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营养治疗皮肤覆盖体表,是机体内外环境的分界,也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除具有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物质代谢等功能外,同时还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参与机体的各种免疫反应并发挥免疫监视作用。因此,皮肤病的种类繁多,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不一,有些是局部的病理变化,有的是全身疾病的反应。
充足的营养和正常的新陈代谢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当人体的营养代谢出现障碍,不仅机体各相关系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有时还会产生相应的皮肤病变,一些皮肤病的发病过度中与营养密切相关。本章仅介绍常见的皮肤疾病营养治疗。
第一节 湿疹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复杂,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变态反应可由内部因素(慢性感染病灶、内分泌及代谢改变、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精神因素和遗传因素)和外部因素(食物、吸入物、生活环境、动物皮毛和各种化学物质)引起。中医认为湿疹多由正气不足、湿热为患所致。本病的发病机制与各种内因、外因相互作用有关,某些患者可能由迟发型变态反应介导。
二、主要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和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
1.急性湿疹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和小腿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常表现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有明显浆液性渗出。
2.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不适当处理后病程持久发展而来。
3.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或亚急性湿疹迁徙而来,也可由于刺激轻微、持续或从开始发病就表现为慢性湿疹,病情时轻时重,延续数年或更久。
三、一般治疗
应注意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用药治疗的目的在于抗炎、止痒。可用抗组胺药、镇静安定剂等,一般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物治疗可用氧化锌油、3%硼酸溶液湿敷。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宜清淡,多吃性凉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2.适宜食物如苦瓜、芦荟、番茄、韭菜、赤小豆、白扁豆、冬瓜、绿豆、黄瓜、橙、柑、草莓、萝卜、胡萝卜、芹菜、金针菜、绿豆芽、香菇、木耳、乌鱼、鲫鱼、鸭肉、蛇肉、梨等。
3.饮食禁忌发病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和酒,不宜吃煎、烤、油炸、熏的食品和鱼类食物。如狗肉、羊肉、牛肉、鹅肉、蛋类、虾、蟹、鲢鱼、鲤鱼、荔枝、龙眼、韭菜、竹笋、芥菜、茄子、辣椒、姜、葱、花椒等。
(二)药膳
1.土茯苓祛湿止痒汤
成分 土茯苓100g、蝉衣10g、冬瓜500g、老鸭250g,煲汤。
功效 凉血滋阴、祛湿止痒。
适应 湿疹搔痒明显者。
2.银生乌鱼解毒汤
成分 银花100g、生地100g、绿豆100g、乌鱼200g,煲汤。
功效 凉血解毒、清热利湿。
适应 湿疹伴感染。
(三)营养补充剂
纽崔莱钙镁片、葡萄糖酸锌、维生素C、鱼油、维生素A。
第二节 荨麻疹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发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本病很常见,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确切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常见病因如下:
1.食物主要包括动物性蛋白(鱼、虾、蟹、贝、肉类、牛奶和蛋类等)、植物性食品(蕈类、可可、草莓等)以及某些食物调味品和添加剂,这些食物中有的可作为变应原引起机体变态反应,有的则可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2.药物许多药物通过引起机体变态反应而导致本病(青霉素、血清制剂、疫苗和磺胺药等),有些药物可为组胺释放物(阿司匹林、吗啡、******、毛果芸香碱和多黏菌素B等)。
3.感染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均可能引起荨麻疹。
4.物理因素各种物理因素(冷、热、日光、压力等)均可引起某些患者发病。
5.动植物因素如动物皮毛、昆虫毒素、蛇毒、海蜇毒、荨麻及花粉等。
