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61800000024

第24章 遗嘱写给谁——崇祯皇帝遗嘱(1)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明史·崇祯本纪》

崇祯临死前,给李自成,或者说给天下人留下了一道遗嘱。在末代皇帝中,这道遗嘱是非常有名的。原因只有一个:他被农民所灭,从始至终都没有甘心过,他一直认为是大臣们在误他!而后来的许多士大夫也不甘心。因为他们看到了崇祯皇帝一直在努力,但他们或许看不到崇祯一直在给大明用反力。

1、崇祯十七年正月

时间是1644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位的第十七个年头,一切就已经成为定局。大清已经具备了问鼎中原的能力,李自成所率领的农民军所向披靡,直逼北京而来。在这之前,崇祯皇帝用尽各种办法都不能阻挡李自成来北京,到了祟帧十七年的正月,他在紫禁城内,已经隐隐听到了农民军咚咚的战鼓声。

到了这个时候,崇祯皇帝的心情无可言状。因为他觉得自己一直在努力,到头来却落得这样一个结果。与其说他疑惑,倒不如说他是不甘心。正月初二,他沐浴完毕,焚香拜天,默默祷告:“当今天下大乱,欲求真仙下降,直言朕之江山得失,不必隐秘。”

闭着眼睛抽出了一张纸,只见上面写道:“帝问天下事,官贪吏要钱。八方七处乱,十·九无烟。黎民苦中苦,乾坤颠倒颠。干戈从此起,休想太平年。”

崇祯看完,手一抖,卦纸落在地上,他可真是欲哭无泪,默然仁立良久,他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或者是该做点什么。似乎一切都已注定,不可逆转了。

十七年正月初三,崇祯特召左中允李明睿入宫进见。李明睿是江西南昌人,天启年间中进士,任职于翰林院,后来由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等人推荐,崇祯把他安排在太子身边担任“左中允”的官职。他这个时候召李明睿,用心很明显,作为太子——帝国接班人身边的官员,其意见肯定是有对帝国未来有利的一面。

李明睿进入德政殿后,还未等他喘息稍平,崇祯皇帝就迫不及待地问他:“爱卿有何御寇急策?”

李明睿看了看崇祯皇帝侍从,低下头。崇祯皇帝会意,屏退左右,走上前来,语气柔和:“但讲无妨!”

李明睿凑上来,神秘地说:“臣自蒙召以来,探听贼信颇恶,今且近逼京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只有南迁一策,可缓日前之急。”

崇祯立即陷入了沉思,他依稀记得当初与内阁首辅周延儒秘密商议“南迁”时,所遇到的困难,这种困难在他这个好面子的皇帝看来,比死都艰难。他慢慢地说:“此事重大,未可易言。想当年,英宗北掳、瓦剌兵临京城。有人议迁京城,结果为万人所唾骂。今天若再行此议,岂不是陷我于亡国的境地吗?”

李明睿看得出来,皇上的确想要南迁,所以,他没有接话。片刻,崇祯用手指了指天,说:“不知天意如何·”

李明睿接口:“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皇上不要犹豫,应尽快决断。”

崇祯左右看了看,的确没有一个人,轻声轻语地说:“朕有志于此已经很久了,只是没有人相帮,故而拖延至今。我同意你的意见,但外边大臣不服从,无可奈何。此事重大,请你保密,千万不可泄漏,如果泄了,我就诛你全族。”

李明睿当然明白崇祯的意思,也明白自己的处境。此事一旦泄露,即使崇祯不要他命,外面的大臣也会用唾沫淹死他。

两人决议已定,就对“南迁”的具体事宜进行了讨论,初步意见为中央政府在军队护送下,通过陆路、海路、运河南下。而崇祯须从小路轻车南行,二十天就可以抵达淮河。这一建议立即得到崇祯的认可,最后,他又叮嘱李明睿:此事千万不可泄漏出去,否则诛你九族。

此时,明朝有了一丝重生的希望。两个人可能不知道,这次短暂的会谈完全可以改变历史。此时的明朝选择“南迁”是其摆脱困境唯一可供选择的方案,长江中游有左良玉十万大军,下游又有江北四镇(四个总兵)的军队扼守长江天堑,如果北方军队在崇祯的带领下与南方军队回合,那么,南京无疑将要比北京安全许多,北方失守后完全可以偏安于江南。

