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87800000033

第33章 高考!高考!(1)

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全国五百七十万考生中,有将近一半的考生,在走出第一天的考场后秉烛夜读,加紧复习第二天的考试科目,准备再次冲刺。而这五百七十万考生中的另一多半,这天夜里却瞅着自己那张没有用过的准考证发怔,有的在哀叹自己的数理化基础实在太差,以至于鼓不起勇气走向考场;有的是因为没有路费,无法赶往县城;有的则是误了行程。

五百七十万领了准考证的年轻人,在这一夜紧张、兴奋、彷徨、忧愁、感叹,他们在电灯下、油灯前、星光里,以各自的方式掂量着这一天。

同时掂量着这一天的,还有北京地安门米粮库胡同五号的主人。邓小平这一天吃午饭的时候几乎一言不发,吃晚饭的时候也是一直沉默,晚饭后许久了还毫无睡意。他甚至连夜把教育部部长刘西尧以及田志远叫到家里,说想听听关于第一天全国高考的情况。

他说,没有睡意啊,惦记着孩子们啊。

刘西尧取出随身携带的一大叠刚统计出来的报表,汇报说,第一天的考试总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没有出现大的纰漏。但是,毕竟考生数量太大,而且都十多年没有考过试了,还是发生了很多始料未及的情况。

他说,首先是缺考情况严重。虽说知青们在刚刚得知恢复高考的事情之后,着实激动了一阵子,特别是报名都十分踊跃,但是真正进入考场的却只有三分之一,考场中很多位置都空着。很多学生都是报上名之后压根儿就没敢去考场,还有人到了考场门口却不敢进去。他们痛切地感到,高考对自己来说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了。

田志远补充说,除了刘部长刚才讲的那些自动弃考的学生之外,还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没有按时到达考场。这是因为考点太少,加上路途比较远,很多考生在路上耽误了,还没赶到考场,结束考试的哨声就吹响了。

刘西尧点点头,继续汇报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知青没有钱,根本就掏不起路费和住旅馆的钱。如果是夏天还好,露天将就一夜,勉强还能参加考试,最多就是精神状态不太好。但是在寒冷的冬夜里,别说是在室外住上一夜了,就是在外面站上几个小时,身体也吃不消。

田志远又补充说,从各地反映的那些情况来看,考场里面也出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有的考生因为不熟悉情况而被判定为“作弊”,其实是有些监考老师没有讲清楚规则,同学们以为还能在考试中翻看教科书;有的老师管理得太不严格,一遍一遍地讲话和罗唆,严重干扰了考生的考试;还有一些考生没有带准考证,考卷上无法写考号;还有一些人带着铅笔去考试,这不符合规定;还有些考生甚至不理解考卷上装订线的意思,直接把名字写在了试卷上。

听完了这些情况汇报,邓小平长时间没有讲话,他的脸容在台灯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沉郁。邓小平慢慢地站起来说,我们到院子里去走一走吧。两位客人几乎同时惊叫,说这怎么可以,外面已经是零度以下了,还有薄冰。而邓小平却坚持让护士取来大衣,穿上以后就慢慢地走到了庭院里。邓小平一直往前踱步,走到那两棵枝干遒劲的“双龙树”跟前,抬起脸望着满天的星光。夜空中密密麻麻的星星在眨着眼,仿佛也被冻着了。

邓小平长叹一声,说娃娃们不容易啊。突然,他又回转身,目光直视刘西尧说,我们组织考试的准备工作也不充分啊,有疏漏啊。

刘西尧在寒风中点头说,邓副主席说的是,我们有教训,有教训。

这样吧,邓小平沉思了一下说,你马上回去,今天晚上,赶紧以教育部的名义给各省发封明码电报,把第一天出现的问题做个通报,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大家再加把劲,一定要确保高考顺利进行。

