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人生真正的喜悦不一定是每天都追求到了什么,而是每天都怀有一颗满足的心愉快地生活。满足的秘诀,在于知道如何享受自己所有的,并能驱除自己能力之外的物欲。既然“遍地黄金”的日子还没有到来,既然注定目前只能“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既然我们都是普通人,那么,其他就显得无足轻重,还是安心地、脚踏实地过平民百姓的生活,知足者才能常乐。
假如能闭上眼睛想想自己的生活,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拥有的太多了。但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得到的再多又有什么意义。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夫,每天上山砍柴,日复一日,过着平凡的日子。
有一天,农夫跟平常一样上山砍柴,在路上捡到一只受伤的银鸟,银鸟全身包裹着闪闪发光的银色羽毛。农夫欣喜说:“啊!我一辈子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鸟!”于是把银鸟带回家,专心替银鸟疗伤。
在疗伤的日子里,银鸟每天唱歌给农夫听,农夫过着快乐的日子。
有一天,邻人看到农夫的银鸟,告诉农夫他看过金鸟,金鸟比银鸟漂亮上千倍,而且,歌也唱得比银鸟更好听。农夫想,原来还有金鸟啊!
从此,农夫每天只想着金鸟,也不再仔细聆听银鸟清脆的歌声,日子越来越不快乐。
有一天,农夫坐在门外,望着金黄的夕阳,想着金鸟到底有多美。此时,银鸟的伤已康复,准备离去。银鸟飞到农夫的身旁,最后一次唱歌给农夫听,农夫听完,只是很感慨地说:“你的歌声虽然好听,但是比不上金鸟的动听;你的羽毛虽然很漂亮,但是比不上金鸟的美丽。”
银鸟唱完歌,在农夫身旁绕了3圈告别,向金黄的夕阳飞去。
农夫望着银鸟,突然发现银鸟在夕阳的照射下,变成了美丽的金鸟。梦寐以求的金鸟,就在那里,只是金鸟已经飞走了,飞得远远的,再也不会回来了。
很多人常常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了那个农夫,自己却不知道,也不知道原来金鸟就在自己身边。
有人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结果总是跟在成功者的后面跑来跑去,两手空空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而知足者能够认识到无止境的欲望和痛苦。由于人太贪婪了,欲望太强了,而其自身的能力又有限,得不到的就不要太过苛求。
如果你始终拒绝在你的现状中寻求可以令你满意的事物,那么你的不满就越会持久。你愈不满,就愈沮丧,愈乞求于憧憬、期望。
老子曾说:“知足之足,常足矣。”与其埋怨你目前的处境,倒不如珍惜目前所拥有的一切,愉快地过平常人的生活。“知足者常乐”,这是人们通常说服自己求得心理平衡的道理,也是糊涂修身的原则之一。
低调做人,让你受益匪浅
我们常听说这样一句话:“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有品位的人不一定低调,有内涵的人也不一定低调,成熟的人也可以不低调。但是低调的人,更有品位,更有内涵,更是一种成熟。
禅语中有用来形容人的话:“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用现代词汇来解释就是两个字:低调。低调不是安贫乐道,也不是短缺单一时期的朴素,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只有你的财富有了足够的积累,你才有可能在物质享受上保持低调。剔除那些假冒伪劣者,低调主义者早已悄无声息地壮大成一支数量可观的队伍。
微软老总比尔·盖茨在工作的时候总是随随便便一条牛仔裤,一件T恤衫,这是世界首富的低调,广州的中学生也这么打扮,那只能算刚刚合体;小超人李泽楷的腕上总是一块SWATCH,这是香港巨富的低调,北京写字楼里的白领也喜欢经常换着SWATCH的新款玩,那已经是“小资”们品位不低的时尚了。这些低调的类比,换到做学问的路子上,换到商界里,同样适合。
保持低调代表着做人的成熟和理性。高歌猛进是一时冲动的选择,急功近利容易结出青涩的果实,唱出高调,需要年轻的激情。只有在经历沧桑后,才可能从高调降成雄厚的低音。
低调通常能够带来高品位。只有浅薄的人才急于把自己展露无遗,中国的老话说得好:“满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有的人,刚看过几场艺术电影,开口闭口就是费里尼、北野武几个名字,要他多说一个都难;小资流行的时候赶紧买本《挪威的森林》;一上饭桌就说自己只喝红酒,特别的原则是必须有雪碧汽水兑上一半,再加几块柠檬;一听人说背包客,马上要表白自己朝思暮想魂牵梦系的地方就是西藏……
低调主义者不乏个性,却不张扬,也有欲望,却不浮躁。可以说这是一种世故,可在这种世故的背后所渗透出的,是带点骄傲的矜持,是一种深厚的底气。低调的人们所追求的和已经获得的,是经受得起时间耐心的推敲的。低调并不能等同于谦虚,谦虚是摆在人前,而低调在出现之前就已经冷处理过,在人前走过,也不会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曾经红极一时的畅销书《麦田守望者》完成后,其作者塞林格即隐居山林,拒绝出版商对其作品的宣传,不允许媒体刊登任何一张个人照片及介绍任何私人信息。而采访者、仰慕者更是一次次受冷遇,吃闭门羹,领受种种的尴尬和难堪。对塞林格来说,重要的是内心的和谐,这其实就是一种深度的低调。
当然,低调到塞林格这样遗世独立的极端程度,实在不是常人可以望其项背的。尤其现代社会,高调创造名气,名气就是价值,谁会轻易放弃出名的机会。正所谓成功难,而要成功的人保持低调难上加难。
