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名气”是无价的财富。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商学博士查尔斯·曼兹
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统称为名人效应。
——佚名
名言解读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给大学心理系学生讲课时,向学生介绍说聘请到举世闻名的化学家。然后这位化学家说,他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强烈的气味,但对人体无害,在这里只是想测一下大家的嗅觉。接着打开瓶盖。过了一会儿,他要求闻到气味的同学举手。不少同学举了手。其实这只瓶子里只不过是蒸馏水,“化学家”是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
由于对名人的信服,很容易对名人产生盲从现象,从而轻易地接受名人的暗示。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统称为名人效应。名人效应已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
简单的说名人效应相当于一种品牌效应,它可以带动人群,它的效应可以如同疯狂的追星族那么强大。
经济最伟大的作用在于为我们提供了市场,让我们彼此能够互换有无。在社交场合中,也有这样一个市场,有名气就可以做品牌,做一个招风的大树。如果你想做好生意、做大事业,已经有资本、有技术,那么就需要借名人来充门面,借助名人的影响力来成就自己的事业。
在现代社会,借势这种手段已被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领域广泛运用,而且大有日趋扩展之势。巧借名人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形象,扩大自己影响的策略和技巧:如请社会名流为你题个词,请专家教授为你写的书作个序,作为提高你的身份和能力的资本等等,借助名人的名声能迅速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打好名人这把“伞”,巧用名人效应改变自己的事业轨迹,其实也不是一件难事,关键看你会不会把握时机,变不利为有利。
很多品牌正是借助了名人效应,迅速地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扩宽了市场。
名人本身不能为企业创造什么价值,但是其在公众中的无形影响力却是企业求之而不得的。所以,要想使产品迅速为大众所知,打开销路,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名人做广告。很多名牌比如阿迪达斯、耐克等,都请过很多体坛健将担当其代言人,正是通过这种名人效应,增加了产品的光环,最终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生意场上如此,社交生活中其实也有着这样的潜规则。当你还是无名小卒的时候,如果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得到名人或者实力人物的赏识,就可以平步青云,迅速提升。而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你走一条普通的道路,很可能要花费数倍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还不一定成功,这辈子就被埋没了。如果找到一个可以做为乘凉大树的名人,你就可以事半功倍地获得成功了。
有一个18岁的男孩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建筑工地打工,别看他只不过是个乡村孩子,干的又是杂活儿,可是他志向不小,要做最优秀的人。
白天干活很累,到了晚上同伴们要么闲聊,要么喝酒,唯独他躲在角落里看书。一天,他又在看书,恰巧晚上来抽查工作的公司经理看到了这一幕,便问他学那些东西干什么。男孩儿礼貌地回答到:“我觉得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而是缺少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以及优秀的管理者,对吗?”
在场的人都付之一笑,以为他在说大话。可是男孩却回答说:“我不是只为了赚钱,也不是在为老板打工,而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
经理很赏识这个小男孩的志向和胆识,就破例让他到公司里发展,不在工地上干杂活了。后来,小男孩通过自己的不断钻研,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总经理,最后被卡内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最后,他终于自己建立了大型的公司,并创下了非凡业绩,实现了从一个打工者到成功者的飞跃。
他就是伯利恒钢铁公司的董事长齐瓦勃。
如果生命中没有出现这么个贵人,没有得到卡内基的赏识,齐瓦勃一辈子可能都只是一个泥水匠。因为遇到了名人,也遇到了贵人,齐瓦勃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究其原因,还不就是在那天晚上获得了公司经理的认可,并借着这顺风直上青云了吗?
有时候,需要变通一下,能够给你遮风挡雨的不一定只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知名的企业、知名的机构,许多年轻人毕业后都喜欢去跨国企业发展,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大的、知名的机构不仅稳定,还在于它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从这里面出来的人无疑具有了更高的平台。
故事佐证
曾经获普利策奖的记者伍德沃德现在早已是知名人物,可是谁想得到他当年差点连进入新闻界的机会都没有呢?
