收果实的瘾,过一把田园风光的瘾。

进果林的路几乎全从百香果和蛇瓜的棚架下蜿蜒,藤蔓依依,随风飘荡。百香果还有不少在棚顶鲜绿浅黄,令我想起刚刚喝过的百香果汁,恰到好处的甜中带酸,香气久久不散。毕竟是12月了,枝叶难免有些枯黄,一些未摘的蛇瓜风干了,不改姿态地垂挂着,夹杂在绿色之中,不凄凉,却带几分成熟和璀璨后的沧桑与恬静。

一路只有风的低吟,鸟的跳跃,心旷神怡之时,却有童声稚语传来,林间一个拐弯,就有一群孩子在草地上嬉戏,追逐玩耍荡秋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成了配角,只有在旁边打杂的份儿。再往左转,又别有一番景象:几个孩子正在一个很浅的水池边用小纱网捞泥鳅,老奸巨滑的泥鳅几经漏网,最终被“督战”的大人捉拿归案。孩子们在城里何曾玩过这样的“游戏”,自是欢喜不迭,拎着装泥鳅的小捅不肯放……

另外几个小朋友正儿八经在种白菜,这个活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菜没种几棵,小手已经沾了不少泥,额头上竟沁出了汗,小脸上却喜气洋洋,颇有成就感。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胖子还缠着妈妈,问刚种下的白菜弟弟几天能长大,他要常常来看它。

一些师奶模样的中年妇女提着果园为游客准备的小竹篮,直奔草莓地,专挑那些鲜嫩欲滴的草莓,细心地摘下来,往竹篮里放。进了丰本园,水果随便摘,而且这里的果树经过专门培育,个儿都矮,就为了方便游客采摘果实。不用登梯爬树,大多手到擒来。走的时候到园门口过秤交款后,便可以带回家慢慢享用。

黄小姐领着我边走边看,告诉我这边是酷似仙人掌的火龙果,那边是日本青苹果,还有地中海无花果,台湾枣,菠萝蜜……最有意思的是这里的龙眼,一年两次收获,此刻正挂着果呢!田还是那块田,有了科技撑腰,光景就大不同了。

最热闹的是前面那几十亩鱼塘,20多万条锦鲤或畅游四方,或济济一堂。遇上游客前来观赏,五彩缤纷的鱼们便心有感应,齐齐涌到靠岸的一角,锦鲤以纯金、纯银色为多,再加上黑红相间的掺杂其中,就汇成了波光粼粼的跃动的彩流。如果有人喂食,鱼儿们便你争我抢,彩波翻腾,时时引得游客惊呼与喝彩。我正担心这样激烈的争抢会不会闹出鱼命,黄小姐安抚我道:你多虑了。锦鲤很讲规则和礼貌,食物来了,一拨涌上,吃到口便走,让位给下一拨,决不会吃霸王食……锦鲤们尚且如此文明,我们人类中的渣滓倒弄出形形色色道德沦丧、人性全无的事,岂不汗颜!

心中兀自感叹,视线却被一帮广州游客的抓鱼行动吸引了。原来这塘里的鱼可用鱼捞自由捕捉,带回家饲养。一位戴眼镜的姑娘被朋友们推举出来捞鱼,果然是身手敏捷,动作利索。可惜参谋太多,你指东我喊西,无非是“这条好酷啊!快捞!”或是:“捞错了,那条最靓。”姑娘一时有些忙不过来。每捞上一条可心的,小心翼翼放入装好了水的大塑料袋,便赢得一片笑声掌声,刚从香港来的一个旅游团也在水塘边拍手助兴,好一幅人欢鱼跃的盛世图画。

离开鱼塘,我和黄小姐钻进了番石榴林。

泥土的芬芳和果木的碧海让我产生了一种幻觉:我仿佛看见我们的祖先树叶裹身、手持木棒走出密林,他们或许想不到,这个走向文明的进程在经过了千万年漫长和曲折的路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终究要回归绿色,回归自然。

我还想起了距丰本园半小时车程的伟人故居翠亨村,孙中山先生当年忧国忧民、离乡求学,呕心沥血、打造共和,不就是为了实现“天下大同”,构建和谐社会?不就是为了追求一个老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天年的家园吗……

纷飞思绪,被黄小姐打断:“宋老师,快吃番石榴”。

捧着一个硕大的番石榴,想着先吃为快,只是到哪儿洗?