低调更是竞争社会中保持不败的法宝。出现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的100人,他们中的大部分能够名列其中,低调的姿态功不可没。他们埋头做事,把虚无的东西弃之如敝屣,所有的时间花在经营产业,经营财富,经营学问,经营人际关系……低调的方式,使他们的投入产出比率远远高出常人,从而成为了财富英雄。而以同样务实的姿态诞生的新兴阶层,更是低调生存方式的成功。
而现在低调这个词也快流行成一个时尚关键词了,低调背后所代表的生活格调进化的方向,应该为正在富起来的社会所看到和学习。
“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古语所道出的道理想必很多人都懂。低调主义者以成熟的心态,经过理性的思考,不再把自己置身明处,不再去追求风光无限的中间过程,更看重的是用最简洁的途径,最稳妥的方式获得最理想的结果。做人,宜低调。
吃亏是另外一种占便宜
寻常百姓,谁都不愿意吃亏。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在许多人的眼睛里,把“吃亏”看作是蠢人的行为。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可能错误的,一些“亏”只不过是事情的表象而已,吃亏不一定真亏。
但凡能做成大事的人,多是在不断吃亏中成熟和成长起来的,从而变得更加聪慧和睿智。倘若有谁一旦吃亏便愁肠百结,郁郁寡欢,甚至捶胸顿足,一蹶不振,受伤者只能是自己。这种伤害,服用任何宫廷秘方都无济于事,诊治的特效药方是:吃亏不亏,吃亏就是占便宜。
很多时候我们不该只顾眼前,必须顾全大局。话虽这样说,做起来却是相当不容易。
日本的奇士达公司,其经营理念是:“吃亏就是占便宜,所以情愿选择吃亏一途。”对于以利益为目标的企业来说,这种经营理念,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竞争对企业来说,是绝对目标。可是这家公司,却像是出来行善般地经营,不免令人怀疑:公司开得下去吗?会有利润吗?而实际上,奇士达公司却快速地成长,成为年营业额两千亿日元的绩优公司。那些好听的经营理念,成了公司的发展商机。企业最怕赔钱,吃亏的生意是不做的,而奇士达公司将这些没人愿意做的生意承接下来,反而没了竞争对手,生意自然好。社长铃木清一先生的良心经营,为社会提供了物品,也为自己带来财富。许多公司不愿损失,而奇士达却因为做损失的生意,反而带来商机。
吃亏其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自律和大度,是一种人格上的升华。德不高者不甘吃亏,心不诚者不愿吃亏,品不正者不肯吃亏,行不端者不能吃亏。人不能把钱带入坟墓,但钱能把人送往坟墓。人的欲望能成就一个人的事业,也能毁灭一个人的性命,成就事业的时候,辉煌无限,而毁灭性命的时候,惨不忍睹。
曾经有个老板,没有文化,也没有背景,但生意却出奇的好,而且历经多年,长盛不衰。说起来他的秘诀也很简单,就是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他都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如此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给他介绍一些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所有人的小头集中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他才是真正的赢家。
所以说,吃小亏也可以占大便宜。但是吃亏也是有技巧的,会吃亏的人,亏吃在明处,便宜占在暗处,让你被占了便宜还感激不尽,这也是经商的智慧。人都有趋利的本性,你吃点亏,让别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你的事业兴旺发达。
而事实上,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实在太少,这并不仅仅因为人性的弱点,很难拒绝摆在面前本来就该你拿的那一份,也不仅仅因为大多数人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能舍眼前小利而争取长远大利。能不能主动吃亏,有时会和一个人的实力有关,因为吃亏以后利润毕竟少了,而开支依然存在,就很可能出现亏空。如果你所吃的亏能够很快获得报答那还挺得住,反之,吃亏就等于放血,对体弱多病的人来说,可能致命。
还有些人把吃亏看作是无能的、贬义的、弱势的,可这要看是怎样的吃亏,主动的、讲方法的、有目的吃亏就像军事中运用的战术一样,我们应该认同和效仿。这种吃亏具有以下特点:
一、善于吃亏,指的是讲求对象、方式和方法,这是很重要的。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亏“好吃”,什么样的亏“不需要吃”,什么样的亏“坚绝不能吃”。
二、有勇气吃亏,指的是主动性。力拔千钧、一往无前、势如破竹地达到目的固然让人佩服和羡慕,可一旦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在一路前行中失去的已经很多、甚至得不偿失了。
三、要有信心吃亏,指的是目的性。相信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生活给每个人的都是相对公平的,你得到多少与你付出的多少成正比。相信暂时的失去会赢得将来更多、更大的回报,有“以眼前的小亏换取将来的大得”的信念,所有的付出无论早晚都会有回报,不报或是时候不到,是努力不到。
