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程度随商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商品数量增加,效用程度最终会减少。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杰文斯
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
所谓的“边际效用”就是人们在消费某一财物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的一系列效用中最后一个单位的消费品的效用,即最小效用。
——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
名言解读
在经济学中,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具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的欲望的能力。效用这一概念是和人的欲望联系在一起的,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的欲望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关于边际效用,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规律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大家对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三个和尚的故事不只是有趣,更蕴含着哲理。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三个和尚的故事印证了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原理通俗的说法是: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少。边际收益递减,又称报酬递减,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以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为条件的。此外,只有当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边际产量才递减。
收益递减是一条极其重要的经济技术规律,适用于一切生产要素的投入选择决策。即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超过一定临界点之后,单位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必然会出现递减的趋势。在既定的固定投入量没有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个可变的投入量,可能先出现一个边际收益递增的阶段。在可变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才会生效。
收益递减思想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最先是由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杜尔哥于1768年提出的,用来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对耕地的追加投入,与相应的收益变动的关系。1777年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安德森从级差地租理论的角度,提出了有条件的相对收益递减思想。19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研究人口论问题时,提出了绝对收益递减理论。后来李嘉图、威斯特等人又把绝对收益递减理论纳入地租理论之中并广为传播。1836年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为收益递减明确地加上“农业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条件。1848年约·斯·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原理》中,强调了“生产技术不变”的前提条件。19世纪5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屠能把收益递减原理,从土地扩大到一切生产要素的投入分析中,奠定了“边际生产”理论的主要基础。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等人的努力,原来的“土地收益递减”理论演变为适用于一切生产要素的收益递减规律,并引入边际分析方法和静态分析方法,把收益递减概念从农业中长期发展的宏观动态分析,转变为对经营单位的短期微观的静态分析,标志着传统的土地收益递减理论向现代的收益递减规律过渡。
进入20世纪之后,美国经济学家布莱克把对收益递减问题的数理分析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明确区分了总产出、追加(边际)产出和平均产出三个变量,并从成本的角度研究了收益递减规律,描绘了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曲线,使收益递减规律具备了现代形式。
收益递减思想在微观经济学中起着理论基石的作用。譬如,根据收益递减规律,产生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U型曲线、总成本、平均成本曲线等概念体系,从而构成了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通过边际成本曲线的分析,说明了供给曲线的来源和根据,描绘出边际收益变动的曲线规律,并相应地得出总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曲线,从而形成了生产阶段理论和厂商均衡理论。另外,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说明了生产要素需求的决定规律,建立起了科学的资源配置和分配理论。这些重要思想不仅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中,以及在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甚至于行政管理理论、政治学研究中,均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故事佐证
罗斯福连任三届美国总统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
传说同治皇帝小时候曾经到宫外游玩。有一天,他看见有个小孩子拿着一种黄黄的饼往嘴里送。当时正好是傍晚,小皇帝饿得不行了,便问那个小孩要饼吃。小孩子分给了他一半,同治一拿到饼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还咂咂嘴,觉得这真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了,比宫里的山珍海味好得多。
事隔多年,等到同治登基之后,宫里的东西吃腻了,不知怎的忽然想起那一年在宫外吃过的美味来,便叫御膳房做这么一种“一面烙、一面蒸,黄黄的、酥脆可口的”东西来,御膳房绞尽脑汁,弄了一些精美的点心过来,可是皇帝都觉得味同嚼蜡。他很奇怪地问起从小就伺候自己的老公公,怎么差不多的东西,现在就变味了呢?
老公公只好笑着说,其实当年皇上吃的也不是什么世上稀有的东西,不过是普通百姓家日常吃的玉米面饼。只是当时皇上正饿着,所以吃起来格外香甜。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因为同治皇帝当时正在饿着,需要有食物来充饥,所以玉米面饼就有了很大的效用;但是对于饱了的人来说,再多吃一口都是负担,根本就不会有满足感了,更何谈效用呢?
其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你正需要一种东西的时候,它正好送上门来,你就会欢天喜地、美不胜收。可是如果你根本就不需要某种东西,送上门来,便觉得是负担了。
有一个人饿得饥肠辘辘,好不容易遇见一个卖馒头的,他很开心,便跑过去买来吃。吃第一个馒头的时候,他狼吞虎咽,觉得真是好吃啊,可是还不饱,于是开始吃第二个、第三个……直到吃到第六个馒头,他忽然吃不下了,拍拍肚子说:真奇怪,吃了五个馒头都不饱,还是第六个馒头顶用。早知道这样,一开始就吃第六个馒头好了!
