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61800000004

第4章 永恒的刘姓江山——汉高祖遗嘱(1)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史记·吕后本纪》

吕后问高祖曰:陛下百岁之後,萧相国既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所立的遗嘱可谓环环相扣,百密无疏。这两道遗嘱不但是汉初政局的直接反应,也是汉朝后来发展的指示灯。人事安排的遗嘱使汉朝刘氏江山得以稳固,而白马之盟,更是让刘姓江山延续了三百七十年。刘邦遗嘱的成立,有一小部分是对秦朝历史的反思,更大一部分是对当时形势的总结。

1、人事安排的玄机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四月中旬,六十二岁的刘邦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到来。此时朝廷内外,皇宫内外气氛很不正常。皇宫外的重臣们知道皇帝不久矣,但无计可施;经常在刘邦病榻前伺候的吕后不知夫君到底还有什么打算,也是忐忑不安。

一天晚上,她走近刘邦,试探地询问还有什么遗言,刘邦不回答。她只好以政治家的身份追问道:“您死后,丞相萧何再挂了。谁还能承担百官之主的重任?”

丞相一职在秦时就已经成为百官之首,他是名副其实的政府首脑。而皇帝只不过是皇族的首脑,一个皇帝如果不是昏庸透顶,那他对丞相一职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丞相为皇帝服务,但却直接管理百官,也就是政府。皇帝可以任免丞相,但不能直接指挥丞相。如果说,皇帝是一个国家的代言人,那么,丞相就是让这个国家运转起来的指挥人。也就是说,皇帝不过是一个橡皮图章,真正起作用的是丞相。

所以,一向有政治头脑的吕后开门见山,直接把最关键的问题挑了出来。刘邦虽然生理已将死,但大脑仍很清醒。于是,他说出了第二道遗嘱。

他回答吕后:“曹参。”

吕后又问:“之后呢?”

刘邦道:“王陵。”但随即又补充道:“王陵这个人有些迂愚刚直,可以让陈平帮他。陈平智慧有余,但是难以独当重任。所以,一定要用周勃来帮他。而周勃可以作太尉。也许外人会认为周勃缺少文才,但是客观地说,将来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

吕后心里有些不高兴,尤其是最后一句话,什么叫安定刘氏天下?她又问道:“这些人都死掉,谁还能代替他们呢?”

刘邦高深莫测地回道:“我也不知道,你又何必知道呢?”

该年该月二十一日,刘邦死在长乐宫,政治家吕后秘不发丧,她把理由说给幸臣审食其听:“朝廷元老大臣当年都与皇帝平起平坐,北面称臣就怏怏不快,现在要让他们在我儿刘盈面前俯首称臣,心中定然更是不服,若不统统将他们诛杀灭族,天下恐难安定。”

审食其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但被曲周侯郦商听说这件事后就大叫不好,他告诫审食其说:“太后要杀人,绝对不好。陈平、灌婴在荥阳有大军十万,樊哙、周勃在燕、代有大军二十万,若闻诸将遭诛,必定连兵回攻关中。到时候,大臣内叛,诸侯外反,高祖基业就烟消云散了。”

审食其听罢,立时感到事态异常严重,不敢有丝毫耽误,急忙进宫去找吕后汇报。吕后不愧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她能分清事情的轻重,从而改变了初衷。

于是,她按照刘邦的遗嘱,在萧何死后,任命曹参为相。之后又陆续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太尉。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刘邦遗嘱中所提到的几位可以重用的大臣以及他们的排名顺序:曹参-王陵-陈平-周勃。

曹参,是刘邦坚定的追随者。在对秦军、项羽及叛军的无数次战斗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并非是他被刘邦看好的因素,刘邦之所以看好他,是因为此人好黄老之术,并懂得进退周旋之道。果然,曹参接任相国后,无为而治,“萧规曹随”。

