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否认,受委屈的滋味的确不舒服,但我们如果能够把心放宽一点,压在心中的委屈就会像慢慢跑气的气球一样逐渐变小。
我国古代,梁国有个叫宋就的人,在一个边县当县令。这个边县的位置比较特殊,正好处在与楚国交界的地方。梁国的边亭和楚国的边亭都种瓜。因为梁亭的人比较勤劳,整天有人施肥浇水,所以梁亭的瓜长得又大又好。而楚亭的人则截然相反,他们不爱劳动,疏于对瓜果的照顾,他们的瓜就长得又小又难看。
楚国的县令看到梁亭的瓜长势很好,就非常恼怒自己的瓜长得不好。于是楚亭的人就想方设法地去破坏梁亭的瓜,梁亭的瓜遭受到重创,几乎所有瓜的瓜藤都给糟蹋了。梁亭的人知道了这件事情后,都义愤填膺地跑去找宋就,希望得到县令的应允,来个以牙还牙。
宋就听完整件事情的经过,摆摆手说:“怎么可以这样干呢?这样只会让两国之间的恩怨越结越深,人家对我们不好,我们看不惯人家的行为,但是我们如果再仿效他们的行为进行恶意报复,那这不就是‘打自己的脸’吗?这样只会闹得双方都不愉快。你们听我的,每天夜里轮流派人去偷偷地给楚亭浇瓜,千万不要让他们知道。”按照县令的吩咐,梁亭的人每到夜里的时候就会去给楚国偷偷地浇瓜。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楚亭的人发现瓜的长势越来越好,他们感到非常疑惑。为了解开这个疑惑,楚亭的人就暗中调查此事,最后得知是梁亭的人干的。楚国的县令把这件事情反映给了楚王,楚王听说后感到非常惭愧。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他马上派人给梁王送去了厚礼。此后,两国边亭一直都和睦相处。
故事中宋就这样的胸怀的确令人感佩!面对委屈,他没有懊恼,更没有报复。可是饭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则常常弗如远甚:别人侵犯到我们的利益,我们会毫不犹豫地竖起自己坚硬的刺来进行反击。
事实上,这种“睚眦必报”,绝对不允许自己吃一点亏的心态是很多人思想中的劣根性使然。这样的做法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你看不开,想不开,所以你走不出死胡同,你不快乐。
要知道,生活并非会一帆风顺地进行下去,它会给我们出各种难题来“刁难”我们。当这些“难题”直面而来的时候,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的姿势?是否会想一想,生命本身就是一场轮回,珍惜当下,就不会遗憾失去了?
古人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换言之,当我们凡事尽量往“开”了想就自然没有那么多烦恼了。
其实,看得开,想得开,也是一种难得的豁达之境。就像诗人弥尔顿一生经历无数的艰难困苦,但他始终乐观、爽朗,他的眼睛意外地失明,他的朋友背弃了他,他连遭凶险,“前途一片光明,令人毛骨悚然的危险声音一直在耳边吼叫。”但是弥尔顿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而是以一颗包容的心来接纳了这一切不幸,“振作起来,勇往直前。”
先检讨自己的行为,再考虑是否叫屈
没有几个人会闲着没事做,故意去找我们的麻烦,所以我们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当察觉到别人对我们变得不友好的时候,我们不妨反思一下,看看是不是自己在哪方面做得不好。
当我们因为某些事情感到委屈的时候,往往会禁不住找人诉说,希望以此获得被人的安慰、理解,最好能帮助自己伸张正义。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没有我们想象得理想,因为委屈有时候就像是一道无解题,没有解决的方法,也没有明确的缘由。但这并不表示所有委屈都没有原因,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委屈,往往是和自己的错误行为密不可分的。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
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自知者明”;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要认识自己”。两位不同国度的圣人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对“认识自己”有如此相似的看法。从中不难发现,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静下心来审视并修正自己的不足,检讨自己的行为,才能图以大志。
然而现实中的情况着实让我们感到遗憾,因为不少喜欢叫屈的人恰恰欠缺“自知之明”。当遭遇一些不称心的事情时,他们不去找原因,想解决的办法,而是哭天喊地地为自己叫屈。
在某外资企业任HR的郑强接到小舅子王征的来电,王征说他的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郑强让他说说具体情况。王征说:“我觉得我已经够认真负责的了,可是部门经理却说我不踏实,故意给公司惹事。他的话让我感到委屈极了,把工作弄砸也不是我存心的呀!真想辞职不干。”
郑强听完王征的话,并没有立刻安慰好友,而是建议他反思一下自己在公司里的行为,看看有没有做错或是触犯领导禁忌的地方。最后,郑强还对王征说:“其实,在咱们生活或工作的环境中,故意愿望人的人其存在概率是很小的。”
到了周末,王征来到郑强家,他告诉姐夫郑强,说自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他有爱喝酒的毛病,每当部门聚会,他都会喝很多酒,之后就会向同事大发牢骚,埋怨公司如何得“剥削”他们,有时候趁部门经理不在,还会说点经理的坏话。当这些话传到经理耳朵里后,他自然就成了经理的眼中钉。
