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31100000024

第24章 法国二十世纪作品(1)

约翰·克利斯朵夫

多卷集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被认为是“我们时代最高水平,最优美的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作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一特定的时代氛围里,在德、法、意等西欧主要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上,塑造了一个贝多芬式的平民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再现了他为追求纯真的艺术与“和谐”的生活理想而奋斗的一生,展示了十月革命前一代有头脑、善思考、不懈追求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思想蕴涵十分丰富,它的主题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性的,归结起来,大致有3层:第1层,通过平民音乐家克利斯朵夫顽强奋斗的一生,揭示十月革命前西欧进步的知识分子追求—反抗—幻灭的心灵历程,讴歌他们孤军反抗不合理世界的“不健全文明”的英雄主义精神;第2层,通过主人公的生活遭际,反映当时以德、法为主的欧洲国家的黑暗现实,抨击依赖于金钱与权势的虚伪、堕落的艺术,倡导真诚的能净化道德的艺术,以此创造健全的文明;第3层,主人公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是反对西欧各民族间的仇恨和战争,企图以“博爱”作为实现人类的和谐与团结的纽带。

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和健全的文明而顽强奋斗的平民艺术家的形象。他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英雄气概。

克利斯朵夫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天才音乐家。在艺术观上,舅舅教导他创作要发自心声要真诚的影响明显占上风;而他的个人英雄主义则得之于祖父的教诲。

克利斯朵夫个性倔强坦率,又有点鲁莽,但心灵世界极其丰富而敏感。由于家庭贫困和社会地位低下,他从小就饱尝了人间不公。在少年时期,他与一个贵族小姐弥娜纯洁的初恋因门第悬殊而告吹。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与独立,他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冲撞。克利斯朵夫第一次与社会的公开冲突发生在他的祖国。他敏锐地发现了德国艺术的虚伪和鄙俗,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对其进行了尽情的嘲笑和批评。为此,他遭到了围攻,被当作国民公敌对待,连他的台柱子——宫廷也同他决裂了,他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面对一系列的厄运,他毫不服输,对责备他的亲王说;“我不是你的奴隶,我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

在德国,他的叛逆性格已初露锋芒。到法国后,他对不健全的文明的反抗更是锋芒毕露了。由于他在一次郊游时打死了一个侮辱村姑的普鲁士军官,他不得不亡命法国。曾以大革命震撼过世界的法兰西,一直是他向往的理想王国和自由艺术的圣地,但冷酷的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尽管这位青年音乐家的名声早已传到了法国,但他的才华无人赏识,只得靠教授钢琴和改写乐谱来维持生计。尤其使他失望的是,他发现巴黎的文艺界简直像个杂耍市场。那里口头上高喊为艺术而艺术,实际上为金钱而艺术,在艺术繁荣的表面下掩盖着普遍颓废堕落的景象,“到处弥漫着精神卖淫的风气”。克利斯朵夫不仅不愿入乡随俗、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来换取名誉地位,反而不顾自己客居的地位,对法国的艺术界、文学界乃至整个法国社会进行了无所顾忌的抨击。

这样,他得罪了一大批艺术界的权贵和政客,遭到了比在祖国更惨的命运:出版商不肯出版他的作品,音乐会上不予演奏,文艺沙龙对他闭门不纳,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对他大肆讨伐,甚至断绝了他的生计。他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挣扎,要不是同公寓一位好心的女仆搭救了他,他几乎成了异国的亡魂。面对这一切挫折,他比以前更执拗,更顽强。他轻蔑地对一个艺术权威说:“好吧,你批判我吧,我也批判你,100年之后,看你投降不投降!”