黄小姐拿出纸巾一抹,便说:放心吃吧,我们这儿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水果,都是不用洗就可以吃的。

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果然清甜,又没有渣。在果林里漫步品果,感觉好极了。不是尊贵,不是虚荣,也不是炫耀,而是千金难买的踏实、自在、平和。

有些地方,去一次就够了,图个新奇刺激,一笑为快;有些地方,看一回便知足,已经印象深刻,永难忘怀。丰本园,是另一种味道:似曾相识,又有些陌生;心向往之,却已经久违。这是一片让心灵归于宁静,让心情得到放飞的芳草地;这是一个值得一来再来、不觉厌倦的“桃花源”。

寻寻觅觅,兜兜转转,终于明白: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上,最灿烂的终极文明,是绿色的。

当青春不再飞扬

当青春飞扬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不会老,什么都学得会什么都能干好,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衰老和疲惫都陌生而且遥远。我们一齐学着前辈的口气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实有几人真正能体味个中的真谛?日子就这么悄没声儿不知不觉地逝去,有一天竟然发现两鬓飞霜青春不再,顿时像泄气的皮球没了主张……

当青春不再飞扬的时候,我们或许不觉得突然但还是抑制不住迷茫和失落,许多事情都已经成为泡影,幻想也开始离我们远去,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如此渺小,在时间和现实面前我们常常无能为力,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感觉只会越来越真实和痛切。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青春都将在每个人身上勃发,又从每个人身上消失。但这个过程却因人而异,可以很漫长,也可以很迅速。或许让青春飞扬的年代不会太长,但拽住青春的尾巴,留下青春的感觉,拥有一颗青春的心,直到垂垂老矣,是谁想做就能去做,谁做了谁就会有收获的。

闲来也看看小说和电视连续剧,尤其是爱情故事,酣畅淋漓的,揪心揪肺的,牵肠挂肚的,生离死别的……让我哭让我笑,让我乐让我忧,不由得感激那些写小说的作家同行,也因了自己还会激动还愿意看故事窃喜自己还未老。但也有不满,怎么如今故事里的女人,特别是女主人公都那么不耐老,也就是二十五岁前还能仗着年轻漂亮而无敌,一过这岁数统统败下阵来,拼着命地美容健身减肥抗衰老,可大多还是忧心忡忡不再自信,并轮番遭遇丈夫情变、家庭危机、空荡荡独守空房、惨兮兮滚出围城……好一点的总算保住了家,却也是凑合的多,恩爱的少;吵架的多,美满的少。好不容易有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边的男女主人公算是白头到老,——老了倒恩爱了。可年轻时多憋气啊,女主人公本来有恋人,却因为组织上一安排就非要执行,硬生生拆散一对鸳鸯。亏得一路吵过来还没有伤元气,两个大好人吵吵嚷嚷磕磕碰碰终归服从了命运。可不往回想也就拉倒,过细去思忖还是没劲,那么大好的青春年华被长期而又痛苦的磨合吞没了,该飞扬的没有飞扬起来……所以还是要趁着青春飞扬时让爱也飞扬,一旦青春逝去,爱的翅膀不会折断。

青春确实好,可以任理想和美丽飞扬。“十八无丑女”,也无丑男。可要是到了青春不再飞扬的时候怎么办?总不能不过了吧!我们能做的,最好是在青春飞扬之时练就“金刚不坏身”,有副好身板有个好头脑有门好技术,以健康之躯外加傍身之技,走遍天下都不怕。

