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40000000044

第44章 当代作家与文本细读(9)

从第一段开始写“出了月子施桂芳把小八子丢给了大女儿玉米”,一直到“施桂芳只用一只脚站,另一只脚却要垫到门槛上去,时间久了再把它们换过来”。作者不直接用“她”来替代直呼其名的叙述,造成相对距离的观望。看着看着,作者忍不住就要靠近一些:“人们不太在意施桂芳的懒,但人一懒看起来就傲慢。”这一靠近作者的情绪就冒出来了:“人们看不惯的其实正是施桂芳的那股子傲气,她凭什么嗑葵花子也要嗑得那样目中无人?”看似第三人称的叙述,在隐藏的“我”的在场的客观语气里,就有了那么一点“你(施桂芳)应该或不应该怎样”,作者很微弱的不自觉的指责和旁观者的批评意味在里面了。接下来“施桂芳过去可不这样。村子里的人都说……”叙述就转换成全知视角的议论。此段最后“她凭什么懒懒散散地平易近人?”叙述的人称在暗中置换为“二婶子”的眼光,对立的“她(施桂芳)”被第三只眼推向了其实是“你”的指称。作者不由自主地借他人之口气在叙述中介入了个人情感和隐含的判断。这样达到了作者较为理想的,一种客观的叙事又可以伴随隐忍不住的多重审视。作者仍然渴望较为客观的叙事,所以他忍不住要在第三人称的背后不断地进行这种置换和游弋(全知视角的巡逻)。接下来“施桂芳二十年前从施家桥嫁到王家庄”的第二自然段又置换为施桂芳提领第一人称的眼光,作者的同情在叙述到最后时自然流露了出来:“……她望着码头上那位流着鼻涕的小男孩,愣了好大一会儿,十分怅然地转过了身去。”而紧接着的两段:“王连方却不信邪。……”“男人的自尊一旦受到挫败反而会特别地偏执。……”就成了贴近王连方心理的叙述态度,免不了那么一丝丝男人对男人的理解心情。“老天开眼”和“初二检查春节”两段才揭开叙事的帷幕,一切从王连方的村支书和女人开始。《玉米》,包括后面玉秀、玉秧两部作品,整个的叙事情感也就在这样开始的叙述中埋下了基调。不同人的视角呈现事物的不同方面,使作品的意义有了深度,潜在的超越新生代小说日常叙事的批判精神就不断充实且有了彰显。

这种“置换”与“潜在”的“我”的在场和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有机结合,在三部作品间的联系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第一部“玉米”在开篇后的叙述中,时时在“我”的在场置换中提领第一人称,他人在这种潜在置换的对立中成为隐性“第二人称”。作者就在这种置换和游弋中有了叙述的从容,不急不徐。叙述简单质朴,悠闲中有一种自然亲切的流畅。三部作品的叙述中,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提领“第一人称”,作者就可以在叙事的不同阶段经常贴近三个人物,细微体察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内心感受和内心变化,使整个作品中创作主体的叙事情感在人称置换中错位,在看似单一的叙述中“玉女三部曲”有了整体的内在丰富。这种转换式或多重式内聚焦“叙述者放弃自己的外部眼光,转用故事内数位人物的眼光来观察事物”。“即叙述者一方面尽量转用聚焦人物的眼光来观察事物,一方面又保留了用第三人称指涉聚焦人物以及对其进行一定描写的自由。”第一部的玉米在整个的作品转换中置换成第二部的玉秀、第三部的玉秧,总体的外在第三人称叙述没有改变,又形成了作品整体的一致性统一。其实,这种转换在文本叙述中随时在发生。这就是毕飞宇这个“玉女三部曲”简洁质朴而又丰富的叙事特色所在。

