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53700000021

第21章 唯才是举:构建强大的决胜团队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位开国皇帝的身边,都有一支强大、高效的管理团队。秦王嬴政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发掘人才、使用人才,构建强有力团队的杰出领导者。正是在这个团队的运作下,秦国才能如暴风雨般一统天下,实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次大一统。

秦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也是优秀管理团队共同作用的结果。让团队的高效运行来推动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很多企业所期望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团队是由人构成的,每个团队成员才能、性格,气质、追求都不同,领导者的工作,就是将各种不同的人才合理的搭配在一起,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最终实现企业的总目标。

一、不拘一格,组建多样化的管理团队

纵观秦国历史,每一代秦王身边,都有一个优秀的管理施政团队在为他服务:

秦孝公时期,文有卫鞅、景监,武有嬴虔、车英;

秦惠文王时期,文有张仪、樗里疾,武有司马错;

秦武王时期,文有甘茂、武有孟贲、乌获、任鄙;

秦昭襄王时期,文有魏冉、楼缓、范雎,武有白起、蒙骜、王?、王陵、司马梗、嬴?;

孝文王、庄襄王时期,文有蔡泽、吕不韦,蒙骜、王?、王陵、嬴?等一班大将老当益壮,王翦、蒙武等中生代也已担起重任;

秦王嬴政即位后,先后重用了李斯、蔡泽、王绾、尉缭、郑国、顿弱、姚贾等重臣。

蔡泽是燕国人,是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三代老臣,其貌不扬,公鸭嗓、八字步,才华也不如范雎、吕不韦、李斯那样突出,但他的心态很好,虽然资格老、辈分高,但从不与李斯等后起之秀争功,但胜在事无巨细,各方面都能很好的照顾到。

王绾是秦国本土大臣,跟李斯一样,也是出身长史,主要替秦王嬴政身边协调各方、处理往来公文、安排各类事务。他实际上是蔡泽的接班人,当上丞相后,主要负责秦国的内政事务,也是不争功、不张扬,勤勤恳恳的做好本职工作。

蔡泽和王绾都是协调型人才,就好比是企业的行政、后勤部门和办公室的负责人,他们是企业的润滑剂,看似不起眼,但是没了他们,很多琐事、小事就会陷入混乱。

郑国是韩国人,以间谍的身份来到秦国,但是郑国渠修成后,就被任命为大田令,掌管农田水利等经济民生事务。

尉缭是魏国人,因其出众的军事谋略被任命为国尉,相当于国防部长。尉缭的长处不在带兵打仗,而在于制定军事计划,协调战争期间军队和物资的调度、统筹。

郑国和尉缭都是专业型人才,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能够为具体的决策执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样的人才,是每个企业最需要的,也是每个企业都愿意花高薪养着的“台柱子”。

顿弱是楚国人,是当时的一位纵横名士。苏秦张仪之后,纵横家的名声并不好,但秦王嬴政不计出身,看重的是顿弱的才学和口才,于是就让他以外交官的身份出使各国,为秦国实施远交近攻的战略。

姚贾是魏国人,父亲是大梁的看门卒,自己也有过一段“大盗”生涯。正是这样一个被韩非嗤之以鼻的人物,却受到了秦王嬴政的重用。在危险的外交间谍战中,姚贾充分发挥了他精通三教九流的优势,成功收买了赵国重臣郭开,除掉了名将李牧,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了无数“阴功”。

顿弱和姚贾都是谈判型人才,在别人眼里,他们出身低微、有才无德,干得都是些见不得人的事。但是每个企业都需要这样的人才,他们思维敏捷、口才出色、见多识广,能通过各自的门道,用别人想不到、不屑去做的办法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一个企业不能都是“正才”,也需要他们这样的“歪才”来解决那些难啃的骨头,有时甚至还要替领导背黑锅。

一个团队想要具备强大的战斗力,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团队精神。而在秦王嬴政构建的这个管理团队里,每一位管理人员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才华和性格,想要把他们捏合在一起是很难的。于是,很多企业家在构建管理团队的时候,就要求每个成员牺牲小我,换取大我,放弃个性,追求团队风格的一致化,否则就是违背团队精神。

