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条件者,还可适量服用生晒参。但必须注意,用参一定要用性质偏凉者,决不能用性质偏热者。同时,还要注意收缩压最高不超过147毫米汞柱者才能服用。对妇女更年期,因阴虚火旺而引起血压升高、头晕、面红、烦躁不安、便秘者,可选服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及熟地、阿胶、黑芝麻、胡桃肉;也可用仙茅、仙灵脾、巴戟、知母、黄柏、当归各等份,煎成浓汁,每日2次,每次1汤匙温水冲服,有较好疗效。此外,不论何型高血压,均可适当选服健身长春膏、洞天长春膏、双龙补膏等滋补性药物补益气血、调整阴阳、稳定血压。
必须指出,凡刺激性物品如烟酒、辛辣等品,易伤津耗津,对血压高者均有害,以不用为宜;盐能吸附水分,加重心肾负担、宜少吃;滋阴之品,蔬菜、水果等对平衡血压有益,宜多吃。对血压较高者应配服降血压药物。如坚持服用副作用少的复方降压片,功效则更好。
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均可进行。精神舒畅,饮食有节,劳逸适度等对协调阴阳、调整血压也有重要作用,必须重视。
◎为什么降压药的效果不明显
有的高血压病人,服用降压药几个月下来,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如下:
1.不按医嘱、未坚持服药
有的病人经常忘记服药或不按医嘱、服药不定时,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有的病人服药一段时间后,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于是不继续服用药物。如此,用药停停服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对健康不利的。为了保证按医嘱服药,病人自己首先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2.未治好原发病
有些病人患的是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增高的血压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如果未将原发疾病治好,单纯采取降压措施,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对于发病年龄较轻,特别是在30岁以下者,对于肾脏病史者,对突然血压增高而没有家族病史者,要考虑到是否有继发性高血压,或本身就是一个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对于这种病人,应首先治疗原发病,一旦原发病好了,血压也自然恢复到正常范围。
3.忽视生活调理,未消除诱因
引起血压增高的因素有许多,因此,欲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而必须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诱因,如生活无规律、过度劳累、睡眠不足、饮食中食盐量过高、吸烟、嗜酒、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缺少运动及肥胖等,否则,即使降压药物用得再多,往往也难以奏效。
4.用药不当
不同的高血压病人,因其发病原因及病情不同,其治疗原则也是不尽相同的。目前,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机制复杂,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对待每一个人。较普遍认可的原则是:按病情特点选药和联合用药。对于轻型高血压患者,在采用镇静药物,体育、物理疗法、针刺疗法等综合性措施无效的情况下,选择副作用小的中草药或中西医复方制剂。另外,一种药物测重的只是某一方面,如果将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联合作用,就可提高疗效。考虑到某种药物的用量如果较大,其副作用也可能较大,所以多数专家建议使用由小剂量多种降压药配制成的复方制剂。
◎短、中、长效降压药的特点
短效降压药物指药物进入体内后,起效迅速,有效浓度维持时间相对较短,药效消失快,不易产生蓄积。通常短效钙离子拮抗剂,如心痛定(硝苯地平)片,口服10分钟起效,作用维持6~7小时,每日3次服药。短效药物有起效快的优点,但维持疗效需多次服药,同时体内药物浓度波动大是其缺点。中效降压药物如伲福达,药物进入体内后,药效能维持12小时,此类药物服药次数较短效降压药物少,一般每日2次,体内药物浓度波动较短效降压药物小。长效降压药物指一次用药,药效能维持18小时以上,体内药物有效浓度维持时间长,治疗、预防效果好。如氨氯地平(络活喜),体内生物半衰期约为30小时,药效持续时间长,采用每日服药1次,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降压药何时服用最佳
高血压病患者服药的时间应参照血压波动的规律和降压药物作用的时间。正常人的血压一天之内通常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出现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一般为早上6:00~9:00,第二个高峰为傍晚17:00~20:00,昼夜波动一般不超过10~20毫米汞柱,但是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较大,甚至高达40~50毫米汞柱。口服降压药的作用通常在服药后0.5~1小时出现,2~3小时达到最高峰。长效药物疗效的持续时间可达20~30小时,中效药物8~10小时,短效药物2~5小时。因此高血压病患者需在昼夜两个血压高峰前1~2小时服用降压药,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地发挥疗效作用。
高血压病患者每天最晚一次服用降压药应在睡前3小时。因为大多数人血压24小时中的最低点是半夜1:00~2:00.多数高血压病患者睡前服用降压药,容易因血压波动和药物的双层作用,造成血压偏低,使心、脑、肾等的器官供血不足,甚至诱发脑血栓或心肌梗塞。而且利尿降压药(例如寿比山)也应早晨服用,以免患者夜间起床排尿影响休息。但是少数降压药(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甲磺酸多沙唑嗪等)首次口服或增加剂量时,宜在睡前服用,以避免出现药物的首剂现象。