克利斯朵夫对现实的否定是与他对未来的理想联结在一起的。他之所以奋斗,是希望通过真诚的艺术力量和天才的个人力量来改变现状,重建欧洲健康文明。

克利斯朵夫的个人英雄主义并非一成不变的。在法国生活的运期,在奥里维的带动下,他意识到“唯有跟别人息息相通的艺术才是有生命的艺术……连贝多芬也得照顾到大众”,因此,“他不再希望音乐只是一种独白,只是自己的语言”,而要使自己的音乐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他开始走出艺术的象牙之塔,到民间去,到工人区去,与工人交朋友,他还想办一所平民音乐学校。虽然他对工人的思想和斗争并不理解,也不赞同,但他与工人们相处得很融洽。在工人的五一示威游行时,尽管他是无意中卷入的,但他毫不退却,高唱着自己编的革命歌曲,同工人们一起同前来镇压的反动军警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知识分子“秀才”们对社会的反抗,理想青年的单枪匹马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反抗,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奋斗无望后的克利斯朵夫认为解决如此严重、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唯一手段是艺术,唯一思想武器是“爱”。他追求的真诚的艺术是超阶级的“纯艺术”,不为党派之争服务的艺术,这种艺术是超乎一切社会斗争之上的精神力量。音乐艺术能减轻人间的苦难,净化人们的灵魂,实现世界归于“和谐”的理想。这种认识基于其博爱主义,他的博爱主义最终使他走向妥协。他晚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下一代中传播爱的种子,把奥里维的儿子和葛拉齐娅的女儿结合成美满的一对。

在创作上,他潜心于宗教音乐的创作,他的艺术境界变得清明恬静,完全失去了往昔的战斗气息,“当年的作品像春天的雷雨”,“现在的作品却像夏日的白云,积雪的山峰”。就这样,克利斯朵夫在他所追求的心灵的和谐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克利斯朵夫是一位贝多芬式的英雄。这不仅指他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更主要是两人在思想气质上非常想象,贝多芬那唐突鬼神、蔑视天地的反抗精神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再现。萧伯纳称赞贝多芬具有“纯音响世界最奔腾澎湃的灵魂”,用这句话来概括青年克利斯朵夫是十分恰切的。他在同旧的精神世界作斗争时那种嫉恶如仇、奋不顾身的搏击行为确实充满了英雄气概。但是,他和贝多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代。后者的一生贯串了法国大革命的资产阶级英雄时代,而前者生活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中间整整隔着一个世纪。克利斯朵夫仍打着资产阶级反封建时代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以“纯艺术”为武器,单枪匹马地向旧世界冲杀过去,必然遭致挫折和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不过是一个20世纪的堂吉诃德罢了。

克利斯朵夫思想上的落伍与作者早期思想上的局限有直接关系。罗兰的人道主义与托尔斯泰的基督教人道主义颇为相似,他一方面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资本主义世界文明的不健全,另一方面又倡导以博爱、人道来改造社会。

克利斯朵夫由一个嫉恶如仇、顽强反抗的艺术界的斗士变成一个隐忍恬退的旧世界的妥协者,表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一代知识分子个人奋斗的悲剧。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独树一帜的作品。

传统性与现代性交融于一体,是这部小说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点。罗兰在作品“原序”中声明:它“不以故事为程序而以感情为程序”。的确,作者很少像巴尔扎克等现实主义大师那样用许多具体的细节去描绘主人公的外部特征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而是采用内心独白、自我对话、梦境、联想、抒情性穿插以及情景交融等多种艺术手段,去表现主人公丰富而又奔腾的内心世界,展示他生命的流程,即一生精神探索的曲折历程。

总的看来,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同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理性的思考结合在一起的,因而是具体可感的,不像意识流小说那样捉摸不定。如作品第一册中,作者将一场倾盆大雨及雨过天晴后自然景象的变化,同正处于青春期的骚乱与困惑之中的克利斯朵夫的心理感受交融在一起,暗示了他在肉体上和心灵上也经历了一番暴风雨的洗涤,从旧的躯壳中蜕化出了一颗新的灵魂。同时,罗兰的心理描写,不只是为了在更深的层面上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也是为了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中心点去看客观世界,即以心灵为窗口去反映外部的大千世界。罗兰在这部小说中展现了当代法国的社会生活图景,在“节场”一卷中表现最突出。在这里,主人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主要是通过议论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在“反抗”和“节场”卷中,现实的针对性强,批判毫不留情,同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笔法一脉相承。