但在崇祯看来,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南迁”意味着放弃宗庙陵寝,这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讲都是难以启口的事情,尤其是爱面子的崇祯皇帝。想要“南迁”计划实施,必须要有内阁、六部的重臣出来力排众议,形成朝廷一股“南迁”的合力。

事实上,内阁和六部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提倡南迁,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崇祯皇帝没有什么善意,还因为他们对崇祯皇帝的了解。一旦南迁,事成之后,崇祯皇帝肯定会找出一个人来当替罪羊,这位自尊一向比天大的皇帝绝不肯把南迁的责任推到自己身上。

而此时的崇祯皇帝也是绝望非常。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要做中兴之主却将成“亡国之君”。他始终都有些不甘心,于是,他在召见阁臣时说:“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象。祖宗辛苦创下之天下,一朝失之,有何面目见于地下。朕愿督师,亲决一战,身死沙场无所恨,但死不瞑目耳。”

说完,这位皇帝就大声痛哭,并且还流鼻涕。大臣们最受不了这个,一听皇帝要御驾亲征,只好咬着牙纷纷请代。大学士李建泰说:“主忧如此,臣敢不竭驾力。我是山西人,对这些贼人还算了解,我愿以家财佐军,可资万人数月之粮。请皇帝令我前去。”

崇祯要的就是这个,立即转忧为喜。他的亲征之说既是出于无奈,也是一种激将法。他知道自己统师与农民军交战,无异于以卵击石。李建泰愿意亲征,这较之大家一起坐以待毙是略积极一点的办法。

2、可有可无的李建泰

但是,李建泰的出征毫无意义。首先是出征这件事就已经变的毫无意义,崇祯一朝已经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阻挡李自成的兵锋。其次,朝野上下已经对崇祯皇帝失去信心,这种信心是花多大代价也挽回不来的。

正月二十六日,崇祯先遣驸马都尉万炜到太庙祭告了祖先,随后于正阳门楼按古礼设宴,为李建泰督师饯行,并召集内阁、五府、六部、都督院掌印官及京营文武大臣侍坐,以鸿胪赞礼,御史纠仪,大汉将军侍卫。自午门外至正阳门,官军旌幡十余万,排列齐整,金鼓震天。礼仪之隆在大明历史上可谓是第一遭,也是最后一次。崇祯亲自为李建泰举杯说:“先生此行,如朕亲征。”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李建泰感动得一塌糊涂,向皇上发誓,不讨平逆贼绝不还朝。

这是一场生离死别的宴会,宴会一散,李建泰就飞身上马,崇祯皇帝久久地目送李建泰出京。为了让李建泰能尽快大功告成,崇祯特意派出西洋人汤若望随征,主修火攻水利。但这一切隆重地送行,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李建泰一出京,在路上听到探子回报说山西已经烽火连天。李建泰一听说家里有危险了,就放慢了行军速度。走到涿州时,就有士兵开始逃跑了。到了顺德府广宗县附近,士兵已经跑掉了三千人。李建泰气得鼻子直歪,但还有他受的。在广宗县,当地士绅竟然让他吃了个闭门羹。李建泰气得死去活来,下令攻城,攻破城后,把主脑杀掉,又把知县抽了一顿屁股。但在二十九日这一天,当他得知家乡已经被李自成占领时,他已经像泄了气的皮球。因为当初跟崇祯说回到家乡招收士兵的理想已经泡汤了。

但崇祯却依然对李建泰抱有信心,二月九日,他亲笔给李建泰写信,让他拿着尚方宝剑“便宜行事”,遇佛杀佛,逢鬼杀鬼。

崇祯皇帝想多了,此时,李建泰率领着从京城带出来的部队一直徘徊在河间。他考虑的是自己的前途,而并非是大明的未来。

到了这个时候,即使天神下凡也不能把大明救起。崇祯皇帝用了十七年时间,把本已经残破不堪的大明帝国捅了无数个窟窿。这位曾经把袁崇焕冤杀,又把着名的战略家杨嗣昌逼进地狱,最后还把帝国最优秀的将军孙承宗赶出朝廷,重用宦官,刚猛治国,他所犯的错误已经注定了大明的灭亡。李建泰即使浑身是胆,智慧超绝,也不可能在李自成已经冲击山西,并准备直下北京的情况下扭转败局。