除了因高血压紧急时刻必须及时静脉给药或舌下含服降血压药外,服用降压药物的最佳时间是:
1.每天需服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例如苯磺酸氨氯地平、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适合早上6:00~7:00服用。
2.每天需服2次的中效降压药(例如硝苯地平缓释片、酒石酸美托洛尔)适合早上6:00~7:00和下午16:00~17:00服用。
3.每天需服3次的短效降压药(例如卡托普利、复方降压片)适合早上6:00、中午12:30和傍晚19:00服用。
◎血压降到何种水平合适
高血压病一经确诊,则血压应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年轻的、轻度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5/85毫米汞柱以下,老年患者应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单纯收缩压升高者也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
研究表明,舒张压每降低5毫米汞柱,患者的死亡率就会显著减少32%,脑卒中减少44%,糖尿病并发症减少24%,微血管并发症减少37%。专家发现,最低血压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减少,肾功能减退的速度也最慢,据此血压控制目标最好设定为130/80毫米汞柱。
高血压的治疗是终生的,即使血压控制在了理想的范围内,降压治疗也不可停止,这样才能预防那些潜在的危险并发症。
◎降压药物选用的原则
高血压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
1.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服药。因此,宜选用降压作用温和、缓慢、持久、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掌握而使用方便的口服降压药(如氢氯噻嗪、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作为基础降压药,再按不同病期选用其他降压药物。
2.用降压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后,可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尽可能用最小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
3.使用可引起明显直立位低血压的降压药物时,宜向患者说明,从坐为起立或从平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昏厥而发生意外。
4.缓进型第一期患者,症状不明显,一般治疗(包括镇静剂)即能奏效,可不必应用降压药物,必要时用少量作用温和的降压药,如利尿剂、萝芙木类或复方降压片即可。第二期患者多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治疗,如利血平、肼屈嗪和利尿药合用,或再选加酶抑制剂、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神经节阻滞剂或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等。第三期患者多需用降压作用强的药物,如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神经节阻滞剂,如盐酸可乐定、长压定等治疗。
5.临床上常联合应用几种降压药物治疗,其优点是: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几种药物共同发挥作用,可减少各药的单剂量;减少每种药物的副作用,或使一些副作用互相抵消;使血压下降较为平稳。最常用的联合是利尿剂和其他降压药合用,利尿剂既可增强多种降压药疗效,又可减轻引起浮肿的副作用;利血平和肼屈嗪,β受体阻滞剂和米诺地尔合用时,各自减慢和增快心率的副作用互相抵消。
6.急进型高血压病的治疗措施和缓进型第三期相仿。如血压持续不降可考虑用冬眠疗法;如出现肾功能衰竭,则降压药物以选用甲基多巴、肼屈嗪、米诺地尔、可乐定为妥,血压下降不宜太显著,以免肾血流量减少加重肾功能衰竭。
7.对血压显著增高已多年的患者,不宜使血压下降地过快、过多,患者往往因不能适应较低或正常水平的血压而感不适,且有导致脑、心、肾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发生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时要采用紧急降压措施。
◎高血压用药误区及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用药的数量以及方法做出调整,但有很多调整是非科学的,这很容易让人们走进误区。下面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1.血压下降后,立即停药
许多病人血压一降,立即停药,这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大忌”。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在短期内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还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左心衰、脑卒中等。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断然停药。
2.迅速将血压降至正常
