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六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在得知李茂贞、王行瑜、韩建统兵犯阙、凤翔军入京的消息后。立即调动包括少数民族骑兵在内的主力部队。决定南下河中,避开潼关,从东部渡河人关。在行军的同时。上表请求讨伐李茂贞等。李茂贞立即留下养子李继鹏率两千兵马宿卫京师。自己率大军回镇凤翔,王行瑜大军返回邠州,韩建率军返回华州。
六月,李克用挥兵强攻闭城坚守不出的绛州刺史王瑶。仅用10天,便攻克绛州,支持王珙的绛州刺史王瑶被斩首军门,城中抵抗的1000余人也无一幸免。七月。到达河中府,与王珂会合。
已经回到本镇的李茂贞得此消息。感到李克用渡河之势在所难免,并且王行约的部队。在与李克用的交锋中已经覆没,同、华二州势将失守,京师已不安全,便计划将皇帝劫往自己的大本营——风翔。
执行这一计划的任务自然落到了宿卫京师的右军指挥使——李茂贞假子李继鹏身上。
七月戊午晚,李继鹏想借机强行将昭宗劫往凤翔,但劫驾的计划却被盟军破坏了。在朝邑吃了败仗的王行瑜之弟、同州节度使王行约和左军指挥使王行实逃回长安后,也有挟持昭宗奔邠州之意。于是。两路人马为了争夺昭宗。在长安城内相互攻杀,军鼓声与呐喊声惊天动地。唐昭宗闻听兵乱,急登承天门楼,想下圣谕制止双方的争斗,为防不测。由捧日都头李筠率本部禁军列阵于承天楼前侍卫,李继鹏又令凤翔兵攻击禁军,乱箭齐发。一支流箭擦着昭宗皇袍掠过,射中承天楼上的方形椽子,左右侍从赶紧扶昭宗下楼躲避。凤翔兵纵火焚烧宫门,烟炎遮天蔽日。当时,盐州六都兵屯驻京师,骁勇善战,平时邠宁与凤翔兵就对其十分忌惮,昭宗急令盐州六都兵入朝护驾。这支队伍一到,作乱的两军闻风退走,凤翔军兵少,处于劣势,只得撤回凤翔,而王氏兄弟也只有退回本镇。此时。长安城中大乱,不法之徒乘乱抢掠。昭宗遂命薛王知柔等率兵守卫宫禁,自己在禁军的护从下,逃出了起火的都城,欲投李克用,驻跸于京兆府长安县石门镇。
形势开始变得对李茂贞极为不利,李克用与王珂的联军已经进入了关中,铁骑驰骋。韩建驻防的华州已被团团包围,而王行瑜部也正忙于应对李克用部下的进攻,受阻于梨园寨。以步兵为主的凤翔军面对如此之盛的沙陀骑兵是丝毫没有胜算的。为避免在错误的时机作战。遭受更大的损失,李茂贞只能像当时唐昭宗杀杜让能以自保一样,寻找一只替罪羊。于是。“斩继鹏自赎”。“天子以珂为河中节度,授以旄钺。”(《旧唐书·卷182》)
表面上王珂与王珙的斗争是牵扯到嫡嗣的宗法之争,故李茂贞墓志中有“谋于全晋,誓复宗祧”之语,实际是藩镇势力之间的利益之争。
李克用率兵将邠州团团围住,邠州军因军粮殆尽,丧失斗志,纷纷逃跑,王行瑜带兵突围,至庆州被部下所杀。
李克用击破王行瑜后,还军屯于渭北,上表请求乘胜击灭李茂贞,密奏说:“近年来,关中京城附近的三辅之地总是不安宁,如今可乘此胜势,直取凤翔,荡平李茂贞,则一劳永逸,时机不可失。”唐昭宗却出于希望藩镇相互制约的考虑,以茂贞近京师,而克用远在河东,有事不济;且茂贞已斩子自赎为借口,要求河东退兵。李茂贞、韩建亦不断地上表谢罪,希望避开李克用的兵锋。李克用发现朝廷已经怀疑自己进关后势大欺主。不便多言,也就同意罢兵。
李克用带着他的军队,带着昭宗赏赐的才艺和容貌均为后宫之冠的魏国夫人陈氏,撤回河东。临走时又丢下一句话:唐“不诛茂贞,忧未已也!”即不铲除李茂贞,关中就永无安宁之日。
8.茂贞三犯阙
李克用算是说对了,他的大军撤走没有多久,李茂贞故态复萌,又同以前一样骄横。“河西州县多为茂贞所据,以其将胡敬璋为河西节度使”。(《资治通鉴·卷259》)河西是指凉、瓜、沙、肃诸州。
先前,李克用以强悍的沙陀兵屯于渭北,李茂贞、韩建对其十分畏惧。侍奉朝廷礼仪非常恭敬,贡品和税赋也源源不断而来。李克用撤军还镇之后,李、韩二人便改变态度,送往京城的贡品、漕粮、赋税逐渐减少,上奏表章中的语言也越来越傲慢。
