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所有人都有一个共性——和朋友说话的时候总是和声和气,而和“敌人”讲话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言语苛刻、针锋相对。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朋友是对我们有益的,而“敌人”是与我们有利益冲突的,谁会对“抢”自己东西的人有好脸色呢?尽管这种态度的不同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不是正确的沟通方法,“敌人”在和自己“抢”东西,自己又何尝不是在和别人“抢”东西呢?别人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也是别人的“敌人”。如果你的“敌人”和你要东西还语言不友好,你会把东西甘心送给他吗?如此想来我们实在不该用区别的态度对待“敌人”。
其实所谓“敌人”也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敌人,不过是稍有利益冲突的双方而已,大家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又何必搞得那么紧张,弄得对方心情不好,徒给沟通制造了障碍。
有一次,一家超市想从两家规模、价格相差不大的公司采购一批货物,一直难以取舍,两家公司的销售代表也很把这次合作当回事,都多次到公司来和经理谈判。
超市方负责谈判的是高林和他的一个同事,他们要在当天就确定下来到底选择哪家公司。在两家公司的代表来之前,他们已经商定,如果不出问题的话就选那家价钱便宜的,因为两家货物质量也相差无几。
最先来的是价格较高的那家,对方说话很客气,和他们聊得也很好,高林和同事也想着如果对方能够降价的话倒也可以和对方合作,毕竟和一个聊得来的人做生意是件很愉快的事。可惜对方也是诉苦一番,这价格没办法降下来,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后来另一家来的时候他们也没怎么仔细询问,就准备签合同了。他们也知道这价格很便宜,一定是不包含运费的,但还是确定了一下。谁知他们才说了一句,对方就开始口若悬河,又是价格那么低,给了很大的优惠,又是超市不能这么不顾他们的利益,说这些商家啊就是喜欢得寸进尺。把高林他们说的好似吸血鬼,语气里都是敌对的意思。这让高林他们听着很不舒服。他说的意思高林都能理解,无法接受的是他的说话态度,一点都不像是合作,倒像是逼迫他的,感觉自己像是“黄世仁”,他们是“杨白劳”。高林和同事立马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也没了和他们合作的意愿。最终选择了价格比他们高的那家。
其实不是高林和他同事不知道为公司着想,不懂得“性价比”。销售不仅是销售产品,更重要的是销售自己,谁都希望和一个把自己当朋友,说话和和气气的人交流,而不希望和一个时时都和自己讲“利益”,把自己当成“敌人”的人交流。当对方成了你的朋友,你就成功了一半。
怎么和你的朋友说就怎么和你的“敌人”说,不把对方当“敌人”,对方才会对你打开心扉,你才有机会赢得对方的青睐,也才能获得沟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