不可否认,团队精神的核心在于齐心协力,加强团队凝聚力,发挥整体优势,抛弃个人英雄主义,但过分追求一致化,必然会限制和压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个性。没有创造性就没有持续创新能力。一个好的团队,不但要把人聚合起来,还要把每一个人的潜能激发出来。所谓的团队精神,并不是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去完成一项工作,而是要充分发挥其个体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来实现团队效能的最大化。

在这一点上,秦王嬴政做得非常到位。他并没有刻意把大臣们改造成完全一样的行事风格,而是因材施用,把他们安排到最能发挥专长的岗位上,同时给他们提供一切为秦国创造“利润”的条件。

二、少壮云集,人力资源的优势

在秦国的决策团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无疑就是李斯和王翦。在使用这样的人才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不能拔苗助长。

每个人的能力受年龄和阅历的影响很大,一个人再有才华,也很难在年轻时成熟、干练、稳妥的去处理一切事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过早的重用,反而会将人才置于风口浪尖,即便是卫鞅,在坚持了二十年后,也还是落得个车裂身死的下场。

其二,要把人才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一般来说,对于年轻、有潜力的人才,比较好的办法是先让他去基层锻炼几年,等他有了实战经验,也能应付各种各样的人事关系后,再把一步步的加以提拔。赵括就是很好的例子。赵括的悲剧,并不在于纸上谈兵,天下夸夸其谈的年轻人多了去了,而在于赵孝成王对他的不当使用。

其三,切勿捧杀。

所谓捧杀,就是只知夸奖、提拔、重用,而不对人才加以批评和提醒。领导重用一个人,会导致两种结果――首先是旁人的羡慕,继而巴结、套关系、走门路,败坏风气,宣太后集团就是这样;其次是旁人的嫉妒,不满,继而形成反对某人的团体,破坏企业团结;其三是人才自身的骄傲自满,继而就会刚愎自用、我行我素。

在李斯当上秦国丞相之前,先后干过三个事务性的职务:

第一个职务在吕不韦门下充当《吕氏春秋》的执行总编。在编写《吕氏春秋》的过程中,李斯不但发挥了他在专业领域(著书立说、写得一手好字)的特长,还展现出了一名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组织协调、统筹安排能力。

第二个职务是在修建郑国渠期间和郑国充当助手。郑国是专业型人才,相当于总工程师,只管技术和工程,而其它人力调配、材料征集、工人的吃喝拉撒,与其它部门相互协调等庞杂事务,则都落在了李斯肩上。李斯则任劳任怨的充当了郑国的“保姆”,实实在在的为秦国立下了一件大功。

第三个职务是被任命为廷尉。廷尉,就是最高检察院检察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李斯将其所学的法家知识很好的运用到了工作岗位上,在办理各类案件中积累威望和政务经验,为将来成为丞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见,李斯是难得一见的既具备战略眼光,又拥有实际执行能力的全能型人才。而秦王嬴政对他的使用,也是循序渐进、小心提拔,既锻炼了李斯的能力,又让他获得了朝野的认同,使他对李斯的重用成了顺理成章、众望所归。

王翦是秦军当中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白起死后,蒙骜、王?、王陵、嬴?等老将依旧活跃,王翦在他们的熏陶下,积累的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领兵才能,同时还有着一般将领很少具备的战略眼光;当这些老将去世后,王翦和蒙武就成了秦国军方的中坚。

为了加速秦军的更新换代,秦王嬴政还提拔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将领:

假上将军蒙恬,30岁;

前将军杨端和,32岁;

前军主将王贲,28岁;

右军主将冯劫,30岁;

左军主将李信,31岁;

后军主将赵佗,32岁;

弓弩营主将冯去疾,30岁;

飞骑营主将羌?,31岁;

铁骑营主将辛胜,30岁;

材官将军章邯,31岁;

水军营主将杜赫,29岁;

军器营主将召平,32岁;

辎重营主将马兴,33岁;

