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31400000015

第15章

又是菩萨一发心后远离怯弱毕竟不畏堕二乘地若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勤苦难行乃得涅槃亦不怯弱以信知一切法从本已来自涅槃故 初于下不恋。二若闻下。于上不怯。以信知下。释不怯所以也。以此即显彼经文是权非实故也○第二解行发心中有二。初总标叹胜

解行发心者当知转胜 谓前位信满入解。今此行满入向。更深发心。故知转胜○二显其胜相。于中亦二。初举时显胜

以是菩萨从初正信已来于第一阿僧祇劫将欲满故 谓在十向位中。望于初地。邻而且近。故云将欲满也○二明其行胜。于中二。先总后别

于真如法中深解现前所修离相 总中言于真如法中深解现前者。明解胜。异前位。故云深也。异后位。故但云解。所修离相者。明行胜别中广约六度明此二也

以知法性体无悭贪故随顺修行檀波罗蜜以知法性无染离五欲过故随顺修行尸罗波罗蜜以知法性无苦离嗔恼故随顺修行羼提波罗蜜以知法性无身心相离懈怠故随顺修行毗梨耶波罗蜜以知法性常定体无乱故随顺修行禅波罗蜜以知法性体明离无明故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 谓知法性无悭者。显上深解也。随顺修行等者。显上所修离相也。谓离三轮等相。以十行已去菩萨得法空故。能顺法界修六度等行。即发心所依之解行也。以垢障乖真故。修离障之行以顺如也。余文可知○第三证发心中有三。初通明发心体。次明发心相。三明成满德。初中亦三。先标地位。二明辨行体。即根本智。三明胜用。即后得智

证发心者从净心地乃至菩萨究竟地证何境界所谓真如以依转识说为境界而此证者无有境界唯真如智名为法身 行体中。以依转识等者。境界即是现识。必依转相起故也。然本智正证之时。实无能所。岂可得说以为境界。今但约后得智中业识未尽故。转现犹存。假就此识说正证中定有真如为所证境也。以后得智反缘正证。亦有现似境故。说转识现也。而实真证能所平等。故云唯真如智名法身也○后得智胜用中有四。初请法上首德。有二句。初正明请法。后唯为下。显其请意。二或示下明随根延促德。有三。先促。次延。各有二。先举用后明意。后能示如是下总结

是菩萨于一念顷能至十方无余世界供养诸佛请******唯为开导利益众生不依文字或示超地速成正觉以为怯弱众生故或说我于无量阿僧祇劫当成佛道以为懈慢众生故能示如是无数方便不可思议 三而实下明实行不殊德

而实菩萨种性根等发心则等所证亦等无有超过之法以一切菩萨皆经三阿僧祇劫故 于中种性等 即因等也。发心等即行等也。所证等即证真等也。无有下明时等也○四但随下明应机殊用德

但随众生世界不同所见所闻根欲性异故示所行亦有差别 第二发心相中二。先叹细标数。后列名释相

又是菩萨发心相者有三种心微细之相云何为三一者真心无分别故二者方便心自然遍行利益众生故三者业识心微细起灭故 释相中。真心者。谓根本无分别智也。方便心者。谓后得智也。业识者。二智所依阿梨耶识。理实亦有转现。但今略举根本细相。此非发心之德。但显此菩萨二智起时。有微细生灭之累。不同佛地纯净之德。是故合为发心相○第三德成满中有二。初正显胜德。次问答除疑。前中初总辨德满位显。二谓以一念下。别明德满

又是菩萨功德成满于色究竟处示一切世间最高大身 前中言又是菩萨功德成满者。因位穷也。故地论云。一者现报利益。受佛位故。言于色究竟等者。果位彰也。故地论云。二者后报利益。摩醯首罗智处生故。何故他受用报身在此天者。一义云。以寄十王显别十地。然第十地菩萨寄当此天王。即于彼身示成菩提。故在彼天也。余义如别说

谓以一念相应慧无明顿尽名一切种智自然而有不思议业能现十方利益众生 次别显中。言一念等者。明自利行满。即显上真心于此成也。谓一念始觉至心源时。契于本觉。故云相应。以无明尽故。显照诸法。名一切种智也。亦可前一念相应慧等者。是无间道也。名一切种智者。是解脱道也。自然下。解利他德。显上方便心。明不待功用也。又亦可初智净相。后不思议业相。故云本觉随染所成也○释疑中有二问答。初问上种智。后问上自然业用。初中先问后答

问曰虚空无边故世界无边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众生无边故心行差别亦复无边如是境界不可分齐难知难解若无明断无有心想云何能了名一切种智 问中二。初陈疑。谓有虚空处皆有世界。有世界处皆有众生。有众生处皆有心行。如是境界分齐难知也。若无明下。正设难。难云。非直外境无边分齐难知。亦复内尽心想。云何得了也