表面上来看,这是黄老之术和当时的汉朝政局要求的。其实,深层来讲,他不能搅动吕后掌管的汉政权,因为当时的形势是,吕后随时都会掀起一场宫廷动乱。

曹参之后的王陵,治国能力并不强,但此人宁肯掉脑袋,也会坚持原则。使得吕后往往在一些为自己家族争取利益的情况下碰软钉子。吕后在这种情况下去询问陈平,陈平是个诡计多端,并保身有术的家伙。他满口答应吕氏的一切意见,而背地里却跟周勃联系紧密。

这正是刘邦的英明之处,陈平虽然足智多谋,但他没有军权,而太尉周勃正弥补了这一缺陷。当吕后去世前后,吕氏的势力已经达到顶峰,作为丞相的陈平和作为太尉的周勃几乎被排挤得无事可干。可当吕氏一死,在诸吕欲作乱之时,陈平立即跳了出来,因为深谙保身之术的他知道,一旦吕氏得了天下,他陈平就只能等死。所以,他立即联合掌握帝国军队的太尉周勃和刘氏宗室成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灭了诸吕。刘邦说“安定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果然言中。

但是,仅凭这道对人事安排的遗嘱,刘邦就有那么大的自信保住刘氏天下吗?刘邦对吕后的了解,恐怕要远比我们深刻的多。吕后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政治家,难道仅凭这张人事安排的网,刘邦就自信能罩住吕后?

2、牵制:高超的艺术

稍有常识的人通过刘邦立的人事安排遗嘱,都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刘邦把遗嘱交付吕后,本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和秦始皇交托给赵高的遗嘱一样,这也是一个信息的单向传递,在汉初政局不稳的形势下,发生问题的概率非常之大。

尤其是当太子刘盈是个笨蛋的情况下。确切地说,太子刘盈能成为笨蛋,完全拜刘邦所赐。刘盈在童年时曾受到过两次很严重的惊吓,第一次是项羽的军队对刘邦的家乡进行大扫荡,虏走了刘盈的祖父和母亲。当时,小刘盈不过五岁,因为个子小而藏在草丛里幸免于难,但惊讶是肯定是有的。第二次更是可怕,他跟着刘邦躲避项羽的追杀,而刘邦嫌车上载重太多,影响逃命,于是按照胖瘦的次序,将刘盈姐弟从车上踹下去。那可是亲爹啊,亲爹把自己从车上踹下来送给了前来追赶的仇人。任何人都不能接受这种“连摔带吓”,从此后,刘盈有一种很“宝贵”的习惯:懦弱怕事,一遇事就如惊弓之鸟。

刘邦在太子一事上曾想过动大手术,拿下刘盈,立他最宠爱的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但是,在刘盈母亲吕后和众大臣的反对下,他最终没能成功。

在刘邦看来,因为要被废掉的是吕后的亲生儿子,在“母以子贵”的传统下,吕后的反对于情于理都过得去。可大臣也反对,刘邦就觉得很纳闷。大臣们虽然给出的理由是废黜太子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但刘邦觉得这种理由并不充分。

吕后当然有控制笨蛋刘盈的想法,而那些大臣们也未尝不作如是想。即使这些人没做如是想,现实情况也确是如此。当时的情况是,能够危及刘盈执政的势力一个是以吕雉为代表,包括吕泽吕产吕禄叔侄在内,我们称其为“后党”。另一个是以萧何为代表,包括曹参周勃灌婴在内的,我们称其为“相党”。双方都与刘邦至亲至密,刘邦实在不能将他们明目张胆地干掉。但刘邦有他自己的一套办法,这种办法也只能是流氓才可以想的出来的。

在遏止“相党”上,刘邦为刘盈培育了一位刚毅坚忍的母后,而且母后的身边还有一群能征惯战的“后党”!在“后党”的遏止上,由于萧何羽翼颇丰,威望又高,刘邦就逼其脏污自保,给他带上“与民争利”的帽子,使他得不到百姓的拥护。他同时又把吕后的妹妹嫁给了大将樊哙,让萧何不能指挥,在经过一番动作后,刘邦的预想达成了。