国尉丞蒙毅,26岁。

(以韩国灭亡后计算)

这个名单说明了什么?说明在秦国统一战争中担当主力的秦军大将,几乎都是30岁左右的少壮派,李信、王贲、杨端和、辛胜又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誉为秦军新一代的四大猛将;而王翦、蒙武、嬴腾等老将也在发挥余热。这就形成了以老带新,以年轻人为班底,以中生代为骨干的团队构架体系。

武将就好比是企业的业务部门。这样的团队组成,所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有老将坐镇,让团队在执行企业战略过程中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不会犯下原则性的错误;由少壮派担当主力,就能发挥年轻人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初生之犊不畏虎的战斗精神;还能给年轻人建功立业,提升自我,实现人生目标和理想的机会。

反观东方六国:魏国有秦国最害怕的信陵君却不信任他;韩国有水利天才郑国和法家天才韩非却相继送给秦国;赵国有名将李牧、庞暖,却是一个处死,一个逼走;楚国的春申君和李园忙于内斗;燕国只会施以雕虫小技;齐国则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当乖宝宝(齐王建有严重的恋母情结)……没有一个国家拥有秦国这样多的人才,组建起强大高效的管理团队;没有一个国家的君王具备秦王嬴政这般的用人魄力,用人不疑,放手任事。

因此,秦国的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秦王嬴政的魄力、耐心、信任、决断,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团结在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创造性和上升空间的精英管理层。

三、水淹大梁,直击要害破乱局

就在王翦和李信、王贲、杨端和、辛胜四位年轻大将率秦军主力攻灭赵国、平定燕国的时候,原韩国境内的老世族暗中活动,企图借助魏国和楚国的力量复国。

为了粉碎韩国的复辟阴谋,秦王嬴政立刻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军南下平乱。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小小的决定,它不但改变了王贲的命运,也体现了嬴政作为君王对年轻人才的理解与信任。王贲是秦军中的后起之秀,但是由于父亲王翦的缘故,他的才能一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王翦是秦军统帅,为了避嫌,每次领兵出征,他总是把机会给别的将领,却从来没有让王贲独当一面过。而秦王嬴政之所以迟迟没有重用王贲,就是为了顾全王翦的面子;而韩国复辟虽然规模不大,但牵扯到众多国家,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带来一连串连锁反应,正是考验王贲才能的最好时机。

可见,在亲友的部门里就职,未必就能受到额外的重用和关照,有时反而会让你在同等条件下失去机会。而了解员工的能力,给员工创造发挥才干的机会,也是一个优秀领导应该具备的眼光和胆识。

南下后,王贲根本不去理会张良等韩国老世族,也不管蠢蠢欲动的魏国,而是突然带兵杀到了齐楚两国交界的淮北,一口气攻下了楚国在淮北的十几座城池,打了正要举兵北上的楚国一个措手不及,也把齐、魏两国吓得再也不敢出头。没有了楚、魏两国的支持,韩国的复辟阴谋也随之宣告破产。

这就叫快刀斩乱麻。魏国无力,齐国不管,韩国复辟,最大的靠山就是楚国;打怕了楚国,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秦王嬴政没有选错人,王贲不但打仗生猛,看问题也非常准确。

我们做事也要这样,一刀下去,就要击中事情的要害,拖泥带水,只会越弄越糟。

淮北之战的胜利,让秦王嬴政有了继续重用王贲的理由。摆平韩国复辟暗流的第二年,秦王嬴政任命王贲为主将,发动了灭魏之战。王贲率军势如破竹,很快就包围了魏国国都大梁。大梁城十分坚固,而且粮草充足,十几万魏军坚守不出,秦军一时间也难以攻下。

王贲发现,大梁城虽然坚固,但四周一马平川、地势低洼,于是就派大批士兵开挖河道,把黄河、鸿沟的水引到大梁城外。三个月后,大梁城墙被水浸塌,大梁沦陷,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三年后,王贲又率兵远征辽东,俘虏燕王喜,灭燕;然后又回师进攻代国,俘虏了代王嘉,彻底消灭了赵国的残余势力。

