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95500000025

第25章

答。理事俱得生于疑悔但偈长行互现文耳。我独经行时下此颂长行中在会见闻故悔接前偈来者上明失于德果。今明失名闻果。前辨三密故是德果。今云名闻满十方谓名闻果。又前辨失上弘之德故云不能于未来演说无上道。今辨失下利之能故云广饶益众生。是故异也

问。既言我独经行时云何复言见佛在大众

答。有人言此举上之独行就下之在会总明两处失诸胜德耳。有人言身子不在佛会但遥见佛在会故自伤耳。自惟失此利我为自欺诳者从呜呼深自责云何而自欺标自伤章门也。我等亦佛子下释自伤章门也。今半行结自伤也。我常于日夜下自上已来皆颂昔悔。此二行偈第二颂于悔后生疑。两偈为二。初偈独处生疑。次偈在会生疑。上悔有独处之与在会二时。今疑亦然。又独处生疑疑丧果德。在会生疑疑失因行。疑事虽多不出斯二也

问。身子既见理同而教异为是已知同归故名同。为未知同归故名同

答。摇法师注云。已见同归之理。但以理疑教以教疑理互推所以生疑。顺理而推教不应三。就教而言理不应一。故回惶理教之间。众师并同此说。今谓不然。若身子利根悬知理教同异者亦应悬鉴理教权实知理为实识教是权。权实何故难知同异而言易识。又问既已知理一教三者未说法华执根已动。略说之言更动何执耶。又若已知理一教三者下何故云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若尔唯有旧惊更无新怖。摇公云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者初闻三请前说定知理一以教惑理此疑即断更后惊疑。佛昔何故违理说三。由有以理惑教之疑从正说文去第二疑即断难。曰是亦不然。三请之文始是执动疑生实未断也。又新疑之文总明三一相违今昔鉾楯。亦不偏主以理惑教也。今所释者盖是知法性空理同耳。非知一乘理同也。大品及此文自分明。以体法性同故三乘果异。是故以理惑教以教惑理。自教而观应是永失自理而观应由不失。故怅怏迟回意由未决故云为失为不失。第二偈见佛赞扬菩萨由有窥窬之望。未知为永住声闻亦成菩萨。故言以是于日夜筹量如此事也。今闻佛音声下自上已来都是序二疑二悔故忧。此一行偈闻今教疑悔得除故信解。上半领开方便门下半领显真实义。以领此二义故疑悔便息也。无漏难思议令众至道场者三乘无漏就教而言各住三果。考而论之并归成佛也。说三至三可是思议。今说三乘无漏乃令同归道场故不可思议也。我本着邪见为诸梵志师者第二颂初得道时执心除故喜

问。何故不先颂初得道执见除耶

答。得道以后见闻胜事。疑失佛果所以生忧今知不失。是故欢喜。所以先颂也。初得道未有失果之忧则无今日之喜。故不前颂。但后之疑悔由初保执。故举执情释上疑悔所由也。就文为三。初序执见二明悟解三述解所由。初半行身子自叙。我本着邪见者。身子本仕外道删阇夜为弟子也。为诸梵志师者。删阇夜去世以二百五十人门徒付嘱身子。为诸梵志师也。世尊知我心此下半行序佛授其小法也。智度论云。頞鞞初将入王舍城乞食时。佛语之云。汝今日若见非常之人勿广说法。即是世尊知其心也。拔邪说涅槃者。頞鞞说偈云。诸法因缘生是法缘及尽我师大圣主是义如是说。此偈明三谛。诸法因缘生谓苦谛。是法缘谓集谛。及尽谓灭谛。虽有三谛正为明灭谛涅槃。故云拔邪说涅槃也。我悉除邪见下此一行陈昔悟小乘也。上半明身子断邪见得初果时。下半明身子闻长爪论义得罗汉时。故邪中有二时。正中亦二时也。而今乃自觉非是实灭度者。上来序执迷。今陈得悟也。若得作佛时下前半行领识迷。即领开方便门。今领显真实义。既知昔灭之未极即知当极之有在。故言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也。佛于大众中者第三一行称叹佛。即序得悟之由也。初闻佛所说下第三颂新疑除故喜。前二并是昔旧疑悔除故喜。就文有三。初一偈述新疑。第二明疑除。第三身子自悔过。初闻佛所说者谓初闻略开三显一动执生疑所说也。心中大惊疑者于开宗之始执动生疑也。将非魔作佛者心既生疑。尔时意中密谓佛是魔。所以然者。魔之为性有而言无无而言有一而言三三而言一。故似魔之妄谈也。恼乱我心耶者上半是教乱下半是明形乱也

