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里藏刀类谜语
这类谜语是写谜面的墨色或用纸颜色变化多端。
有时,你见到猜谜会上一些谜条,是用毛笔醮着各种颜色书写的。请勿误认这是为了美化猜谜会和渲染节日气氛才出现的,这是布的一种“谜”阵在迷惑你呢。这里的各种颜色大有用处,作者早已将各色网罗入谜,猜的时候,应在谜底中一一予以认出,才能猜中。
例如:用黄颜色写成拼音字母“M”,打一宋代诗人。我们猜这条谜时,应马上将“黄”字纳入谜底,然后思索“M”,因它像两山之谷,于是谜底就出来了:“黄山谷”。
如:用红笔写“人工合成”,要猜者据此打《水浒传》中一人名。这就不能简单地说“红”
什么了,要用与“红”意义相同的字去代替。“朱”是红色的意思,而“人工合成”则为一个“仝”字,朱色之仝——“朱仝”就是谜底。
也有别开生面地用两种颜色去写谜面的,如“清洁”两字,一用红色写,一用黑墨写,要求打京剧两术语。“清洁”即“干净”之意,红黑两色再寓于谜底,则谜底就成了“红净、黑净”。
无中生有类谜语
即谜面为一张或数张空白无字的纸,“不着一字”的灯谜。
这类空空如也的谜乍看上去荡然无物,似乎令人很难下手,其实只要我们摸准它的诀窍,从“空”、“白”、“无”等方面上去捉摸,这闷葫芦便不难打破。
例如:“一张空白的纸条,当谜条悬挂着”,打《西游记》中一人名,谜底则为“悟空”;打一食品名,谜底就是“光面”;用“粉颈格”(即谜底第二字为谐声字)打一中药名,谜底当作“白正”(纸)。“悬着两张空白纸条”,打唐诗《长恨歌》中的一句,谜底为“两处茫茫皆不见”。“连贴出七张空白纸条”,打一字,谜底则是“皂”字,而且这则谜的谜底和谜面一黑(皂)七白,相映成趣。
除了白纸的“不着一字”灯谜外,另有使用颜色纸的无文谜。曾有人以一张空白的红纸条,打一中药名,谜底为“一片丹”。
金蝉脱壳类谜语
这类灯谜,运用了谜底中文字互相抵消的办法,使得谜底和谜面丝丝入扣。
如“坍”(打二花卉名),谜底为“牡丹、牵牛”,牡丹去掉牛即成“坍”字了。
这类“金蝉脱壳”的谜语有个特点,那就是其谜底中必定隐藏着“无”、“少”、“去”、“空”、“失”、“没”等表示抵消的字和词,只要我们掌握这个特点,猜起来就容易得多。如:“妇女解放翻了身”(打两中药名),谜底是“山药、没药”。“山药”之中没有“药”字,恰成“山”字,以扣谜面(“妇”里“女”字解放,再翻个身即为“山”)。“金蝉脱壳”的方法当然不只限于在谜底之中使用,谜面上也可使用。如:“大油田出油”(打一字),谜底是“奋”。谜面五个字中“油、出油”互相消除,仅有“大田”来射“奋”字。这种谜颇似“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谜味盎然,煞是有趣。
欲擒故纵类谜语
这类谜,作者在谜面上罗列人们习惯组合在一起的词句,却故意将其中的一个漏写,卖个破绽,看猜者能否觉察。
例如有一旧谜:“金、银、铜、铁”(打我国一地名),谜底为“无锡”。
这谜若从字面上寻思,无法破的。反过来从“五金”俗称“金、银、铜、铁、锡”为“五金”上想,就会发现漏了个“锡”,“无锡”就猜出了。这类谜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在一些约定俗成的同类词排比罗列时漏去其中一个,因此,就要当心谜面中有没有“故纵”的字眼,如有的话,紧追漏词不放,细加琢磨,准能射中。
如谜面是“红、橙、绿、蓝、紫”(打一成语),我们就只有从“光谱”中的七种颜色去猜了。列举了五种,尚缺“青黄”二色,从这上面想去,谜底便不难猜出了,是“青黄不接”。
还有在常用的数字中漏去一字的,如“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打中国一古典小说)。请注意这里都是大写的数目字,中间遗忘了个“拾”,谜底当是“拾遗记”。
有人还将数学符号拉来入谜。如“+-+”(徐妃格)(打一作家名),谜底是“艾芜”,即去掉偏旁部首,以“X元”相加,此谜另辟新径,饶有风味。
当然,有时候作者漏掉几个词,你就要特别留心,从谜面上搜索,勿被瞒过。
猜这类谜还有一个诀窍,就是这些谜的谜底中总离不开表示没有(如无、少、缺、欠、遗、失等)意义的字,将谜面中漏去的词再加上上述的字,就是你猜的谜底了。
抛砖引玉类谜语
这类谜语是面底互应,承上启下,而不是会意体,往往对诗词类较适合,往往是写出一些名句的上句,要猜的人依此推出下句的含义,再思索成谜底。
如用李白《送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打一成语,谜底是“无与伦比”。因该诗下句是“不及汪伦送我情”,以再没有比汪伦对我的情深的意思,烘托出谜底。
除了诗外,用词的也常有之。以李清照的《如梦令》句“试问卷帘人”为谜面,打一纺织品名,谜底是“花呢”。这词从下半阙的词意中,我们获知作者在问卷帘人庭院之花怎样了?所以这里的谜底应理解为疑问口气“花呢?”