叙事作品的叙述人称既有着传统的直截了当,又有现代新的意味。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述在第三人称的态度里灌注了客观叙事的零度情感介入的特殊意义,这在传统叙事中更多的是演讲故事的说书人口吻语气。从鲁迅郁达夫的小说、郭沫若闻一多的诗歌为代表的现代文学很长一个时期钟情于第一人称,这里包含了启蒙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以“我”的觉醒和批判张扬来唤醒民众,另一方面是第一人称便于主观抒情的充实、顺畅和真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作家也是非常喜欢第一人称,新生活的歌手在代工农兵书写的“我”、“我们”里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情怀,老派作家是下意识地去认同劳动人民的情感。逃避第一人称的旁知视角从“新写实”小说开始成为一种写作立场。在日常化的旁知视角的叙事拓展中,新生代作家也回避浪漫崇高和热情,要不就躲在没心没肺的第一人称的口语化世俗化的反讽冷嘲的叙述语气和女性私人化叙事的呓语中,要么直接逃向第三人称。“你”的第二人称叙事在书信日记或此类文体的抒情文本中较为常用外,一般好像不太用这种亲密的人称语气。毕飞宇的《玉米》作为新生代作家逃避第一人称是一贯立场,而回避自己文本的第三人称叙述的自我解释,只能说明对过于客观化的零度叙事的不满。第二人称的潜在设置,暗示了作者的叙述态度的某种改变,作者在保持一种较为客观的叙述语气的同时,又让“我”始终在场,这就让作品的现实情怀加重,叙事情感自觉介入,社会批判精神自然生发。叙述人称与态度,不仅使三个主要人物衍生互补,而且对女性悲剧的揭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现实情怀,在城乡差别的女性悲剧描写中不仅写出了现代中国社会最严峻的事实,对玉米们的体贴入微的理解中既是深深的同情,又表现了男性作家自觉的反省以及对男性卑鄙懦弱、男权社会的政治伦理的理性批判。“故事”和叙事“话语”是相辅相成的,是无法剥离的。

作者在苏醒现实情怀,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我”的潜在叙事情感介入的同时,也有较为理性的女性命运的客观展示和探讨。在小说文本的叙述中,细节指向人物,环节指向人物命运的改变。当潜在的置换为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细致的描写,如果过多地吸引读者的眼光,而忽略了造成人物命运的环节,那是作者得不偿失的。所以作者既然不能直接用第一人称,又想着第二人称的温热和亲密,却不得不坚持第三人称叙述的原因是,想在冷静客观的叙述背后注入自己回荡心底的对自己作品人物生长起来的那份温情,但审视人物命运的理性又不断提醒他,不可沉溺于一时的同情和细节。在个体生命的短短长长的历程中,在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上,真正改变人物命运的是一些生活中的个别环节。这些环节确实能改变人,这些环节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隐蔽的,这正如有人说,外在于物质的时间有时对人并不重要,而自我的心理时间可能更为刻骨铭心。1949年10月对于中国历史和集体的记忆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辉煌时间,但对一个1953年被枪毙的地主的儿子,可能父亲被捆绑拉走的那个早上,才会有永远的记忆,从内心深处不无震惊而又真实地感受到社会变了,生活的环节和命运的意义也就潜入他内心的记忆变成了他自己的时间。这就是生活的一个环节。《玉米》三部曲,特别注重和善于抓住这样的环节来写出日常化叙述的日常事务里改变一个具体生命命运的环节。像改变王连方和他一家命运的环节作者借用鲁迅《野草》写枣树的叙述来凸现:“天上没有太阳,没有月亮。天黑了,王家庄宁静下来了。天又黑了,王家庄又宁静下来了。//出大事了。”而对“王玉秧”来说考上师范学校也许是一个明显的生活环节,但魏向东清清楚楚喊她名字,与她说清楚要她暗中为校卫队工作,那才是王玉秧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记忆,这个环节是她荣耀和遐想的开始,是她在遐想中偏离美好滑向深渊的开始。这个环节在直逼人性的不可琢磨和命运的捉弄人来说,比玉米收到彭国梁退回的包裹,玉秀的直接被强暴更令人痛心恐怖。小说注重环节的叙述包含了作者对人物悲剧命运的幽暗态度和叙事情感。

因此可以看出,《玉米》这三部曲小说的语气在貌似客观的日常化叙述中,作者的笔触却带着温情伸入到人物内心了,这是潜在人称置换的叙事特色。又从人物的内心体验写出生命的成长和自我意识的变化,这种亲切是作品的叙事人称在暗中置换的第一人称之外,又潜在地出现了指向第二人称的第三只眼光的暗示所造成的叙事效果。毕飞宇用这种变通的叙述方法达到了他预想的叙事效果,作品在悲剧揭示的特别意义上也尝试了日常化叙事的新的拓展,文本的艺术性和作品意蕴得以提升,达到了新生代作家叙事情感的超越与深化。