问。新疑与旧疑何异

答。旧疑但就正生疑。新疑邪正合生疑。旧疑就正生疑者。昔理教俱是佛法。而用理教互相疑故是正中生疑也。今邪正合生疑者。身子谓昔教是佛说今教魔说。故名邪正合生疑。断昔疑故即识大乘为实小乘为权。断今疑故即知一乘是正说非是邪说。故前章简一乘是实而非权故异于小乘。此章简一乘是正说而非邪说。以除此二疑即一切疑断一乘义圆也。佛以种种缘者第二明疑除。就文为二。初四偈正辨疑除。次一偈结于邪正。四偈为三。初一行领长行自开宗说。次两行领长行引证门说。后一行领上顺同门说。初半偈正领佛说教。下半辨于疑除也。其心安如海者。夫虚危假诳必心神睒烁。而今安定惔静。即知非魔。安者如山之安如海之旷。心神既同山海。则知非魔故疑断也。身子闻初自开宗说便以领悟。次两偈引证如文也。如今者世尊下第三领顺同门

问。但应言释迦亦开三显一。何故乃举初生出家得道说法耶

答。所以远言此四事者。寻迹由来自古至今始终皆是一佛。故知非魔惑乱也。又身子非但悟解三乘方便一乘真实。亦知从初生说法皆是方便。所以然者。道理唯一而方便说三。亦道理无生而方便说生。出家得道义亦类然也

问。未说寿量。云何以领真应耶

答。据迹而言。身子利根闻一知二。既解教之权实即领身之真应。若就本择者。身子既是大权助佛扬化。前以广领教之权实。令时众舍三悟一。今略开身之真应。亦令时众不执迹迷本也。世尊说实道下第二结于邪正。所以结正者。为令时众识一乘是佛说非魔说也。上半明佛有实魔无实。即判有无也。下半结于是非也。我堕疑网故者。第三此半偈身子引过归已自悔责也。闻佛柔软音。此第三颂长行结欢喜也。就文为三。初三句叹佛。次三句明欢喜。后一偈明自庆。三句叹佛者。初两句叹能宣之声。后一句明所说之法。三句明欢喜者。初一句正明欢喜。次两句举得离以释欢喜。后一偈明自庆者。初两句明作佛谓生物之福。后两句明说法生物之慧也。尔时佛告舍利弗下第三大段明如来述成。述成其领解不谬也。又将欲为其授记。恐时众疑云若行大因可得大果身子既修小行遂得作佛将非因小而果大。欲断此疑故述其往行明修因既积便得大果无所疑也。又身子本是小学今遂悟大者。此亦可疑。所以然者。诸大乘经皆令怖畏二乘之人遂得授记作佛者。堕于二乘地何所畏耶。是故释云。身子久修佛慧故得悟解耳。若实证小乘则难悟大道。故释论云。罗汉生净土根钝于佛道迂回稽留。不如直往菩萨。故诸大乘经令怖畏二乘也。就文为二。初明于大众中宣说者。昔教权诱事等私言。今开密藏义如公灼。是以告众。又授记有四种。今将欲现前授记使自他俱知故告大众也。又身子昔行大乘因现在悟大未来成佛。亦令大众现在修因未来作佛故告众也。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者第二述其往因也。就文明身子始终凡有三时。一过去学大乘时。二中途取小时。三今还为说大乘时。明过去学大乘时者。明于二万亿佛所修学大也。汝亦长夜随我受学者。上明教被缘。今明缘受教。世间有一夕之眠称为短夜。则有一日之觉称为短日。亦有无明昏寝称为长夜。朗然大悟称为长日。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者。前明于二万亿佛所而教化之。今释身子得就释迦佛法受学之义也。舍利弗下上明身子本学大时。今第二辨中途弃大取小时。初句明弃大。而便自谓下辨取小。智度论云。身子由施眼故不能度布施河。故弃大取小也。我今还欲下此第三明今为说大时。初忆念本愿谓菩提心。所行道故谓菩萨行。欲令声闻续菩提心还修菩萨行故说法华也。法华称教菩萨法者。令声闻人发大心修大行也

