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荣幸地成立于新中国诞生的1949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为祖国培养造就了一批批教育及各种人才。一年一度的校庆,既是它成立的纪念,又是对师生教学成绩的检阅,也是对祖国奉献的展示。看那展室里,优秀的文章和美丽诗篇,歌颂着伟大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校庆的舞台上,赤子的朗诵,激情的讲话,欢心的歌舞,优美的剧作,展示着学生们的爱国才华。1953年校庆中,我的自报项目是演讲,其内容是自我世界观的改造。之前,我们灵石籍的同学很关心我,鼓励我做好充分准备,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了丑。我很有信心,一则是在小学就读时,正处解放战争时期,在老师的教导下,经常在集市上宣传祖国解放的大好形势,多人场合讲话自如;再则,讲稿是自拟的,心中有数。结果,在那次校庆的演讲中,我名列全校第二名,为我班争了光,为学校争了光。面临毕业分配,学校领导,要我带头表态,在国家暂时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忠于祖国,热爱教育事业,不计报酬,无条件地服从分配,为校争光。我以共青团员的身份,代表“五三”届毕业生,向校领导,向尊敬的老师,向全体应届毕业生真诚坦率地进行了表态发言。1954年1月学校领导指定我带领分配到灵石县的灵石籍、平遥籍的毕业生到灵石县教育局报到任教。经过两所重点校的任教实践,1955年我被评为全县优秀教师,并出席了山西省优秀教师会议,之后调行政工作。
近六十年来,母校太谷师范学校,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它的弟子遍海内。有的默默无闻,当了一辈子孩子王,将终身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有的自立自强,当上了讲师、教授、院校领导;有的当上了书法家、艺术家;有的成为县、市、省级领导骨干,有的成为军队领导骨干。我为母校而喝彩,我为校友而自豪。
而今古稀有六,笔墨笨蠢,还想为母校写几句感言:兴学育人职能崇,基因强国举世敬。日月星汉寿久长,母校精神与天同。
孟汝霖 太谷师范初18班学生,历任教师、联合校长、中学班级主任、灵石县委组织部干事,灵石县支部指导员副组长、工业局副局长、煤管局调研员,现任灵石县书法协会副主席。
§§6、太谷师范--晋中基础教育的“航母”
高宝鑫
太谷城乡人民群众在欢欣鼓舞庆祝解放仅仅半年后,1949年2月7日,华北人民政府即下文令榆次专署筹建山西省立太谷师范学校。3月,省人民政府人事厅委任冯瑞如为校长,4月1日正式上课,10日举行了开学典礼。
从筹建到开课不足两个月,如此速度,足见党和政府抓教育工作的决心和对太谷师范的殷切期望。
一
太谷城及平川乡村由于经过日寇长达八年的侵占掳掠,紧接着是国民党阎锡山三年的独裁统治,昔日的“金太谷”已是民不聊生。学校教育几乎名存实亡。一解放,原省立一联中改制的晋中三中与太谷县中两校学生仅二百余人,合并成立的太谷师范,校园是“南寺”即白塔院、孔祥熙宅园及南门楼道巷民宅两个院,既破烂又分散。同时成立的附小也是在简陋的安禅寺庙内。当时办学经费十分拮据,师生思想也较为混乱。因此建校初的当务之急是安定师生的情绪,建立正常的生活与教学秩序。
可喜的是省里派来了一位好校长。
冯瑞如,辽县(今左权县)人,1935年毕业于富有革命思想的省立国民师范。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任革命老区太行八中校长。他平易近人,与人为善、和蔼可亲。在太师的办学过程中与教师广交朋友,经常深入学生寝室、饭场、教师住所促膝交谈,征求意见,还常悄然到附小听课……他本人吃大灶饭,穿粗布衣、补丁鞋。校外人见到以为是学校的工友。
冯校长把办人民教育的理念和治校方略带到了新生的太谷师范。他首先采取发扬民主、加强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措施,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安定师生情绪,建立起正常的生活与教学秩序。
生源比较复杂。原两校甄别后留下的太谷旧生及从榆次、清源、徐沟、祁县招收的新生共五百多人,一下子全部成为公费的住校生。《寝室公约》、《自习公约》、《医疗卫生制度》等很快出台,使全校学生秩序井然。
冯校长的勤奋工作,艰苦朴素、为人正派、言传身教,感动了师生,人们都把他看作尊敬的师长,威信特高。所以从领导到教职员工及学生凝聚力很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太谷师范从建校伊始就有了艰苦朴素、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优良校风。
学校成立初,仅校长一名,教导主任一名,总务主任一名。教职员工六十余名。积极组织师生参加政治、文艺、体育等活动。当年5月学生会正式成立。6月,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青团的前身)的基层组织。新中国成立的当天,师生白天上街搞文艺宣传,晚上彻夜不眠举行了盛大的火炬游行。
以后一两年内学校相继成立了《巨轮壁报社》、《文化服务站》、合唱队、腰鼓队、剧团、军乐队、篮球队、女排、田径队、体操队等。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其活动能量在社会上影响颇大。
对教职工的政治、业务学习也抓得很紧。如1952年底,全校教职员在太谷县组织的各机关团体政治时事测验中,成绩名列榜首,平均分达87分,无不及格者。对学校威望有很大提升。
在教学方面,要求较严,很多教师备课充分,讲课认真,效率高,从不拖堂。对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从不马虎。
