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爰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一直是动员和鼓舞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年大学生要成为坚定的爱国者,就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自觉陶冶爱国之情,激发爱国之志,以自己的建国之才,化作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爱国主义是一种古已有之的优良传统,它一直是中华民族巨大凝聚力的象征,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虽然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但它却是连续不断的传统,每个时代都为这一传统注人新的内容,使之历久弥新。作为历史上形成的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思想力量的爱国主义传统,今天我们仍需要加以继承和发扬。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
什么是爱国主义?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1.爱故土、爱人民和爱国家的统一
爱国主义就其最一般的意义来讲,正如列宁所说:“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深厚的感情。”(1)可见,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热爱。在汉语里,“祖国”一词的词义最初意指“祖先的国度”,是列祖列宗们的共同生活区域,也就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父母之邦”。在英语里,“motherland”或“fatherland”表示祖国,也含有“父母之邦”的意思。现代意义上的“祖国”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广,包括了现代“国家”概念的基本内容。现代意义上的祖国至少包含自然要素、社会要素和政治要素三个要素,是一个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于一体的综合概念。爱国主义所忠诚、热爱、报效的祖国是国土、国民和国家组成的社会共同体,因此,爱国主义必然以爱故土、爱人民和爱国家为最基本的内容。
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祖国,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她首先就是我们脚下这块世代生息、繁衍的广袤土地,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我们对祖国的爱就源于对这片哺育自己的土地的最朴素而真挚的爱。无论是远离故乡的游子,还是远涉重洋的侨胞,都对故乡、故土有着深深的爱恋,他们常常随身珍藏着一瓶家乡的水,或者一捧故乡的土,表达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壮丽的山河,秀丽的风景,丰富的物产和不胜枚举的人文景观,自古就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和爱国者的赞美。他们或用最美好的语言、诗句,或用最动听的乐曲,或用丹青画笔,讴歌和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热爱各族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我们的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因为她拥有辽阔的土地、壮丽的河山、丰富的物产,更因为她拥有世世代代生息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亿万各族人民。古语“民为邦本”说得好,没有人民的土地,无论怎样富饶美丽,也不过是一块未开垦的原始的蛮荒之地。各族人民是伟大祖国的根本所在,是伟大祖国的创造者,祖国和人民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热爱祖国各族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正是有了人民的辛勤劳动,有了各族人民世代的努力,才使祖国成为一个富有实际内容和生命力的有机体。没有人民的祖国是不存在的,离开人民谈爱国是不切实际、毫无意义的。
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在阶级社会,祖国与国家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祖国”的内涵中更突出民族性和自然属性,而“国家”的内涵中则强调政治性和阶级属性。所以,从概念上我们不能把祖国和国家完全混同,不能误以为爱国家就是爱祖国的全部内容,而忽视对故土和人民的热爱。同样,祖国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又是具体的。国家离不开国土和国民,国土和国民又隶属于一定的国家。国家是分裂还是统一,是兴盛还是衰败,都与国土完整与否、与国民的命运休戚相关。所以,爱国家是爱国主义不可缺少的重要政治内容。
但是,国家的政治性和阶级属性使我们不能不管国家的阶级性质和进步与否,盲目地爱任何性质的任何国家。事实上,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里,爱祖国和爱国家是分离的、对立的,爱祖国主要是爱自己的民族、国土和人民,而爱国家则意味着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阶级工具。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爱祖国和爱国家才是统一的。
2.从爱国情感到爱国觉悟、爱国行为的升华
马克思主义认为,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和意志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和巩固起来的一种团结凝聚国家和民族、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道德和人生价值规范。
爱国主义作为人们的一种主观精神和行为状态,表现为从爱国情感到爱国觉悟和爱国行为这样三个不同层次并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性基础。我们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后代,伟大的祖国是养育我们的母亲。爱国情感就是人们对伟大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它的表现十分丰富,有赞美、依恋、自豪、自信、自尊、归属和忠诚、责任等许多美好的感情。同时,爱国情感是爱憎分明的情感,那种对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危害国家安全和败坏国家荣誉的一切言行、人物和事件产生的仇恨、憎恶和气愤等情感也是爱国情感的一个重要方面。
爱国觉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性升华,它建立在爱国情感基础上,能帮助人们从本质上理解问题,避免感觉的片面性,进而从世界观、人生观的高度确立爱国主义的信念,并自觉地将之转化为报效祖国的爱国行动。这种爱国觉悟表现在对待爱祖国的问题上,就是把爱现在的社会主义祖国与爱历史上的中国一致起来。在思想领域,对历史中国的认识有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中国持全面的否定态度;另一种是复古主义观点,不加分析地推崇历史上的中国,主张用传统的儒家思想改造现实的中国。这两种观点的共同错误之处在于,人为地割裂了历史中国与现实中国的联系,片面地对待历史和现实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历史的发展和现状。
我们提倡的爱国主义觉悟更强调在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中国的基础上,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在如何正确认识今天中国的问题上,社会上同样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例如,有人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有人只看到西方社会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无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取得的成就;有的人只看到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却不考虑造成这一差距的历史原因,对祖国的前途失去信心;有人还因此嫌弃自己的祖国,千方百计离开祖国;更有甚者,有的人出于对西方物质生活的向往,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卖良心、人格,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中国近现代历史已经证明,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正确看待祖国的历史和现实,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真正把爱国情感提升到爱国觉悟的高度。
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只有将爱国之情、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化作效国之行,言行一致,才能成为真正的爱国主义者。要实践爱国行为,首先要把爱国情感和爱国觉悟转化为明确、坚定的爱国志向,确定报效祖国的人生奋斗目标,这是爱国行为的导向。其次要掌握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本领,这是实施爱国行为的基本条件。最后,要发扬艰苦奋斗和献身的精神,敢于正视爱国行为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爱国行为不仅是一种个人的实践活动,更是全体人民的集体实践活动,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科学等各个领域,各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都是爱国行动。每个人的爱国行为只有融人集体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种群众性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中,产生了无数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谱写了爱国主义的壮丽篇章。
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古老的中华民族给世人带来了许多不解之谜:为什么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幸存至今的文明古国?为什么这个古老的民族在遭受了近代半殖民地的厄运后,仍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随着1997年7月1日香港和1999年12月20日澳门相继回归祖国,人们更加清楚了其中的奥秘,那就是这一切都源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
1.古代的爱国主义传统