至此,北方燕赵和中原韩魏都被消灭,只剩下齐楚两个大国仍在苟延残喘。

四、当仁不让,该出手时就出手

楚国是南方大国,一直以来都是秦国重点打击的对象。但是,当攻灭楚国被提上议事日程时,秦王嬴政却对进攻楚国的主帅人选产生了犹豫:统一战争开始以来,韩国是宗室大将嬴腾灭掉的,赵国和燕国是王翦灭掉的,魏国和燕赵残余是王翦的儿子王贲灭掉的。也就是说,除了韩国,其余三国都是王氏父子灭掉的,其它将领都只有协同作战的功劳。

秦王嬴政担心朝中大臣和其它大将会心生不平,也担心王氏父子会恃宠而骄、居功自傲,于是就想让别的大将统兵灭楚。

在企业中,平衡各派关系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问。正所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有经验的领导,都会巧妙的平衡各派力量――当一派势力和功劳过大时,就扶持另一派对其进行适度的打压,形成一种制衡的态势,在制衡中巩固自己的权力,继而激发大臣们的动力。

不过,秦王嬴政显然不是害怕王氏父子弄权,而是想给别的大将灭国建功的机会,他看中的是秦军中另一员年轻的猛将――李信。嬴政问李信,攻灭楚国需要多少人马,李信回答说需要20万。嬴政又问一旁的王翦,王翦回答说需要60万。嬴政一听,就说:

“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意思是王翦老了,居然如此害怕楚国,认为李信果然豪气干云,于是就派李信率20万秦军进攻楚国。不过,嬴政还是担心李信孤军深入,于是又派老成持重的蒙武当他的副将。

王翦见嬴政不采纳自己的意见,于是告老还乡。

如果把白起和王翦做一个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当秦王否定他们的意见时,白起采取的是一种激烈的对抗方式,不但抗命,还以言语加以嘲弄;王翦采取的则是一种相对柔和的方式,既然你不听,我就辞官回家,让事实来证明一切。

攻楚之战一开始打得非常顺利,秦军连战连捷。李信见楚军节节败退,便贸然追击,结果被楚国大将项燕打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按理说,此等大败,主将李信和副将蒙武肯定要受到惩罚,但消息传到咸阳后,秦王嬴政做得一件事,就是自我检讨,非但没有责罚大将,反而把战败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的决策失误才导致失败。

作为领导,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这一点非常难得。很多大型企业为什么会发生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一是因为层级众多,需要层层审批;二是因为极少有人愿意去承担责任,责任越大,到时候追究起来的风险就越大,所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人人明哲保身,事事等待上级拍板。上级不在,就宁可把事情拖下。而领导为了降低事情的风险,也喜欢把事情拿出来大家讨论,一旦出了问题,那就是大家的责任。

久而久之,从领导到中层管理人员,谁做得越多,谁死的越惨,这就会导致人人推卸责任,人人和稀泥,人人把过错推给别人的恶性循环。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人才很重要,敢于站出来说“我来!”的人更重要;即便面对暂时的挫折,如果人人抢着承担责任,人人痛定思痛吸取经验,企业就会迅速走出困境,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会大大增强。

如果秦始皇像汉武帝那样打一次败仗就杀一批将领,那他还能用谁去一统六国?

总结经验教训之后,秦王嬴政亲前去拜见王翦,希望他能重新出山,领兵灭楚。王翦的反应和当年李牧复出时一模一样,还是声称60万大军才能灭楚。嬴政很爽快的答应了。

当嬴政把60万秦军主力全都交给王翦后,王翦又要求大量的田宅赏赐。嬴政觉得很奇怪,王翦就回答说,身为大将,建功立业却难以封侯,还不如趁大王用得着我时多要一些田宅赏赐,也好为子孙后代置业。大军出关后,王翦又五次派人回去催促。有人觉得王翦身为大将不考虑打仗,反而一门心思要求赏赐有些过分了。王翦却说,秦王多疑,如今把全国兵力都交给我,我只有用这个办法才能打消他对我的怀疑啊!