全校学生学习气氛很浓。当时同班学生中年龄相差三至五岁并不稀罕,但大多数能勤奋学习,开展比、学、赶、帮。都在为将来能胜任小学教师的工作而努力学好各门课程。
学校教风好、学风正,保证了教学质量。因此,太师的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上大多思想政治表现好,基础知识扎实,能力较强,能很快适应工作的需要,受到了各县欢迎。
二
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然有过几度艰难曲折时期,但历届师范人对太师的优良传统没有丢,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的方针指引下,太谷师范迎来了历史上的新时期。党中央拨乱反正,把学校教育提高到了重要的位置。学校在新形势下,全校师生团结奋进,开拓进取,各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及省、市的嘉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太师步入了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
明年,太谷师范将迎来建校六十华诞。太师毕业的学子数以万计,分布在晋中及省内外。从学校刊印的《学生名录》中统计,从正规的初师一班到1956年最后一批初师毕业生,分布在北京、天津、青海(支边分配)、新疆、内蒙古、河南、河北、黑龙江等十七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五十五名,仅北京就达十九名。大多数退休于教育界且很有成就。至于在省内太原、阳泉、吕梁等市的就更多,而且大部分都成为教育界骨干。
如今,晋中的教育事业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而晋中各县、市基础教育的师资绝大多数是太师学子,可以说太师对晋中的基础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受益最大的要数太谷县。这就是“近水楼台”。
三
坐落于太谷城内的太师半个多世纪以来,单说每届大批二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见习及三年级毕业生的实习,除附小外还分散到城关各小学及全县乡镇的很多小学,每次都有师范教师随班下去指导备课、听课、评议,原校教师做示范课要精心备课、认真做课、谈教后感等,还需评议实习生的课等等。这一系列活动,对师范生与原校教师是很好的促进、提高与交流。我认为是双方受益的,这实为太谷吃到了偏饭。在这方面附小教师体会最深,他们接待见习、实习次数和人数最多,经常举办观摩课、示范课,还需指导好实习生,不深钻细研教材、教法哪行?所以附小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就更快些,对其他见习、实习校何尝不是如此。
太谷现有多座品牌学校。太谷中学是省首批重点高中、三晋名校,二中也成为省重点高中、国家培养飞行员基地之一,职中也批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而三座高中连同太师本身二十多年来都曾有过两任以上的校长是太师的高才学子。太谷的高考成绩多年在全省屡创佳绩。
太谷的初中和小学等基础教育都各有特色。城区的三中、四中、五中及乡、镇某些初中,近十年来中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小学方面有附小、实验两座省示范小学,都是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省教育厅公布的重点小学。在省内均占有一定地位。农村也有多座小学办得很出色。如前几年某生,太谷北沙河小学毕业,入胡家庄学校读初中,考进太谷中学,应届进入清华大学深造,就是一例。
近几年来,太谷从高中到初中每年都有从晋中区内、区外甚至省城的学生慕名择校而来借读的达数千名。就连附小都有从外县来的住校生大几十名,当然还是严控制尽量不收。
太谷的普通教育办得如此红火,究其原因有诸多因素。但一是太谷的基础教育扎实。“万丈高楼平地起”嘛。记得十几年前,太谷中学在高考录取后,将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追踪给所在初中和小学报喜。他们认识到了基础教育的重要,也给初中和小学以鼓励,是好办法。二是“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一座学校除要有好掌舵人外,师资质量是关键。
这一切,与太师多年来培养出大批合格学子,充实到基础教育战线及其他无形的影响不无关系。
追忆母校的历史,使我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宏观内涵有了现实的较深刻的理解。
四
党中央早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在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市两个太师合并组建成晋中学院师范分院。年近“花甲”的太谷师范又焕发了青春。深信,两校领导和师生员工一定会不分彼此,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为把师范分院建设成一流院校而努力。
噫嘻!母校虽然迁离了太谷,但太谷籍已退休的和正在一线工作的数千名学子的心,永远与母校在一起。
太师--晋中基础教育的“航母”,更加大了马力,定会放出更多机群,将优良种子播向四方,为祖国培育出更好更多的茁壮栋梁。
高宝鑫 1954年太谷师范初师25班毕业到附小工作至1995年退休。历任教师、教导副主任、副校长(兼过四年党支部书记),山西省小学特级教师。曾任省、地区中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副理事长等。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