当他刚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就一心想进入《华盛顿邮报》做一名记者。当时,主管编辑部工作的喻利实在看不出这个小伙子有什么过人之处,就让自己的助手先安排他不带薪水实习两个星期。两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伍德沃德虽然干得很卖力,但采写的17篇稿子一篇也没见报。他被报社辞退了。
无奈的伍德沃德只得在华盛顿附近的蒙特哥莫瑞找了一份工作。但他不甘心自己的命运被这两个星期的试用扼杀。没多久,他开始频频给喻利打电话,希望再给他一次机会。一次,正在度假的喻利又接到伍德沃德的电话,他不堪忍受伍德沃德的纠缠,禁不住大发脾气。倒是他的妻子冷静地说:“你难道不认为这正是一个好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么?”应该说,喻利是明智的,他听了妻子的话,让伍德沃德回到了《华盛顿邮报》。
对水门事件的报道使得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记者。可是倘若伍德沃德在最初被《华盛顿邮报》拒绝之后就不再涉足新闻界,倘若他在离开邮报之后不再努力追逐自己的新闻梦,那么新闻界将永远不会留下这个传奇的名字。
事实证明伍德沃德是一个聪明人,他执着地选择了《华盛顿邮报》这棵大树,即便被拒绝也百折不饶,终于如愿以偿。倘若他当初气馁了,待在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那么也就没有日后获得普利策奖的机会了。
美国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借总统之名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一抢而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一本给总统,总统上过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书糟透了。”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售尽。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大作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却再一次借总统之名大发其财。
中国天津的自行车品牌飞鸽得以扬名海外,也是因为很好地利用了名人效应的结果。
飞鸽由于品质优良、价格合理,在国内自行车市场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却在开拓海外市场时遇到了不小的阻力。1989年,正为开拓海外市场犯愁的自行车厂领导听说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布什即将访华。众所周知,布什夫妇是一对自行车迷,酷爱自行车运动。领导们觉得机会来了。
天津自行车厂希望把飞鸽牌自行车作为礼品,送给布什夫妇。这个想法经过层层上报,最终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后来,总理将两辆飞鸽自行车作为礼物送给布什夫妇时,他们显然十分高兴,并当场表示第二天就会骑一骑。后来这个骑车的场面被全世界上百家新闻单位进行了报道。通过新闻的传播,飞鸽牌自行车开始名扬全世界。天津自行车厂正是借助于布什夫妇,为飞鸽牌自行车增加了知名度,打开了海外市场。
1992年12月20日,是美国总统克林顿“登基”的日子,美国各地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就在这天,著名的《纽约时报》刊出了克林顿夫人希拉里手举健力宝开怀畅饮的照片。
在她的旁边是副总统戈尔的夫人。
这幅照片引起了不小的震憾,健力宝公司的电话铃声不断,各地的祝贺声接踵而来。同时,人们不禁感到疑惑:健力宝公司用了什么法子,居然让新任总统夫人为自己做广告?
当实,这些照片并非克林顿“登基”时拍下的,早在10月1日就拍摄好了。其时,克林顿正在积极进行竞选活动。那天晚上,克林顿助选大会在纽约湾的一条豪华游船上举行。离会议召开还有2小时,健力宝美国有限公司经理林齐曙和工作人员早早赶到码头,带来了健力宝和摄像机。他们通过了严密的检查,然后在游船上详细勘察了克林顿夫人将要经过的路线,预测她可能滞留的位置,选择了最佳的拍摄角度。
一切准备就绪。克林顿夫人和戈尔夫人在大批保安人员的簇拥下登上了游艇。
两位夫人径直来到游艇的客厅会见当地的社会名流和有关客人。当她俩与站在纽约市政府代表旁边的健力宝的代表握手时,健力宝美国有限公司的小姐不失时机地用托盘捧上几罐健力宝。纽约市政府的美国朋友向两位夫人介绍健力宝是中国著名的健康饮品,林齐曙及时向两位夫人敬上一杯。就在两位夫人笑盈盈地举杯饮用健力宝的时候,早已守候多时的摄影师急忙频频按下了快门。就这样,留下了两位夫人畅饮健力宝的珍贵照片。当克林顿竞选成功后,健力宝公司又不失时机地将这幅照片刊登出来,在美国引起一片惊讶和艳羡声,取得了轰动性的宣传效果。
当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经纬岁末再抵美国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再次引起美国新闻界关注。美国报刊又是撰写文章,又是刊登照片,为健力宝公司做了一次免费宣传。
健力宝就在这种氛围里举起大旗,向美国市场进军,第一批50万箱健力宝于1993年远涉重洋,很快销售一空。自此,健力宝在美国市场上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