王翦的顾虑没有错,在接二连三接到王翦索要田宅的书信后,嬴政果然放下心来――试问一个只看重田宅赏赐的人,又怎会把心思放到权力上呢?

人有所好,必有所短。一个人只要有喜欢的东西,他的喜好就会成为别人收买和控制的突破口。这些突破口,也是领导掌握你,使用你的地方。而一个没有任何缺点和喜好的能干的下属,才是领导最害怕的,因为不知道如何去控制他。而这些人喜欢的,恰恰就是领导最不愿给予的东西――权力和名望。

所以,王翦就是要让嬴政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个世俗之人,只在乎实实在在的田宅赏赐,对权力、名望丝毫不感兴趣,从而化解嬴政心中的顾虑与担忧。

楚国一听说王翦来了,立刻命项燕率大军前往迎战。可王翦偏偏不急,来到楚国后,修筑营垒、就地休整,不论楚军怎样挑战都不理会。还发动士兵大搞体育运动,一边养精蓄锐,一边等待机会。一年多以后,秦军基本适应了楚国的气候和环境,而对面的楚军则是士气低落,再加上粮草不足,于是就向东撤退。楚军一撤,王翦立刻下令全军出击,一举歼灭楚军主力,杀死楚军统帅项燕,然后长驱直入,攻占楚国国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五、一统天下,走出管理的大道

齐国是秦国剩下的最后一个对手。齐王建的母亲君王后是齐国太史令的女儿,本姓后。燕军攻破临淄后,太子田法章便流落民间,躲进了太史令家当园丁避难。君王后救了他,随即发现这个年轻公子举止不凡、气度有异常人,便自作主张与他私定终身。田单复国后,田法章即位,是为齐襄王,于是就立君王后为后,还立他们的儿子田建为太子。

齐襄王去世后,太子田建即位,君王后执政。君王后的性格,精明有余,眼界不足,她一边小心翼翼的不去得罪任何一个诸侯,一边对诸侯的求助置之不理,采取了一种极为谨慎消极的外交策略。甚至在长平之战进入白热化的时候,她还拒绝把粮食借给赵国。最后赵国惨败,齐国也失去了最坚固的战略屏障。

那么,君王后的做法有没有道理?我认为有。

当时的齐国就像一个刚刚从破产边缘恢复过来的企业,元气大伤、百废待兴,最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来争取恢复元气的时间。在这一点上,君王后做得很对。但是恢复元气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没有一个企业能够独立于市场之外自娱自乐。

在市场竞争中,如果一个企业特别强,想吞并所有的竞争对手来实施垄断,那么最好的办法不是讨好他,而是联合其它弱小的企业一起对抗,而齐国的策略恰恰相反。所以,与其说齐国用40年的时间换来复苏,不如说齐国是以牺牲其它国家的利益来明哲保身。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原本可以联合和利用的伙伴一个个被吞并,所谓唇亡齿寒,你的实力是恢复了,但那个最强大的对手却已成了超级巨无霸,想要与之对抗,已然没有可能。

田建是个有着浓厚恋母情结的乖孩子,君王后在世时,事事都要请示后才敢做主;君王后去世后,田建又遵从她的遗嘱,让舅舅后胜出任丞相。秦国知道后胜贪财,于是就暗中收买后胜和他的门客,让他们在齐国制造亲秦舆论,说齐秦两国是世交姻亲,根本不用防范秦国,也不必去帮助其它国家,还劝齐王建向秦国称臣。因此,秦国发动统一战争后,面对三晋和燕国、楚国的求救,齐国一概不理,关起门来坐视其它国家一个个灰飞烟灭。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刚刚平定了辽东燕国残余和代北赵国残余的王贲奉命南下,率军长驱直入,几乎就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杀到了临淄城下。齐王建与后胜开城投降,齐国灭亡。

当今社会,优秀能干的女性越来越多,她们不论在哪方面都不逊色于男性,创造出了比男人更大的价值,也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母亲的强势,多少会投射到对下一代的态度上。她们希望自己孩子跟自己一样优秀,或者做得比自己更好,于是就对孩子要求这要求那,让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其中固然有为孩子好的因素,但她们同样把孩子当成了一件产品,产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她们的面子。