首先,威胁刘盈的两股势力互相牵制互相制衡,谁也不能奈何谁,谁也不能消灭谁。相党的人如果有非分之想,就要考虑考虑吕太后;而吕家如果有人存非分之想,那必须要看看丞相是什么态度。

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在汉朝时期丞相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只要吕氏肯按照刘邦的意思来任命丞相,那么,汉帝国就会按照这些丞相的意思向前走。

但是,刘邦的这种牵制艺术之所以能得逞,是因为他在这一道保险前早已经上了另外一道保险。这道保险就是诛灭异姓诸侯。

3、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我们还先从汉十二年(前195年)初说起吧,在这一年,刘邦击败了造反的淮南王英布,带着箭伤返回长安。这是他最后一次亲征造反的诸侯王,再过四个月,他就要死掉了。路过老家沛县时,大概是受了“衣锦还乡”的思想作祟,又或是箭伤与旅途劳顿的折磨,他坚决要住下来。并传出旨意,要与家乡父老同乐。

这一年,刘邦已六十二岁,但并没有因为年龄而使他与乡亲们欢宴谈笑的兴致减少。他找来家乡所有的人,摆下酒,放倒数口猪,宰掉数只羊,所有花消都算在他账上。就是当年欠下的许多酒钱,他也数倍奉还。在玩乐了十多天后,他坚持要走,乡亲们坚决不让,他只好又在路上搭起帐篷,痛饮三日。

中国人的乡土观念历来是世界之最,一个人在外取得成绩后必要荣归故里。当初的那位汉子项羽在灭掉秦国后,便坚持东归,并且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还乡”情结,使得许多做出成绩的中国人回到家乡后不仅仅是吃喝玩乐,理所当然,作为取得了天下这样大成绩的刘邦当然不仅是跟乡亲们吃喝那么简单了。

他先是组织了-个一百二十人的少儿合唱团,并亲自写下了“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歌词,在歌唱时,他击筑并亲自领唱完后,突然放声大哭,哭完毕,又跳起舞蹈。最后,倾吐了对故乡的深情:“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隗犹乐思沛。”

衣锦还乡,自然要作威作福一番,刘邦自然也不例外,他大肆报复了丰邑背叛他的积怨。本来,刘邦祖居丰邑,后来迁居沛邑。起事后,刘邦自立为沛公,领兵攻占丰邑,让雍齿留守,雍齿却叛归魏国。因此,荣归故里时,他免除了沛邑的赋税,却不肯给丰邑同样的待遇。与其说这是报复,倒不如说这是他在老家显示他皇帝的权威。

刘邦还乡大概是汉初政局的一个缩写,这倒并非因为他的吃喝与炫耀,而是他的那首《大风》,从文学角度来讲,这首只有三句的歌词足可以立足于中国文学之林。刘邦根本就不是文士的料,他能写出《大风》,只是在特定环境里,他的主观内心与客观现实猛烈撞击下真情滚涌下的宣泄。我们大概还记得项羽临死前写下的那首《垓下》,这两首歌都是两个武夫的非凡人生历程行将结束时,对眼前处境的强烈体验以及瞻念前景所生的忧患与困惑。

有人说,刘邦的《大风》是一首胜利者之歌,如果仔细品味其中的内蕴,就会发现,这首歌其实是一支胜利者的悲歌。

特别是最后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体现了刘邦本人对自己做了七年皇帝的一个总结,从而让我们看到了汉初政局的诸侯造反的现实,它同时也成为刘邦不久后所立政治遗嘱的思想基础。

“猛士”是谁?就是那群诸侯王,那么,他既然杀掉了那些诸侯王,当初为什么要立呢?

