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元旦、春节,总会收到很多贺年卡,也要寄些贺卡给朋友们。开始时非常认真,不仅精心地选择贺卡的样式、图案,贺词也是认真琢磨过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了发送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贺卡还是照寄不误,只是不如以前那么用心了。今年开始,不再寄贺卡!因为觉得是多此一举,是浪费!
贺卡,说到底不过是传递一种心情,一种愿望,或者是一种情怀。一旦演变为一种礼貌,一种交际的手段,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应酬,它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有时给别人寄贺卡,就是因为他给我寄过,来而不往非礼也!这种类似于交换的东西,究竟会对人们之间的情感有多少帮助呢?何况,贺卡的意义不过是祝福而已。
既然是祝福,未必需要写在纸上。能当面问候一声,岂不是更好吗?如果不能相聚,发一个手机短信,或者是发一封电子邮件,把该说的拜年话儿都写在上面,和邮寄贺卡的效果不是一样吗?信息或邮件更加方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也更能满足多层次的需求,无论如何都比贺卡有优势,为什么要舍简就繁、舍近求远呢?
你寄出一张贺卡,耗费的纸张、选购的工夫以及书写的时间可以无所谓的,因为那都是举手之劳。但是,因为一张贺卡的寄送,要耗费邮电局职工的很多精力,是不是有点儿得不偿失了呢?假如没有取代的办法,如上个世纪中叶以前那样,只能选择这种沟通方式,多寄送几张本无可厚非。可今天呢?多少显得有些可笑!
同样也想到节日的礼品,那复杂的包装有多大意义呢?比如,中秋节的月饼,不过是传统的一种小吃,买来一块儿尝尝也就行了,没谁真的喜欢多吃,有什么必要坚持赠送呢?现在的中秋月饼,包装过分豪华,花费的成本一定远远超过了制作月饼本身,对人们的身心有多少积极的意义呢?无论如何都是浪费!
中国人素来最爱面子,反映出自尊需求的主导性,涉及到自信心和自豪感,按理说没什么大惊小怪的。遗憾的是,爱面子演变为虚荣的摆谱儿,外化为交往中的言不由衷、名不副实,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的一场悲剧。通过毫无意义的媒介,并不能加深人际间的情感,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浮华,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看一个国家商品的包装,如同看一个国家的公民。包装性质的东西不难看就行了,质量好坏和功能如何才是根本,过分地装饰就给人以画蛇添足、本末倒置的感觉,常使人联想到穷人乍富的样子。要知道,一直有钱的人和乍富的穷人有明显的不同,主要在于对待所拥有钱财的态度,在于是不是能够因为扛得住钱的冲击而泰然处之。
看惯了钱的人,有了钱也不会大喜过望、手足无措。有人因此而挥金如土,那属于没落贵族的生活;也有人依然勤俭持家,因此财富可以传承。有些乍富的穷人则没那般底气,有时被钱烧得坐卧不宁,扛不住几个糟钱儿带来的自豪,自己偷着乐是不会甘心的,于是千方百计地向外人展示财富,生怕别人以为他依然贫穷。
中国正行进在崛起的路上,发展中包含了很多脆弱,有许多方面还不堪一击,弄不好会使我们回到从前,有什么理由过分地奢华呢?如果把包装月饼的钱用来植树,把制作贺卡的钱用来救济贫困学生,把摆谱儿的钱用来改善民生的条件,再加上少些腐败、少些浪费、少些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我们发展脚步是不是会更加坚实和沉稳呢?
当然,这样的期待近乎于幻想,基于此的构想如同乌托邦。然而,文化的变革从来都是从点滴开始的,自然也希望有更多人遵循。不管怎样,已经有了更好的表达形式,次好的形式就应该废止。既然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可以贺年,再寄贺卡就属于多余了。除非你或朋友没有手机和电脑,除非你钟爱贺卡贺年的形式,否则建议别用贺卡,或者更多地选用电话。因为,所有能够贺年的形式,承载的祝福都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