维护祖国和民族的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内容。从孔子的“一匡天下”、孟子的“定于一”、荀子的“文王载百里而天下一”,到董仲舒的“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都体现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的思想,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爱国行动的精神动力。
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因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后人世代传颂;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世人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气节;爱国诗人陆游病危之际,仍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为了保卫国家边疆的安宁,“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郑成功抗击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世代传为佳话。这些爱国英雄及其爱国事迹形成的古代爱国主义传统,激发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激励着炎黄子孙在祖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前仆后继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此外,封建社会中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为反抗阶级压迫和残酷剥削而掀起的农民起义,无不在动摇反动统治的同时,也推动了祖国的社会进步。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更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不懈地开发着祖国的自然资源,改造着祖国的自然环境,涌现出了大禹、李冰、徐霞客等为人民造福的优秀代表。在科学文化方面,历史上出现的四大发明、《诗经》、《齐民要术》、《本草纲目》、京杭大运河、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等等,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为祖国创造的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代表。
2.近代的爱国主义传统
1840年以后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是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瓜分,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时代特征,决定了中华民族近代爱国主义传统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封建主义压迫,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
中国近代爱国主义始终与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联系在一起。最早“睁眼看世界”的魏源提出了著名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向西方学习、寻找救国之路的先驱。此后,无论是清政府内部的抵抗派、洋务派,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及人民群众自发的斗争,尽管其主张各有不同,在是否维护清王朝统治阶级方面也有不同的见解,但是,他们抵御帝国主义侵略和振兴中华的愿望是一致的。虽然这些爱国志士的努力最终都因为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而功败垂成,但他们爱国救国的精神和实践,唤醒和鼓舞着中国人民为改变国家积弱积贫的面貌,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求新的思想武器、开辟新的救国道路,为迎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新阶段的来临创造了条件。
3.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新阶段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转折点,它作为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我国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我国爱国主义传统开始向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创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爱国主义运动的崭新历史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理想,从而把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推进到当代及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阶段,使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获得了新生,得到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和境界的升华。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和特色,不同的阶级和政党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中国共产党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正如江****所说:“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的。”
4.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基本内容
虽然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表现形式,但是,无论是古代爱国主义、近代爱国主义,还是当代爱国主义,它们之间都是一脉相传的,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概括地说,这一传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一,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各族人民用自已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奋斗,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作出了巨大贡献,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第二,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自大一统国家形成以来,中国曾多次出现民族分裂的局面,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流。而且,历次太平盛世都出现在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环境下,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第三,反对侵略,维护祖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爱国主义不仅激励中国人民反对国内民族压迫,而且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每一次帝国主义侵略都更加激起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反对侵略的决心,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维护了祖国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第四,反对倒退,推动祖国繁荣进步。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始终存在着进步和倒退两种力量的较量。正是各族人民坚持同一切阻碍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势力和腐朽社会制度不懈斗争,才使中华民族历经坎坷磨难而不衰,至今仍生生不息,走向新的辉煌。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爰国主义
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其经济、政治和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迄今历史上最高类型的爱国主义。
一、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在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下形成的爱国主义主题。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主要任务从反帝反封建,变为使祖国繁荣富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民族富强的必由之路。因此,正如《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世界上任何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人都希望祖国繁荣富强,民族兴旺发达,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也都根据各自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为实现这一目标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人民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探索和经历多次失败后,从各种救国和建国方案中,最终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事实证明,这一历史选择是惟一正确的选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在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等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初见成效,已经初步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但是,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够成熟、完善之处,资产阶级、封建统治阶级和小生产思想的影响还将长期存在,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我国富民强国之路指明了方向,也由此规定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主题。所以,凡是符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做法,都符合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主题的要求,都是爱国的表现。