一切事情又都该从秦始皇说起。

4、猛士都已死去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围绕分封与郡县的问题,秦帝国的大臣们展开了激烈的论争。秦始皇最终选择了李斯提出的郡县制,理由是,天下之所以苦战不休完全是因为有侯王。

刘邦在与项羽争斗的四年里,也实行分封制。一个人再愚蠢,也不至于才有过的前车之鉴而看不到,刘邦之所以分封,的确是迫不得已。为了争取与项羽对抗的力量,他只能把一些手握重兵的人封为诸侯。在这一时期,他封了如韩信、彭越等八个异姓王。可他同时也实行郡县制,就是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同时,他已将自己的领土设置了十八个郡。

也就是说,刘邦开始并没有分封异姓王的想法,这也成为天下大定后,他逐个诛杀异姓王的理论基础。刘邦本就是一无赖,他既然可以不受传统意识和规范的束缚,根据政治的需要实施分封,当然也可以不受传统意识和规范的束缚,根据政治的需要削除诸侯。

之所以说刘邦不受传统意识和规范的束缚,是因为他所封的王并非是按照一定规则和制度来分封,而是完全出于政策与策略的需要。确切地说,这些被封的王完全是刘邦的一件工具。“王”这个尊贵而又权威的字成了刘邦随意的脱口之物。

同类推荐
  • 风流东晋

    风流东晋

    21世纪好青年南半溪因车祸去世,年仅18岁。谁知再一睁眼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有了个书圣爹,完美大哥和娘,还有一群可爱的弟弟。但天有不测风云,完美大哥病逝,书圣爹退隐。王凝之(南半溪)不得不老老实实的挑起担子。
  • 始皇歪传

    始皇歪传

    黄粱一梦遗世佳,老兵穿越旷世秦。无人晓破今往事,无奈重走世轮回。世间多知秦暴弊,鲜闻始皇有温情。秦政一统中华地,岂止正史十年功。(书友QQ:206960364)
  • 唐史并不如烟第二部:贞观长歌

    唐史并不如烟第二部:贞观长歌

    高祖李渊昏聩,太子建成咄咄逼人。李世民面对着亲情和江山,终于选择向兄弟拔刀,“玄武门”之变惊动风云!“白马之盟”后,大唐休养生息……无论过去多少年代,多少年,透过历史的尘埃,在不经意间却会发现,其实唐史并不如烟。拭去岁月的浮尘,英雄豪杰、金戈铁马……历史重新复活!
  • 枭臣

    枭臣

    现代人谭纵意外回到一个陌生的历史时空中去,成为东阳府林家刚考中举人、性格懦弱、有些给人看不起的旁支子弟林缚。还没来得及去实现整日无事生非、溜狗养鸟、调戏年轻妇女的举人老爷梦想,林缚就因迷恋祸国倾城的江宁名妓苏湄给卷入一场由当今名士、地方豪强、朝中权宦、割据枭雄、东海凶盗等诸多势力参与的争夺逐色的旋涡中去。不甘心做太平犬,也不甘沦落为离乱人,且看两世为人的林缚如何从权力金字塔的最底层开始翻云覆雨,在“哪识罗裙里、销魂别有香”的香艳生涯中,完成从“治世之能臣”到“乱世之枭雄”的华丽转变。
  • 保卫延安

