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6900000008

第8章 奥地利作家(1)

施蒂弗特

施蒂弗特,1805年10月23日生于波希米亚森林中的奥伯普兰村。他早年丧父,由祖父母抚养长大。1818~1826年,他在上奥地利天主教会办的学校求学,随后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后转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并习绘画。读书期间,在一些贵族府邸中当家庭教师,生活贫苦。

1840年,施蒂弗特创作第一篇短篇小说《兀鹰》,开始走上文学道路。此后10年间,共完成13篇中、短篇小说,于1850年以《素描集》为总题名成集出版。同年他被任命为上奥地利国民学校的督学,1865年退休。曾出版短篇小说集《彩石集》(1853)。晚年完成《晚来的夏日》(1857)和《维提科》(1867)两部长篇小说。他于1868年1月28日因病自杀。

《晚来的夏日》继承德国“教育小说”的传统,以自述方式写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主人公一位年轻的科学家在里查赫男爵的庄园避雨,发现男爵与寡妇玛蒂尔德关系暧昧。在亨利希与寡妇的女儿娜塔利亚结婚前夕,男爵道出了他与玛蒂尔德的关系:他年轻时与玛蒂尔德发生了爱情,但没能结婚,如今玛蒂尔德已成为寡妇,两人只是相邻而居。亨利希和娜塔利亚的结合,给这对未成眷属的情人莫大的安慰,使他们的暮年充满了夏日的阳光。《维提科》是一部冗长的历史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维提科从20到64岁的经历和见闻,反映了12世纪波希米亚大公国的统治权力继承之争。书中宣扬的忠君思想和顺应现制度的主张,实际上反映了作者对1848年革命的否定立场。

施蒂弗特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在中、短篇小说方面。最出色的几篇是:《高山上的森林》,写30年战争给人民和社会带来了不幸和破坏,唯有神秘美丽的波希米亚大森林依然存在。《林中小径》,写一个自认为病入膏肓的男子在林中与一姑娘邂逅,爱情的力量使他的身心俱得康复。中篇小说《曾祖父的记事册》,写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狂躁的青年到某乡村做医生,遇见一位老上校,向他学得用写日记的办法进行自我克制,最后终于得到老上校的女儿的爱情(以上3篇均收入《素描集》)。《彩石集》中的《水晶》写一对小兄妹圣诞夜被困在山里的大雪中,但两人毫不气馁,互相安慰,互相勉励,终于脱险。

施蒂弗特追求“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自称“我虽然不是歌德,却是他亲属中的一个”。他的作品语言生动朴实。

施尼茨勒

施尼茨勒,1862年5月15日生于维也纳一犹太家庭。1879年他入维也纳大学学医,1893年开办私人诊所。后来他专门从事文学创作,成为“青年维也纳诗社”的核心人物。1901年他发表中篇小说《古斯特少尉》,被认为有辱奥地利军队的荣誉,当局撤销他的后备军医官的资格。1931年10月21日他于维也纳逝世。

施尼茨勒把心理分析方法运用于文学创作,被称为弗洛伊德在文学上的“双影人”。施尼茨勒自认为一生都在探索人的灵魂这个“遥远的国度”,作品较少反映重大社会问题,自称:“我表现爱情和死亡。”他认为描写水兵暴动并不比写爱与死等现象更具普遍性、更有时代气息。他的作品多以描写没落贵族、资产阶级小市民等不同层次的人对爱情、婚姻、生活的不同看法为主题,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也纳的社会风貌,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资产阶级荒淫的生活和腐朽没落的文化。

施尼茨勒前期创作的主要成就在戏剧,重要剧作有《阿纳托尔》(1893)、《儿戏恋爱》(1895)、《绿鹦鹉》(1899)、《轮舞》(1900)、《孤独的路》(1903)、《遥远的国度》(1911)、《贝恩哈迪教授》(1912)等。他也是当时维也纳戏剧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奥地利戏剧家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齐名。