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特征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是历史上最高类型的爱国主义,它与以往的爱国主义相比必然带有一些自己的时代特征,这些时代特征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主题要求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江****在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及其先进分子历史选择的结果。
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证明: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正确指向。这一结论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社会主义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爱国主义应该提高到社会主义的高度。首先,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的一部分,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在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这个梦想只能是空想。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前提和必要的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仅需要全体人民的参与,更需要大家的奉献,只有热爱祖国的人,才能真正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并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的发展方向,爱国主义必须提高到社会主义的高度。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所以,爱国主义必须与正确的政治方向,即社会主义的方向联系起来。当然,在现阶段还无法要求全体人民都能够自觉地把爱国主义提高到社会主义的高度,香港、澳门虽然已经回归,但“一国两制”的方针没有改变,所以还不能要求港澳同胞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这正如******同志所说的,对“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但是,对于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要求就应该高一些,应该把爱国与爱社会主义自觉统一起来。
我们在强调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同时,不能简单地将二者等同起来。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层次,既有对共产党员要求的,与共产主义理想相一致的爱国主义,也有适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还有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只有分清爱国主义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爱国热情,从而更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爱国与爱共产党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举世瞩目,不容抹杀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真正代表。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虽然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曾有过失误,但是不能因此而怀疑或否定党的领导,因为那毕竟是前进中缺乏经验造成的,而且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和拥有无数优秀儿女的政党。实践已经一再证明:在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是没有前途的。诚如******所说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就呜呼哀哉了,哪里能有现在的中国?所以,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如果动摇了,中国就会出现倒退、分裂和混乱,就与爱国主义原则相违背。因此,爱国主义与热爱中国共产党是统一的。
3.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缺一不可。因此,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之中。二者的统一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社会主义爱国主义要求人们把本民族的命运同全世界人民的正义斗争和进步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切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维护祖国和民族根本利益和尊严的同时,不以任何借口侵害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尊严,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并坚守永不称霸的承诺。二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表现在国内事务方面,主要就是一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既是爱国主义事业又是国际主义事业。对于中国而言,只有将本国的事情办好,努力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更好地尽到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
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提倡的国际主义与今天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所谓“世界主义”是不同的,而且是根本对立的。另夕卜,经济全球化虽然已经成为无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但是,这并不否定爱国主义的重要性,相反,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亚洲金融危机已经从反面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过程中,越是积极融人全球化进程,就越是要突出本民族、本国的利益和特色。在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所以,在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显得更加重要。
4.爱国主义与对外开放的统一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爱国主义并不意味着闭关自守或盲目排外。历史已经证明,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但是,对外开放也不等于“全盘西化”,更不意味着崇洋媚外。对外开放的目的是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加快发展,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这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的统一,是对外开放与爱国主义统一的基础和保证。所以,爱国主义与对外开放之间不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更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而且在方向上是一致的。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在对待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关系问题上容易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主张闭关锁国的狭隘的民族主义,一种是妄自菲薄的民族虚无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不是爱国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更与爱国主义背道而驰。所以,爱国主义与对外开放的统一,还体现在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这也是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所必需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的产生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不能忽视它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但是,要特别警惕防止把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行为打成狭隘民族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在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和对外开放的环境中是最容易产生的一种错误思潮,它完全否定中国的文化传统,主张照搬西方,很容易变成卖国主义,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祖国的根本利益和对外开放的初衷,它与爱国主义是不相容的。
第三节 做坚定的爰国者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世纪,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给青年提出的历史使命。做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是当代大学生的必然选择。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用自己的热情和才智,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才能成为真正的爱国者。
一、育爱国之情