6.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可通过引起****胆碱释放而致病。
7.内脏和全身性疾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代谢障碍和内分泌紊乱等疾病均可成为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可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类。中医认为荨麻疹为风邪所致,顽固不愈的荨麻疹大多伴有血淤。
二、主要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和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荨麻疹。
1.急性荨麻疹患者常突然自觉皮肤骚痒,很快于骚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开始孤立或散在,随后可逐渐扩大并融合成团。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气促,甚至血压降低、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2.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全身症状一般较急性期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作,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
三、一般治疗
治疗原则为抗过敏和对症治疗,争取做到对因治疗。
(一)内用药物治疗
1.急性荨麻疹可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抗组胺药,维生素C和钙剂可降低血管通透性,与抗组胺药有很好的协同作用。病情严重,伴有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应立即抢救。
2.慢性荨麻疹以抗组胺药为主,一种抗组胺药无效时,可2~3种联合应用或交替使用,给药时间应根据风团发生的时间进行调整,如晨起风团较多则应临睡前给予稍大剂量的抗组胺药。
(二)外用药物治疗
夏季可选止痒液、炉甘石洗剂等,冬季则选有止痒作用的乳剂(如苯海拉明霜)。
(三)中医治疗
可用祛风透表的中药,慢性荨麻疹可用活血祛风、行血止痒的中药,即所谓的“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宜清淡、稀软、容易消化的食物,选择具有解表透疹的食物。
2.适宜食物芫荽、甜菜、绿豆衣、香菇、竹笋、鲫鱼、胡萝卜、番茄、菠菜、黄瓜、瘦猪肉等。
3.饮食禁忌禁食生冷、酸涩、收敛和辛辣、油腻、煎炸、熏烤的食物。如韭菜、葱、辣椒、猪肥肉、烤鹅、狗肉、羊肉等。
(二)药膳
1.驱风止痒汤
成分 防风10g、蝉衣10g、大枣20枚、猪胰1副,煲汤。
功效 驱风止痒、健脾化疹。
适应 急性荨麻疹。
2.活血驱风汤
成分 赤芍10g、田七10g、生鱼500g,煲汤。
功效 活血化淤、驱风止痒。
适应 慢性荨麻疹。
(三)营养补充剂
维生素C、维生素B、纽崔莱钙镁片、灵芝胶囊。
第三节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传染病,常发生于儿童,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引起,人是HSV的唯一宿主。HSV可存在于感染者的疱液、口鼻分泌物及粪便中,主要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处进入人体。HSV侵入皮肤黏膜后,可先在局部增殖,以后可沿神经末梢上行至支配病损区域神经的神经节内并长期潜伏,当受到某种因素激惹后病毒可活化、复制,导致疱疹复发。机体抵抗力降低与疱疹的发病和复发有一定关系。
二、主要临床表现
可分为原发型和复发型单纯疱疹。
1.原发型指首次感染HSV者,一般潜伏期为2~12天,平均6天。临床上根据病变特点将本病分为以下类型:
(1)隐性或亚临床感染:约90%的感染者缺乏临床表现,其中40%~50%感染者的血清中可检出相应抗体。
(2)疱疹性口龈炎:本型较为常见,多见于1~5岁儿童。好发于口腔、牙龈、舌、硬腭、软腭、咽等部位。皮损表现为迅速发生的群集性小水疱,很快破损形成浅表溃疡,也可即开始就表现红斑和浅溃疡。口腔疼痛比较明显,可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痛等。
(3)疱疹性湿疹:常发生于患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婴幼儿。多见于躯干上部、颈部和头部。皮损表现为原皮损处红肿并出现群集性水疱或脓疱,可融合成片,水疱中央有脐凹,周围有红晕,疱疹成批出现,严重者可在1周内泛发全身。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2.复发型指原发感染消退后受到诱发因素刺激时在同一部位的反复发作。好发于口唇、鼻腔周围,也可见于面部或口腔黏膜处。发作初期局部常有灼热疼痛感,随后出现红斑、簇集状小丘疹和水疱,可相互融合。数天后水疱破溃形成糜烂面,继而结痂愈合。
三、一般治疗
目前认为阿昔洛韦等核苷类药物是抗HSV最有效的防治药物。中医辨证论治可用清热解毒、祛风燥湿的药物进行治疗。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选择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湿作用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避免辛辣温燥的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适宜食物白菜、茭白、莴苣、萝卜、菠菜、甜菜、椰菜、番茄、冬瓜、丝瓜、苦瓜、黄瓜、银耳、绿豆、赤小豆、豆芽、鲫鱼、蛇肉、鸭肉、兔肉、梨、荸荠、甘蔗、橄榄、西瓜等。
