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6000000025

第25章 翻译的硬伤(2)

点评:在一段评论李斯特的艺术成就的文字中,突然冒出这样一句,简直是疯话。怀疑译者没有理解英语中一个惯用俗语——have ones cake and eat it too。意思大概相当于中文中的“鱼与熊掌均可兼得”。这是说李斯特才分高,什么事情都做,而且都做得好——而不是说李斯特做蛋糕,吃蛋糕。

原文:the exceptional figure who could have his cake and eat it.

第225页,第三段最后:

译文:门德尔松的音乐大体上是全音阶的。

点评:全音阶直到德彪西才真正成为音乐的常规语言,门德尔松与全音阶毫无关系。可能译者混淆了“自然音阶”与“全音阶”。门德尔松的音乐基本上属于自然音性,较少半音化的东西。

原文:Mendelssohns music is largely diatonic.

第240页,第二段,第三行以后:

译文:鲁比尼尤以在《清教徒》演出时在高音C上插入F调而闻名于世……点评:乐理上不通。

原文:Rubini was especially famous for his interpolated F above high C in I Puritani…随后第五行以后:

译文:……鲁比尼在多尼采蒂的《恶魔罗勃》的演唱时“甚至跳跃到G调音高”。

点评:除了乐理上不通之外,还有错误——《恶魔罗勃》是迈耶贝尔的歌剧,不是多尼采蒂的作品。

原文:…in Donizettis Roberto Devereux,“leap even to G…”

试译:鲁比尼尤以在《清教徒》中能够唱出高音C之上的F音而闻名于世……在多尼采蒂的《罗伯特·德弗罗》时“甚至唱到高音G”。

第248页,第二行:

译文:它(迈耶贝尔的音乐)的全音阶和弦与缺乏变音酷似格鲁克的音乐。

点评:“全音阶”的问题类似上面所举的“门德尔松”的错误。这里的原意应该指的是“自然音性的”(diatonic)。我在核对该词时发现,电脑上一般常用的“金山词霸”中正是将diatonic一词解释为“全音阶的”。看来本书译者是受了“金山词霸”的误导。真是害人不浅!

第255页,第二段,第四行:

译文:(凯鲁比尼)的任何一个总谱……都展示了一个十分保守的和声框架基础上的严格而准确的主旋律。如果他要变调时,那肯定调节到一个没有风险的、和声上有密切关系的音调。

点评:音乐家读了这段话,简直会牙疼。别扭之极!

原文:A glance at any of his scores… shows severe and correct melodies over a very conservative harmonic framework. When he modulates it is to a safe, closely related key.

试译:观察他的任何一部总谱都会发现,严厉而正确的旋律线被置于非常保守的和声框架上。如果他要转调,肯定是转到一个非常安全的近关系调。

第266页,第三段,第三行:

译文:不再有深受德国人喜爱的吉他伴奏的管弦乐。

点评:这里说的是威尔第中期以后的音乐风格。肯定有误。众所周知,德国人(以瓦格纳为代表)往往嘲笑意大利人的乐队写作水平太低,简直是“吉他伴奏”,怎么会“喜爱”?

原文:No longer was there the “guitar” accompaniment of the orchestra that so amused Germans.

试译:让德国人感到好笑的“吉他式”的乐队伴奏不再出现。

同页,倒数最后一行:

译文:(威尔第)一直在胡乱修补着这部歌剧(《唐·卡洛斯》)。

点评:怎么能说是“胡乱修补”?前后总共写了五稿之多,呕心沥血,费尽心机。看来是译者将原文的语气色彩搞错。

原文:Verdi tinkered with this opera for years.

试译:威尔第多年来为这部歌剧煞费苦心。

第285页,第一段,倒数第四行:

译文:人们开始提到瓦格纳的歌剧为“没完没了的旋律”。

点评:所谓“没完没了的旋律”,现在已有确当的通译——“无终旋律”。

第289页,倒数第六行:

译文:它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开头和弦)到底是四度音还是七度音?

点评:乐理上不通。

原文:Are they fourths or sevenths?

试译:它们是四度音程还是七度音程?