许多病人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一味追求血压要达到正常水平。其实这是幼稚的和错误的观念。殊不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偏高的血压反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另外,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也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3.以自我感觉估计血压的高低
自觉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在临床上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部分病人仅轻度血压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因为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器官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行。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自己买个血压计,每天测量血压,掌握自己血压波动的规律。
4.每日3次的传统服药方法
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15~32.5毫米汞柱,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发生脑出血和在夜间发生脑缺血,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只是一味地考虑降低血压,结果使清晨时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常使血压偏低。现在服药方法是每天清晨醒后一次性服药。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早晨醒后的血压剧烈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稳状态,因此效果较好。
5.单纯依赖降压药物
高血压的病因错综复杂,因此除药物外,还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控制有关危险因素。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注意劳逸结合,低盐饮食,适当参加文体活动。特别要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有烟酒嗜好者,应戒烟戒酒,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除了上述误区,还有一些事项是高血压患者需要特殊注意的:
1.预防首剂综合征
患者第一次使用某种高血压药物时,由于机体一时不适应,可能会产生心慌、头痛等不良反应,甚至感到服药后症状加重,这种现象称为首剂综合征。为此,高血压患者初服降压药时剂量宜小,也可防止低血压综合征的出现。
2.忌服量过大引起血压骤降
人体的动脉血压是血液流向组织器官的动力,对保障各组织器官所需要的血流量具有重要意义,如血压骤降,全身各组织器官血供应不足,尤其是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将会因缺氧而发生机能障碍,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3.不宜长期使用一种降压药
有些降压药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如肼苯哒嗪、优降宁和神经节阻滞剂应用数月后,患者可产生耐药性。但利血平、氯压啶却少见有这种现象,双氢克尿噻则未发现有耐受性。因此,在治疗中可交替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一旦发现长期用药疗效不好时,应及时改换其他降压药。
4.给药的次数不能千篇一律
由于各种降压药物的药理作用时有所不同,故给药的次数不能千篇一律,一般采用1日3次的给药方法。如心得安、甲基多巴、肼苯哒嗪等,其药效仅能维持3~6小时,因而每日需服3次;而利血平、胍乙啶等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每日给药1~2次即可。使用利尿降压药如双氢克尿噻等时,为避免因夜间多尿而影响患者睡眠,服药时间应尽量安排在白天,且以每日2次为宜。
5.预防停药综合征
有些人服用降压药物后,看到自己的血压恢复了正常,便擅自停药,结果没有几天,血压又出现回升,还伴有出汗、头痛、失眠、易激动等症状,这就是停药综合征。几乎所有的降压药都可能产生停药综合征,有时是很危险的,可导致“高血压危象”。所有高血压病人都必须坚持长期合理用药,有的需终身服药。
6.服药后,应注意细节
胍乙啶、哌唑嗪及神经节阻滞剂等均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其中以神经节阻滞剂最易发生。因此,在服用这些药物期间,应注意从坐位起立或从平卧起身时,动作宜尽量缓慢。切忌骤然起立。站立行走不宜过久,刚服药后宜平卧休息,大便应采取坐便等。夜间上厕所要注意,以免因血压突然下降引起昏厥摔倒而发生意外。
7.用药要慎重
利血平、氯压啶、胍乙啶等可使心率减慢,且与降压作用不一定呈平行关系,有心动过缓及心绞痛病史者须慎用。而肼苯哒嗪却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加快,故忌用于伴有心动过速及心力衰竭患者。若与上述药物合用,则可彼此抵消其副作用,故临床上这两类药常联合应用。
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不宜用噻嗪类利尿降压剂。有溃疡病者慎用利血平;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患者忌用心得安;有肝病者禁用甲基多巴。
利血平、甲基多巴、氯压定、心得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中枢抑制作用,对高空作业人员、驾驶员、机械工人等应避免使用。
8.服药后饮食应注意
在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优降宁期间,应忌食扁豆、干酪、红葡萄酒和啤酒等富含酪胺的食物。否则,可发生高血压危象,甚或脑卒中。