问。说法华通为五乘。何故言偏教声闻耶

答。三周说法正为声闻傍及四乘。故智度论云。法华经是秘密教。明阿罗汉授记作佛。所以然者。声闻人不知一有三无三权一实。今正对之故偏为也。汝于未来世下第四大段为身子授记

问。何因缘故为声闻授记

答。略明六义。一者证其所述信解是实。解若不实则不得记。由解实故得记也。故下文云我今无复疑悔亲于佛前得三菩提记。二者受记之言即是重明会三归一。以声闻作佛得知佛乘是实。佛乘既实则声闻为权。三者用此引物。明有信心故便得受记者。欲得受记宜生信心。四者欲令身子欣果行因。五者下文天龙八部乃至中下根人皆藉得记之言以为成信旨归。故与受记。六者发物往生净土之志。既于净土成佛并愿随从往生也

问。身子引何人生净土耶

答。身子是七众依止八部大师。师既于净土作佛。眷属悉愿往生。但身子引物凡有三时。初从外道引入佛法。二从小乘引入大乘。三从秽土引令趣净土也

问。授声闻记与菩萨何异

答。法华论云。授声闻记者令声闻得决定心。非谓声闻成就法性故。以如来法身与声闻法身无异故与授记。非即具足修行功德故。菩萨具足功德是故得记。就文为二。初明授上根人记。二明大众欢喜供养称叹。初又二。前长行次偈颂。长行为二。前辨行因后辨得果。行因者谓三世行因也。前长行初明二万亿佛。所谓过去修因也。次云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下明现在修因也。今文明未来修因也。就文为二。初明修因时节。二正辨修因。涅槃经云。有旃陀罗一发心于此贤劫成佛。而身子云无量劫成佛者。就教则久近适时。约悟无生亦久近随意。以悟无生不见久近相异。亦不见成不成异。故经云。无量劫一念。一念无量劫。无来无积聚而现诸劫事。则知了久近不二亦未曾久近。如大品云。生死道长众生性多。菩萨应如是正忆念。生死边如虚空众生性边亦如虚空。是中无生死往来亦无解脱者。故久近非久近也。供养若干下第二正明修因。初明供养佛以植福。奉持正法以修慧。具足菩萨总结行成。当得作佛下第二明得果凡有八果。一化主果。二国土果。三教门果。四时节果。五眷属果。六寿命果。七绍继果。八住持果也。号曰华光者。或可从时事以立名。如智论释往生品明三百比丘脱衣上佛举手为相得成佛时名为大相。又千天子见佛土庄严而发净心得记之时名庄严王佛。又释舌相品云。十万亿人见十方菩萨来以华供养而发心得记。故劫名华积。佛号觉华。如此皆因时事以立佛名。身子闻法华经最初领悟故。得佛时名为华光。华即法华。光谓信解。境智合目故号华光也

问。三根声闻悉悟法华。应并名华光耶

答。身子最初得悟故受华光之名。例同阿若憍陈如最初悟无而生智慧余人后悟别受异名也

问。诸经授记何故但授应身记不授法身记

答。授应身记即是授法身记。修因既满便证法身。方能以本垂迹。托净秽国土成佛化人。但法身犹如虚空无所不在。引物不便故不授法身记。应身有国土徒众化主教门。引物义便故记之也。国名离垢下第二明国土果也。然土未曾净秽。由众生心净秽故土有净秽耳。身子昔日无凡夫秽心。今悟一乘后离二乘之垢。既离凡圣二垢故得佛之时土名离垢。然心亦不曾垢净。约迷故称垢。约悟故称净。其土平正下。上标土名今出土体。文又二。前总明土体。次别明地处庄严。总明土体中又二。前明土体。次辨人物。离高下故称平。非尖邪故名正。无秽恶名清净。有众宝为严饰也。安稳下明人物也。离刀兵劫故为安稳。离饥饿劫故为丰乐。离疾病劫故为炽盛。琉璃为地者别明地庄严也。有八交道者别明道庄严也。此文从广至狭凡有三句也。初总明土。次别明地。后别明道。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下第三明教门果也。以本愿故说三乘者此为释疑。方便品云。诸佛出五浊恶世故说三乘。身子今出于净土。何故亦说三乘。所以释云。彼佛出时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是则释迦出秽土故说三乘。身子以本愿故说三乘。各有其所以也