发表于2004年第1期《当代文坛》

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的多重悲剧意蕴

毕飞宇从他的中篇小说《青衣》就显示了作者描写女性的才华,作品对女性心理,特别是女性因嫉妒而扭曲的心理以及极端的行为写得是那样充分感人。没想到他很快又写出了更耐看的揭示女性与人性多重悲剧的系列作品《玉米》《玉秀》《玉秧》。

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在女性现实生存的意义上揭示的悲剧令人思考,深深地触动我们内心的伤痛,其情感内敛的真挚和叙述的质朴是近来创作中难得的优秀之作。虽然,作为新生代作家感染的20世纪末日常化叙事的语言粗俗和原态描写的滥情琐碎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洗练。但就女性悲剧描写的深刻和生活真实的意义上,直逼五四时期鲁迅、巴金、老舍等老辈作家的一些描写女性的作品和理性批判,也一定程度上超越了20世纪80年代以路遥为代表的城乡差别的当代农村生活境遇的悲剧性写照,作者在更加日常化的冷静叙述中写出了女人的世俗生活和普遍命运。同时,在理性批判的社会意义上也是同时代女性作家的女性写作无法比拟的。可以说是对当代泛性描写的部分突破。从现实情怀、日常化叙事中对当下占大多数的普通女性悲剧生存状态有深入地发掘,穿越生活和政治的庸常性,从司空见惯的一些稍有权力的男性行为中揭示人性的丑陋,及其对女性绝对的残暴与伤害,以及男权制约下民族文化心理的滞后和集体无意识对这种人性罪恶的纵容与包庇。

第一次接触《玉米》(《人民文学》2001年4期),作品那种直接了当的叙述和叙述里的玉米就吸引了我,很快又读到《玉秀》(《钟山》2001年6期)《玉秧》(《当代》2002年4期),如果说《玉米》是吸引着我阅读、感应着作品和作品的主人公生活成长,那么《玉秀》是在一种揪心的伤痛中读完的,而《玉秧》读得我心灵忧伤不已。这部系列作品唤醒了我久藏心中的过往而弥新的生活记忆,玉米玉秀玉秧其实就是你我的姐妹,她们的音容笑貌是那么亲切,她们命运的悲伤和心灵的无言哭泣使我揪心扯肺地伤痛。人性与女性,世情与俗情,毕飞宇这部小说从哪一方面来讲都是值得一读的作品。“玉米”系列描写的表层是女性生活的悲剧。作品直接展示20世纪70年代的乡土和城镇生活的日常情景,“流动着三个女人的眼泪和血和星光般的梦”,随着故事从乡村到城镇一步步展开,坚韧宽阔的玉米,伶俐标致的玉秀,迟钝而又警觉的玉秧,三个不同性情的悲剧人物具体而精确地在生活的情态里呈现,纤毫毕现的叙事笔触直逼她们的心灵深处。当三个女性的不同经历共同演绎生活的悲剧时,我们发现这是女性命运的共同宿命,是人性的悲剧,是深层的伦理文化压抑下人性的悲剧。

首先,我们来分析玉米三姐妹,共同的女性命运造成的三个女性的不同悲剧。

玉米是一个自立自强的姑娘,在家庭和女性的生活中承担最多,也是最早领会到女人悲哀而早熟的长女。玉秀也是个自尊自强的女孩,但女性的美丽和骄傲过早地唤醒了自己的身体和邪恶的眼光,红颜祸水红颜薄命的宿命就无法逃脱。玉秧的木讷和笨拙中也深深包藏着下意识的吃苦耐劳,她的心灵其实在人性的幽暗和忐忑不安中走得最远。如果说玉米是自虐自残的自我承担的悲剧,那么玉秀是被侮辱被损害的自我怜悯的悲剧,玉秧最后就是自轻自贱的自我愚惘的悲剧。这之中悲剧性最沉重的是玉米,这个在父亲的荒唐,母亲的慵懒,家庭的变故等多重磨练中长大成人的姑娘,过早地养成了被尊崇的母性心态。她一直自强好胜,我们为她的勤奋持家、隐忍坚定而感动而鼓舞,她要强的心灵担负起那么多不应由她来担负的义务和责任,但最终自强而无法真正“自立”,在男权社会只能以出卖自己来换取生存的一点可怜“地位”。她为母亲的屈辱而默默抗争,隐忍父亲的荒唐,总想着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争取自己的幸福。但在父亲倒台后,为了重新获得权力的庇护而委曲求全,怀着“视死如归”的悲壮“投降”了男权的霸道和女人隐忍屈辱的命运。从一个情窦初开的纯洁少女变成了坚强冷漠的“郭师娘”,谋求权力的潜意识和维护这种权力的人性与自我的悖离,不自觉地在玉米身上发生,自己成为被权力意识和男权专制浸淫腐化的失却灵魂和内在尊严的人。如果说玉秀还有一种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玉米的行为都赤裸裸地围着权力在转,一个清纯的农村少女早已被畸形的潜意识的谋求权力迷了心窍,成为牺牲者、感染者和传播者。这样的女性悲剧沉重得让我们无法直面。