《阿纳托尔》是由7出独幕短剧构成的组剧,描写诗人阿纳托尔对待爱情的轻浮态度。《轮舞》是10场喜剧,描写妓女、士兵、艺术家、贵族等不同阶层的10个人物对待性生活的态度。施尼茨勒不给人物取名,其主要是披露典型的资产阶级生活的腐败和淫乱。剧本出版20年后才全部搬上舞台,演出时引起轩然大波,后被认为色情戏剧而禁演。悲喜剧《遥远的国度》对工厂主霍夫莱特夫妇在爱情生活中的虚伪与变态心理作了戏剧性刻画。

施尼茨勒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通向野外的道路》(1908)、《特雷塞》(1928)和其他中短篇小说。晚期作品有《梦的故事》(1926)、《清晨的赌博》(1927)、《逃向黑暗》(193)等。《古斯特少尉》是他的代表作,作者写古斯特少尉遭受侮辱后决定自杀,当听到侮辱他的人中风暴亡,却又如释重负。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极端地讽刺了军官的丑态和虚荣心。在艺术上,施尼茨勒采用了“内心独自”的表现手法。他是德语文学史上第一个采用这种写作技巧的作家。1924年发表的小说《埃尔塞小姐》中,“内心独白”再次成为主要表现手法。1902年发表的《瞎子基罗尼莫和他的哥哥》描写了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与痛苦。

施尼茨勒的作品运用心理分析学,把现实与幻觉、真实与假象融为一体,通过这种手法表现了人物的苦闷、彷徨、悲观、无聊等情感,这是现代小说中重要的艺术手法。

霍夫曼斯塔尔

霍夫曼斯塔尔,1874年生于维也纳,1892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学,后改学法国文学。他曾遍游意大利、瑞士、德国、法国、英国和希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应征作后备军官,1916年随使团去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瑞士执行任务。

霍夫曼斯塔尔是德语文学19、20世纪之交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的重要代表。他受尼采、马赫、弗洛伊德等人的影响的同时也受到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精神和欧洲基督教文化传统的熏陶,在思想和创作中都表现出复杂而深刻的矛盾。1891年,他在受到维也纳德国诗人奥尔格唯美主义文艺思想的感染。早期的创作在艺术上刻意求工,诗歌语言优美而富于音乐性,剧本中的对话都用典雅的诗句,情节与人物形象都带寓意性和象征性;但内容脱离现实,往往通过生与死、苦与乐的矛盾这类“永恒”主题抒发内心的感受,情调感伤、抑郁,表现了对世事无常和死亡的悲叹。

霍夫曼斯塔尔的诗歌大多写于1893~1900年之间,其中着名的有《生命之歌》、《早春》、《三行串韵诗节咏消逝》等,主要表达人已经失去认识世界和自我发展可能的思想。他的剧作大多为诗体短剧,早期重要的短剧有《傻子与死亡》(1900)。

1900年以后,他改变唯美主义倾向,同时又厌恶帝国主义时期的社会并感到和恐惧,因此试图建立古代人道主义传统同基督教“受难”的学说组合起来的宗教剧。为了革新古希腊悲剧,他写了《埃勒克特拉》(1904)、《奥狄浦斯与斯芬克斯》(1906),宗教神秘剧《每一个人》(1911),维也纳喜剧《困难的人》(1921)。1920年与赖因哈德一起创办“萨尔茨堡音乐戏剧会演节”,并写了《萨尔茨堡的世界大舞台》(1922)。《花花公子》(1911)、《失去影子的女人》(1916)是他与施特劳斯合作写的歌剧。

霍夫曼斯塔尔的作品还有小说《第672夜的童话》(1905),散文《尚多爵士致弗朗西斯·培根》。此外,他还编选了《德语小说集》(1912)、《德语读物》(1922或1923)、《奥地利文库》(1915或1916,共20卷)。

里尔克

里尔克,原名勒内·卡尔·威廉·约瑟夫·马里亚·里尔克,1875年12月4日生于布拉格。他曾入军官学校学习,后在林茨商学院、布拉格大学等校学习哲学、艺术史和文学史。1893~1898年间,着有诗集《生活与诗歌》(1894)、《祭神》(1896)、《梦幻》(1897)、《耶稣降临节》(1898)等,情调缠绵,富有波希米亚民歌风味。