3.饮食禁忌忌食油腻、香燥、性温能助热上火的食物,禁食荤腥发物。如狗肉、羊肉、鹅肉、大蒜、大葱、洋葱、生姜、韭菜、胡椒、辣椒、芫荽、芥末、南瓜、桃、梅、柿、石榴、栗等。
(二)药膳
1.贯板解毒汤
成分 贯众30g、板兰根100g、乌鱼500g,煲汤。
功效 清热解毒、疏风消疱。
适应 单纯性疱疹。
2.银蛇消疱汤
成分 银花50g、生地100g、银环蛇肉500g,煲汤。
功效 清热消疱、凉血解毒。
适应 单纯性疱疹。
(三)营养补充剂
维生素C、B族维生素、蛋白质粉、葡萄糖酸锌。
第四节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疱-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常见皮肤疾病。
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人是VZV唯一的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疱疹,亦可是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进入机体的VZV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染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疲劳、创伤、病后体弱或恶性肿瘤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中医认为是肝经火毒或湿热蕴积肌肤而成。
二、主要临床表现
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1.前驱症状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差等全身症状,患者皮肤自觉灼热或疼痛,持续1~3天,也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者。
2.疱疹表现疱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胁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见到红斑,很快出现粟粒到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的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3.神经疼痛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的疼痛常较为剧烈。
本病病程一般为2~3周,老年人可能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斑或色素沉着。
三、一般治疗
1.内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治疗有三种。①抗病毒:常用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②止痛:酌情选用去痛片;③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药可抑制炎症。
2.外用药以干燥、消炎为主,疱未破溃时可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疱疹破溃后可用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或用新霉素软膏外涂。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应当选择具有泻火解毒、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勿食温热助火、辛辣积毒的膳食。
2.适宜食物大白菜、胡萝卜、番茄、芹菜、菊花菜、苦麦菜、马兰头、丝瓜、冬瓜、苦瓜、黄瓜、田螺、蚌、蛤蜊、鲫鱼、生鱼、牛奶、猪瘦肉、鸭肉、水蛇肉、梨、猕猴桃等。
3.饮食禁忌忌食肥甘厚腻、助湿生热的食物,如狗肉、羊肉、鹅肉、公鸡肉、猪头肉、带鱼、鲤鱼、蟹、虾、葱、生姜、洋葱、大蒜、韭菜、芫荽、胡椒、辣椒、荔枝、桃、桔橘、核桃、烟、酒等。
(二)药膳
1.生芦解毒汤
成分 生地100g、芦根100g、水蛇1条(剥皮),煲汤。
功效 凉血解毒、清热利湿。
适应 带状疱疹。
2.苦瓜泻火解毒汤
成分 板兰根100g、青苦瓜500g、猪瘦肉250g,煲汤。
功效 消炎去疱、泻火抗毒。
适应 带状疱疹。
(三)营养补充剂
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A、大蒜精。
第五节 痤疮
痤疮(acne)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可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皮肤损害。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痤疮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皮脂腺主要受雄激素调控,青春发育期后雄激素使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活动增加。皮脂为毛囊内正常寄生虫如痤疮丙酸杆菌、卵圆形马拉色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的生长提供物质基础。痤疮丙酸杆菌可水解皮脂中三酰甘油产生游离脂肪酸,并可产生一些低分子多肽。游离脂肪酸可刺激毛囊壁引起炎症,同时可刺激毛囊皮脂腺导管引起上皮增生及角化过度,使皮脂分泌受阻,排泄不畅淤积而产生粉刺。游离脂肪酸和这些低分子多肽可趋化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后者产生的水解酶可使毛囊壁损伤,甚至破裂,毛囊内容物溢入真皮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出现从炎性丘疹到囊肿的一系列皮损变化。