问。身子何故本愿说三乘

答。身子于三乘中得悟一乘。还学释迦故施此化也

问。于净土说三化三乘众生不

答。可具二义。一者被三缘故说三教。众生往昔曾居秽土。备萦众苦故厌之愿灭厌之愿灭而性不可回。虽生净国称其本性为说三乘。如厌释迦之秽国生弥勒之净土秽心虽改三性不移故弥勒出于净土亦说三乘。二者身子之土虽无三缘但为菩萨传化余方故说三乘之教也。虽有二义以后义为正。故下但列菩萨无三乘众也。其劫名大宝庄严下第四明时节果。释迦名贤劫。贤者善也。此劫内有千佛善人出世。从化主立名故称贤劫。今从所化菩萨受称故名大宝。不以珠碧为珍。但用贤哲为宝。彼诸菩萨下第五明眷属果。初标菩萨数。若欲行时下叹菩萨德。如是菩萨充满其国者总结菩萨众也。舍利弗华光佛寿下第六寿命果。除为王子未作佛时者。如释迦佛若道俗合论则年八十若论佛寿但有五十。今亦然也

问。何故秽土佛寿短人寿长净土佛寿长人寿短耶

同类推荐
  • Hiero

    Hier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真武灵应真君增上佑圣尊号册文

    真武灵应真君增上佑圣尊号册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百字碑

    百字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十种曲四喜记

    六十种曲四喜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滇游记

    滇游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金戈情殇

    金戈情殇

    讲了一个传奇,写了一个故事,说了一段爱情。OK,没有了。
  • 何故何故

    何故何故

    亲友故去,挚爱离亡,命途多舛,非乃我意。少年热血,我命由我……何故?故人,故事,故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巨龙之围

    巨龙之围

    在野兽横生的末世,比野兽更可怕的是人心,比人心更可怕的是思想,而我这一生所求,无非真爱与自由。
  • 射手的荣光

    射手的荣光

    记者:有人说你是个软蛋,只敢在外面飘,你怎么看?埃里克:我是个射手。记者:有人说你是毒瘤,打铁无数,你怎么看?埃里克:我是个射手。记者:有人说你不是个好领袖,根本无法独自带队赢得总冠军,你怎么看?埃里克:嘿,伙计,我只是个射手……PS:每天加更1-2章,补之前断更的
  • 生命生活善与恶

    生命生活善与恶

    他是我我是他阴阴阳阳错错对对,天道不仁?还是命中注定?
  • 约会大作战同人

    约会大作战同人

    是模仿正版小说约会大作战。故事情节写于真实美九之后,也就是七罪篇。我会以不同的方式写出不一样的约会大作战
  • 宗主分天记

    宗主分天记

    我意分天,划天而治!分天三域,能治而帝!无为而仙,以凡为天!我之所令,既是你之天命!
  • 从富少开始的枯燥生活

    从富少开始的枯燥生活

    穷苦学生意外发现自己是超级家族嫡系子孙。自家学长竟是家族家仆?
  • 师父请留步

    师父请留步

    一睁眼,发现自己不仅变成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软萌小屁孩,还成了自家徒弟的徒弟,还有比这更悲催的事情吗?某七欲哭无泪,这发展不对啊!他好不容易重生,是为了抱得徒弟归的,怎么就成了自己的徒孙了?还得喊自己的徒弟叫师父?于是便出现了以下场景:某七:“师父,我跟你商量个事呗?”某末:“什么?”某七:“你看能不能把我改成你的记名弟子啊?”某末淡淡:“不能!”某七撒娇:“师父你最疼我了……”某末:“有一方法可行。”某七:“什么?”某末:“逐出师门。”某七:“……”好吧,不改就不改,师徒什么的不重要!但是!可是!为什么几年不见,徒弟身边怎么多出那么多烂杂草?于是某七倒插一脚:“我家师父不喜欢下棋。”“我家师父不喜欢娘娘腔。”“我家师父不喜欢小屁孩。”众追求者:“……那你家师父喜欢什么?”某七得意洋洋道:“我家师父只喜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