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周至县城南15公里的黑河畔,有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玉女洞。传说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弄玉曾在此吹箫,美妙的箫声引来百鸟之王的凤凰,随着凤凰的飞舞,弄玉也飞升成了仙人。古往今来,得道成仙的故事总是能够打动人们的心房。被这个故事打动的人,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隋文帝杨坚了。他在游历了该地之后,深深地陶醉在那高耸的山峰和清澈的黑河水中。开皇十八年(558),他在此建造了一座行宫,取名仙游宫。宫殿仿佛是从黑河中捞起的一块奇特鹅卵石,黑河水恰似一条飘带,将它牢牢地系在群山胸前。仁寿元年(601),文帝诏令分送佛舍利于31州,选择环境优美的地方起塔供奉。京城大兴善寺高僧童真奉敕送舍利至仙游宫建塔安置,遂改仙游宫为仙游寺。唐代大中年间(847-859),这里除了南岸的仙游寺外,还有北岸的中兴寺和另一座名称不详的佛寺。可惜北岸的佛寺都早已相继毁坏了。由于战乱的影响,宋金以后,仙游寺亦逐渐衰败了。至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在西域喇嘛桑加巴的主持下,对寺院进行了重修和扩建,改称善缘禅寺,寺中香火渐盛,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佛教文化和汉地佛教文化相互交融的一个佛寺。直到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高迎祥在此据险囤守,与陕西巡抚孙传庭和洪承畴交战,孙、洪二人虽被多次打败,但寺院也因此而惨遭致命破坏。清康熙二年(1663),再次对毁坏的寺院进行重修,并复称仙游寺。此后,乾隆、道光以至民国初年均对寺院进行过修复。
仙游寺的出名还与唐宋两代的两位大文人有关。
首先是唐代的著名诗人白居易。他当时为周至的县尉。他的惊世诗篇《长恨歌》就是在此地创作出来的。白居易在超脱情欲的地方写就出李隆基与杨贵妃缠绵浪漫的爱情故事,它的寓意难道不是在告诉人们出世与入世的些许差别吗?这个凄婉的故事就像黑河流水一般,潺潺向前,永不驻足。后来,陈鸿为补充《长恨歌》不能详述的轶闻遗事,在与白居易和琅琊王同游仙游寺时又写下了《长恨歌传》。这一歌一传相应成趣,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其次是宋代的大文学家苏东坡。他与挚友章怀在游览仙游寺时,见寺旁的黑龙潭上石壁峭立,潭水深黑不见底而未敢攀登,章怀登临并书下“苏轼章怀来”五个大字,石壁从此被称为“苏章石壁”。此外,苏轼还因游兴所至,在逼水塔上作了题记,历经百载而完好无损。以后,世人求东坡遗笔的非常多,常常来塔上摹拓,寺僧苦于应付,于是趁战乱将塔推倒,沉没于仙游潭中,古迹不复重现。
另外一个关于苏轼的故事是说他在任凤翔府判官时,经常光临黑河北岸的中兴寺读书。寺东就是玉女洞,洞有飞泉,名玉女泉,泉水清纯甘冽,俗称“玉女垂帘”。为了饮到玉女泉水,苏东坡常常差人远道来此取水。并特意作了两支竹签,戏称之为“调水符”,一支放在仙游寺,一支自己收存,作为交换泉水的凭证,以防所欺。“谁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现在的仙游寺是一座宽敞的四合院。新建的山门上方悬挂着赵朴初先生所书的寺名匾额。进入山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碑厅,俨然是个屏风矗立在那里,它的正面刻着“禅林别院”四个大字,背面则是集毛泽东手书而成的《长恨歌》。宽敞的庭院两侧满眼全是诗文碑刻。这是仙游寺不同于其他佛寺的地方。
领略了诗歌的魅力之后,浪漫的情趣突然又被宗教的意境摄取过来,碑刻的尽头迎面而来的便是仙游寺惟一的一座土木结构的大殿,殿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像,殿门上悬挂的匾额是臧克家先生已巳春题写的“仙游寺”三个大字。殿宇已经破旧了,尘埃攀附在木棂窗扇上,微风吹来散发出幽幽的香火芳香。
大殿两侧的配殿及僧房、厢房也同样地饱经沧桑。
寺院中引人注目的还有一座高耸的佛塔,位于寺院的西南部。是隋文帝时所建的法王塔。高35米,共7层,平面为正方形,塔身为四角锥体,底边长8.7米,每层叠涩出檐,作斗拱仿木结构。每层南面各开一拱洞。塔内原供十八罗汉及佛涅槃像,并有木梯通至塔顶。它是陕西境内惟一的一座保存至今的隋代砖塔。仙游十景中的“宝塔放光”即指该塔内的舍利屡放灵光而言。
1999年,为了陕西省黑河引水工程的顺利进行,法王塔被整体拆迁。从塔下地宫中发掘出土了隋代的佛经以及高僧的舍利。寺院的东南部,还残留着石塔两座,其中一座塔基高大,上置覆钵,覆钵的一面开有一拱洞;覆钵之上是塔檐,檐上置刹,刹上的相轮仅存8个,其他均已残落了。这座塔的风格完全是藏式的,是明代天顺元年(1457)西域僧人桑加巴修建的,称为普同塔。另一座残塔在法王塔的北面,仅残存塔基和覆钵的三分之一部分。
仙游寺这座小小的四合院以山门为始,以大殿为终,配殿、僧房一头连接着大殿,另一头则连接着诗文碑刻。
以上所有的记述都将随着陕西省黑河引水工程的实施而成为历史,这座古老的仙游寺将被拆迁,以后,在离此不远的高地上,一座崭新的寺院将破土而出,那时的寺院风光又将是别有一番景象吧。游人的心境会是怎样的滋味呢?苏轼诗句中“石泉为晓镜,山月当帘钩”的仙游寺还会再次荡漾出来吗?
那方古老的佛寺真是让人难以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