音乐性是这部小说的另一个独到的艺术特色。贝多芬用音符和旋律谱写的英雄交响乐,罗兰用语言文学谱写了出来。这部作品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浓郁的音乐色彩。它的结构是按交响乐的结构方式设计的。作者在此书的原序中说,他把这10卷作品分为4册:少年、反抗、悲歌和复旦,“相当于交响曲的4个乐章”,即序曲、发展、高潮和结尾。作品采用这种结构方式,更适宜于展现作为音乐家的主人公的心灵发展史,因为他的一生就是为追求真诚的音乐艺术而斗争的一生。

同时,在作品的主要人物关系上体现了音乐中的“调性”,作者自云,他是以“气氛与调性来做结合作品的原则”的。克利斯朵夫可谓这部乐曲中的主音,处于核心地位;奥里维、安多纳德和葛拉齐娅则是其余的基本音,它们都倾向并围绕着主音。更重要的是,音乐是主人公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个真正的音乐家是生活在音响的宇宙中的,只要是颤抖的,震荡的,跳动的东西,在他听来都是音乐”。这种无所不在的音乐,在克利斯朵夫心里都有回响。他所见所感,全部化为音乐,“他的岁月就等于音乐的浪潮”。音乐是作品中无所不在的灵魂,作品中环境气氛的渲染和主人公情感的触发,往往渗透着音乐气息。如小克利斯朵夫和舅舅在野外见到的夜色,就是一幅用色彩、音响和旋律组成的奇妙而清新的大自然图景,在朦胧的月色下,青蛙、蛤蟆、蟋蟀和夜莺都在以各种不同的音调歌唱,令人心旷神怡。

追忆逝水年华

普鲁斯特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多卷集长篇巨著《追忆逝水年华》,全书共7部,15卷,从1905年开始创作,至作者逝世前全部完成。小说的第1部《通往斯万家的路》于1913年问世,但反应冷淡,一些有名的出版社都不愿出版,作者便自费印行。后来,《通往斯万家的路》逐渐获得文艺界的赞赏,《法兰西新评论》杂志和出版社的负责人、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在给普鲁斯特的信中表示:“拒绝出版该书是《法兰西新评论》最严重的错误,也是我的终身憾事”。于是,各大出版社竞相与普鲁斯特签订合同,以求取得出版这部多卷集的其余几部作品的权利。

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出版工作被搁置下来。战争结束后小说的第2部《在花枝招展的少女们身旁》于1919年出版,获龚古尔文学奖,普鲁斯特名声大振。此后,小说的第3部《盖尔芒家》和第四部《索多姆和郭穆尔》相继于1921和1922年出版,最后3部《女囚犯》、《逃亡者》和《昔日再现》则是普鲁斯特逝世后于1923年、1925年和1927年才出版的。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为一,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纪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从小对书、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尝试过文学创作,没有成功。他经常出入于巴黎的上流社会,频繁来往于茶会、舞会、招待会以及其他时髦的社交场合,并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此外,他还到过家乡贡柏莱小住,到过海滨胜地巴培克疗养。他结识了另一名少女阿尔伯蒂,发现阿尔伯蒂患有同性恋,便决心娶她为妻,以纠正她的变态心理。他把阿尔伯蒂禁闭在自己家中,阿尔伯蒂却设法逃跑,于是,他多方打听她,寻找她。后来,得知阿尔伯蒂骑马摔死。在悲痛中他认识到自己的禀赋是写作,他所经历过的悲欢苦乐正是文学创作的材料,只有文学创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同类推荐
  • Soul客文艺:生而为人

    Soul客文艺:生而为人

    《soul客文艺:生而为人》是“soul客文艺”系列的第三本。收录了蒋方舟、任晓雯、张发财、王小山、张宏杰、阿丁、阿乙、周洁茹、邵艺辉、风行水上等知名作家的文章,与他们一起探讨“生而为人”的意义所在。我辈尚未死亡,故而无法完全理解生之欢愉。生死两端里面的这段旅程,但凡在经历之余多些思考,便不免要触及到意义的些微求索。然而与上升的神性相比,人更多的是向地狱堕落的勇气。太宰治最著名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据说是太宰治从别人那里打的小抄,许多年后,它又出现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面,用以说明人之耻辱来自宿命或者现实,甚至连生存都是种愧对他人的打扰。如果真的有洗脑专家就好了。一切思维和记忆,被机器洗得干干净净,仿佛擦拭后的卫生洁具,洁净如新。谎言闪着光泽,贩卖着虚假的希望。
  • 警察情怀