金钱权位,功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不必太过苛求。吃亏不亏,培养自己的宽厚大度,气量要大些,不要斤斤计较,要学会吃亏。吃亏不亏,真正懂得吃亏的人才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爱慕虚荣只会陷入苦恼的深渊
很多人随着社会生活会养成一种说话和办事总是希望得到别人赞许的习惯。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不喜欢鲜花和掌声。但如果沉迷其中,并且为了保护这份虚荣而愿意损失其他一切,那就是一种愚蠢的行为,而虚荣心最终会导致人丧失一切。
在古希腊神话中就有一个批判虚荣心的故事。
天神宙斯的儿子赫尔墨斯是主管商业之神。他想考证一下自己在人间百姓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于是有一天,赫尔墨斯化装成一位顾客来到一个雕像店。他指着宙斯的头像,问雕像者:“这个值多少钱?”
雕像打量了一下赫尔墨斯,答道:“七赫拉。”
赫尔墨斯又走到自己的雕像前,心想,自己是商业的庇护神,地位一定会比宙斯高,便问:“这个值多少钱?”
雕像者指着宙斯的像说:“假若您买宙斯像,这个赫尔墨斯像就白送给您。”
结果,赫尔墨斯本想听雕像者对自己的赞赏,抬高自己的身价,谁知却讨了个没趣,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一些人喜欢把个人的快乐、幸福和价值感建立在别人认可的基础上。好像别人说你行,你才觉得自己行;别人说你不行,你也就觉得自己不行。毋庸讳言,别人的评价对自己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受到别人赞扬时,我们都会感到快乐,感到自己有价值。这种精神享受确实有益于我们开发潜能,提高素质,有益于认识自我价值,树立自信。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听到赞扬,得到鼓励,博得掌声。然而寻求赞许的心理如果不只是一种愿望,而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需要,像赫尔墨斯一样去寻找自己虚拟的光环,这便落入了人生自恋型性格障碍的误区。
一旦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就不太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夸奖不可,并常常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人会与你坦诚相见。同样,你也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与感觉。你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自我价值,以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来确立你的自我形象和价值。如果你依赖他人来评定你的价值,究其根底,那只是他人的价值,而不是你的价值。生活中经常有人做出了点成绩、小有名气之后,便沾沾自喜起来,自以为功成名就,可以天天吃老本了,从此便失去了新的奋斗目标,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金。那么她是怎么样对待自己出名的呢?得奖出名之后,她照样钻进实验室埋头苦干,而把代表荣誉和成功的金质奖章给小女儿当玩具。有的客人见了很惊讶,居里夫人解释说:“我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地守着它,否则你将一事无成。”
像居里夫人这样,不为虚名所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不要被眼前的花环、桂冠挡住前面的道路。毫不犹豫地抛开一切身外之物,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不因小成就妨碍自己的大成功,才能最终得到真正的荣誉。
获得成功、赢得掌声时,请记得要比以前更加谦逊。不要以为获得了荣誉,别人就会以你为中心,有了荣誉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你应该“夹着尾巴做人”,不要经常提及你的荣誉,因为一再重复就会变成吹嘘,会令人生厌。没有必要追求虚荣,只有真正执着于自己的路,才能一路走好。
享受寂寞是豁达人生的至高境界
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会细致地体验生活、品味生活。善待心灵,就要学会品味生活中的寂寞。寂寞,是人生的一种特别的滋味,一种别样的风景。
疲惫的时候,不妨一个人静坐。让躁动的心情,平复下来,享受寂寞带来的宁静和恬淡。人生中有无数次的等待,也有无数次的寂寞。有一首歌中唱道:“长长的站台,寂寞的等待”,是啊,在长长的生命旅程中,我们不知要在多少站台上寂寞地等待自己的未来。我们要学会在寂寞中寻找身边的每一份快乐,而不是想以往不开心的事,快乐和忧伤都只是一个过程,只是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要好好把握每一个片段,忘却烦恼,抛除杂念,分享快乐。
其实,寂寞往往能够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古今中外许多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就是在寂寞中埋头于事业,发奋钻研创造,在心灵的世界里体会到无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