部分患者的发病还与遗传、免疫、使用化妆品、饮食刺激和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痤疮与湿热有关,多由肺经风热和脾肝湿热、外犯肌肤所致。痤疮部位不同,也能反映出不同脏腑的功能失调,痤疮发于前额部多与心、肺有关;在唇上、鼻部与脾、胃相关;在面颊两侧多与肝、肺有关;在唇下部与肾有关;发于胸部与任脉有关;发于肩背与督脉有关。
二、主要临床表现
多累及15~30岁青年男女。痤疮好发于面颊、额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等皮脂溢出部位。皮损初起为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早期皮脂淤积于皮脂腺开口处形成白头粉刺和/或黑头粉刺,白头粉刺(闭合性粉刺)中可挑挤出白色豆渣样物质,而黑头粉刺(开放性粉刺)内含脂栓,由皮脂氧化所致;病情稍重时形成炎性丘疹,顶端可有小脓疱;炎症继续发展,可形成大小不等的暗红色结节或/和囊肿,后者挤压时有波动感,经久不愈可形成脓肿,破溃后常形成窦道和瘢痕。皮损多对称性分布,常伴有皮脂溢出。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炎症明显时可有疼痛。
痤疮的病程为慢性,时轻时重,多数至青春期后逐渐缓解,少数患者至中年期方愈,可遗留色素沉着和肥厚性或萎缩性瘢痕。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用Pillsbury分类法可将痤疮分为Ⅰ~Ⅳ度。
三、一般治疗
治疗原则为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消炎及调节激素水平。一般可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进行治疗。
应用温水洗脸,不使用油膏类化妆品,忌用手挤压搔抓粉刺。此外劳逸适度、纠正便秘、禁用溴碘类药物等十分重要。必要时可用维A酸类、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等外用药,严重者可口服四环素、米诺环素、维A酸类和抗雄性激素药物。中药可用清肠解毒、宣泄湿热的药物进行辨证治疗。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宜吃清淡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适宜食物如大白菜、萝卜、生菜、苦麦菜、冬瓜、黄瓜、苦瓜、牡蛎、猪肝、瘦肉、玉米、茄子、鱼类、梨、苹果、草莓、猕猴桃、香蕉、西瓜等。
微量元素锌可抑制痤疮炎症,还能促进维生素A水平的提高,防止毛囊角化过度,有利于皮脂排泄,对痤疮有较好疗效,故应多食富含锌的食品。
3.饮食禁忌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控制脂肪和糖类食品,不吃油炸、煎烤等易上火的食品。
痤疮主要是由于激素分泌不均衡造成,因而多发于青春期,由于牛奶中含有激素,所以,会引起人体内激素的变化,其中脱脂乳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奶油和奶酪。有些患者虽然接受了正规治疗,但一直没有明显效果,经药物过敏原检测发现,一些原因不明、难以根治的痤疮,可能是食物过敏所致,其中以奶制品最多。只要找出过敏原并控制饮食,不需服用任何药物,痤疮都会不治而愈。因此,痤疮患者不宜吃牛奶和忌服有可能致敏的食物,如虾、蟹、动物内脏、狗肉等。
(二)药膳
1.苡米银花汤
成分 苡米仁100g、金银花100g、鲫鱼200g,煲汤。
功效 清热解毒、化湿清疮。
适应 Ⅰ、Ⅱ度痤疮。
2.生地赤芍凉血汤
成分 生地100g、赤芍50g、蛇肉200g,煲汤。
功效 凉血化毒、祛淤除脓。
适应 Ⅲ、Ⅳ期痤疮。
(三)营养补充剂
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葡萄子胶囊、月见草油胶囊、葡萄糖酸锌。
第六节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又称脂溢性湿疹,系发生于头面及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尚未清楚。目前研究发现在遗传性皮脂溢出体质基础上继发卵圆形马拉色菌、痤疮丙酸杆菌等病原生物感染可引起皮脂成分改变(主要是游离脂肪酸增多)及感染性变态反应,造成皮肤的炎症反应。
另外,精神、饮食、B族维生素缺乏、嗜酒等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肺气不宣、湿热蕴积、营卫不和所致。
二、主要临床表现
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以头、面、胸及背部等处多见。皮损初起为毛囊性丘疹,渐扩大融合成暗红或黄红色斑,有油腻鳞屑或痂被覆,可出现渗出、结痂和糜烂并呈湿疹样表现。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颜面受累时常伴发痤疮,严重者皮损可遍及全身。本病呈慢性经过,可反复发作。