第364页,第二段,第三行以后:

译文:因为他(瓦格纳)从未汲取过德国民乐的遗产。即使一位作曲家曾在某支乐曲中运用过一些民乐的元素……点评:“民乐”一词,在中文环境中有特殊含义。原文当然指的是“民间音乐”。在中文世界的音乐圈中,“民乐”不是“民间音乐”的简略语。但圈外人可能不一定清楚。

第409页,第二段最后:

译文:亚纳切克的自然的音乐是对在巴托克乐谱中如此之多的“夜晚乐曲”的回应。

点评:巴托克的“night music”应该译为“夜乐”,是这位作曲家最独特的创造之一。

第410页,第六行:

译文:亚纳切克的作曲体系常常使其深陷于像C大调这样“不合逻辑”的调性之中……点评:虽然文法上说得通,但从音乐角度看不懂。

原文:Janaceks system of composition was always getting him into such “impossible” keys as C flat…试译:亚纳切克的作曲体系常常使他滑入诸如降C大调这样“不合逻辑”的调性中……第419页,第三段最后:

译文:甚至在他(西贝柳斯)的《第五交响曲》中,音乐中的多调性的碰撞毫无疑问显示出其下属的调性。

点评:从音乐上看,基本上属于一派胡言。

原文:Even in the Fifth Symphony, with its polytonal clashes, there is never any doubt about the underlying tonality.

试译:甚至在《第五交响曲》中,尽管存在多调性碰撞,但其中处于支撑地位的调性并不含糊。

第421页,第二段,第三行:

译文:如果马勒风格突然流行起来的话,那是因为序列音乐家决定在马勒音乐的每一乐章都种下种子。

点评:同样,基本上属于音乐胡话。

原文:If Mahler was suddenly popular, it was because the serialists decided that in Mahler lay the seeds of the serial movement.

试译:如果马勒突然变得风行,那是因为序列音乐家认为,马勒中有序列音乐的种子。

第425页,倒数第二行以后:

译文:早在1842年,弗朗克就在自己的《钢琴三重奏》中引入了组歌形式。

点评:显然,这里的“组歌形式”是一般所谓的“循环曲式”(cyclic form)的误译。

原文:As one of the pioneers in cyclic form—he had introduced it in his piano trios as early as 1842…第426页,第一段,第一行:

译文:李斯特以他的主题转化的音乐理念……点评:“主题转化”(thematic transformation)一般译为“主题变形”。

同页,第一段,倒数第三行以后:

译文:昂布鲁瓦·托马不明白弗朗克为什么把这首交响曲称为d小调,实际上这首乐曲在很短时间内跨越了许多音调。

点评:最后的“音调”可能应该是“调性”。

原文:…it passed through so many keys in so short a time.

第442页,第三段,第六行:

译文:1896年的《艺术家的生涯》和1924年的《蝴蝶夫人》几乎没有什么不同……点评:普契尼的《蝴蝶夫人》首演于1904年。1924年首演的是他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

原文:There is surprisingly little ess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La Boheme of 1896 and Turandot of 1924…同上,倒数第六行:

译文:这部精彩的歌剧(《贾尼·斯基基》)如同威尔第的《法尔斯塔夫》一样,是部乐曲不多的喜剧……点评:歌剧中“乐曲不多”是什么意思?怀疑是“独立的唱段不多”?

原文:a comic opera with very few set pieces…第603页,第二段,第六行以后:

译文:这是一部拥有赞美诗旋律的交响曲(艾夫斯的《第三交响曲》),也是一部甜美流畅的作品,拥有刻板和谐的独立性。

点评:一部作品“甜美流畅”,同时又被形容为具有“刻板和谐的独立性”,岂非自相矛盾?而且,什么是“刻板和谐的独立性”?

原文:and it too is a sweet, flowing score written with spiky harmonic independence.

试译:它的总谱同样甜美流畅,但在和声上又具有坚硬的独立性。

第604页,第二段,第二行:

译文:莫扎特或贝多芬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位拒绝10000美金委托作品的人。

点评:这里在说,艾夫斯在艺术上很独立(因为他很有钱),鄙视商业行为。但说“莫扎特或贝多芬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位拒绝10000美金委托作品的人”又是什么意思?看来,是译者搞错了原文。这里的句子估计应该是“…would be the last ones to refuse…”,那么原文的意思应该是,如果说艾夫斯会拒绝一万美元的创作委约费,莫扎特或贝多芬才不会拒绝呢(最后一个拒绝,就是根本不会拒绝)!意思刚好被译颠倒了。

原文:Mozart and Beethoven would have been the last men in the world to turn down 10,000 commissions.