◎高血压患者为何要查血钾
临床发现病人血压高于正常人的血压值时,要进一步查明病因,是属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而血钾是鉴别高血压病因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尤其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临床特点就是高血压和低血钾两大症群。因醛固酮分泌过多时,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为尿中长期大量丢失钾、氯化物、镁,排钠减少,引起血清钾、镁及氯化物下降及钠、二氧化碳结合力、pH值升高,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一般血钾在3毫摩尔/升以下。在长期大量醛固酮作用下,此种失钾与其他原因引起者不同,表现顽固而不易纠正。由于钾大量丢失,细胞内、外液钾浓度均下降,特别是细胞外液钾浓度更低,神经、肌肉应激功能发生抑制。以致表现神经肌肉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出现阵发性肌肉软弱和麻痹。当心肌受累则发生低钾心电图异常改变,出现心律失常。在长期大量失钾等情况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严重紊乱,发生失钾性肾病及肾盂肾炎等并发症。而高血压病人临床上经常应用利尿剂降压治疗,如双氢克尿塞、速尿等,容易造成钾的流失。
因此,高血压病人要及时查血钾,若血钾偏低,应及时补钾,避免引起更多的并发症。
◎什么是顽固性高血压
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经过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后,血压可以控制在满意水平,而少数高血压病患者尽管接受了较大剂量药物联合治疗,其舒张压仍持续增高,保持在115毫米汞柱以上,称为顽固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病因比较复杂,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查原因。
1.饮食不当
有些高血压病患者是饮食不当造成的。即患高血压后不注意控制饮食,如胡吃乱喝,烟、酒、糖、肥肉、动物内脏等一概不忌,加重了动脉硬化,影响了血管弹性,导致血管痉挛,可使血压居高难下,因此,服降压药效果不佳。
2.用药不当
用药单一,忽视了药物的综合治疗,也往往是高血压久治不降的原因,所以,高血压病人要注意联合用药。同时,还应注意坚持用药,既不可见好就停药,也不可因久治血压不降而放弃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往往要终生服药。
3.减肥不力
对于肥胖型高血压,往往肥胖程度与血压升高呈平衡关系,此类高血压病人如果单纯依靠降压药物治疗,而不减体重,血压下降往往不理想,所以,这类病人除坚持降压治疗外,还应注意减肥。
4.精神欠佳
血压升高与精神状态不佳有密切关系,因为情绪不稳,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进而血压久治不降,因此,高血压病人要注意自我调解,保持心情愉快,克服急躁情绪。
5.运动过少
一些高血压病人不活动,运动量过小,吃了睡,睡了吃,单纯依靠药物降压治疗,血压常久治不降,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加强体育锻炼。体育活动不仅可降压,还能除脂减肥,调节心理平衡,改善精神紧张状态。
对于顽固性高血压,只要能找出血压不降的原因,进行合理的治疗,久治不降的血压多能得到改变。
顽固性高血压目前降压药物的选择多主张联合用药。一般首选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此类药物的特点是作用持久,副作用小,疗效可靠。治疗中若血压降得不理想,动脉硬化较重,脉压较大,则可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同时加用血管软化药维生素C、烟酸片;若心率快,则应加用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或美多心安等;若舒张压高,体胖,则应适当加用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氨苯喋啶,但应注意补钾,以防电解质紊乱,同时加用减肥降脂药物安妥明、谷维素等。
◎没有症状的高血压需要治疗吗
当高血压发生时,它不会像患感冒那样用打喷嚏、鼻塞、咽喉肿痛来提醒你,而是神不知鬼不觉地踩着你心跳的鼓点,一点一点向你的血管壁加压,致使大多数人虽患高血压多年,甚至可能血压已经高得吓人了,自己却没有感觉。高血压这个“无声杀手”在你“感觉良好”之时,已开始悄悄残食你的心脏、大脑、肾脏、眼睛等重要脏器了。
那些长期对高血压掉以轻心、置之不理者,如遇情绪激动、过量饮酒、季节变换等诱发因素,便极易导致体内早已不堪高血压重负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防预系统骤然崩溃。等待你的无论是脑出血还是心梗,或是尿毒症都将是不死则残的悲惨结局。
防治高血压,保护心、脑、肾。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血管、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大量资料也证明,收缩压或舒张压越高,心血管病致残、死亡率的危险越大。所以专家提醒那些平时没有症状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高度与并发症呈正比,而与自身症状并不一定相关。即使你自身感觉没有症状,但高血压对脏器的损害也是持续存在的,只有及时、早期治疗,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保护你的重要脏器不受损害。
◎高血压可否彻底治愈
高血压病是否能彻底治愈,这是许多高血压病患者比较关心和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目前尚达不到这个目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病因不明