    警察情怀

    本书是广元市公安局人员的文学作品集,是对公安工作的讴歌和对家乡、人生、自然的热爱。内容健康向上,是公安警营文化的体现。本册为诗集。
  •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可说是少数的“世界著作”之一,这本书不是为一国而作,而是为全世界而作的;不是为一个时代而作,而是为一切时代。在这本书里,极高的智力与多样的兴趣和同情心自然而然地结合为一体,所以世人之中,不管什么样的类型或脾气,都能在这部书里找到一点与自己有联系的东西。虽然这只是一本随笔集,但《培根随笔》能同时让你产生读史书、读诗集、读教科书的感觉。培根的话语不仅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且还能使人们顿悟。
  • 坐到夕阳披挂下来

    坐到夕阳披挂下来

    本书是一本个人散文集,收录了作家50余篇散文。按内容分为4辑:一辑为“往事随风”,说过往,品清茗,忆炊烟;二辑为“书房墨迹”,走职场、读人物、品人生;三辑为“且行且歌”,看世界,访山水,悟天地;四辑为“一地清明”,叙亲情,念父母,慰心灵。作者以其敏感细腻的心灵,对天地万物及人心人情进行别具文学意味的独特描绘,以展示其个人视野里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的世相百态,以及作家心中所追求和热爱的生活方式。
  • 写给年轻人

    写给年轻人

    当一个人降生于世时,除了父母给予的生命,一无所有。正因为如此,人生才有了希望与追求,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颜色你数不过来,但是应该会分辨它们。人生本是个艰辛的历程。我们总是在付出的同时,得到生命开出的灿烂之花。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在死胡同中极力搜寻。但如果我们始终深信不疑,总有一扇门会向我们打开,它或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扇门,但我们始终会发现,它是一扇有益的门。
热门推荐
  • 与君好:亿万校花

    与君好:亿万校花

    “人的一生得三‘永远’,便足矣:一,有永远信任你的友情;二,有永远陪伴你的亲情;三,有永远保护你的爱情。”喻君好面朝大海,笑着说,“从前,我以为我什么都没有,而现在,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 驾驭光阴

    驾驭光阴

    。。。。。。。。。。。。。。。。。。。。。。。
  • 签到从小学生开始

    签到从小学生开始

    第三本书了,两本书烂尾,简介无力,不喜勿喷
  • 生化校园录

    生化校园录

    正与邪的交织,两个人选择着不同的道路,最终却往同一个方向前行,孰是孰非,无人能问,请看在疼苦折磨后最后的激烈碰撞。本书多人称,不是无脑杀怪文,更注重的是主角的成长。
  • 出海的渔夫

    出海的渔夫

    这是个乍看起来和标题不符的故事。没有感情线,没有c位,没有结局。但是里面的每个场景都是你见过的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当你走进去,参差不齐的故事交合成一段心路历程。每个人都是有瑕疵的,互相碰撞,勾勒出一副新世相。
  • 续灯存稿

    续灯存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你从谎言开始

    爱你从谎言开始

    爱一个人不是轰轰烈烈,她一步步的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当他问她什么时候爱上他的时候,她娇笑的说“爱你,就是从谎言开始的那一刻!”他们不是最幸福,却也是活的最漂亮!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男主说他看见你

    男主说他看见你

    你见过絮絮叨叨的男主吗?他在你不是人类的时候,只会说一些絮叨的事。
  • 揣着左轮闯三国

    揣着左轮闯三国

    正在抓捕盗墓贼的刑警队长被卷入三国乱世!什么?还把枪也带去了?偶遇董卓之女,被修真门派盯上,抢了貂蝉和吕布成为了死对头!看刘承如何用有限的子弹,破局汉末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