第610页,第一段,第四行:

译文:勋伯格表现出突破主调音乐而进入音乐创作的全新体系中……点评:突破“主调音乐”,显然是突破“调性音乐”之误译。此书在这以后多处将“调性音乐”错译为“主调音乐”,在此不一一举例。

原文:Schoenberg represents the break from tonality into an entirely new philosophy of musical composition…第611页,第二段,第十行:

译文:他(巴托克)接触的是原始的素材和乌尔民间音乐(Urfolk)。

点评:译者给出了原文,暴露了错误。什么是“乌尔民间音乐”?“Ur”是德语中“根本、原宗”的意思,因而这里是说,巴托克接触的是最原始、最本真的民间音乐,而不是什么“乌尔民间音乐”。

第627页,最后:

译文:长笛(用短笛加倍)、单簧管(用低音单簧管加倍)、小提琴(用中提琴加倍)……点评:在配器中,什么叫“加倍”?看来是译者弄错了“double”的意思。在此,指的是“重叠”,即用短笛重叠长笛,用低音单簧管重叠单簧管,等等。

第646页,第二段,第二行:

译文:梅西安是位相当与众不同的作曲家,一个对德彪西深感愧疚、对大自然拥有特殊的神秘情趣,坚持天主教的信条,喜欢鸟的歌唱和亚洲音乐的作曲家。

点评:奇怪!梅西安为什么要对德彪西“深感愧疚”?前者十岁时,后者就已经离世,“愧疚”从何谈起?又是翻译出了问题。估计是误解了原文中的“was deeply indebted to”的句式。原文的意思应该是,梅西安深深受到德彪西的影响,从后者那里受益匪浅。

原文:a composer with a debt to Debussy…除上述明显错误外,尚有一些其他的小问题或小疑问,或是文法不通,或是提法不妥,或是印刷错误,在此略去不提。

发生错误的原因很明显,首先是因为译者没有受过音乐方面的专业训练,缺乏音乐基础理论和音乐历史的基本常识;其次是因为译者的中外文功底还不够到家。令人惊讶的倒不是这些“门外”译者出了这些错误,而是他们没有音乐的专门知识居然还是能够翻译音乐书——而且,必须指出,大多数文字翻译得并不坏。我甚至感到,与其说要挑这些译者的毛病,还不如说应对他(她)们表示某种敬意。其实,避免这些错误并不很难。如果译者方面再谨慎一些,出版社方面把关再严一点(特别是如北京三联这样在国内人文、思想和知识界享有盛誉的名牌出版社),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找一些懂行的音乐人或翻译者咨询一下,很多错误就完全可能避免。毕竟,这本书主要集中于作曲家的生平事迹,作品的评论并不太深,涉及音乐的技术知识因而也并不很多——此书本来的读者对象就是音乐行外的乐迷,而不是音乐行内的专家。

但是,从这本书的翻译错误中,我们却感到了国内专业音乐(理论)界的缺席和缺位。由于专业音乐(理论)界没能及时给广大乐迷朋友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知识补充和智力给养,他们只能自己动手——我们已经看到,北京三联出版社组织的这套“音乐生活丛书”,译者似乎大都是音乐圈外人士。可以想见,由于这些圈外人士的音乐知识有限,译本中可能会有不少问题。那么,具备专业知识和中外文能力的音乐人,又到哪里去了?他们是否存在?人数是否足够?或者,面对这些如饥似渴的,也确有相当能力的业余乐迷,专业音乐人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看来,专业音乐(理论)界在乐迷的挑战和期待中,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现在似乎已经到了应该反思的时候了。

巴赫的每部作品都是一个完整的宇宙,这里没有那种悬而未决的戏剧性与危机感,给你的是对和谐世界的坚定信仰与对声音组织的完美把握。

同类推荐
  • 再弹一弦江湖曲

    再弹一弦江湖曲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关于中国武侠电影、动作电影以及相关文化现象的评论、随笔的重新修订、编排的结集,既包括绝大多数影史经典的评论,亦包括徐克、袁和平、甄子丹、洪金宝等武侠、功夫电影制作人的访谈。
  • 纸间映像

    纸间映像

    本书为我国资深影视评论人藤井树,积数年之功,倾心打造的经典影评作品集结本。书中首次曝光了作者十二年来在影视道路上的所见所感所思。全书共七辑,分别冠以“青春”、“禁忌”、“浮生”、“幻爱”、“感官”、“天真”、“城市”主题,内容涵盖中外影片近百部,不限作品国籍与出品日期,选取震撼心灵的银幕佳作,用文字细细解读。藤井树的影评作品个人风格强烈,角度独特,观点敏锐,笔触纤细,字里行间充斥着知性之美与文艺气息。作为一部赏析类作品,其本身也是一部值得赏析的佳作。
  • 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理论入门(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理论入门(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直至今日,具备音乐基本概念方面的知识并知晓其相互关系一直都是理解并享受音乐的重要前提条件。雷纳在这本重新汇编整理的音乐理论入门读物中为我们介绍了数十年来这方面的基本知识。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答了诸如声学、记谱符号、和声学、对位法和作曲法、乐器演奏以及节拍、节奏、速度、力度、旋律学和装饰音等方面的问题。
  •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罗伯特·麦基被公认为世界银幕剧作教学第一大师。《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是麦基第一次以书的形式揭示其屡获大奖的银幕剧作方法。本书不同于其他流行的讲述银幕剧作手法的著作,它所论及的是形式而不是公式。麦基以一百多部影片作为示例,向读者传授了一种银幕剧作的原理,它超越僵死的教条,发掘出名品佳作中那些使其卓越超群却又常常被人忽略的组成部分。
热门推荐
  • 豪门家的夫人之追妻

