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秉掌大权,孝武帝对这种政由旁出的局面很不满意,于是秘密与贺拔岳相结,想依凭岳在关中的实力来牵制高欢。起初,贺拔岳遣行台郎冯景诣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见高欢,高欢与冯景歃血为誓,约与贺拔岳结为兄。冯景回去后,告诉贺拔岳,高欢奸诈有余,不可轻信。当时为府司马的宇文泰自告奋勇去出使晋阳,以观察高欢为人。宇文泰到了高欢那里,与高欢口答应对,敏捷雄辩。高欢心里暗惊,想把宇文泰收为己用,宇文泰却固辞而返。高欢当时哪里会想到,自己简直就是放虎归山,放走了这位此后再未谋面却是敌对一生的对手。
宇文泰回到长安后,对贺拔岳分析了当时形势:“高欢决不是那种甘于为臣下的人,他之所以还没有篡夺皇位,是惮于你们兄弟二人。至于侯莫陈悦其人,不过是个庸人,只是碰上了好机会,才得以居高位,其既无忧国之心,也就不为高欢所猜忌,只要早作准备,取之不难。如今河西费也头有控弦之骑不下1万,夏州刺史斛拔弥俄突拥兵3000,灵州刺史曹泥、河西流民纥豆陵拔利也各拥部众,心怀异望。因此,今如引军向陇,扼其要害,示之以威,服之以德,即可收其兵马,充实我军。西辑氐、羌,北抚沙塞,还军长安,匡辅魏室,这正是当年齐桓、晋文之举也。”贺拔岳听了非常佩服,于是派宇文泰到洛阳见孝武帝,秘密向皇帝陈述了这个打算,孝武帝听后大喜,加封宇文泰为武卫将军。
公元533年八月,孝武帝授贺拔岳为都督雍、华等20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贺拔岳以牧马为名,引兵西屯平凉(今甘肃华亭西),除了灵州刺史曹泥依附于高欢外,费也头万俟受洛干、夏州刺史斛拔弥俄突、河西流民纥豆陵伊利等皆归附于贺拔岳。秦、南秦、河、渭四州刺史也来到平凉,受贺拔岳的节度。当年,贺拔岳以夏州(治岩绿,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边塞要地,欲派得力之人为刺史,在众人的极力推举下,以宇文泰为使持节、武卫将军、夏州刺史。宇文泰到州后,抚慰流民,结好少数民族,很快控制了夏州局势。
公元534年春正月,贺拔岳准备讨伐曹泥,遣都督赵贵到夏州与宇文泰商议此事。宇文泰认为:曹泥虽然依附高欢,但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不过孤城一座,未足为忧,值得担心的是侯莫陈悦,贪而无信,必然为患,应尽早谋取之。贺拔岳没有听从宇文泰的意见,坚持己见,与侯莫陈悦共同出兵伐曹泥。然而陈悦早已受高欢密旨,出兵途中,借口商议军事,诱使贺拔岳入营,把贺拔岳给杀了。
贺拔岳死后,军中无人统帅,人心离散,在大都督赵贵的建议下,众人共推宇文泰为统帅,派杜朔周星夜奔夏州告之。宇文泰闻讯,当即率帐下轻骑驰赴平凉,为了防止事变,令杜朔周帅众先据弹筝峡(今甘肃平凉西北)。宇文泰行至安定(今甘肃泾川北),正巧遇上高欢派来招抚贺拔岳部众的侯景。宇文泰言辞俱厉的数说侯景,侯景听了之后不敢再前往平凉,中途就回去了。孝武帝元修听说贺拔岳被害,遣武卫将军元毗为使前往宣旨抚慰,并调贺拔岳所领部众归还洛阳,及元毗到平凉,宇文泰已被众将推为统帅。
宇文泰统领了贺拔岳的军队后,一面命诸军戒严,准备进讨侯莫陈悦,一面上表孝武帝,并与元毗及诸将刑牲盟誓,相约共扶王室。孝武帝于是下诏以宇文泰为大都督,统领贺拔岳所部的人马。
宇文泰得到孝武帝的正式承认后,立即准备进攻侯莫陈悦。原州(治高平,今宁夏固原)刺史史归,原来是贺拔岳的亲信,贺拔岳死后,史归竟然投奔了侯莫陈悦。侯莫陈悦又派遣王伯和、成次安领兵2000助史归镇守原州。因此,宇文泰首先派都督侯莫陈崇率领轻骑1000奔袭原州,不费吹灰之力就擒获史归、王伯和及成次安等,绑了送去平凉。公元534年三月,宇文泰调发诸军,在原州会合,准备攻打侯莫陈悦。四月,宇文泰率军来到木狭关(今宁夏固原西南),正逢大雨雪,平地积雪二尺。宇文泰素来知道侯莫陈悦胆小而且多疑,于是命令军队加速前进,出其不意的直扑侯莫陈悦的大本营水洛城(今甘肃庄浪东南)。侯莫陈悦听到宇文泰大军到来的消息,留了1万人守水洛城,自己却领着大军退守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陇城镇)去了。宇文泰大军来到水洛,守军当即就出降了。宇文泰马上又率领轻骑数百直奔略阳而去。侯莫陈悦听说后,不敢恋战,又退守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去了。