答曰一切境界本来一心离于想念 答意云。只由内尽妄想心故。能外广知也。于中有三。初立正理。次举非显失。后举是彰得。前中境虽无边。不出一心。既证心源。何不能了。即心之境离于妄念故。尽想念方始能知。故云一切境界等也

以众生妄见境界故心有分齐以妄起想念不称法性故不能决了 举非中二句。初妄见有限之境。次以妄起想。释成无见所由。即明有妄见故。有所不见也

诸佛如来离于见相无所不遍心真实故即是诸法之性自体显照一切妄法有大智用无量方便随诸众生所应得解皆能开示种种法义是故得名一切种智 显是中。言离于见相无所不遍者。明无妄见故。无所不见也。言心真实故即是诸法之性者。佛心离妄体一心源。无始觉之异。故名真实。然此本觉在生灭门中为妄法之体。故云诸法性也。一切妄法。并是本觉佛心之相。相既现于自体之上。以体照其相。有何难了而不了知也。故云自体显照等也。故上文中。辨佛报化之用则在于众生心中。今辨众生妄法则在于佛心之上。良以心源无二故得然也。华严云。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此之谓也。以同体智力。起胜方便摄化有情故。云有大智用乃至名一切种智也○第二问答中。先问后答。问中。先陈疑。后云何下设难

又问曰。若诸佛有自然业能现一切处利益众生者一切众生若见其身若睹神变若闻其说无不得利云何世间多不能见答曰诸佛如来法身平等遍一切处无有作意故而说自然但依众生心现众生心者犹如于镜镜若有垢色像不现如是众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现故 答中有法喻合。以法身普遍众生心中。但有厌求机感即显粗细之用。非由功用也。上文中已显此义也。镜有垢者。明无感佛之机。非谓烦恼现行。以善星等烦恼心中得见佛故。言法身不现者。法身能现报化之用。今据本而言。故云法身不现。如摄论中十二甚深皆是法身之德。显现甚深。彼中言。由失尊不现。如月于破器。释曰。诸佛于世间不显现。而世间诸佛身常住。云何不显现。譬于破器中水不得住。水不住故。于破器实有月不得显现。如是诸众生无奢摩他软滑相续。但有过失相续。于彼实有诸佛亦不显现。水譬奢摩他软滑性故。此中依定得见佛。见佛者。是过去修习念佛三昧。乃于此世得见佛身。非谓今世要依定心方能见佛。以散心中亦见佛故。彼摄论中约过去定习为因。非约现世。此论中约根熟为因。非约惑无。有此左右也。解释分竟

○第四修行信心分何故来。以上来明其大乘。今为正明起信故来也。于中有三。初就人标意。二约法广辨。三显防退方便

已说解释分次说修行信心分是中依未入正定众生故说修行信心 初中言依未入正定聚人修行信心者。不定聚人有二。一者修信满足。为说发趣道相令入正定。是前胜人也。二者修信未满。是前劣人。即是此文所为。以四信五行令其修行。使信成满。信成满已还依发趣入正定也○第二广辨中有二。先兴二问。后还两答

何等信心云何修行 答中先明信心。谓标数。列释。释中四不坏信

略说信心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信根本所谓乐念真如法故 初言信根本者。真如之法诸佛所师。众行之源。故云根本。非直悬起信心。亦乃乐念观察。故云乐念等也○次约三宝胜境以起信心。三宝中各有二。初标所信之胜德。次即起胜因以愿求。文处可见

二者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三者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蜜故四者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 答修行中有三。初举数标意。次问数列名。三依问别解

修行有五门能成此信 初中言能成此信者。有信无行。则信不坚。不坚之信遇缘便退。故修五行。以成四信之心。令不退也

云何为五一者施门二者戒门三者忍门四者进门五者止观门 第二列名中。以止观合修双运不二故。唯有五也○第三别解中二。初四行略明。后一行广说。四中二。初显四行相。后别就进门明除障方便。初中四门即四分

云何修行施门若见一切来求索者所有财物随力施与以自舍悭贪令彼欢喜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施与无畏若有众生来求法者随己能解方便为说不应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回向菩提故 施内有三施。谓初财。次无畏。后法。文处可见

云何修行戒门所谓不杀不盗不淫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远离贪嫉欺诈谄曲嗔恚邪见若出家者为折伏烦恼故亦应远离愦闹常处寂静修习少欲知足头陀等行乃至小罪心生怖畏惭愧改悔不得轻于如来所制禁戒当护讥嫌不令众生妄起过罪故 戒门中亦三。初摄律仪戒。次若出家者下摄善法戒。于中乃至小罪下明护戒心。三当护讥嫌下明摄众生戒

云何修行忍门所谓应忍他人之恼心不怀报亦当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法故 忍中二。初他不饶益忍。二亦当忍于下。明于违顺境喜怒不动其心。安受忍也。利谓财荣润己。衰谓损耗侵陵。毁谓越过凶毁。誉谓越德而叹。称谓依实德赞。讥谓依实过论。苦谓逼迫侵形。乐谓心神适悦