就在李建泰在河间转悠的时候,崇祯收到了李自成写给他的信,让他在三月十五日前必须给一个完美的答复,或是退位或是在北京城下一决雌雄。崇祯大怒,可怒气还没有消,他又收到了李自成在山西发布的诏文,诏文先是对他夸奖一番,然后是对他所领导的大明朝进行了体无完肤的攻击。这就等于说一个人一本正经,却每天都在妓院出入一样。崇祯的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仿佛是被人抽了几个嘴巴,然后又给他一块奶油蛋糕。他不吃,难受;吃了,更难受。

与他难受相比的是京城百姓,北京城的百姓却似乎对即将来临的风雨显得无所谓。这年的元宵节,北京城里出奇的热闹。崇祯当然不知道百姓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元宵节刚过,他就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下罪己诏,妄想稳定人心;第二件是起用太监高起潜等十人前往山海关、德州、临清、宣府、大同等地督防。

有人对这种做法表示强烈抗议,但崇祯不听。此时,他正准备着手做另外一件事。

3、就是不肯南下

如果说,李建泰是崇祯想要主动出击的理想的话,那么,由于李建泰的懦弱使得崇祯彻底丧失了主动出击的理想,代之而起的是被迫的防御。

二月二十八日,李自成正在攻打宁武关,崇祯下诏天下诸镇兵入援勤王,又命廷臣对战守事宜献计献策。这个时候,谁还能有什么好对策,如果有,也不至于等到这个时候才拿出来。况且,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崇祯下诏让各地军队入援勤王,只是也只能是让宁远总兵吴三桂入援。因为已没有一支军队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入京了。

其实在正月,崇祯就想征调吴三桂入援京师,但吴三桂西援,实际上无异于拱手将辽东最后四城让给清兵。所以,当这一方案提出来时,朝廷内部立即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以首辅陈演、魏藻德与工科给事中高翔汉等人为首,他们坚决不主张吴三桂入援。这些人反对的借口跟崇祯不谋而合。如果调吴三桂进京,能否击退李自成还先不待说,山海关外宁远四城肯定要丢却是事实。他们说,如果放弃关外四城就是丢了朱家祖宗留下来的土地,皇上您怎么能作对不起祖宗的事。

另一种意见则是以蓟辽总督王永吉、吏科给事中吴征麟为首,他们认为,必须要调吴三桂进京。王永吉认为,皇上丢了祖宗留给的土地已经不是一块两块了,仅李自成从河南到这里,整个山西就快归人家了。难道还在乎关外四城吗?

高翔汉对王永吉的话极大愤慨,他指着王永吉的鼻子喊道:“你身为蓟辽总督,肯定是贪生怕死所以才出此下策。如果皇上一定要放弃宁远,臣等不敢任其咎。”

陈演此时也跳出来和高翔汉唱高调:“一寸山河一寸金,锦州告急,宁远兵万不可调。”

崇祯皇帝拿不定主意了,确切地说,是他被那几个反对吴三桂进京的大臣给捉住要害了。这些大臣也大概知道这个皇帝到底在想什么,其实,他们又何尝不知道皇上想要吴三桂进京。但是,一旦吴三桂进京,所有主张的和中立的大臣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对面前这个皇上的脾气太了解了。

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反对吴三桂进京的人并不相信李自成真能打到北京城下,身在京城里的官僚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外面发生的一切。他们以为北京城是铁桶,满洲人不是来过两次嘛,不都是无功而返!