当时南秦州刺史李弼亦在侯莫陈悦军中,见侯莫陈悦败势已定,于是暗中派使者去见宇文泰,请求作为内应。当天晚上,侯莫陈悦弃城逃跑,军中不战自乱,士卒纷纷来降,宇文泰纵兵奋击,大破侯莫陈悦军。侯莫陈悦仅与子弟及麾下数十骑遁走灵州,宇文泰急令镇守原州的宇文导在前面堵击,又以都督贺拔颖领一军尾追,至牵屯山(今宁夏固原西)追及,侯莫陈悦自知无法幸免,便自杀了。随后,宇文泰又遣都督刘亮攻取了盘踞豳州(治定安,今甘肃宁县)的侯莫陈悦一党的孙定儿。然后又以重兵威逼,迫使氐王杨绍先称藩,送妻、子过来当人质。十一月,遣李虎、李弼等讨伐曹泥,第二年,曹泥投降,灵州就此平定了。宇文泰将大军置于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以加强控制。
宇文泰平定秦、陇后,实力增强,孝武帝封宇文泰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略阳县公,承制封拜,成为仅次于高欢的有力人物。
孝武帝重用宇文泰,与高欢则算是彻底绝裂了。534年7月,魏孝武帝亲师十万军队屯于河桥,以斛斯椿为前驱列阵于邙山之北,攻打高欢。斛斯椿向皇帝请两千兵马趁夜渡黄河趁高欢立脚未稳进行偷袭。孝武帝开始时觉得此计很好,黄门侍郎杨宽劝道:“现在这紧急关头把兵权给别人,恐生他变。万一斛斯椿渡河偷袭成功,那可是灭掉一个高欢又生出另外一个高欢啊。”孝武帝闻言马上下令斛斯椿停止发兵。斛斯椿叹息道:“皇上不用我的计谋,真是天意不兴魏室啊。”在关中附近的宇文泰也听到风声,对左右讲:“高欢数日内急行军八九百里,疲军迎敌,是兵家大忌,正好乘其疲惫奇袭。当今皇上以万乘之尊御驾亲征,不主动出击渡河决战,反而沿河据守,很是失策。而且长河万里,只要一个地方被突破,必败无疑。”
两军未交锋,孝武帝一方已有贾显智、田怙等人暗中约降,高欢很快就率军渡河。魏孝武帝慌忙召集众臣商议对策,有的讲要奔依梁国,有的讲南依贺拨胜,有的讲西就宇文泰,有的讲守洛口死战,众口纷纷,不能定夺。朝臣元斌之与斛斯椿争权,从军中跑至孝武帝处,欺骗皇帝说高欢军队已经逼近。孝武帝又惊又急,一面派人召斛斯椿还军,一面带着几个本家王爷率5000兵马准备出逃。大家暗中知道皇帝要西逃,夜里就跑了大半。惟独武卫将军独孤信单骑追随皇帝。试想,成千上万的人马往洛阳方向跑,惟独独孤信一人只身匹马逆向而追,情景感人至深。孝武帝叹道:“将军您辞父母、抛妻弃子跟随我,人们常说‘世乱识忠臣’,此言不虚啊。”天日昭昭,这位风度翩翩、忠心耿耿的奇男子最后虽为宇文泰所害,但后代荣宠无比:长女为北周明敬皇后,四女为元贞皇后,七女为隋文帝皇后。北周、隋、唐三朝天子均是他的后人,诸子也加官进爵,门庭赫赫。此为后话。
孝武帝一路饥渴困顿,缺粮少食,最后在长安东阳驿遇见帅兵迎驾的宇文泰。高欢自晋阳发兵以来,给皇帝上了四十多封奏表,都没有答复。他还亲自帅兵追赶孝武帝,目的是把皇帝追回以掩免逐君出逃的过错,最终没有实现此愿。无奈,高欢回洛阳后立清河王的世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时年11岁。当时清河王元檀自己已经准备好当皇帝,高欢怕他日后不好控制,就选择了这么个少年推上帝位,以免重蹈覆辙。从此,魏朝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孝武帝好不容易逃到宇文泰这里,谁知道却是才出虎穴,又入狼口。据说孝武帝有堂妹三人,都没有出嫁,名义上封为公主,在宫中实际上充当孝武帝的嫔妃。其中一个平原公主元明月最受他宠爱。为消乱伦之丑,宇文泰怂勇西魏元姓诸王把平原公主从孝武帝身边抢出来杀掉了。孝武帝恨恨不平,美人被夺,悲愤可知,他不时在宫内弯弓搭箭,或以刀砍击桌案,宣泄不平,言语之间也掩饰不住对宇文泰的恨意。宇文泰在皇帝身边耳目甚多,闻此也做事干脆,派人把毒药放进孝武帝酒里,毒死了这位很有主见的皇帝,时年25岁。随后,宇文泰立平原公主的亲哥哥元宝炬为帝。
至此,北魏的两大权臣高欢与宇文泰正式割据东西,分别控制着个傀儡皇帝,可谓东成西就。两人具有一统北方的雄心,这两位命中注定的对手必将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高欢与宇文泰堪称乱世枭雄,两人初次见面时就感到对方非是池中之物,想必也猜到对方可能会成为自己日后的劲敌。但他们大概没有想到,两人真正成为了一生的对手,谁也不服谁,谁也吃不掉谁。东魏西魏之间大战先后五次,高欢宇文泰双雄对峙,可谓北朝历史上最值得书写的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