郑强听完,嘴角向上弯了弯,他就知道自己这个小舅子的叫屈肯定又其自身的原因。在郑强的建议下,王征主动向领导认了错。
只能说,王征应该庆幸自己有个“孔明”一般的姐夫,如果不然,他没准还纠结在委屈里,或者辞职再谋其他差事。
现实中有很多人和王征类似,当别人冤枉了自己,我们就会想当然的认为错的就一定是对方。岂不知,没有几个人会闲着没事做,故意去找我们的麻烦,所以我们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当察觉到别人对我们变得不友好的时候,我们不妨反思一下,看看是不是自己在哪方面做得不好。
还有一些时候,我们会遇到他人出言不逊、肆意嘲笑的事情,这时候我们往往会感到委屈,并觉得对方太可恶太缺乏教养了,但我们是否想过,多数情况下,别人的这种做法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因此,当遭遇别人的嘲笑时,我们先不要急着生气,而是静下心来检讨一下自己,看自己是不是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这种检讨自己的行为习惯对于我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平稳的心理状态是大有裨益的。要知道,如果我们面对他人的朝向,只知道用同样恶毒、不中听的语言予以还击,而不知道自我检讨的话,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会遭到更多人的嘲笑。
一位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女老师,为了让课堂更生动,她会用常见的事物代表“数字”。有一次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然后问孩子们:“你们说,这是什么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屁股。”
听到这样的回答,年轻女教师顿时愣在讲台上,与此同时,她看到的是孩子们一个个笑呵呵的脸蛋。当时,她觉得孩子们是在嘲笑她,让她难堪,于是就跑到校长那里告状。
校长走进教室,表情严肃地说:“孩子们,你们怎么这么淘气,把老师都气哭了。呀!还在黑板上画了个屁股。”听完校长的话,孩子们面面相觑,女老师不禁尴尬地低下了头。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管是学生们还是校长,都把“苹果”看成了“屁股”,这委实不是孩子们的错。而这位老师呢,没有及时检讨自己的行为,还找校长告状,最后被校长一句无心的话指出毛病,最终让她明白错的到此是谁。
现实生活中,自我检讨就像一面镜子,它能帮助我们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让我们知道自己哪里错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因此,当我们为某件事感到委屈时,都应该及时地照照“自我检讨”这面镜子,有错误就改,没错误就让一切云淡风轻。如果不知道检讨自己,我们心中的委屈或许永远也得不到平息,我们的错误也很难被纠正。这样一来,想获得较为理想的自我提升也就困难许多了。
可以说,拼搏奋斗于茫茫人海,我们能否充分地认识自己并不时地检讨自己,将决定我们以后的人生命运。
“不幸”的别名叫“通向成功的阶梯”
不幸这条阶梯是布满荆棘的,我们要想爬上去必须得经过严格的“考试”。要知道,成功的人不是从来未曾被困难击倒的人,而是在被击倒后,能够站起来并积极地往成功之路迈进的人。
人生在世,鲜有永远都顺遂的,多是在幸、不幸和平淡的交错进行中日复一日地生活着。不幸的遭遇往往被人们报之以唉声叹气,可是还有人会把它看做是“阶梯”,它的顶端连接着叫做“成功”的东西。当然,这个阶梯爬起来是很有难度的,它全身布满荆棘,而且有时让人感到冰冷刺骨、有时让人感到炙热难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折磨人的阶梯,我们一旦爬上去了,就会获得人生的成功和内心的解脱。
我们不妨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履历,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并非是有多么智慧的头脑,也不见得有多么难得的机会,而具有普遍意义的是,他们的成功大多和不幸的生活有着莫大的关系。
举世闻名的大文豪高尔基,他早年丧父,11岁时就给资本家当徒工,经常受冷挨饿。不幸的童年生活让他有了深厚的生活阅历,使他更加深刻地懂得了人生,这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她在一岁半的时候因患猩红热而失去了听力和视力,同时也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类似这样的成功人士还有很多。其实,在我们看到或者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人正是因为在历经不幸的遭遇后,奋发图强并最终走向成功的。这些人里头,不仅仅是家喻户晓的那些名人。
作为一名建筑师的克斯特在一次施工事故中不幸失去了双腿,每当他想到在以后漫长的生活中,自己永远无法再自由行走时,就感到十分的委屈和绝望。有几次,他甚至想到了自杀。
克斯特的家人为了帮他调整情绪,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次,他们所在的城市要举办一个残疾画家的个人画展,克斯特的家人带着他一起去了。
当克斯特在展览转了一圈之后,他把目光盯在了大厅一角的一幅水彩画上,看得出,克斯特被这幅画深深打动了。
原来,那幅画画的是一片金色的海滩,海滩上搁浅着一条船,那船看起来十分老旧,但仍然头朝大海,好像随时准备着出航。建筑师发现,在那稍稍倾侧的船体下,只有一小洼清水,根本无法将其送入大海。但是,在画的右侧写着一行非常有力的字:“相信吧,潮水会回来!”