崇祯皇帝见廷臣意见不统一,又召集科道九卿诸臣会议,继续讨论吴三桂勤王的问题。但是,在许多不相信李自成能打到北京的大臣们的努力下,几个大臣支持吴三桂回京师勤王的声音慢慢地小了起来。

崇祯皇帝把这几个人的意见交给六科和内阁,但六科不署名,阁臣允议不决。此时的崇祯已经急得抓耳挠腮,李明睿又来了,跟他再次长谈了一番。李明睿自然知道皇帝的德行,就努力劝说他南迁。崇祯这个人就是贱,你越是要他这样,他就越不这样。

他之所以抱着誓死不南下的心思,恐怕跟他在朝堂上说的一段话有关。他说:“祖宗辛苦百战,定鼎此土,贼至而去,何以责乡绅士民之城守者,何以谢失事诸臣之得罪者,况且,我一人独去,宗庙社稷怎么办?十二陵怎么办?京城百姓怎么办?逆贼虽然猖獗,但朕是九五之尊,有天地保佑,再加上诸先生之努力,或不至此。如果真的走到无路可走的那一步,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我心已决。”

这段话告诉我们,到了这个时候,崇祯皇帝还抱着侥幸心理,清兵几次进围北京,不是都没有攻破吗?他自信都城守备有余,援兵四集,灭贼还是有戏的。

他虽然如此说,但仍旧为南迁做好了准备。先是让天津巡抚收集漕船,在直沽口待命,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他又暗示大学士陈演率百官固请,但陈演不干,他害怕以后担劝驾南迁的罪名。崇祯皇帝气的死去活来。他的生气并没不能阻止李自成的进逼京师。

三月初一,李自成攻破宁武关,李明睿最后跟他建议,让太子南下监国。崇祯一听,立即就火了,这他妈的该是你臣子说的话吗?你让我在这里等死,然后让我儿子去逃命。简直是岂有此理,他坚决不答应。并且用自己十七年的从政经验搪塞道:我经营天下十七年都搞成这个样子,他一个孩子知道个屁!

三月七日,他招集群臣,问有何良策。群臣没有。他得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错误结论: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

同日,李自成攻下大同。三月八日,李自成攻破宣府,直奔居庸关。三月十四日,抵居庸关,并攻破居庸关,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了李自成,农民军对京城遂形成了包围之势。京城已危在旦夕,城内人心惶惶。面对这种局势,京外督抚大员都认为调吴三桂进京是唯一之计。崇祯皇帝在这个时候总算“独裁”了一回,立即调吴三桂进京。可惜,一切都晚了。

4、最后的挣扎

在等吴三桂进京的同时,崇祯开始部署京城防守,决意进行最后的挣扎。

早在三月二日,他就命令内监及各官分守北京九门,襄城伯李国桢提督城守,皇家子弟一齐上阵。京城内实行宵禁,昼夜派人巡逻,严缉奸细。三月十日,有人对崇祯说,士兵没有银子了。崇祯就下令各京官和皇亲捐款。

先捐款的是各个太监,每个人都是5万两,但大学士魏藻德却只捐了500两。崇祯哭笑不得,钱显然是不够的。他又向皇亲、太监讨起钱来。他派太监去自己的老丈人周奎家借钱,周奎说:“没有。”

太监跪在地上直磕头,周奎还是那两个字:“没有。”最后勉强捐出了一万两,剩下的53万两被后来进城的李自成给拷去了。

此时,一些太监已经开始回首往昔了。有的太监就说,如果魏忠贤还在,绝不至此。还有的太监甚至给农民军通风报信,另谋明主。崇祯皇帝已是众叛亲离了。

1644年(甲申)阳历四月22日,崇祯召对文武百官,商讨对策。面对行将到来的灭顶之灾,大臣们和往常一样,束手无策。

同类推荐
  • 交战

    交战

    遍地狼烟,诸国征伐,波诡云谲,你方唱罢我登场,看谁能够一统万里山河,结束这大争之世!一册观星术、一部史书、一个人,搅动一个时代!
  • 棋纪

    棋纪

    真金不惧泥土掩,酒香何怕巷子深!这是小说,更似人生。
  • 火器中华

    火器中华

    平凡青年梁栋莫名其妙的成为减轻时空悖论强度的最佳人选,被强制要求进行时空旅行。旅程开始之前又出现意外——绝对是意外!梁栋竟然来到了明末,只是不知道是哪一个时空中的明末!历史是否会像原来一样发展?梁栋能否成为一个栋梁?这一切,都将在历史车轮的转动中得到结果——无论如何,梁栋都会在明末走完他的一生!
  • 大唐逍遥驸马爷

    大唐逍遥驸马爷

    穿越回大唐,却被李世民逼着娶公主,别人是驸马,苏程偏要做诗酒风流举世无双的驸马爷!已有精品完结《明朝小侯爷》《逍遥皇帝打江山》书友群:749087793
  • 微观历史:1957-1965

