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三年(725年)十月,41岁的玄宗,东封泰山,古代帝王封禅之礼,表示大功告成之意。此时的玄宗,渐渐迷信道家的长生不老之术,生活日益奢侈。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玄宗五弟薛王李业去世,此前,玄宗已经有二哥、四弟相继去世,这些朝夕相处的同气兄弟的去世,不仅使玄宗失去了饮酒、击球、唱歌的伙伴,也更让他心头挥不去人生无常的阴影。薛王的丧礼刚过,50岁的玄宗就派人到恒山,礼请著名道士张果到洛阳宫中,访以长生不死之术。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玄宗爱妃,40岁依然被皇上眷顾不衰的武惠妃(698-737)突然去世,进一步给玄宗以沉重的打击。正是在心灵空虚的情况下,杨玉环来到了玄宗身边,并且得到宠幸。在唐玄宗的宠爱迁就下,杨氏家族很快衍化出一股腐朽势力。他们仗着杨贵妃是天子的红人,滥用特权,穷奢极欲,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杨氏家族最为得势的人物,还不是这五家,而是杨贵妃的一个远亲——杨国忠。他不但在生活上骄奢淫逸,较之前几家尤甚,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平步青云,显赫一时,成为杨氏家族政治上的代表,最终左右和影响着整个大唐帝国的命运。
杨国忠利用杨氏姐妹的关系,巧为钻营。天宝时期,权相李林甫陪客太子李亨,利用杨国忠是皇亲国戚,得玄宗宠爱而敢在他面前进言,竭力拉拢到自己麾下。杨国忠乘机投靠,作为自己向上爬的机会,因而伙同杨慎矜、吉温等人充当爪牙,积极参予迫害太子李亨势力的各种行动。他们在京师另设立推院,屡兴大狱,把太子的许多党羽除去。李林甫先是提拔杨国忠当监察御史,后又提拔做检校度与员外郎,兼传御史等。杨国忠又善于揣摸玄宗的心思而投其所好,以聚敛有功,很快升为度支郎中。天宝七载(748)六月,又升迁为给率中,兼御史中丞,专判度支事,成为很有影响的重臣。
李林甫善于献媚取宠,妒贤嫉能,口蜜腹剑,阴险专横。他从开元二十二年(734)五月开始任宰相,前后长达十几年。面对这样一个政敌,杨国忠自有主张。他首先收买了李林甫的心腹酷吏吉温,采纳了吉温提出的剪除李林甫党羽的建议,先打击李林甫的亲信党羽。天宝八载(749),刑部尚书、京兆尹萧炅因贪赃犯罪被贬为汝阴太守。天宝九载(750),御史大夫宋浑也以同样的罪名被流放潮阳。这都是杨国忠向唐玄宗秘报并建议处治的。眼看着自己的亲信被贬被流放,李林甫对杨国忠恨得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
天宝十一载(752九、十月间,南诏又屡次骚扰边地,蜀人上表奏请身兼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前往镇压,以安定川、滇局面。老奸巨猾李林甫把这看作报复杨国忠的良机,奏请唐玄宗应顺应民意,派遣杨国忠颌兵攻打南诏,企图把杨国忠从中央政府中排挤出去。杨国忠心知肚明,临走时,哭诉李林甫在陷害自己。杨贵妃也感到这样对她和杨家都不利,就向唐玄宗求情。唐玄宗答应让杨国忠先去打仗,不久再召回朝廷担任宰相,并亲自赋诗为他送别。
各十月戊寅,唐玄宗巡幸华清宜,已重病在身的李林甫随行前往。唐玄宗知其病情日重一日,难以复原,就派使者召还杨国忠。
杨国忠掌权以后,所执行的政策措施和李林甫大同小异,有不少政策继续沿用下来。他更加专横、更加腐朽。自我标榜“以天下为己任”,志大才疏。在朝廷上,恃宠无所顾忌,公卿以下,他都随便指使,大臣们都很忌惮地。就连左相老臣陈希烈也畏其权宠,凡事都着杨国忠脸色行事,不敢稍有异议。天宝十三载(754),杨国忠干脆把他排挤出相位;同时看准文部待郎韦见亲软弱可欺,易于控制,建议唐玄宗任命韦见素为宰相。韦见素任宰相以后,基本上不敢议论朝政,只是明哲保身。这跟八年前李林甫建议任用陈希烈为宰相如出一辙。杨国忠还在地方上到处安插亲信党羽,如派司勋员外郎崔圆任剑南留后,实际行使节度使职权,以协助他管理西南各地;又任投靠他的魏郡太守吉温为御史大夫,担任京畿、关内采访等差使,帮助他控制京畿地区,形成了进退可据的势力网。