对高血压病虽然目前很多学说,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如神经学说,内分泌学说,肾源学说,遗传学说,摄钠过多学说等,这些学说都有充分的理论和事实根据,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反映高血压发病机制的某些侧面,而不能全面阐述,所以,治疗起来多缺乏病因治疗。
2.诱因较多
高血压病的诱发因素很多,如高钠、高脂饮食、吸烟、酗洒、肥胖以及有遗传家族史等,而我们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一些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多为针对高血压病的某些病理生理特点进行用药和针对产生高血压的诱因,力图使其消除或降低到最低点,却不是病因治疗,因此,只能控制高血压,但不能治愈,需要长期治疗。
3.症状隐匿
高血压病的早期和中期,患者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常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待发现后,血管早已硬化,其他并发症也已经发生,治疗方法只能是降压,然而即使血压得到控制,也不等于彻底治愈。
4.病程较长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情进展缓慢,时间较长,且易复发,所以多需长期坚持治疗。长期有规律地治疗,是防止高血压发展的有效措施,并能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高血压病人应长期坚持不懈地治疗,决不可血压一降就停止用药。
◎如何保持血压全天平稳
如何才能保持全天的血压都平稳呢?这是每一个高血压患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临床医生一直努力要做到的。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目前已深入到作为对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的判定指标。
经观察发现,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中有2个血压高峰和2个低谷,即每日清晨1:00~2:00为全天最低点,然后血压逐渐上升;早起6:00~8:00为第一个血压高峰,8:00后开始下降;中午12:00~13:00为第二个低谷,然后血压开始上升;18:00~20:00为第二高峰,也是全天最高之时,然后血压又逐步下降。
我们都知道高血压的危害,它的并发症,对心、脑、肾的损害,血压越高,并发症越严重。近年来,医学专家们已注意到夜间血压与并发症的关系。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大于10%者为杓型血压,小于10%者为非杓型血压。许多研究均证明,杓型血压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非杓型者要低得多。这实际上表明,夜间血压与高血压并发症密切相关。
我们常见到这种现象,有些病人虽然认真服药,但仍然发生心脑血管急症。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应用短效降压药,二是未按血压波动规律用药。短效降压药只能维持几个小时,到次日清晨时,血液中药浓度会很低甚至没有,加上不及时用药,早起时第一个高峰血压无法得到控制。
为了使24小时血压平稳,一定要按照血压波动规律及降压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合理用药,强调一天的第一次用药时间要在早上6:00起床时。如果是中效药物,在下午5:00~6:00服第二次;如果是短效降压药物,那些仅限于白天血压升高者应在中午12:00、下午5:00~6:00各加服一次药;夜间血压出现升高者,最好应用长效或中效的降压药物。
在血压波动高峰时或运动中测量患者血压,是最好的检查与评价抗高血压治疗是否有效的方法之一。当临床偶测血压得到满意结果后,最好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来鉴定血压是否平稳。
高血压病人应该终生服药。在服药同时应该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限盐、限酒、坚持运动。目前供临床使用的降压药物虽然都有不同程度副作用,但是长期用药大多数是安全的。
◎高血压的8大诱因
有关专家通过对患有高血压疾病人群的研究分析发现,高血压病也有一定的流行规律如下。
(1)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
(2)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
(3)有地理分布差异。一般规律是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
(4)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
(5)与饮食习惯有关。人均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越高。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
(6)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经济文化落后的未“开化”地区很少有高血压,经济文化越发达,人均血压水平越高。
(7)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8)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及亲生子女之间)血压有明显相关。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血压有一定的群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