玉秀却不一样,仗持女人的标致和依赖他人的投机心态,从小有了浮躁和张扬的性情,恰恰成为男性不怀好意的伤害对象,隐含着水性杨花(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贬义)的自怜和热情,这是一个中国文化——男性强权的伦理社会中女性的典型悲剧。玉米的隐忍和牺牲,社会会给予她极大的同情和尊重,但生活中的玉秀往往是坏女人的形象,男人与女人都将以自己的伦理成见和虚伪的社会道德来谴责玉秀,不能容忍她的败坏名誉和有伤风化的行为。这种无意识的男权伦理的制约在玉米那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看到被自己父亲侮辱了的秦红霞从娘家躲了几天回来,玉米生气的心理反应是:“她还有脸回来!河面上又没有盖子,她硬是没那个血性往下跳,做做样子都不敢。”男人的作恶却要女人来承担唾骂和屈辱。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玉秀被人们糟蹋后在村子里呆不下去,到镇上投靠姐姐后偶然怀孕,既要瞒着别人又要瞒着姐姐。而事情最后败露时,玉米是捂着脸流着泪咬牙切齿地说:“脸都给你丢尽了。”面对妹妹的被侮辱她只想到危及她的“地位”及这种“地位”所要维护的家庭的“脸面”。而面对姐姐的“强权”,玉秀内心的妒忌不论什么时候也只有借助父亲或者郭家兴女儿的间接权力来对抗,一旦失去了靠山,玉秀只能向玉米屈服。比之于玉米,玉秀有着女性更为软弱的一面。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金瓶梅》十二讲

    大家小书:《金瓶梅》十二讲

    成书于明代的《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社会世情小说。它以史书为依托,借小说《水浒传》中描写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把故事引申开来,写的完全是市井平民生活,通过写西门庆的一个家庭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腐败,开创了我国小说史上的先例。本书从美学角度剖析金瓶梅,从破题入手,将一位位书中人物的性情、命运发展详细解说。引领读者认识一个更真实的《金瓶梅》。
  • 如梦记

    如梦记

    《如梦记》一卷九篇,本身是一篇描写儿童生活的文章。虽然描写儿童生活,但它不是儿童文学,是写给大人看的。它也不是儿童自己来写自己,而是一个成年人回望童年时留下的一点回忆。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文章传达出的趣味是一种经过历练、经过省察的趣味,如果说这里面也有童趣的话,那它也是一位三十六岁的成年人的童趣。
  • 李叔同全集之书信(05)

    李叔同全集之书信(05)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致丰子恺、李圆净、孙选青、林赞华、朱稣典、刘质平、弘伞法师、广洽法师、芝峰法师、习律诸法师、刘肃平、赵柏癫、李晋章、亦幻法师、崔澍萍、性愿法师、瑞今法师、寂山和尚、蔡元培、开元慈儿院董事会等多人的书信。
  • 不是不念只是不见

    不是不念只是不见

    宋诗研究第一人——偃月公子,倾情写意宋诗里的最美时光。“浅笑盈然,顾盼流转,惟愿与君听风望月,看尽花开花落,赏潮起潮生。”唐诗以神韵意趣取胜,以形象丰满见长;宋诗则多有学问知识、议论说理,仔细咂摸,情韵悠长。每一阙诗词,都会说话;每一个文字,都有情感;每一个作者,都有故事。本书以此为出发点,领悟品读宋诗,写下自己对宋诗的体会和感受,启迪读者品诗不是刻意探寻事理,不是为了明辨是非,而是赏玩诗歌,感触万象,鲜活生命。在不知不觉之中,顿悟人生哲理。在诗文中寻找快乐,体验情意。
  • 火红年华