云何修行进门所谓于诸善事心不懈退立志坚强远离怯弱当念过去久远已来虚受一切身心大苦无有利益是故应勤修诸功德自利利他速离众苦 进中亦三。初勤勇精进。二立志下明难坏精进。三当念下明无足精进。以念己长沦虚受大苦。以自勤励修善无厌。是故下总结劝修○第二除障方便中有二。先障后治

复次若人虽修行信心以从先世来多有重罪恶业障故为邪魔诸鬼之所恼乱或为世间事务种种牵缠或为病苦所恼有如是等众多障碍 障中二。先明内有业障为因。后明外感魔邪恼等。是报障也

是故应当勇猛精勤昼夜六时礼拜诸佛诚心忏悔劝请随喜回向菩提当不休废得免诸障善根增长故 治中六时礼拜等。总明除障方便。如人负债。依附于王。则于债主无如之何。如是行人礼拜诸佛。诸佛所护。能脱诸障。忏悔下别除四障。一诸恶业障。忏悔除灭。二谤正法障。劝请除灭。三嫉妒他胜障随喜对治。四乐三有障回向对治。由此四障能令行人不废诸行。不趣菩提。故修是四行以对治之。又初一治业障。以止持故。后三长善根。以作持故○止观中有二。先寄问。次释相。释相中亦二初略明。后广说。略中三。先止。次观。后双顺

云何修行止观门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故 言止一切境界相者。先由分别作诸外尘。今以觉慧唯识道理破外尘相。尘相既止。无所分别。故云止。此是方便也。顺奢摩他等者。正显止也。奢摩他此翻云止。但今就方便存此方语。约正止。存梵言故也。毗婆舍那亦如是也。以双现前时方正名止观故。今但言随顺耳

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 言分别生灭相者。依生灭门观察法相故言分别。如瑜伽论菩萨地云。此中菩萨即于诸法无所分别。当知名止。若于诸法胜义理趣。及诸无量安立理趣。世俗妙慧当知名观。是知依真如门止诸境相无所分别。即成根本无分别智。依生灭门分别说相。观诸理趣。即成后得智。然二门唯一心故。是故双运方得名为正止观也○云何下释此双顺义

云何随顺以此二义渐渐修习不相舍离双现前故 渐渐修习等。显能随之方便。双现前者。明所随之止观。随相而论。止名定。观名慧。就实而言。定通止观。慧亦如是。如梁摄论云。十波罗蜜通有二体。一不散乱为体。谓止定。二不颠倒为体。谓观慧也○第二广说中有三。先止。次观。后还双运。止中有五。一修止方法。二显止胜能。三辨其魔事。四简伪异真。五示益劝修。前中有二。初明胜人能入。后显障者不能。前中亦二。初托静息心修止方便。二久习淳熟下明止成得定除障不退。前中二。初约外缘。后内安心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腹黑鬼医太高冷

    腹黑鬼医太高冷

    民间传闻,鬼医拥有惊人的颜值,还有着令医官羡慕嫉妒的医术,普天之下,就根本没有人敢跟他相提并论,更何况他还是天下第三杀手,多少女子渴望嫁给他,每每女子看见他的容颜,心跳便漏了一拍,涨红了脸,可他,偏偏败在了一个比他小十岁的女娃娃石榴裙底下,这个女娃娃也很不简单呐……
  • 销售心计:提升销售能力的100个心理技巧

    销售心计:提升销售能力的100个心理技巧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进行角色定位,明确自己与客户的关系;技能储备,没有看家本领怎么行;察言观色,知人知面还要知心;能言善问,“逼”客户说出真心话;驭人有方,有效控制客户心理;高效沟通,化解客户的拒绝和挑剔;警惕错误,不在细节处造成损失……
  • 回到宋朝当花农

    回到宋朝当花农

    一个现代爱花女,喜欢种花,天天在网上学习各种花卉知识,苦于没有地啊!没有地!一朝穿越成了地主,哈哈哈,机会来了,看我的吧......只是,只是,怎么回事?新家要变穷?坚决不可以!但是……但是,说好的主角待遇呢,为什么周围这么多学霸能人,还让不让好好当主角了?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唐先生未来无恙可好

    唐先生未来无恙可好

    我并不埋怨时间的手,将生活搅得满目满目疮痍,只庆幸到头来,我并非孤单一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一曲军校恋歌

    那一曲军校恋歌

    书中洋洋洒洒数十万字娓娓道来了六个军校女生四年的情感路程,性格运命各不一样,共同的是执着,军人骨子里那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着。和所有大学校园一样,即便是在严谨的军校,鼓荡的青春也是永远的主题。女主人公小米和所有战友一起接受着独特的洗礼,有关信仰、有关使命,同时也有关爱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难忘岁月:余贻骥回忆录

    难忘岁月:余贻骥回忆录

    本书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故里、家族并非平静的学生时代,及留美归国文革时代古稀之年等等,同时也反映了时代变迁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