    豪门家的夫人之追妻

    从一开始杨峰只为自己的私事从不为他人着想,很多事用智慧来战胜别人的自私和情感等等……但容雪儿坚决不相信命运的恶意。在嫁给一个自私心重的杨峰注定了他所有受到的烦恼和命运。在生活中,容雪儿不断增强自己性格中的善良和温柔,想到怎样和杨峰相处培养感情,在杨峰所看到的、知道的,慢慢被容雪儿的善良感动,被容雪儿用自己的慈悲、善良、乐观的性格感动所有的人……
  • 傲世王妃:王爷我不是你的妻

    傲世王妃:王爷我不是你的妻

    **“小姐,老爷说让你嫁给摄政王。”“开什么玩笑,不嫁!”“他们说摄政王是全京城最帅的。”“开什么玩笑,嫁了!”**“王爷,王妃不舒服。”“找太医。”“王爷,王妃要出去。”“带点人。”“王爷,王妃要跳楼。”“......让她死。”**“王爷!我要休了你!”浅潇潇把休书一拍,凳子一坐,望着。韩羽轩优雅的撕掉休书:“开什么玩笑,回去睡觉!”
  • 明珠岂蒙尘

    明珠岂蒙尘

    一位是员外府的千金小姐,为人有些愚孝,才情一身;一位是快意人生的江湖少侠,偶尔干点小偷小摸的事情。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人却因一把四方匙而相逢,就此结伴,闯荡江湖。然而危险重重,看他们如何冲破迷雾,又能否相伴一生?
  • 任性千金的夫君们

    任性千金的夫君们

    她是当朝丞相千金,有美貌,有才华,却很任性。他和她从小就认识,可却不是她第一个喜欢的人。他和她在皇宫相遇,可是她已经有喜欢的人了。………………。他们在她被所爱之人一次次的伤心之后,和她相爱了,溺爱着她的任性。
  • 逃离学校的游戏

    逃离学校的游戏

    高中的最后一年,性格懦弱的陈晓诗辛苦隐瞒自己是年级主任女儿身份,却不幸被无意揭穿,这是她遭受分班黑手,朋友伊琳的疏远后再一次受挫。好在她的生命中出现了白描这样一个明朗的女子,因此改变了原本的生活态度,可是她越来越明白,一切的一切,光靠努力生活是完全不够的,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需要学的很多,而这个残忍的过程叫做成长。友情,亲情,爱情,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交织,奋斗,迷茫,失落与激情充斥着他们的高三时光。
  • 拐个皇帝周游仙界

    拐个皇帝周游仙界

    “哇啊啊好帅啊。”台下的人一边大声欢呼着一边用手指着台上的人。
  • 不复存在

    不复存在

    嬴政,你说过,待你功成名就便许我十里红妆,生世守候。可我等了千年,只等到一个乱世。老子去你妈的天道!世间一切皆顺天道,我偏要逆天!
  • 哎呀你是我的

    哎呀你是我的

    江城一军区大院的李清雨一直觉得自己骑白马的王子一定会是逆光而来,直到遇到了一个人叫她一见钟情,就在自己展开“小说一般”的浪漫追求的时候,自己的生活也变得不是很平静。李清雨用自己的基尼告诉身边的人什么叫,小狐狸还在美滋滋的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的时候,大灰狼已经架好烤肉架等着了。李清雨:“做我男朋友吧”段一鸿:“我不本来就是么?”
  • 北宋大画师

    北宋大画师

    得知皇帝是宋徽宗,刘庆默默地拿起了画笔……画着,画着,他就画到了权力的巅峰。画着,画着,他就画出了一个锦绣大宋。……这是一个现代人改造一个王朝的故事。
  • 冷王的倾城狂妃

    冷王的倾城狂妃

    她是21世纪的超强女特警,却在一次任务中被陷害穿越到了天圻国,成为了“柔丝”的杀手。为了活命她接受了刺杀睿和王的任务,替嫁进入了王府。为了杀他,她用尽了计谋,却被他一一化解,当身份被拆穿时,他却没有杀她,反以温柔待之,捧她如手中珍宝。可她却不知,这是他的真心还是他的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