猜这类“承上启下”的灯谜,就要求猜者熟读古典诗词,见此及彼,得心应手地解开谜底。
又如:“白日依山尽”为面(打我国一足球名将),下句定为“黄河入海流”,不正是“黄向东”之意么,谜底就水到渠成了。
瞒天过海类谜语
这类谜语是将字、物扭转成不同的角度后而成谜面。
如:把“夫”写颠倒为“¥”(打一曲艺形式),谜底为“二人转”。这个“转”字活画出谜面的神态,有趣极了。
根据“辗转反侧”的程度不同,我们可得出不同谜底来:如“X”(打一京剧名),因为它是个“十”字倾如斜坡,故谜底当是“十字坡”。
由于这种谜是将谜面上的字故意“辗转反侧”,因此谜底总离不开“倒”、“颠”、“反”、“转”、“侧”、“歪”、“斜”等意义,如果我们明了这一点,猜起它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迷魂阵类谜语
此类谜语往往加注有迷人的说明:如在谜面旁加注着一些诸如“此谜出丑”、“此谜见不得人”、“此谜请勿见笑”等等自谦之词,或加注鼓励和自诩的词或话,你可千万别以为这是作者虚怀若谷,须知这正是在故布疑阵,切莫被其瞒过。因此,我们猜谜的时候,尚需将这些自谦鼓励之词也算作谜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去动脑筋,才有可能猜中谜底。
如:“空欢喜”(打一战国人名)注有“此谜见不得人”,谜底为“伯乐”。“见不得人”,即是将谜底中“伯”去掉“人”,剩下“白乐”来扣合谜面。
添有鼓励字眼的。
如:“一伙懒汉”(打一成语)注有“此谜用心便能猜中”,谜底为“各不相干”。“用心便能猜中”意为用上一个心字,此谜便迎刃而解了,使谜底从“各不相干”变成“各不想干”,不正是谜面“一伙懒汉”的写照吗?这种不露痕迹的鼓励话儿,也不能忽视。
加注自诩词话的是乍看之下,好像制谜者在用“激将法”向猜谜者挑战,其实这也是迷魂阵,也该将这些自诩词作为谜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去推敲出谜底来。
如:“陕西姑娘”(打词牌名一),注有“此谜休想猜出”,谜底是《忆秦娥》。“休想猜出”四字是交代不要这“想”(即“忆”字)才能猜出,就留下“秦娥”来紧扣“陕西姑娘”谜面了。
任凭制谜者怎样巧设疑阵,只要我们懂得附加的字句皆为谜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此细加思索,这些迷阵是不难被破掉的。
连环计类谜语
即字词或物重写或重放置。
如:“爸爸”(打一清代着名学者名),谜底是“严复”。爸即为家严,“爸爸”二字为严复。
“叠字谜”大多在谜底中隐藏着数字,而这个数字与谜面叠字的多少有关,只要掌握这个关键,破谜也就不难了。
如:“泳泳泳泳泳泳”(打一宋代诗人名),谜底为“陆游”。
但“叠字谜”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如果让谜面来个转折,那么就显得有趣曲折了。
如:“袭袭袭袭袭袭袭袭袭袭袭袭”(打一京剧名)。十二要看作一“打”,袭字即龙衣,故而谜底是“打龙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