1897年,里尔克与女作家鲁·安德烈亚斯·萨洛美相识,曾一同两次去俄国旅行,会见了列夫·托尔斯泰。《图像集》(1902)、《祈祷书》(1905)等都是这时期的作品,情感炽烈,语言精练,形成了独特风格。《祈祷书》是里尔克的成名之作,分为3部分:《修士的生活》、《朝圣》、《贫穷与死亡》,赞美单纯,赞美上帝,表现了作者的泛神论思想,同时也反映出资产阶级没落时期的精神矛盾。

1901年,里尔克和女雕塑家克拉拉·韦斯特霍夫结婚。1905年结识罗丹,并任罗丹的秘书。这期间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魏尔兰、马拉梅等人的影响,他的诗作不再是早期偏重抒发主观情感的浪漫主义风格,而是写了许多象征人生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咏物诗”,收入《新诗集》(1907)和《新诗续集》(1908)。其中短诗《豹》最为脍炙人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探索人生意义时的迷惘、彷徨和苦闷的心情。

1912年,里尔克到亚得里亚海滨的杜伊诺,动手写作着名的《杜伊诺哀歌》(1923)。这时资本主义各国出现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他更加悲观失望。1922年他完成了《杜伊诺哀歌》和《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1923)。里尔克在这一阶段的生活中充满痛苦,他在思索人生的意义。《杜伊诺哀歌》和《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是这种痛苦思索的产物。前者收有10首哀歌,针对世界的存在是否合理,以及生与死、幸福与痛苦的关系等问题。他认为世界充满苦难,人生空虚渺茫,只有死亡才是人的解脱和永远的快乐。后者借希腊神话中的歌手奥尔甫斯人冥界寻妻失败的故事,讽喻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无望追求。两部诗集都用了许多比喻和隐晦离奇的象征词句。

此外,他还创作了不少中、短篇小说。散文诗集《旗手克里斯多夫·里尔克的爱和死亡之歌》(1906),主人公青年旗手在匈牙利抗击土耳其入侵时期经历了自己的初恋,最后死在了战场上,抒发了他对“英雄业绩”的向往。长篇日记体小说《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记事》(1910)叙述一个性情孤僻敏感的丹麦青年诗人的回忆与自白,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他揭露了巴黎的贫穷、疾病和道德败坏等现象,表现了对人生的恐惧。这部作品与传统的讲故事方式不同,没有连续的情节,没有时间顺序,将童年生活的回忆、眼前的景象以及对未来的幻想交织在一起。这部小说是研究作者乃至现代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文艺观的重要材料。

里尔克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艺界和知识界知名作家,作品多数充满孤独、感伤、忧虑、恐慌的情绪与虚无主义思想,在艺术方面也有一定的探索与创新。

里尔克于1926年12月29日病逝。

S·茨韦格

S·茨韦格,1881年12月28日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他在法国结识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茨韦格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1917),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着名的和平主义者。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茨韦格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早期诗集《银弦》(1901)和《往日的花环》(1906)深受法国印象主义和霍夫曼斯塔尔、里尔克等人的影响。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1920),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罗曼·罗兰》(1921);《同精灵的斗争》(1925),为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作传;《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1928),为托尔斯泰、斯丹达尔和卡萨诺瓦作传;《约瑟夫·福煦》(1929);《精神疗法》(1931),为催眠术发明者梅斯默尔、“基督科学”的创始人玛丽·贝克一艾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作传;《玛丽亚·斯图亚特》(1935)和《鹿特丹人埃拉斯穆斯的成败》(1935)。他的传记作品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同类推荐
  • 家乡雨

    家乡雨

    家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家庭的住所。其实这是一种表面的无情感的直译。家比住所有更丰富的内涵,有更深厚的情韵。在异国豪华的高楼大厦里,在他乡的山庄村落里,那是住所,不是家。家是祖血的泉源,家是跳动不息的人脉。家中的故土下埋着一代又一代祖先的尸骨,家中的土地上生活着一辈又一辈的乡亲父老。有生命完成的悲伤,有哇哇坠地的喜悦。这是生命的代谢,也是血脉的延续。
  • 潮起潮落:我笔下的浙江文人(蠹鱼文丛)

    潮起潮落:我笔下的浙江文人(蠹鱼文丛)

    本书是李辉老师近年所写随笔的结集。全书共收入23篇文章,记述了丰子恺、冯雪峰、戴望舒、徐志摩、蒋梦麟等一批浙江现当代文化名人的命运遭际,作者夹叙夹议,笔墨饱含感情,具有相当的感染力。
  • 纸短情长:世间最美的情书