三、一般治疗
应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做到睡眠充足,避免各种机械性刺激,少用碱性大的香皂。治疗原则是去脂、消炎、杀菌、止痒。常用含糖皮质激素的混合制剂(复方咪康唑霜、复方益康唑霜)外用,并口服B族维生素和锌制剂,瘙痒剧烈难忍时可适当口服抗组胺药,伴有真菌感染时可口服抗真菌药。中医治疗可用宣肺利水、清热化湿的中药治疗。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宜吃清淡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限制高脂和多糖的饮食。
2.适宜食物多食粗粮、小麦、绿叶菜、香蕉、红薯等。
3.饮食禁忌忌饮酒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吃热性的油炸煎烤食品。坚持低脂饮食,少吃或不吃肥肉。
(二)药膳
1.苡米苦瓜水蛇汤
成分 苡米仁100g、苦瓜200g、水蛇肉200g,煲汤。
功效 利水降脂、化湿止痒。
适应 脂溢性皮炎偏湿者。
2.生麦养阴止痒汤
成分 生地100g、麦冬100g、猪肺250g,煲汤。
功效 凉血化脂、养阴止痒。
适应 脂溢性皮炎兼阴虚者。
(三)营养补充剂
天然维生素C、天然B族维生素、膳存、松花粉。
第七节 酒渣鼻
酒渣鼻(rosacea)是一种发生在颜面中部,以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及丘疹、脓疱为表现的慢性皮肤病。为中老年人外鼻常见的慢性皮肤损害。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酒渣鼻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精神因素、嗜酒、食用辛辣食物、高温及寒冷刺激、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失调及毛囊蠕形螨虫感染有关。
发病机制可能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由于感染和冷热刺激等因素造成颜面部血管运动神经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持续扩张而形成相应的病理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多是胃肠炽热熏于肺所致,或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成,慢性者多为血虚风燥。如《外科大成》说:“酒渣鼻者,先由肺经血热内蒸,现遇风寒外束,血淤凝结而成。”
二、主要临床表现
酒渣鼻多累及中年人,女性较多,但病情严重的常为男性患者。本病缓慢演变,常并发痤疮及脂溢性皮炎,根据发病时间和病理表现,可分为三期,各期之间无明显界限。
1.红斑期面中部发生对称性红斑,外鼻皮肤潮红,尤其在进食刺激性食物、外界温度突然改变和精神兴奋时更为明显。红斑为暂时性,可消退,反复发作后则持久不退并出现浅表树枝状毛细血管扩张,常伴毛囊扩大、皮脂溢出呈油状和自觉灼热等,可持续数年或更久。
2.丘疹期在红斑基础上成批出现针头至绿豆大小的丘疹、脓疱、结节,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明显,鼻部、面颊部的毛囊口明显扩大,分泌物增多。此期病情时轻时重,皮肤损害也此起彼伏,病情表现变化较大,可持续数年或更久。
3.鼻赘期病期长久者,鼻部皮脂腺及结缔组织增生引起鼻尖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结节状隆起(鼻赘)、表面凹凸不平、毛囊明显扩大、皮脂分泌旺盛、毛细血管显著扩张。从红斑期发展到鼻赘期常需数十年时间,故此期患者几乎均为40岁以上男性。
三、一般治疗
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去除可能的病因或诱因;尽力纠正胃肠功能失调和调整内分泌;避免各种刺激(特别是温度变化)及精神紧张。治疗原则是杀灭螨虫、消炎、清除病变。常用甲硝唑或替硝唑外用或内服,有感染者可用四环素等抗菌素,如鼻赘过大,必要时可以手术切割病灶。中医常用清热凉血、健脾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坚持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2.适宜食物萝卜、大白菜、生菜、菠菜、花菜、甘蓝、胡萝卜、番茄、黄瓜、冬瓜、绿豆、赤小豆、鸭肉、乌鱼、鲫鱼、梨、草莓、猕猴桃等。
3.饮食禁忌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饮酒,不吃肥腻和煎烤油炸食物。如肥猪肉、猪油、油条、烧饼、熏肉、辣椒、姜、葱、蒜等。禁吃高糖食物,如巧克力、糖果、蜂蜜和各种蜜饯,可减少皮脂分泌。
(二)药膳
1.苡米赤小豆汤
成分 苡米仁100g、赤小豆100g、乌梢蛇肉200g,煲汤。
功效 祛湿杀螨、利尿消炎。
适应 红斑期酒渣鼻。
2.田银鸭肉汤
成分 田七20g、银花100g、水鸭肉250g,煲汤。
功效 活血化淤、解毒消炎。
适应 酒渣鼻(丘疹脓疱期、鼻赘期)。
3.术苓丹肺汤
成分 白术150g、土茯苓50g、丹皮20g、猪肺500g,煲汤。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消赘。
适应 酒渣鼻(鼻赘期)。
(三)营养补充剂
蛋白质粉、维生素A、维生素C、B族维生素、松花粉、葡萄糖酸锌。
第八节 斑秃