刘西尧说,好,我马上就回去。

邓小平说,小田你再留一下。

田志远又陪着邓小平绕庭院缓慢地走了两圈。

庭院里静极了,除了慢慢行走的脚步声和一些风中的枯叶与地面刮擦的声音,几乎听不到任何声响。

北京万籁俱寂,但是走在这个庭院里的两位踱步者却心潮翻腾。邓小平停下步子,对田志远说,有点像在大别山指挥打仗的感觉了。

田志远说,是的,我也有这种感觉。

邓小平又不说话了,默默前行,在走到门厅时一挥手说,小田你也回去吧,天晚了。

这一夜,邓小平到后半夜才睡着。考场里那一半以上的空座位,密密麻麻地在他的脑海里盘旋着,他睡前泡脚的时间也比平日长了一些。

对于高考第二天的情况,邓小平连夜听了汇报。使他略感安心的是,这一天的考试情况比前一天确实好了不少。

邓小平觉得,这次高考需要好好地总结一下,下一步的招生方案也需要认真研究。这些天,他的案头又叠起了很多信件,反映的问题各种各样,许多都与高考有关。

教育部的几个部长与田志远又一次齐集米粮库胡同。

这一次的商讨,话题是从北京市的一张数学卷子开始的。邓小平取出了那张北京市教育部门设计的数学试卷,这令客人们很惊讶,他们面面相觑,都不知道邓小平是从哪里弄来的这张试卷。

原来邓小平最近听到反映,说北京市的高考数学题过于简单,不利于选拔人才。邓小平第一时间找人调查此事,结果属实。这张试卷,就摆在了邓小平的案头。邓小平事先让自己的三个女儿都看了这张试卷,结果三个女儿一起摇头说“真的太简单了”。这一刻,这张试卷在几位教育部长与田志远的手中转了一圈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摆回了邓小平的案头上。几位客人的脸上都堆起了苦笑。

邓小平说,这种简单的考题不像是选拔人才的,更像是中学生的摸底考试,而且最多是期末考试题。按这种标准选出来的大学生,可能会很细心,却不一定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邓小平要求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同调查一下,看看有没有办法补救。

话题转向第二个方面,这个话题也是邓小平提出的,那就是扩大招生。邓小平要求马上把这个方案做好。

其实,扩大招生是一个时期以来邓小平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他总是想着要把全国各大专院校的潜力都发挥出来,招收更多的大学生,培养更多的人才。中国的文化断层已经太久了,必须加快速度弥补,而这里面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大学生的素养。

邓小平的这一考虑,获得了在座所有人的赞同。中国人才短缺的现状,大家都是心里有数的。刘西尧点头承诺,扩大招生的方案,马上就做,而且要做好。

接下来的话题,就是高考结束后的阅卷工作和录取工作,这也是整个招生工作中任务量最大、最艰巨的一项工作。邓小平提出,要赶快召开全国高校录取工作会议,研究新一届大学生的录取问题。

这时候邓小平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他问刘西尧,我听说,很多高校不愿意招收一九六六、一九六七两届的高中生,有这么回事吗?

刘西尧解释说,有这种情况,很多高校反映一九六六和一九六七两届高中生年纪都比较大了,很多人结了婚还有了孩子,把他们招进来,会给学校带来麻烦。

听刘西尧这么说,教育部的几位副部长都点起头来。这种麻烦当然是可以想见的,然而他们没有注意到,邓小平的眉头却在此刻紧紧地皱了起来。邓小平说,我们有些同志啊,看问题从来就是这么简单武断,就学不会换位思考。老高中的学生底子好,是我们搞的“文化大革命”耽误了他们的学业,耽误了他们的前程。我们要向他们道歉,要帮助他们把损失弥补回来,怎么能怕麻烦呢?

客人们显然都没想到,邓小平思考问题的重点会是这么一个角度,又有点不知所措。

其实,从邓小平眼里看来,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逻辑问题。邓小平首先感觉到的是,党和国家对不起这两届学生。他们大好的青春年华与求知的渴望,都被那场突如其来的“红色革命”打断了。他们被迫卷到了政治漩涡里,有的戴上了红袖章,有的没有资格戴红袖章;有的被称作“红五类”,有的被称作“黑五类”。而且,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无论是“红五类”还是“黑五类”,都通通地被下到了农村,掌心有了锄头,肩上有了扁担,成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对象。这首先是一个国家对不住他们的问题,是一个感情问题。不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而仅仅着眼于大学校园里可能出现的麻烦,这怎么能是一个领导者所应该具有的思路呢?