    纸短情长:世间最美的情书

    《纸短情长:世间最美的情书》从民国才子才女中挑选了十二对耳鬓厮磨的伴侣。包括徐志摩、高君宇、鲁迅、朱生豪、朱湘等,讲述他们尘封已久的爱情故事,并从他们的书信中挑选出60余封情书,内容是他们写给情人的信函,或者软玉温香,或者情意绵绵,或者牵肠挂肚。虽然他们的旷世之恋已经随着历史远去,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追求爱情的书信,更是一部守护爱情的哲学。愿这民国书信里的爱情哲学,能让你在情路上走得清醒,看得清明。
  • 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女性”一词不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它有着丰富深邃的内涵。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女人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任何一个女性都不可能只成为其中的一项而置其他为虚无。作为一个独立的自信自足的生命个体,女性应视责任为生命的必需,视苦难为生命的营养,视爱和成功为生命的追求。她应圆融、明净、厚重,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共谋发展。只有当她在事业追求和日常生活中都能敞开心胸去面对时,生命的魔力、智慧的光芒、梦想的花苞才会灿烂地绽放,自由地舒展在蓝天白云之下,风来舞蹈,雨来欣悦。
  •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热门推荐
  • 一粒阳光

    一粒阳光

    胖子也有爱,胖子也会有那么一粒阳光。只是,晓米粒从来不会想到给自己一粒阳光的开始会是自己的结束。如若时光慢点,我宁可不要那么一粒阳光。只是我害怕了黑暗,想要点温暖而已。然而我却忘了,一座老房子的窗户关久了,太阳照进来不是温暖而是刺眼。
  • 茶馆平生

    茶馆平生

    这里是茶馆,过往的客人总会在这歇歇脚,喝上两壶茶,坐上片刻,与那茶馆掌柜交谈。晚上时分,茶馆的“客人”更是络绎不绝,一个个故事在茶馆流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洞真录之道士玄元

    洞真录之道士玄元

    一个喜爱财帛多过喜爱美女,立志成为天下豪富!道行本事稀松平常,却又喜欢装高人风范的‘胖纸’小道士玄元,‘寻’师、问道混迹世间降妖荡魔,外带赚些银两花花的‘心路历程’!
  • tfboys之我是王源

    tfboys之我是王源

    一直梦想成为最优秀的主持人,成为最著名的歌手,一直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着……
  • 论颜控的自我修养

    论颜控的自我修养

    [见到反派前]言慕辞:你说什么?绑定?完成任务?麻溜走开好吧。言成星:我觉得那些小世界人都挺帅的。言慕斯:太阳西边出来了。不自恋了。言慕辞:再帅都木得用。[见反派后]言慕辞:这神仙颜值,我又可了。我觉得这次任务安排的很人性化。程笙:……
  • 我有超级全能基因

    我有超级全能基因

    在抓捕半兽人的过程当中,我被意外注入了全能基因,却因为世界的崩坏,我来到了未来世界,在这片都是高精科技的世界里面,我的全能基因在这里将会大展宏图。
  • 来自地球的救世主

    来自地球的救世主

    我不仅是来自地球的穿越者……之一,还是被世界选中的救世主……之一!
  • 与大佬共事

    与大佬共事

    无欲无求女神仙X臭名昭著妖大王这是一个本想劝他“改邪归正”,却被“邪教”头领洗脑,拐走的故事。自从没有法力的“废仙”阮眠被迫和殷寂待一起之后,她就过上了总是被欺压的日子。被欺压就算了,她还总是因为嫉妒吃亏,嫉妒谁?自然是丰神俊朗法力高强的殷大佬呀~这本书的深意和高,潮没有那么快出来,但作者只喜欢写有意义的故事,看的集美们不要着急呀,作者保证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 花门太子

    花门太子

    他是天之骄子,地位尊崇,过着纸醉金迷般的生活。人作孽,不可活,终于有一天,受到惩罚的他变得一无所有来到陌生的国度,斗志燃烧,热血沸腾,他发誓,人要与天挣,失去的一切我要加倍夺回来。我要创造新的传奇,不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