    微观历史:1957-1965

    本书汇集了作者于20世纪50年代在天津、北京上大学时,和60年代前期刚参加工作时的几本日记,记述了当时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个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大学青年教师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热火朝天的时代风貌,集中反映了当时大多数的普通高校老师和学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热门推荐
  • 人间食谱记

    人间食谱记

    姜半夏,普通高三文科狗,一朝被系统骗去做任务。姜半夏:谁坑谁还不一定呢。白术:老婆~,我帮你黑了它~食材拟人哦,不喜勿喷。
  • 时空龙图腾

    时空龙图腾

    跨越多个纬度,又会遇见怎样的风景。穿梭于大千世界,一生又会有多少说不清的经历。
  • 王俊凯,有你真好

    王俊凯,有你真好

    “以倩,你不要走了好不好?”王俊凯抱着以倩,恳求到。“我永远都不会再走了,因为,我有你,小凯,你知道吗?我曾经以为,你是那样的遥不可及,但现在,我已经认定你就是我的唯一。”以倩下巴搁在王俊凯肩上,微笑着。王俊凯,你知不知道?这些年我有多想你?仿佛世界上没有了你,整个世界就没有了光彩。王俊凯,有你真好。(PS:甜文,甜文)
  • 程小六闹后宫

    程小六闹后宫

    程小六在一次激烈的火拼中光荣穿越了!穿越成了一枚后宫娘娘!程小六以为的穿越生活是这样儿的,享不尽的荣华,吃不完的山珍,穿不完的绫罗,闲出翔的安逸....但程小六的实际穿越生活是这样的,娘娘,宫里都说您傻了,这些家具您都用不上了!得,一米八的床换成了一米二!娘娘,膳房说您不用伺候陛下,例份减半了!行,当减肥呗!娘娘,织造处送来的料子都是粗布的....粗布就粗布吧,又不是没穿过!娘娘,内务府的公公来说,让奴婢们去祥和宫伺候....我去,抢劳资的人!劳资不发威,把我当病猫,堂堂狗尾巴胡同扛把子,虎落平阳被犬欺!哼,你们都给我等着!
  • 说你爱我

    说你爱我

    她以为他爱的是自己,到头来原来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替身罢了!再恋,他对她很好,明知道她心里有的是别人,他还是愿意等她,等她爱上他的那一天……爱,从来都是让人捉摸不透的事情。
  • 晋少在线坑妻

    晋少在线坑妻

    “婚”后生活奔小康,在线坑妻可真香!网游宠文,校园豪门,搞笑欢脱鸭~一朝撞破次元壁垒,梁隽才知道他对自己好出了天际。梁隽戴上耳机,操纵鼠标,来欲仙楼前。晋灼:“别拉我,我不去那种地方的!”“新婚”不久,晋灼:“我娶了个坑!”终于,梁隽惊诧道:“公子!是你吗?”晋灼:“别碰我,我洁身自好的!”梁隽只好收回了激动的咸猪手。不久以后,晋灼:“客官别走啊!来听个小曲儿!客官,我卖艺送卖身!”这是一纸经年的默念,送给我在等的那个声音。
  • 逃亡之丧尸世界

    逃亡之丧尸世界

    2099年在K国研发一种药物,能让死人起死回生。人们都在欢呼,这是人类的突破。可怕的科学也让世界改变。
  • 吴楠

    吴楠

    是什么让一长相精致女婴被禽兽奶奶实名嫌弃险些丧命?是什么让以为豆蔻少女走上不归路?是什么成为了她的救命稻草?又是什么让她孤独终老?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 云深浅夏

    云深浅夏

    你每一次的回眸,都是我下一页的收藏!三年的喜欢,她的目光追随了他三年。那个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他。没认识她之前,他只觉得千篇一律,认识她以后,他对独一无二有了新的理解。
  • 执掌浮沉

    执掌浮沉

    亿万年封印的魔头苏醒,苍穹界遭遇覆界危机,四大顶尖高手前往一战。生死存亡之际,南山以身为容器,以魂来镇压,再次封印亿世魔头,换取一时的安危。此后,南山将何去何从?苍穹界又将面临怎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