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五月,制授李茂贞东川(治梓州,今四川三台县)节度使。任命通王李滋、覃王李嗣周训练禁军,如果李茂贞抗旨违诏,马上兴师讨伐。李茂贞惧怕。准备赴任。
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六月,李克用与朱温为争夺河北而于魏博镇发生激战,无暇西顾。李茂贞此时发现唐中央在神策军之外又建新军,这是昭宗从石门返回京城后,为了防止再被人控制的事件发生,加强军备,于原来设置的神策两军之外,又增设了安圣、捧寰、保宁、宣化等军,选补士卒数万人,由诸位亲王统领。延王李戒丕、覃王李嗣周又自行招慕数千士卒,补入部下军队。
李茂贞以为朝廷在作讨伐自己的准备,心怀不满,言语中多有抱怨。李茂贞与朝廷的猜忌与矛盾日益加重,遂断绝给朝廷的供奉,再次率军进逼京师长安,扬言要前往朝廷诉冤。
昭宗又一次吞下了自己种下的苦果。
城内百姓闻讯后,争先恐后逃出城外,躲藏于山谷之中。
昭宗命令诸王之军守卫长安附近的王畿之地,延王李戒丕屯兵三桥。李茂贞内心是想起兵反叛朝廷,但却伪装是迫不得已,反咬一口,上表给昭宗说:“延王无缘无故就发兵来讨伐。臣今统率兵马入朝请罪。”昭宗求援于河东节度李克用,与此同时,诸王率领的军队开进到兴平,晚上因为惊恐自乱溃败,还没有见到秦军便做鸟兽散了。李茂贞乘机讨伐,凤翔军顺利地击溃官军,进逼京师。
9.昭宗奔华州
乾宁三年(公元896年)秋七月,昭宗等人欲逃往太原,下令车驾幸郫(佑富)州(今陕西省富县)。昭宗到达渭北后,李茂贞的盟友韩建派其子韩从允送奏表给昭宗,请求昭宗车驾幸华州,昭宗没有应允。韩建再次请求面见昭宗。终于韩建到达富平入见昭宗,拜伏于地,一边叩头,一边流着泪上奏说:“如今藩镇飞扬跋扈。不服从朝廷者,并非只是李茂贞一人。陛下如果离开象征王室和国家的宗庙园陵,去遥远的边鄙之地巡幸,臣惟恐圣上车驾一旦渡过黄河,便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现在华州驻军的兵力虽然弱小,但扼控关内三辅,足以自保。臣积聚财赋粮草,训练兵卒,已历时十五年了,而且华州西距长安不远,愿陛下车驾临幸驻骅,再图振兴唐室。”昭宗听从了韩建的建议,改幸华州(陕西华县)。
李茂贞进入长安后,纵兵大掠,又放火焚烧宫室坊市,自僖宗中和(公元881—885年)以来修建的宫室建筑。又一次变为废墟。
为避免李克用的再度干涉,李茂贞、韩建二人上书,称愿意修复宫室,奉昭宗还京。而李克用正面对大敌朱温,应接不暇,也就在昭宗的示意下同意和好。
昭宗出奔华州后,时值天下大乱之际,总想选拔德才出众的杰出人才。对愤恨藩镇割据者,则破格提拔重用,以达天下大治。国子博士朱朴面见昭宗自荐,言称如果让他做宰相,只需一月多时间的治理整顿。便可达到天下太平。昭宗对这种形同梦呓的吹嘘深信不疑,破格提拔朱朴为左谏议大夫、同平章事。朱朴为人庸俗鄙陋,迂腐孤僻,是典型的书呆子,除自视清高,喜欢自我吹嘘之外,没有其他特长,故朱朴拜相的诏令一发,朝廷内外的官员和民间的百姓都大吃一惊。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昭宗处境实在是太尴尬,可用之人实在是太少。
华州节度使韩建并非等闲之辈,见宗室诸王统兵深感畏惧,奏请罢免诸王兵权,并率兵包围行宫。昭宗不得已,答应韩建请求摘除诸王兵权,遣散其军队,解甲归田,收回的铠甲兵器全部交给韩建保存掌管。
韩建得寸进尺,又上奏昭宗说:“陛下选贤任能。重用德才兼备之人,已足以扫清祸乱,何必又另外设置殿后四军,显示出恩赏有薄有厚,并不公正,背离了处理政务无偏袒无朋党的正道。何况殿后四军所收罗的都是些市井无赖、奸诈狡猾之人,太平安居的时候,都日思夜想惹事生非,国家临难的关头,必定不肯舍身成仁,而且让这些人张弓搭箭,扶刃持刀,经常在圣驾周围活动,臣私下感到寒心。请求撤销殿后四军建置,全部遣散。”昭宗又将新编四军全部解散,天子已无亲军。