实际上,一个优秀的母亲未必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母亲的强势,可能会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像《大宅门》里那样,造成儿子性格的极度叛逆――或像白景琦那样在叛逆中爆发,最后干出一番成绩;或者像现在的90、00后和富二代那样在叛逆中堕落,放任自流。二是像齐王建那样,造成儿子的性格极度懦弱,缺少一个男子汉应有的胆色与决断。

实际上,齐国灭亡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企业策略上的借鉴,更揭示出一个每个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挑选和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本世纪以来,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即将步入退休年龄,但据调查,在中国300多万家民营企业中,很多企业家的子女不愿接班;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对企业而言,不光要重视接班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其品行和性格的塑造。过分的宠溺、放纵和过分的管制、苛求,都会对接班人的人格造成不良的影响。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北方的赵、燕,中原的韩、魏,南方的楚国和东方的齐国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 500余年的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然而让人感到讽刺的是,秦王嬴政并没有从赵国、齐国培养和挑选接班人的失误当中吸取教训:郡县制虽好,却让嬴氏王族失去了一切权力;锻炼扶苏,却让这个优秀的儿子远离了权力中心;喜爱胡亥,最后让赵高有机可乘,颠覆秦国。

秦人通过500年的奋斗和努力实现了“大出于天下”的宏愿,秦国的历代决策层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管理治国、管理企业的案例。统一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北击匈奴,南平百越,筑长城,修驰道,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铁血豪壮的伟大时代。

同类推荐
  • 打动人心的98个营销技巧

    打动人心的98个营销技巧

    要想成为一个效率非凡的营销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风度、品质、性格、素质、特点、态度和能力。
  • 老板《孙子》释义

    老板《孙子》释义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以智取胜的行为方式,重义轻利、义利统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出污泥而不染的道德理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式,勤劳节简、小富即安的生活方式、宁做鸡头不做牛尾的个人主体性特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内核也即中华民族主体性的内核,并构成了中华民族主体性的特征。
  • 市场营销工作规范化管理推行实务

    市场营销工作规范化管理推行实务

    《市场营销工作规范化管理推行实务(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经典珍藏)》内容包括营销部工作范围与职责、市场营销组织管理、营销战略与计划管理、市场调研与开发管理、市场分析与预测、市场定位与细分、产品管理、定价管理、订货、发货与退货管理、账款回收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售后服务管理、促销管理、销售团队管理、销售渠道管理、品牌管理、特许店营销管理、连锁店营销管理、物流管理、营销合同范本大全。《市场营销工作规范化管理推行实务(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经典珍藏)》适合于市场或销售从业人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咨询培训企业人员以及从事市场营销专业的研究者、学生使用。
  • 管理要懂点心理学

    管理要懂点心理学

    员工士气低落,消极怠工,团队一盘散沙;员工忠诚度低,跳槽频繁,人员流动率高;员工推诿扯皮,遇事逃避,不愿承担责任;几乎每个管理者每天都要为这些问题头疼,它们是如此常见,却又那么难以破解。市面上试图解答这些难题的作品屡见不鲜,但往往要么理论性太强,要么缺乏实用价值,有一点实用价值的又味同嚼蜡。著名心理咨询专家、管理培训专家雷明老师长期担任可口可乐、北京现代、中国农行总行等众多企事业单位的心理顾问,有着十分丰富的一线经验。本书正是雷明老师多年一线经验的总结,来自一线、用于一线,非常值得认真研读。本书延续了雷明老师一贯幽默、睿智、实用的授课风格,通过“看电影,学管理”
  • 炒股心态决定你的成败

    炒股心态决定你的成败

    保持冷静、谨慎面对牛市,这是心态问题。充满信心、乐观战胜熊市,同样是心态问题。在本书中,股票投资实战专家康成福传输了这样一种理念:股市投资的实质是与自我灵魂作斗争,炒股最后炒的是心态。有耐心、有耐力,一时获利不骄傲,短暂被套不心慌。唯有如此,才能在股市中实现“赢者通吃”。高手的终极较量并非是投资技巧,而是心理控制。谁能成功战胜心魔,克服人性弱点,谁就是最后的英雄。
热门推荐
  • 末世苍痕劫