这固然是一个笑话,不过这里面也有很深的哲理。第一个馒头对于饥肠辘辘的人来说,无异于救星,所以第一个馒头给他带来的满足感最大,第一个馒头的效用也是最大的;等到吃第二个馒头,他已经不像刚开始那么饿了,所以效用降低了一点。依次类推,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效用是逐渐降低的。等到吃第六个馒头的时候,如果他已经吃不下了,你还逼着他让他吃下去,那么无疑他会恨死这第六个馒头的。故事中这个笨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道理,所以说了句蠢话。
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些东西的效用也在这样无可奈何的递减着,比如幸福。两人相识,从最初的相互欣赏,到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当初那种激情早已荡然无存了。
有个丈夫怀疑妻子有了外遇,但是妻子说她和那个人只是简单的朋友关系。丈夫很生气,便说:“我看到了你拍他肩膀时,他身体抽搐了一下,当初第一次我们牵手时,我也是这样的。”妻子很惊讶,于是同意以后注意一下两个人的关系。可是过了一会儿,妻子忽然问丈夫:“现在,我牵你的手时,你还会激动吗?”丈夫则很随意地回答了一句“拜托啊,我们结婚都十年了”。
事情就是这样的,从最开始的两情相悦,情人眼里出西施,到后来的慢慢习以为常,不再激动、不再浪漫,幸福的效用就在生活中慢慢地递减着,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说日子越过越平淡,相爱容易相处难啊。
幸福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当我们处于较差的状态中时,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会带给我们极大的喜悦,而当我们所处的环境渐渐变好时,我们的需求、观念、欲望等等都会发生变化,同样的事物再也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在其中再也找不到当初的幸福感了。
一个男青年虔诚地用草编成戒指,给心仪的女孩戴在手指上,两个人感觉这一刻就是人间的天堂。多年后,当他们步入中年,有钱有地位之后,丈夫再给妻子买多少钻戒都没有当初那份相依相知的柔情。
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几年前随儿女去了美国,可是她却总“怀念”国内“文革”的时候。那年代,什么都稀缺,她一大清早就在菜市场排队,排两三个钟头,才能买一条胖头鱼,回到家再分成三段,中间清蒸、鱼头做砂锅、鱼尾再红烧,吃上几口鱼能让全家高兴上几个星期。到了美国之后,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可是她吃什么都没有了原来的味道。
那些曾经带来喜悦和满足的东西,它们本身的价值和作用并没有改变,只是因为时过境迁,我们的品味和需求都发生了变化,或者简单地说,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感受,于是不再把这种状态当做幸福了。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相反的一面,边际效用递减率也有意外。例如嗜酒如命的人,是越喝越高兴,或者集邮爱好者收藏一套“文革”邮票,那么这一套邮票中最后收集到的那张邮票的边际效应是最大的。
大家熟悉的超级女生节目,有一个场面是这样的:两个女生站在台上让观众投票决定胜负,情况很紧张,两位选手的票数一上一下的,最终,15比15平。还有最后一票!那个人投给谁谁便能够继续参加比赛,而另一位便会被淘汰!在观众的叫喊声中,他缓缓地走向其中一位。
这个时候,这最后一票对于选手来说,效用肯定最大,她肯定记得这个最后给自己投了一票的人,感谢他让自己获得了胜利。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反例,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依样画葫芦,让幸福不再递减。
一位妻子觉得自己的丈夫一点也不浪漫,既不会说甜言蜜语也不会宠自己,于是想跟他分开一段时候。男人问她:“怎么做才能改变你的决定?”这位妻子说:“只要你回答我一个问题,令我满意就行了。假如我非常喜欢悬崖上的一朵花,而你去摘的结果是百分百的死亡,你会不会摘给我?”丈夫沉思了良久,说:“老婆,我不会去摘,但请容许我陈述不去摘的理由。你只会用电脑打字,却总把程序弄得一塌糊涂,然后对着键盘哭,我要留着手指给你整理程序;你出门总是忘带钥匙,我要留着双脚跑回来给你开门;你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里都常常迷路,我要留着眼睛给你带路;你不爱出门,我担心你得上自闭症,因此我要留着嘴巴陪你说话;你总盯着电脑,健康已经磨损了一部分,我要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给你修剪指甲,帮你拔掉让你懊恼的白发,拉着你的手,在海边享受阳光和沙滩。”最后一个理由,男人大声说:“我坚信没有一朵花,能像你的面孔那样美丽,所以,我不舍得为摘一朵花而死掉,在我不能确定有人比我更爱你之前……”
学学这个聪明的丈夫吧,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刻意地避免无知无觉,就能够让最开始的兴奋与浪漫一直延续下去,让生活永远充满激情。让幸福不再递减,请你开动脑筋,更多地爱你的另一半,爱你的家人!
幸福随着追求而来,随着创造而来,随着希望而来,随着需要而来。当最终获得幸福的时候,要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别让幸福在你麻木的神经之间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