斑秃(alopecia areate)为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头发全部脱落称全秃(alopecia total’s),全身毛发均脱落称普秃(alopecia universal’s)。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情绪、应激、内分泌失调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肾主发,发为血之余。故本病多由肾亏血虚所致。
二、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突然发生境界清楚、数目不等、直径为1~10cm的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脱发区皮肤光滑,无炎症、鳞屑等异常病理变化。发病进展期脱发区边缘的头发松动,很容易拔出(轻拉试验阳性),拔出的头发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毛发近头皮部萎缩,呈上粗下细的“惊叹号”样改变。
如脱发区继续扩大、数目增多,可互相融合成不规则形的斑秃区。本病大多数患者在发病3~4个月后自行进入恢复期,局部可有毛发长出。但头皮边缘部位(特别是枕部)的毛发较难再生。如是早年发病、病程长、脱发区域广的患者,约50%可复发,少数全秃和普秃患者病程可迁徙多年。
三、一般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办法。治疗原则是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促进毛发生长。胱氨酸、泛酸钙、维生素B6等有助于毛发生长,对脱发范围广或全秃、普秃患者,可考虑佩戴假发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中医辨证论治常用补肾生发的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饮食要做到营养全面,多吃含蛋白质和含锌、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
2.适宜食物如鸡肉、兔肉、猪肉、蛋类、鱼类、黑豆、猪肾、鸡蛋、核桃、黑芝麻、桑椹子、蜂蜜、桂圆肉、莲子、丝瓜、荠菜、藕等。
3.饮食禁忌忌食辛辣香燥及兴奋性的食品饮料。
(二)药膳
1.首核芝麻生发汤
成分 何首乌50g、核桃50g、黑芝麻50g、猪腰2个,煲汤。
功效 养血生发、补肾防秃。
适应 斑秃早期。
2.活血生发汤
成分 田七20g、熟地100g、乌鸡肉250g,煲汤。
功效 活血生发、滋阴防秃。
适应 全秃。
(三)营养补充剂
蛋白质粉、天然B族维生素、维生素E、肌醇、生物素、维生素C、葡萄糖酸锌、纽崔莱钙镁片。
第九节 多汗症
多汗症(hyperhidrosis)是指正常生活环境和条件下患者局部或全身皮肤异常多汗。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多汗症系汗腺分泌汗液过多所致,一般认为多由精神因素、偏瘫或脑震荡等引起的自主神经损伤或功能失调以及内分泌功能紊乱(如甲亢、糖尿病)等引起,有时可为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现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各种因素导致交感神经冲动增加、****胆碱分泌增多有关。****胆碱可增强小汗腺的兴奋性而引起多汗;某些患者也可能是小汗腺的神经紧张性增加,导致对正常强度的刺激产生出汗反应的增强而出现多汗。
中医认为多汗症多由卫阳不固、营卫不和、表阳虚所致。
二、主要临床表现
根据出汗的范围可将多汗分为局限性多汗和泛发性多汗。
1.局限性多汗可有家庭史,男女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区别。出汗好发于掌跖、腋下、腹股沟、会阴部,其次为前额、鼻尖和胸部,其中以掌跖最为多见。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患冻疮等;足部多汗者常可伴足臭,易继发真菌和/或细菌感染,腋窝及阴部多汗时可伴有臭味而发生臭汗症(如腋臭)。
2.泛发性多汗主要由于其他系统疾病引起,表现为全身广泛性出汗。
三、一般治疗
应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由其他疾病引起者应进行相应的治疗。一般可用5%明矾溶液或5%鞣酸溶液等收敛剂外涂出汗部位。镇静药和谷维素等对情绪性多汗症常有效,离子透入疗法对某些手足多汗症有效。中医常用调和营卫、补气固表、滋阴敛汗的中药进行治疗。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宜清淡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食物,多吃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2.适宜食物绿叶青菜(菠菜、苦麦菜、油麦菜、生菜)、冬瓜、南瓜、淮山、胡萝卜、山药、鸡肉、兔肉、猪瘦肉、鸭蛋、胡桃、大枣、苹果、梨、柑、橘等。
3.饮食禁忌忌食辛辣发汗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芫荽、芥末、紫苏等。
(二)药膳
1.黄芪固表汤
成分 黄芪50g、白术50g、猪肺500g,煲汤。
功效 补气固表、养肺止汗。
适应 泛发性多汗。
2.金麦止汗汤
成分 金樱子50g、浮小麦100g、瘦猪肉100g,煲汤。
功效 涩津敛汗、固表止汗。
适应 泛发性多汗体虚者。
(三)营养补充剂
纽崔莱蛋白质粉、天然B族维生素、维生素C、蜂胶、膳存、维生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