    保卫延安

    《保卫延安》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热门推荐
  • 妃常淘气之王妃哪里逃

    妃常淘气之王妃哪里逃

    这是一个关于前世今生的故事?百花争艳迷人眼,唯有茶花酌我心。你爱过谁会一直等你吗?一朝睁眸,异世重生,她来到了庆元盛世,纵横中华历史,似乎没有这个王朝。而她成为了白尚书府的二小姐,母亲是当今皇后之妹,父亲是尚书大人,唯一的兄长是文科状元,她新生的家庭也算是个权贵之家了,但这一切来得自然却陌生。她渐渐发现了被人为掩埋住的真相,自己真正的身份,她到底是谁。迷团终究会有揭开的一天,正当揭开时,一切又会是怎样。最后她遇到他,他认出了她与他曾经有过的联系,并骗他与自己建立契约婚姻,他爱她如命,她却在新婚之夜逃婚,这又是为什么?庆元王朝篇腹黑专情的夏侯宣瑾对她承诺道“你是儒儿,儒儿也是你,我爱的从始至终都是你,这段姻缘你不许逃”。??温和的夏侯锡对她许诺“你说的话我一直有在听,一直有在想,一直有在做”。爽朗羁骜的庄卓扬低吼道“就算你从未爱过我,但你却不能阻止我去爱你”。青梅竹马的武状元姜润低哑道“我们难道就不能和以前小时一般与我两小无猜”。身份莫测的瑯琊子笑道“你到底是谁,我没,见过你”可否有人对你说过“百转千回,只辩真君”
  • 白洞传记之断柄

    白洞传记之断柄

    黑洞吞噬着一切,白洞释放着一切!无论真的假的美得丑的对的错的,所有的人和事都在时空中有自己的位置。假做真是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你若认为的就是所发生的。
  • 走向“经典”之路——《古诗十九首》阐释史研究

    走向“经典”之路——《古诗十九首》阐释史研究

    本书将《古诗十九首》放置于其所属文化传统与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所构建的诗歌经典谱系中进行动态考察,重点与历代《古诗十九首》阐释文本为研究对象,围绕《古诗十九首》作为经学的诗歌经典与文学的诗歌经典的价值进行研究。
  • 皇帝的小娇娇

    皇帝的小娇娇

    褚渊说过,他这辈子手中沾过命不计其数,没有任何执念,但是遇见了那个胆小却内心柔软的小丫头,这辈子乃至下辈子都必定会与他在一起,踏着鲜血便也无怨无悔。濮妗妗说过,她自小便是那偌大府中不受宠的庶女,被姨娘与主母代替嫡姐强迫当了那没有一位妃子的暴君之妃,她只觉得一踏入那地方便会一命呜呼,但是,怎知道他将她捧上了那个位子。他们不知道,上一辈子两人的抱憾终身换来了之后长永的情。1v1,sc,甜!!
  • 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秋雨一场寒

    佛言:“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更明盛。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法灭尽经》
  • 穿越后我被自家徒儿套路了

    穿越后我被自家徒儿套路了

    一朝身死魂穿,竟然到了一个可以修仙的玄幻世界?!逆天修仙,创业收徒,却原来徒儿是匹狼?!“徒儿,扶着为师。”某师父还在偷笑,下一秒却被自家徒儿横抱在怀,某师父一脸懵逼!“徒儿,代为师解释。”某师父一脸正经,下一秒却被自家徒儿一吻昭告天下,某师父再次懵逼!兜兜转转,到底谁为谁而来?
  • 医道神婿

    医道神婿

    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非要靠才华!岂不是埋没了我这张盛世美颜!惆怅,每天都被自己给帅醒!老婆八抬大轿把我抬上门做新郎!抢着跪着求养我!我岂能辜负!
  • EXO之我是女配你怎样

    EXO之我是女配你怎样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一切是不是会不一样,我的心也不会那么疼?——夏沫雪【写的不好请包含,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相信!】
  • 特里莎修女传

    特里莎修女传

    本书记述了特雷莎修女的生平,共四章,包括萌发爱的种子、立志救助穷人、撒向人间的爱和灵魂走向天国。
  • 古墓信札之噬罪者

    古墓信札之噬罪者

    人生有两种境界,一种是李淳卿的笑而不语,一种是虞墨棠的痛而不言。人生有两种无奈,一种是虞墨棠的涉世未深,一种是李淳卿的看透世态炎凉。而那些不经意间透露出的影子,却道出了这几个少年完全不同,却又殊途同归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