一直以来,邓小平对于一九六六、一九六七两届学生都佩服有加,尤其是对于其中敢于进入考场的这部分考生。这说明这些人十年来始终没有丢弃过自己的理想,还愿意以自己的学识报效国家与社会,这是多么可贵的一代。想到这里,邓小平的手不由自主地拍了一下办公桌。

这一拍桌的动作,让所有的客人都吓了一跳。这时候他们就听见邓小平一字一顿地说,如果我们对他们进入校园也怕麻烦,这样的我们将成为千古罪人。

显然,这句话说得是够重的。

客人们一起点头,表示接受邓小平的这个意见。邓小平和缓了口气,对教育部的几位领导说,你们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妥善解决好。

告辞的时候,刘西尧以明晰的语气对邓小平说,小平同志,我们一定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

他说这句话的语气,是十分诚恳的。走出邓家大门的时候,田志远小声对刘西尧说,刘部长,刚才听小平同志说出“千古罪人”四个字的时候,我真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这个戎马一生的首长,对娃娃们,是菩萨心肠啊。

刘西尧说,别说了老田,他是对的。我们这些人啊,过于事务主义。

举世瞩目的高考终于在寒冬中结束,全国各省市的邮电局刹那间成了“香饽饽”。各地走出考场的考生们,纷纷挂长途电话或者寄信,向各自的家庭报告迎考战果。这一天,田源从西双版纳邮电局挂到家里的长途电话,正好被母亲曹慧听见了。曹慧这两天几乎天天跑来四合院,询问田志远有没有儿子的电话,田志远总说没有,但偏是在这一天,令人等得心焦的电话铃声终于响了起来,曹慧大叫说来了,来了,快呀,老田。

看着腰系围兜的前夫从厨房跑出来时那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曹慧干脆一个箭步抢上前去抓起了桌上那部电话。

果然是儿子的电话。儿子在电话里说,妈,您怎么在爸爸家?你们住一块儿了吗?您放心吧,我觉得我这次考试发挥特别好。对,我第一志愿报的是北大历史系。我觉得没问题,尤其是作文。您是不知道,当时考的时候,别人都抓耳挠腮的,我觉得文思如泉涌,那是一气呵成的。写完以后,我觉得心里压抑了十年的郁闷一扫而光。妈,我文章写得好,可是从小受到您的熏陶啊。

曹慧激动得连连应声说好、好、好!填报北大历史系好,妈妈真是太高兴了,你要跟爸爸说话吗?

曹慧还没有来得及把听筒交给田志远,那头的电话已经挂上了。田志远握着发出“嘟嘟”短音的电话听筒,说可能他没钱了,然后接着问前妻儿子到底怎么样。

曹慧满心激动,以至于话都说不流畅了,只是断断续续告诉前夫儿子发挥得很好,尤其是作文写得挺好,但是儿子那一句“心里压抑了十年的郁闷一扫而光”是什么意思,她却解释不了。田志远也一下子解释不了,但是心里却划过了一丝隐忧。

这对昔日的夫妻,在亮着台灯的木桌边坐了许久。曹慧也应邀吃了田志远所烧的那顿简单而难吃的饭。他们断断续续的话题都是围绕田源展开的,没有一句涉及两人关系的未来,也许是双方觉得这个话题,就目前来说并不特别重要。

曹慧临走时又问了一句,老田啊,“心里压抑了十年的郁闷一扫而光”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田志远说他也不知道,但是此刻他心里的隐忧又添了几分。

当然,远在千里之外的田源,根本不会感受到父母亲对他这句话的担忧,也不会明白他所说的这句话的意思,会连接着一场后来使他目瞪口呆的政治风暴。

教育部在一九七七年严冬的状态,犹如一座嗡嗡作响的大蜂巢。各个司局的工作人员,都如一群群提前降临到首都的蜜蜂,忙得不亦乐乎,许多人连上楼下楼都采用跑步的姿态。

刘西尧抓紧着他的高考录取工作。他自己也是起早摸黑,一个礼拜之后脸都瘦了一圈。

相比考试来说,录取工作显然繁琐得多。特别是第一次改革之后的高考录取工作,对全国各高校和各级教育机关而言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由于时间过于紧迫,不能实现省一级统一阅卷,只能下放到地市一级组织阅卷,但“下放”就容易导致漏洞。刘西尧拍板决定,阅卷工作封闭进行,阅卷人员不能与考生有任何关系。

对于招生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他难以作决定的,都及时与方毅副总理甚至邓小平直接沟通与请示。

譬如,关于要不要给少数民族考生“特殊照顾”的问题,他就向全国招生办和各省招生办传达了邓小平的意见,邓小平是这样说的:我个人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我们完全实行民族平等的政策,而且在具体政策上更多地照顾少数民族利益。少数民族考生在文化学习上要克服更多的障碍,在录取上可以采取适当的照顾政策。中央有民族学院,地方院校也可以专设少数民族的科班。要注意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将来便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这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非常重要。