当青春不再飞扬时我们的思绪要继续奋飞不已,哪怕仅仅是想一想也比什么想头都没有要强得多,如果能想得稀奇古怪色彩斑斓就更好,那说明青春的容貌和力量虽然远去了,成熟和智慧的光芒愈加璀璨,对某些人来说,这光芒还能穿越时空,照耀年轻一代去实施去兑现去创造。

青春无法造假,这是上帝给予的一点公平。那么我们也就不要空抱怨青春短暂,毕竟可以飞扬的,除了青春,还有激情还有思想还有不屈的生命。

今天不郁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郁闷”这词儿的使用率直线飙升,用的人多在20岁以下,全身上下青春逼人,正处于“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阶段,却嘟着红唇把“郁闷”两字叫得山响。一般也就是别人都说我不说白不说而已,凑个热闹图个痛快,连“为赋新辞强说愁”都算不上。但也有钻了牛角尖、入了迷魂阵的,绕进去怎么都出不来,岂止是郁闷,简直就是到了世界末日,反正还不大清楚“死”是怎么回事,也就不觉得“死”有多么可怕,想着就去死一回又如何?于是便去死了。

这样一来肯定不郁闷了,却永远不再有生趣。要是真有机会明白这一点,再郁闷也不会做这种无法纠正的傻事。

人往往要到了成熟的年龄,才知道年轻时的郁闷简直就不是事儿,甚至还有些好玩。真正体验了人间的冷暖,世事的艰辛,就连郁闷都来不及叨叨,你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严峻局面,肩负着经济支柱、精神脊梁的双重责任,每一项都要脚踏实地去完成,叹息和流泪只能在奔忙的间隙偶尔为之,更多的时候你觉得像是上了发条,身不由己地旋转不已,疲乏狼狈,但停不下来。

到了不再把郁闷挂在嘴边上说的时候,才发现郁闷不请自来,挥之难去。

有这么个男人,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倒是不吭不哈咬牙挺过来了,年届五旬原想松口气,眼神却不对了,定定地看人,一看一个疑心,全都像当年的阶级敌人。那个郁闷紧张呀,闹得吃不下睡不着,不时要寻短见。后来送进医院一查,更年期抑郁症,医生说乃长期郁闷所致,到现在也没全好。他倒是有气就发,不憋了,周围的人见到他却是郁闷气短,小心翼翼。

更多的人因为常常郁闷弄出了毛病,你说那心脏分分秒秒地运转,没有休息的时候,你再不平和快乐疼它爱它,总让它承受郁闷之重,它还能不请请病假闹闹情绪吗?到了这份上,至少得抬出救心丹,再往下就不好说了。

人活一世,郁闷难免。我们能做的,首先是尽量少郁闷。凡事看开一些想远一点,找到应对的办法,真要是自己干不来的事情,千万别硬扛。或是多叫些志同道合者,苦乐共担,这等于困难分薄了,快乐加倍了,郁闷也就不见了。

已经郁闷了,当然先动用自己的力量,找出郁闷的症结所在,辨证施治。若是赶也赶不走,那就得请人帮忙,请可靠的领导同志们,可亲的至爱亲朋们。最好自己也有那么几招,旁人一“雪里送炭”就火焰熊熊,郁闷不耐高温,自会走人。不发动群众不依靠组织,顶不住了被郁闷压跨了,算不得壮烈牺牲、英雄好汉。

还有个办法,就是给郁闷定时间表。以礼相待告诉郁闷:您老哪一天来都可以,惟独有一个日子不行,那就是“今天”。只要今天不“驾到”,郁闷您哪,爱怎么着就怎么着。

快乐之源

活在世上,谁都想自己快乐。但磕磕碰碰地过下来,许多人又觉得不知道上哪儿找快乐。前人于是留下话来:人生不如意者常十有八九。

不如意归不如意,快乐却依然有的。君不见,穷人有穷人的快乐,富人有富人的开心,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但比例如何分配,却大有讲究。一个人要是动不动就发怒,那决不是力量和权威的表现,说客气点,是无法驾驭自己的一种幼稚;倘若不客气,就只能被认为是虚弱、无能和无情。影响自己的身体和修养暂且不说,旁人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奋而反击,即使一时未能抗争,忍了下来,何时有了机会,难免再起纷争,弄不好拼个你死我活,别说还不知道“鹿死谁手”,就算你大获全胜又能怎样!打人犯法杀人偿命是自古以来天经地义的事,或沦为阶下囚或刑场上人头落地就由不得你了。

