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军谶》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注释】
《军谶》:谶(chen),带有迷信和巫术色彩的预言、预兆。《军谶》,相传古兵书名,已佚。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示柔以制刚,示弱以制强。
德:美好的品德。
贼:祸患,贼患。
怨:怨恨。
设:运用。
施:施用。
加:施加。
兼:兼用。
宜:适宜。
【译文】
《军谶》说:“柔能克刚,弱能胜强。”
柔而适中是一种美德,刚而失中是一种祸害。
弱而有德会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强而不仁会受到人们的怨恨和攻击。有时候要用柔,有时侯要用刚,有时候要示弱,有时候要用强。
这四个方面要互相兼顾,根据具体情况的发展变化恰如其分地运用。
【简析】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这里面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古人所谈的“柔”,其实是绵里藏针,能屈能伸,四两拨千斤之术。君主将帅一定要学会运用柔刚、弱强。明代刘寅《武经七书直解》说:“夫柔者,非柔弱而不立也,示之柔以制其刚也。弱者,非怯弱而不振也,示之弱以制其强也。”
【例文】
北平和平解放
一九四八年,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据守张家口、北平、天津、唐山一线的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50多万人,面临东北、华北解放军的联合打击威胁,已成惊弓之鸟。
平津战役开始以后,我军首先对傅作义集团进行分割包围,截断其西退、南撤的通路,将这只惊弓之鸟变成了笼中之鸟。然后按照毛泽东确立的先取两头后打中间的攻击次序,逐一歼灭被围困在北平周边的敌人,解放了天津和塘沽。天津解放后,北平守敌25万人陷于绝境。
傅作义在抗日战争时期主张抗日,并和共产党有过友好往来。随着国民党军的不断失败,逐步对蒋介石的统治失去了信心。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傅作义的矛盾心理日益加重,争取和谈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护北平这座文化古城,也为争取更加有利的政治斗争形势,我军在实施军事打击的前提下,对傅作义部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怀柔政策,争取和平接管北平。
早在一九四八年初,我党就指示北平地下党员,要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去接近影响傅作义周围的人,做傅作义的工作。以亲友关系谈心、谈形势,经过较长时间的了解,逐步宣传党的政策,争取他们与共产党合作,条件成熟后则发展为共产党员。傅作义的女儿傅冬就是我党早年发展的地下党员,其对傅作义的说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局的发展,经过三次谈判,尤其是淮海战役以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而告结束,终于促使傅作义接受了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率部接受和平改编。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完全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