又譬如,关于要不要给解放军考生“特殊照顾”的问题,邓小平是这样说的:解放军应该是群众的榜样,战士们要在训练间隙进行学习,确实不容易,但这正是我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也是一种锻炼人才的手段。解放军考生不要照顾,因为照顾反而对解放军不利。这个道理要给全军讲清楚,军委要发文件,而且军队应该保证战士们的学习条件。

刘西尧觉得自己的工作劲头越来越大,他的几个副手也有同样的感觉。现在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上下都有了一种共同的认识:一九七七年的这次全国高考工作和招生工作搞好了,对我们这个具有明显人才断层的国家而言,真是一种决定性的推动。这是民族之幸,也是教育部的荣耀。尤其是移用印刷“毛选”的纸张印刷考卷,更是作为工作之余的一种谈资花絮,为大家津津乐道。

邓小平对这段时间教育部的工作状态是满意的,但他也明白,长期笼罩在教育部上上下下的习惯性思维是多么的顽固,而这确实也不能全怪教育部的同志,这是关系到全党全国的思想理论问题。如果这些思想理论问题没有突破,全国各个领域的工作都无法有效地推动。

在这一年时近年底的时候,他好几次把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请到米粮库胡同商谈,他希望胡耀邦及其党校的那个写作班子,能在思想理论的研究和阐述上有所突破。

他好几次对胡耀邦说,你们那帮秀才,思想还要再开放一点。

同类推荐
  • 大清相国魏裔介

    大清相国魏裔介

    本书从明末写起,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采用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刻画了清初名臣魏裔介从生到死,从入仕为官叱咤朝廷,到激流勇退久居乡野,死后却迟迟未能得到皇上封谥的辉煌却又布满凄凉的悲情人生。
  • 共和先锋卢性正

    共和先锋卢性正

    本书在民间调查及权威史志记载等资料的基础上,艺术地加工描述了辛亥革命志士卢性正为推翻满清帝制、追求民主共和而战斗一生的传奇经历。不同于辛亥间其他耀眼的革命领袖,书中的主人公卢性正,就像当时千万国民一样,被时代大变局裹挟而进历史洪流,成了历史演变的主要力量,但浪花过后,却是一片宁静,又被历史所遗忘。其命运的偶然与必然经历过程,使读者看后过目难忘,发人深省。
  • 读懂王国维

    读懂王国维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李自成第一卷:潼关南原大战

    李自成第一卷:潼关南原大战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
热门推荐
  • 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

    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从联盟到漫威

    从联盟到漫威

    曾浩:我只是想上个黄金,不至于给我穿越漫威来吧。
  • 许你一世荒唐

    许你一世荒唐

    爱恨情仇,从来不是一言两语能诉清命中注定的爱恨纠葛,是谁也逃不出的网既然陷进去了,那便是万劫不复。
  • 童年凶猛

    童年凶猛

    如果说百米记录的打破只是冰山一角那么世界又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童念安抚摸着发烫的胎记...故事就要开始了...书友群:650607850欢迎诸位加群参与剧情讨论。
  • 从心选择——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35条忠告

    从心选择——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35条忠告

    “从心选择”、“成为最好的你自己”是李开复在个人事业上不断取得成功的秘密所在。也是他向学生耳提面命、谆谆教诲的最基本理念。面对学生中那些失败者的泣诉。李开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命感悟给陷入人生沼泽的他们提出了忠告,令人信服地向青年学生开出了自己的药方。
  • 成长中的你还好吗

    成长中的你还好吗

    励志三姐妹,丧母、丧夫、丢子、失业,成长中的众多经历,打不垮的姐妹花。易家三子,各有成就,霸道总裁、钻石王老五都出自易家。姐弟恋情,分分合合,有情人难成眷属?
  • 查理九世之静女

    查理九世之静女

    崖边生紫蝶,吞食过路人性命而修炼成人。过百年,成魔,自称静魔女。后世多称静女。[渣文求轻喷]
  • 越世传

    越世传

    越世来,风起云涌新书修炼层阶:玄者玄士玄列玄兵玄将玄王玄统玄皇地玄天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叔,离婚请放手

    大叔,离婚请放手

    婚姻里,最可怕的不是争吵,也许还有冷暴力。夜晚,他与她同床共枕,她是深爱他的妻,却不是他在意的女人,她以为是因为爱情,却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娶她,只是因为不喜欢奶奶的安排,只是因为在自己恰巧缺少一个合适的妻子人选时,正好觉得她也不错。是谁,动了心失了魂魄却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