    火红年华

    她曾梦想是当电影明星。只身一人来京“北漂”,四处投稿碰壁。一本书让她名声大震,名气超过沈从文。29岁永失我爱,爱人牺牲,风浪中永不言败,别人是花样年华,她是火样青春。1904年初秋,湖南常德福安县,一户姓林的大户人家,太太难产,全家人急得团团转。女婴顺利出生,取名林冰之。冰之四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留下母亲和一大家子人,无人照料,母亲找到一个教书的工作,背着女儿去学校,一边教书一边带孩子。林冰之从小耳濡目染,对文字感兴趣,能写会唱,天才少女。18岁的冰之逃婚到上海,读上海大学中文系,冰之第一次发誓要成为一个作家,并暗暗喜欢上了老师,失恋后回到湖南老家,母女关系更加紧张,“九姨”回乡,来看林家母女,宣传进步思想,她是独立自主新女性,心中满是国家命运,冰之仰慕,并以她为“红色偶像”,开始写小说,把失恋的痛苦转化为动力,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
热门推荐
  • 稻穗芬芳

    稻穗芬芳

    初入文坛,无名无辈,跃跃欲试,实现理想。
  • 暗恋学长的日日夜夜

    暗恋学长的日日夜夜

    一个和男神学长谈恋爱的故事。第一次见面时:“这是我小妹,是你的爱慕者。”简灵逸:啥?上帝作证我只是来请学长和我……同桌合个影的!第三次见面时:“听说你乖巧又可爱。”简灵逸:这个,有点惭愧……就这样见了N次面,她终于发现自己其实从一开始就喜欢上了他。这是一个一见钟情的故事,也是为了他而改变自己努力向上的故事。有梦想还是要努力的,万一实现了呢。
  • 盛夏欣欣然

    盛夏欣欣然

    欣欣然的开始却堕入盛夏的温柔,年龄的不足导致了爱情的坟墓
  • 世界科技百科——导弹百科

    世界科技百科——导弹百科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心里下雨了

    心里下雨了

    爱情是什么,是某一瞬间的心动?还是相敬如宾?或是其他的种种。她们一路成长,独立自主的女主x小奶狗型男主。分分离离,他们慢慢磨炼逐渐在一起。
  • 白色焰火

    白色焰火

    穿越,修炼,炼丹一个强大的法师,一个不同的人生,一切从白色焰火开始。仙道凶险,且行且珍惜。
  • 霸剑绝杀

    霸剑绝杀

    背负血海深仇的唐浩,偶然得到一柄来自父辈的宝剑,凭借这柄宝剑,他可以随心所欲的凝造天地万物。丹药、战甲、神兵、坐骑、美女、皇城府邸、九天宫阙……他全都能造;什么炼丹师、炼器师、铭文师、术炼师、灵匠师……他全都包了!至此,宝剑所指之处,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待我重铸三千界,挥兵百万上九天!
  • 从斗罗开始的反派

    从斗罗开始的反派

    新书《斗罗之神级反派》火热连载中!!! ! 【日更万字】【2020轻小说巨作】【黑暗反派文风向标】【QQ阅读二组签约作品】程栎因为大学考试周期间,沉迷于斗罗大陆不能自拔。在裸考的前一个小时,竟然穿越了,而且还成为了武魂殿的圣子。杀玉小刚、斩七怪、灭唐三,一路下来,程栎终于发现,他才是真正的主角!本文冷血有脑,无脑黑别进。书友群:833102554 Vip全订书友群:456776051(起点阅读弟子以上粉丝,qq阅读4级以上粉丝)
  • 相思之地

    相思之地

    小杂文,记录一点生活,希望你们喜欢,谢谢。
  • 轻装慢走(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轻装慢走(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日子过得太平淡,想着出走?肄业的“我”像很多人一样,却是毫无目的的逃离。不知不觉中,逃离变成追寻,追寻的又是什么?肄业大学生,二流艺术教师,咖啡屋老板,当三人在各自的旅程中走到一起,会碰撞出什么?这是个旅程中的故事,也是自我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