我并不是一概反对动怒,没有一点脾气软柿子任人捏连原则都可以不要,也够可怜的,那样活着比不活还难受。所以,我赞赏忍无可忍时的怒发冲冠、拍案而起。忍是一种修养,一种功夫,一种境界,没有一个人可以为所欲为,毫无顾忌。但如果什么都忍,全无人格可言,那就不仅苦了自己,也难免伤害别人,暗暗高兴的反倒是应该受到惩罚的那些家伙。这就很可能给今后种下祸根,即使你没完没了地忍下去,对方也不会良心发现,洗手不干。该出手时就出手,是善良的人们要时时记住的。惩了恶,扬了善,快乐之源才不会干涸。

快乐源于宽容。不懂得宽容的人有太多的烦恼、怨恨、算计和伤感,哪儿还找得到快乐呢!人与人交往,不苛求才能长久。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忽略不计,也可以大打出手,前者显然高明许多,既免去了不必要的矛盾,又保证了自己的安全,保全了真诚的友情,一举数得,是很划得来的事情。

快乐源于善良。秉性善良的人坦然无邪,心无芥蒂。不一定功成名就,不一定大富大贵,却对这个世界怀着一腔热爱之情,看天也蓝,水也绿,左邻右舍亲切,家常便饭香甜。遇事不钻牛角尖,容易想通;识人不戴有色镜,颇有人缘。能帮忙时义不容辞,心甘情愿,轻易不结仇,不结怨,好人一生平安,也一生快乐。

快乐源于坚定。认准了的目标就雷打不动去兑现,不为闲言碎语、冷嘲热讽所动,也不怕障碍和挫折。即使那目标一时半会儿达不到又何妨?过程同样重要。活着就要行动,就要折腾,在行动和折腾中享受快乐。不要以为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操心就可以天天高兴,恰恰相反,许多人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断的动作,才会有人生的乐趣。

快乐源于健康。每天早上醒来,全身的零件完好如初,怎么使唤都行,蹦下床来想吃想喝想工作,这是多么愉快的事情!或许因为这看上去太平常,人们往往漫不经心,并不珍惜。但一个不小心生了病,这儿不舒服,那里不带劲,睡不香吃不了,可就立马知道厉害了。更不用说大病或绝症,逞起凶来,连小命都难保,哪还有快乐可言呢。

快乐还源于付出。一个人,有能力为社会做点儿事情,为他人带来些欢笑,是很值得骄傲的,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帮忙。如果在你的生活中,从来没有爱心的付出,而只有别人为你效劳,你可能很满足,但永远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无法成就惊天动地、为人类造福的伟业,可是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做力所能及、有益他人的事,就一定会有快乐的回报。

同类推荐
  • 捧日集

    捧日集

    本书紧扣大同发展的时代主题,深入挖掘大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针对现实中的突出问题,从人文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心印菩提万丈光》《不损胸前一片天》《美人如玉剑如虹》等文章。
  •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

    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

    心灵,无论是对于人还是对于文学,心灵都是不可或缺的。《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书名落脚于“行走”,毋宁说,是在行走中感受。同时,作者也显露出一种野心,这个野心就是把生命当作一个奇迹,来思考或者说来捕捉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意味——哲学一词,是借用了作者文中自己的说法。生活的意味或者文学的呈现总能比哲学更丰富,更能摆脱概念的规定性而更加意味深长。
  • 问道录(蠹鱼文丛)

    问道录(蠹鱼文丛)

