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乐木业集团当时有人背后诋毁春生,说春生是“靠给老板打小报告上来的”。
春生非常坦然,问心无愧。是的,春生是给老板写过信,写过一封长信。也许春生有“私心”,试图藉此“上位”,但是自己写给老板的信应该不属于“小报告”,春生没有针对任何具体的人,说哪一个的“坏话”,春生所说的一切都是对事不对人。
春生反映的第二个问题是制度的问题。
由于制度不完善,干部缺少约束,或者说没有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干部权力太大,部分中层干部,具体地说就是车间主任,有点把握不住自已,飘浮起来。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是不尊要工人,处罚太随意。工人是创造财富的财富。他们对“创造财富的人”张口就骂,动手就罚。任意辱骂、嘲讽,动辄爆光、罚款、待岗、下岗。说什么“三条腿的蛤蟆找不到,两条腿的人有的是”,动不动就叫工人“滚蛋”。只有不断完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人治”现象,真正实现从“人管人”到“靠制度管人”的转变。
二是工作上应付考核,只抓产量,不重视质量。要以销定产,不是“呼啦啦”生产出来堆在仓库里看。
生产的产品不能对号市场,市场需求与工厂生产的产品脱节,工厂只要完成下达的生产任何、指标,可是产品对号不了市场,市场不能接受,造成产品压库现象严重。而市场需要的产品,工厂组织生产时认为成本高、效益低,产生了产销不对号、不协调。再从产品质量看,也存在着责任不明确,工厂只要完成生产指标,在质量上自检自查、等级比例把关不严,甚至以次充好。库存产品走向市场,出现质量、等级不对号,追其原因或责任时,谁也不负责任。……责任制不够完善,使企业成了大锅饭,责、权、利,严重不对号,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春生还在信中尖锐地指出,公司上下存在着严重的浮而不实风气,做表面文章,迎合老板,并列举了例子。
比如,得知老板回公司要下工厂视察,分厂干部们会立即让工人们放下手头工作,打扫车间卫生,迎接老板。这表面上是“尊敬老板,欢迎老板”,实际上就是在做“做表面文章”。
春生清楚地记得,老板第一次出国归来,全集团公司上下到处张灯结彩,彩旗飞舞,比过年还热闹,还喜庆,各分厂及各部门纷纷拉上“热烈欢迎董事长出国考察归来”大红的横幅标语。
第三个问题是工人素质的问题。
具体表面为,工人没有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多(不展开说了,后面会有专门的章节讲这个)。工人责任心差。不爱岗敬业,没有“以厂为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主人翁精神。
根据经济学的木桶理论,木桶的最大容量,不是由围成木桶的最长木板或平均长度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决定的。要最大限度地增加木桶的容量,必须着力解决好短木板的“补短”问题。木桶理论又叫“短板效应”。总之,快乐木业集团工人们的素质亟待提高。
第四个是企业文化建设。建议创建“快乐文化”,并畅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构想。
春生写给董事长信的最后是这样结尾的:
“很荣幸成为快乐木业集团的员工,感谢您给了我们就业的机会,作为家乡数千名员工中的一员,我感谢快乐木业集团,感谢您!
再次感谢您抽空阅读这封信。
最后,祝愿我们企业明天更美好!”
春生凭着一腔热血,凭着自己在乡镇企业五、六年的工作经历和八、九年在外打工的经历,写出这样一封信。
春生这十多年不是白混的,这其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经验也有教训,春生相信自己的感觉。
春生目睹并亲身经历了乡镇企业的盛衰,以及后来无论是在皖南随表弟学习修理汽车,在南京华彩特种涂料厂担任总管,还是在三江营、泰州,虽然历经磨难,但是春生从来没有丢失进取的信心。春生的家乡有句俗话,叫“草木灰还能发发火”,春生相信自己还会有机会,春生还年轻,“三十而立”么,自己还会有“出头之日”和“东山再起”的那一天!
春生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春生相信机会总会青睐有准备的人的,春生担心“书到用时方恨少”。
这十多年来,春生感触良多,不说也罢。
春生一气呵成,春生的一腔热血,化作洋洋洒洒的文字飞进老板的办公室……
其实,春生当时还不能够真正看透这种中国特色的家族型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但是春生告诫自己,向老板反映问题要客观公正,力求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希望自己能够为老板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以便老板明断决策,不致误导老板,使老板产生误判。
快乐木业集团老板个性鲜明,笔者有机会会用专门章节来浓墨重彩地描写他,在此就不妄议老板了。
欲知更多精彩,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