看到此,克斯特仿佛一下子从画中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震撼着他,鼓舞着他。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克斯特都被那位残疾画家的精神以及他的话感动着,于是,他决定让家人陪他去拜访那位老画家。
当克斯特在家人的陪伴下,终于来到老画家家里时,映入他们眼帘的是,半躺在床上的老画家正用两个枕头垫着后背,在画板上作画。
谁都知道,那样的姿势是会让老画家很痛苦的,但是在老画家枯瘦的面孔上,克斯特一点也不出有痛苦的神情。见有客人到来,老画家将画笔放下,然后面带微笑地和大家打着招呼。
在与老画家的交谈中,克斯特坦诚地说:“见到您之后,我开始为自己曾经的怯懦感到羞耻。”
几年过后,这位重新振作起来的建筑师——克斯特成了当地建筑领域的佼佼者。
不可否认,克斯特是不幸的,身体健全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失去双腿的人该怎么生活,就像刚出事故时的克斯特一样。不过,幸运的是,克斯特遇到了身患严重残疾但有着超强意志力和乐观精神的老画家,老画家的精神和顽强意志鼓舞了他,让他感受到了力量。
可见,不是人们没有与命运抗争的能力,而是缺乏与命运抗争的决心。如果拥有了决心,人们就能爬过不幸,进而取得成功。
约翰参加一个名流聚会的时候,受酒精的刺激,让他向自己的朋友也是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讲述了自己充满苦难的过去。
约翰是个穷人家的孩子,而且父母在他年幼时就离世了,是姐姐用帮人洗衣服、做家务挣来的钱将他抚养长大的。好容易长大了,姐姐也出嫁了,可是他的姐夫不同意让约翰跟着他们生活,索性厌恶地将他撵到了舅舅家。
让约翰难过的是,舅妈更是自私,每天只给他吃一顿饭,还命令他收拾马厩和剪草坪。小小年纪的约翰却已饱受了委屈。后来,他学一门木工的手艺,由于租不起房子,就住在郊外一处废旧的仓库里,一住就是两年。
听了约翰的遭遇,丘吉尔感到很惊讶,他没想到这样一个在商界中举足轻重的富贵人士竟然经历过那么多不幸。丘吉尔好奇地问约翰,之前在遭受苦难,忍受委屈的时候为什么不说出来,寻求帮助呢。
约翰淡然一笑,回答他:“正在受苦或正在摆脱受苦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苦的。我如今很富有,可以说是苦难给我带来了财富。但我的苦难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我用自己的双手战胜了它。”
约翰用不屈的斗志向不幸宣战,并最终“用自己的双手战胜了它”,让自己攀登上了成功的阶梯。这种精神,这样的做法实在让我们敬佩。
可以说,不幸这条阶梯是布满荆棘的,我们要想爬上去必须得经过严格的“考试”,凡是能通过如此考验的,都有可能将曾经的不幸化作成功和财富,将委屈化作动力和信念。
常听人说,最幸运的人,也往往是最不幸的。也有人说,成功的人不是从来未曾被困难击倒的人,而是在被击倒后,能够站起来并积极地往成功之路迈进的人。的确,如果不幸不能让我们低头,那么它就会助他们成功。
当我们看到成功者的头上戴着闪亮光坏,而自己却那么卑微地生活着时,或许内心会充满委屈。有委屈能够理解,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委屈就埋怨人生不公,因为有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从风雨和不幸中一路拼杀过来的。我们应该从这些成功的人身上学会什么叫“不经风雨不见彩虹”。
因此,当我们陷入不幸,徘徊在人生的低谷时,不要急着为自己叫屈或埋怨,我们首先要用清醒而理智的头脑认清楚不幸,并要用坚强的意志战胜不幸,当我们把不幸打败时,我们就会成长为一个真正顽强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换一种思路看竞争,让自己“爱”上对手
对手是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出现的“角色”。所不同的是,懦弱的人认为对手是障碍,会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强者认为对手是力量,会推动我们不断创造辉煌。
现今社会,由于激烈的竞争,让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对手,让我们面临竞争的挑战、利益上你追我赶、荣誉面前你争我抢,此时大多数人内心平衡被打破,会对竞争对手产生怨恨、畏惧、逃避等消极心理。
其实,这种思维方式是非常狭隘的,因为当事人没有看到竞争所给予自己的,不仅仅是危机和斗争,它还是一剂强心针,能够激发自己不断前进,以获取更多更大的成绩和成功。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某家动物园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特意从遥远的美洲引进了一只剑齿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