杨国忠执政期间,曾两次发动了征讨南诏的战争。天宝十载(751年),杨国忠上任京兆尹不久,遂乘机推荐自己的老友和党羽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并命其率兵攻打南诏,结果大败,士卒阵亡六万人,南诏投附吐蕃。对此杨国忠不但没有处罚鲜于仲通,而且还为其大叙战功。接着,杨国忠又请求第二次发兵攻打南诏。玄宗便命令在长安、洛阳、河南、河北各地广泛招兵。杨国忠派御史到各地去抓人,把他们带上枷锁送到军营。父母、妻子哭声遍野。十三载(754年)六月,杨国忠又命令留后、侍御史李宓率兵,再次攻打南诏,结果又遭惨败。两次攻打南诏,损兵折将近20万人。杨国忠专权误国,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动辄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用兵,不仅使成千上万的无辜士卒暴尸边境,给少数民族地区造成了灾难,而且使内地田园荒芜,民不聊生。
杨国忠为了笼络人心,发展自己的势力,让文部选官不论贤不贤,年头多的就留下来,按照资历有空位子就接官。按惯例,宰相兼兵部、吏部尚书,选官应交给侍郎以下的官员办理,规定的手续十分严格,须经三注三唱,反复进行,从春至夏才能完成。杨国忠却自示精敏,先叫胥吏到自己家里,预先定好名单,然后把左相陈希烈及给事中、诸司长官都叫到尚书都堂,读—名便定一名,一天就完了。当全部结束之后,杨国忠便当着大家的面说:“左相和给事中都在座,就算经过门下省了。”于是,选官大权就这样由杨国忠一人垄断。从此门下省不再复查选官,侍郎仅仅负责试判,致使选官质量下降。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杨国忠迎合和满足了一些人的权欲,因而颇得众誉。为此,杨国忠的亲信京兆尹鲜于仲通、中书舍人窦华,侍御史郑昂等授意选人,请求玄宗给杨国忠在省门立碑,歌颂其选官有“功”。玄宗让鲜于仲通起草碑文,并亲自修改了几个字。鲜于仲通为了向杨国忠献媚,便把这几个字用黄金填上。
杨国忠的私生活更是纸醉金迷,腐朽堕落。初入京师时,他就常住在堂妹兼旧情人虢国夫人家里。虢国夫人是个寡妇,兄妹俩就公开在一起鬼混。后来杨国忠在长安修建了两处私宅,其中一处在宣阳纺,虢国夫人的府第在宣阳坊的左边,杨国忠的府第紧挨着宣阳访的南边。两宅相通,往来方便,从此昼会夜集,没有礼度。有时两人坐车并辔入朝,甚至还在马车上公开调情嬉闹,招摇过市。杜甫诗《丽人行》中“杨花雪落覆白萍,青鸟飞去衔红巾”句就是暗指杨氏兄妹的越礼行为。
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借口是讨杨国忠。杨国忠与安禄山都是天宝年间的新贵,同样受着玄宗的宠通。但是,杨国忠的发迹要比安禄山晚得多。天宝十三载(754年)春,玄宗按照杨国忠的意见召安禄山入朝,安禄山赢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让安禄山当宰相(加同平章事),并令太常卿张垍草拟诏敕。杨国忠知此立即劝阻道:“安禄山虽有军功,但他目不识丁,怎能当宰相。如果发下制书,恐怕四夷轻视朝廷。”玄宗只好作罢,任安禄山为左仆射。至此。安禄山与杨国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锐激烈,一触即发。加之杨国忠任宰相后,官吏贪渎,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终于使安禄山发动了以讨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