    末世苍痕劫

    当天空裂开了嘴,当山川长出了腿……末世也来临了,外星人也真的入侵了。
  • 屠魔传

    屠魔传

    古有诛仙,今有屠魔,乱世之中,又起一风云之传。
  • 末世精灵之躺赢的锦鲤

    末世精灵之躺赢的锦鲤

    这个末世有点不一样、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机遇……突然获得了来自阿尔宙斯的祝福,有了逆天的好运气,躺赢末世还远吗?
  • 魔皇古帝

    魔皇古帝

    两千万年前,六界刚打开战争,魔族之主却惨遭小人暗算,两千万年后,魔主重生,当时的小人已经成为魔主,但这一世,他必将夺回一切!
  • 京华朱门赋

    京华朱门赋

    李卉,豪门李家的三小姐。死后重生她只想好好的活着,以为借着曾经的经历能避开重重祸端,却不知每一次避开又深陷到另一个漩涡之中……
  • 皇帝的21世纪生活

    皇帝的21世纪生活

    古代皇帝郑玄宗雷击以后转世穿越到现代21世纪,前世的记忆一直在郑轩逸身上不断发生,到底是21世纪的一位普通员工,还是213年的皇帝,接下去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 不良婚约(全本)

    不良婚约(全本)

    落花的文是毒药,请慎入!落花作品,部部经典!风格独特,回味无穷!*********************************************他突然一笑说:“是,我是要结婚,但是和谁结婚对我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随便找一个吧。”他环顾四周,突然看见前面屋檐下坐着一个女乞丐,看上去又瘦又小又脏又邋遢。便走过去,用手一指:“就是她好了。左晨俊,一个香港的名流总裁,经营家族的连锁五星级酒店。偶然在路边捡了一个小乞丐,为了逃避父母的逼婚,与小乞丐签了个合同婚姻,婚期为3年。但是在两人的相处中,他慢慢发现自己不可抑制地深深爱上了她,她所带给他的不只是惊奇,更多的是难以决择的迷茫……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生死离别后,他们是否还会相聚?到最后,她还能带给他什么惊奇……**************************************************本书为浪漫纯情小说,情节扣人心弦,故事感人肺腑!先声明一下,本书为场景剧本,很小白,纯粹是为了放松心情所写的!不喜勿入!本书签约出版,此为网络版!**************************************************欢迎收看落花全本作品《奴妃妖姬》欢迎收看落花新作《神秘首席的契约》飘雪落花新文《傲龙宠凤之抢心记》正火热发布,喜欢古文的亲可以去看看哦!http://www.*****.com/?186043/
  • 我即是神明

    我即是神明

    我终其一生,不过为了挣脱那些令人不舒服的束缚,活的自由自在些,试问何人能打破天地间的规则和束缚,枕安然自幼在荒原长大,天真无邪的他为了复仇而踏出荒原,心存大义,重登帝位是第一步而非最后一步……
  • 乌衣巷历史是由少数人决定的

    乌衣巷历史是由少数人决定的

    构思三年,写作一年多,一反历史教科书中“历史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论调,认为历史是由少数人决定的,爱情故事缠绵悱恻,动人心弦。作者曾被腾讯校园网记者专访,报道曾被今日头条收录,并被凤凰读书首页推荐。(作者微信:n32869278)
  • 天纵之我是美男

    天纵之我是美男

    悲催的穿越男,失忆加废材体质,好在他对魔法免疫,不然早不知死多少次了!几个巅峰级别的魔法师收留并解决了他的困难!收魔兽,斗恶鬼,最终还是被仇家寻来。逃亡,追杀,一路走来,让他成熟稳重,更领悟了一种全新的武技。拜访精灵,怒杀死灵法师,正在诠释一个真实的武技为尊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