不久,韩建又把矛头指向了宗室诸王,在蛊惑昭宗无效的情况下,韩建便与知枢密刘季述假传诏令。发兵包嗣诸王的十六宅,诸位亲王披头散发,有的爬上墙头,有的登上房顶,有的上树,呼喊救命。韩建将通、仪、睦、济、韶、彭、韩、陈、覃、延、丹等十一位亲王押送到石陧(di氐)谷。全部杀死。还给诸王加上谋反的罪名遍布天下。
昭宗用宗室诸王掌管禁军的愿望终于化为泡影。
唐朝终究养虎为患。自己培养出了一处近在咫尺、威胁最大的强藩。朝廷削藩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李茂贞的野心却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凤翔军在胜利中不断地扩张着。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道路上又跨出了一步。
李茂贞通过两次出兵京师,胁持皇室,企图控制中央政府。但由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遭到其他强藩的抵制。他的野心并没有完全实现。而处在大变乱时期的唐中央政府。则在这些战争中不断流离失所,江河日下。丧失了仅存的威仪和兴复的希望。
李茂贞率兵进长安如入无人之境,来去自如,唐朝廷形同虚设。
五、劫持昭宗困守凤翔——引来杀身祸
1.再变姓和名
为了弱化李茂贞对唐朝廷的干扰,昭宗采用了调虎离山之计,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夏六月,任命李茂贞为西川节度使,以覃王李嗣周为凤翔节度使,李嗣周率兵赴镇。而李茂贞一面接受了西川节度使,一面又不让李嗣周赴镇风翔,派兵攻李嗣周于奉天(今乾县)。韩建致书李茂贞和解。李茂贞兵退凤翔。李嗣周也率兵返回华州。
昭宗准备御驾亲征。自率军队赴奉天讨伐李茂贞,被朝臣谏阻,昭宗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秋九月,昭宗以彰义节度使张琏为凤翔两北行营招讨使,以讨李茂贞。复以王建为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削夺新西川节度使李茂贞官爵。恢复姓名宋文通。
右拾遗张道古说出了此时唐昭宗的处境:国家有五危二乱。昔日汉文帝即位不久,就能明智而熟练地处理国家政务。如今陛下已经登基十年,居然还不知道作为君主如何驾驭臣下的为政之道。(唐)太宗对内安定中原。对外开辟四夷(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各少数民族)之地,海外的国家,没有不称臣纳贡的。如今大唐王室先朝开拓的疆域日渐减少。几乎就要丧失殆尽了。臣虽然卑微低贱,但私下忧伤陛下的朝廷社稷,要以奸臣弄权为始,而以贱臣篡国为终。
张道古虽然说了这些话后,随即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贬流放,但他却道出了当时唐朝廷的实际情况。
昭宗实在奈何不了李茂贞,只好采取拉拢策略。于昭宗光化元年(公元898年)春正月,下诏书坦承自己的过失,命休战息兵,又恢复了李茂贞的姓名、原任官职与爵位,重新任命李茂贞为凤翔节度使。
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年秋九月。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为凤翔、彰义节度使。
2.进爵封岐王
随着李茂贞势力的急剧膨胀,眼看唐朝廷已成其掌中玩偶,同样心怀异志而占据中原的朱温断不会坐视不理,代表朱温利益的宦官、大臣也与代表李茂贞的一方发生多次的冲突,唐昭宗亦周旋于两者之间。以求取得平衡而自保。