    《问道录》为著名学者扬之水(赵丽雅)先生最新的一本随笔集,收录了:《绿窗下的旧风景》、《谷林先生的最后一通来书》、《今在我家》、《泗原先生》、《关于南星先生》、《尽情灯火走轻车》、《“应折柔条过千尺”——送别杨成凯》、《以“常识”打底的专深之研究——孙机先生治学散记》、《仰观与俯察》、《我与书》等作品。
  •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收录了莎士比亚四部悲剧代表作,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麦克白》(1606)等。在这四部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以悲剧告终,却因其喜剧气氛使得剧本里“处处是青春和春天”;《哈姆莱特》中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越来越少,现实主义描写越来越突出;《奥瑟罗》则对现实社会中的邪恶势力做了深刻有力的批判;《麦克白》等作品中,理想光辉的正面人物形象不再出现,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也日趋破灭。这些作品无不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与人性的悲剧,代表了莎士比亚最杰出的成就。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非正宗修仙传

    非正宗修仙传

    张正,40岁,母胎单身汉,车贷、房贷还没还完,家中老母亲便撒手人寰。一朝穿越,竟然胎穿变成了女儿身!
  • 无敌棒棒糖:最佳酱油师

    无敌棒棒糖:最佳酱油师

    人靠衣服马靠鞍,狗佩铃铛跑的欢。当今天朝是一个靠面相决定未来的发展的社会,不光是现实,网络游戏上人们也都砸银子换时装。“哥,你觉得我这身材怎么样?”‘男子’比了比自己的肱二头肌,风骚的摆了个健美姿势。‘女子’妩媚的扭下腰,胸前的两团肉随之摆动,“妹,你觉得哥罩杯够不够大?”……………“你怎么性别选成了男人?而且还顶着我的脸?!”“老娘还没问你,你那是什么造型?!我哪有那么风骚!!”人满为患的大区通道里,身穿性感三角裤的型男,与一位凹凸有致的美女大打出手。系统提示:由于上线人数过多,系统压力过大,导致部分线路混乱,请各位玩家注意账号安全,切勿与他人同用一条网线。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时间的缝隙

    穿越时间的缝隙

    霍金曾经提出过所谓的“第四维空间”理论,科学家把它命名为“虫洞”。霍金说“虫洞”就在我们四周,只是小到肉眼很难看见,它们存在于空间与时间的裂缝中。我一直都相信这个世界存在平行时空,时间也会有缝隙……
  • 李小妹的升级史

    李小妹的升级史

    李小妹在家飞来横祸,却也不是横祸。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得到一款在电视剧中打怪做任务的游戏。在电视剧中得到的物品,能在现代使用。看一代宅女如何在二点五次元中叱咤风云,在现代无所不能。此文为yy文,各种狗血,不爱看请绕道。
  • 世界需要什么样的男孩

    世界需要什么样的男孩

    《世界需要什么样的男孩》是一本针对青年男孩的生活指南。没有任何一个人因为已经成年而错过阅读这本《世界需要什么样的男孩》。事实上,时间不能让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远离生命中朝阳一般的青春时光,错过生命中的幻想与缺点,梦想与危险。作者尼克松·沃特曼收集来自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来信,寻求激发青年男人心灵的自我救赎,提出了很多令人愉悦的忠告。
  • 化解逆反:做孩子的知心父母

    化解逆反:做孩子的知心父母

    逆反是青春期孩子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是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本书从理解与尊重孩子的角度入手,深刻分析了孩子逆反的种种原因,具体论述了教育逆反孩子的科学理念。它从当代家教科学和一些父母的成功经验中吸取精华,为家长纠正孩子逆反心理献策支招。本书针对一般家庭中常见的孩子逆反的普遍现象。精心总结了11大实用有效的精彩妙招。并介绍了一些家长的生动鲜活的家教案例。希望借助本书的帮助,能让家长们学会科学地指导孩子度过“多事”的青春期,填平因逆反而造成的亲子间的“代沟”,使青春期的孩子能够以健康的心态快乐地成长。
  • 情美故人

    情美故人

    我们在爱情面前多么卑微,我们在意中人面前有时多么不可理喻?但愿我们可以彼此铭记,此生,我唯愿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