然而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昭宗的预料,为争夺昭宗而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朱温与李茂贞明争暗斗。
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左右军中尉刘季述、王仲先废昭宗,幽于东内问安宫,请皇太子裕监国”(《旧唐书·本纪加上》)。为了防止昭宗逃跑,又熔铁浇在锁上,每日的饮食则从墙脚挖的小洞里送进去。
但是,宦官们害怕李克用、李茂贞、韩建等人会兴师问罪,将包袱抛给了朱温。刘季述派养子刘希度拜见朱温,允诺废唐拥朱,宰相崔胤也暗中勾结朱温。
朱温(又名朱全忠)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见时机不成熟,不但不想在残酷的宫廷政治斗争中使自己陷得太深,相反他派人将实行政变的宦官们一个一个都暗杀了。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春正月,神策军将领孙德昭拨乱反正,杀死刘季述等,辅佐“昭宗反正”重登皇位,朱温由此被封“东平王”。
不久,李茂贞来长安朝见昭宗,昭宗加封李茂贞为尚书令,兼任侍中,升爵位为岐王。
尚书令一职在唐代具有非比寻常的地位。是百官之首,“武德初,太宗为秦王时尝居之,其后人臣莫敢当。故自龙朔三年制废尚书令”(《通典·卷22》)。
李茂贞被封秦王是在公元893年。8年之后的公元901年又被封为岐王。
面对李茂贞、朱温二位虎视眈眈的藩镇,昭宗能做的只有加官晋爵,左右平衡,互为牵制,以求太平。
这场政变后,使得宗室制度更加混乱,宦官与朝臣的斗争更加激烈。
3.“南衙”斗“北司”
“南衙”指朝臣办事处所,“北司”指宦官统治机构所在地。南衙泛指朝臣,北司泛指宦官。
唐昭宗从华州回到长安伤心于变成一片废墟的都城,更让他伤心的是,才出虎口,又入狼群,他又被宦官们控制了起来。
而控制朝政的崔胤希望通过控制神策军来达到削弱宦官的力量、巩固政权的目的。这就与此时掌握神策军的宦官韩全诲等人发生了冲突。时值茂贞入朝,便要他留兵宿卫,想以外兵防内患。而韩全诲等人都曾任职于凤翔,与李茂贞早有勾结。天复元年离京返回凤翔的李茂贞留下侄儿李继筠等率兵三千驻守京师,凤翔兵与宦官,搅得京师不得安宁。崔胤不防,留下凤翔兵,实为“家国两危”。
当初,杨复恭做中尉时,借用度支卖酒专利一年,所得利润来供养左右两军,从此不肯把卖酒权还给度支。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三月,崔胤基于国家财政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为了抑制宦官的权利,起草诏书,想收回左右神策军卖粮及酿酒的权利,同时禁止都城附近的藩镇卖酒的权利。即“近镇亦禁之”。(《资治通鉴·卷262》)凤翔藩自然也在其中。李茂贞“惜其利,表乞入朝论奏。”他果然来到京城,韩全诲正想连结凤翔军以防崔胤,便趁茂贞入京时“深与相结”。崔胤开始害怕了。暗中对朱温更加友好,反而与茂贞相互仇视,成为死敌。
崔胤觉察到了宦官们的行动,要求加以诛杀而绝后患。昭宗因宦官哭诉。不允。同时,又命令崔胤,以后有事要奏,写好奏章,封好口再上奏,不要口头上奏,以免泄露消息。但是,宦官自有宦官的办法,他们找了几个认识字的美女,进献给昭宗,暗中刺探情报,从而知道了崔胤的全部阴谋。宦官韩全诲等人非常害怕,每次宴会相聚,以鼻洗面,相互道永别,但还是不忘密谋除掉崔胤的办法。崔胤当时兼任三司使,全诲等人唆使兵士在昭宗面前喧哗吵闹。控告崔胤克扣冬装配备。昭宗无奈,解除了崔胤盐铁使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