青年学生要培育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为此,就需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因为只有懂得历史,才能对祖国有全面、深刻、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才能珍惜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把现实的国情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正确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原因,科学地评价现实状况,把对祖国朴素的热爱转变为深沉而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感,把握祖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发展脉络,以及发展的大趋势,从而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当然,培养和树立民族自尊心并不是否定我们的缺点和失误,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以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实现振兴中华的夙愿,摆脱落后,走上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爱国之情还表现在要拥有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热爱祖国和人民,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摆正自已与祖国和人民的关系,做到以服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改革开放为出国留学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大批青年学生有机会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接触和体验国外社会环境。但是,与其他不发达国家出现的现象一样,有些人到了国外,滋生了崇洋媚外的心态,嫌弃祖国落后,学成后不愿回国为祖国和人民服务,而是滞留在国外,还有一些人为了摆脱还不发达的祖国而加入了外国国籍。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过: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一个不关心祖国命运的人,不可能是个爱国者,他的灵魂是没有归宿的。所以,青年学生要成为坚定的爱国者,要培养自己的爱国之情,必须以赤子之心关心祖国的命运,把自己和祖国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并做到服从祖国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立报国之志
中国自古就“爱国忧民有古风”,爱国与忧国忧民从来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因其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声,说出了无数爱国者忧国忧民的爱国心声,流传千古。可见,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古人尚且知道“位卑未敢忘忧国”,当代青年学生要成为坚定的爱国者,更应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辉煌成就,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青年学生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树立远大的报国志向,感受到自己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神圣职责。在全球化的潮流面前,具有忧患意识,就是要认识到和平与发展都是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时代还需要继续解决这两大问题。不能因为有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争取和平的发展环境,而掩盖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新式殖民主义的事实。只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存在,和平和发展问题就无法得到彻底解决。特别是某些西方国家,始终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繁荣富强,它们千方百计地破坏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苏东剧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企图尽快除掉中国这个社会主义的“最后堡垒”。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的霸权行为,只能激发青年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年学生在增强忧患意识的同时,又要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建设好社会主义祖国的自信心。世界上希望我们好起来的人毕竟是多数,想“西化”和“分化”我们的人也客观存在。这是当今中国发展中无法回避的事实。例如,在1989年的政治风波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企图以压促变。当时******就此向全世界明确宣告:“世界上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锁、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国。”这就是爱国主义传统的体现。
大学生要立报国之志,还要勇于承担报效祖国的历史责任感。中国人自古就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当代大学生更应有勇于承担报效祖国的历史责任感。我国著名原子能专家钱三强,就是因为有着为祖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自己贡献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报国之志,才能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并为新中国的原子能工业和国防科学技术作出了突出贡献。任何人爱国志向的树立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影响、家庭熏陶和学校教育的结果。当代大学生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和反抗外来侵略和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业绩,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的爱国精神,自觉继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肩负起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同时,也要了解中国的国情,这是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还很少,对国家和社会的认识和了解也比较肤浅,容易受到外界思潮的影响,因此,向大学生全面介绍我国国情非常必要。只有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才能客观地分析我国的优势与差距,使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
三、成建国之才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是新时期赋予每个大学生的神圣历史使命,为了肩负起这一历史重担,青年学生仅有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是不够的,还应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21世纪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刻苦学习,增强建设祖国的才能,抓住机遇,尽快缩短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是每一个热爱祖国、有志于报效祖国的青年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
建国之才不仅包括占领高科技制高点的能力,而且在于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坚定的信念,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使自己的知识真正为祖国为人类服务。后者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更加重要。首先,青年学生要自觉维护祖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民族尊严。一些以“民主国家”自居的西方国家,经常打着“人权”的旗号,对中国搞“人权外交”,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欺骗性和长期性,青年学生对于西方的“人权攻势”、“人权外交”必须保持警觉和民族的尊严。******同志对此曾针锋相对地指出:
“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而且,“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同志的这些论述为识破西方的“人权”攻势提供了武器,为青年学生认识人权与国权关系提供了一个基本原则。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如果像某些人标榜的“科学家也无祖国”,在哪里都是为全人类服务,那么,他就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格和国格。那样,钱学森那一代科学家就不必冲破重重阻力返回新生的祖国了。目前,世界各国间的竞争激烈,我们在这样的竞争面前应该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现在的世界,每一项新出现的科技成果,首先要为该项成果的拥有国服务,发达国家不仅拥有强大的科技力量和雄厚的人才资源,还不断用各种优越的条件吸引发展中国家培养的青年人才,为自己服务。所以,它们往往是先进科技的最先受益者。为了保持在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发达国家一向对发展中国家封锁科技信息,所以,尽管科学技术在最终意义上会为全人类造福,它的作用会超出国界的限制,但对每个国家的贡献却是不一样的。究其原因,不仅科学技术在一定时期内是有国界的,特别是关系到国防、经济等重要领域,而且更因为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所以,大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最终会贡献给全人类,但首先要贡献给自己的祖国。
四、履效国之行,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思想感情和意识形态,也不仅是一种行为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而且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所以,要成为坚定的爱国者,对爱国的理解就不能仅仅流于空洞的口号或抽象的理论层次,必须走向实践。只有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才能把爱国主义理论落到实处,做到言行一致,才能算作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在和平年代,爱国行动主要的不是体现在干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而是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体现在各种具体而细微的事情当中,需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因此,好高骛远、理论脱离实际,不屑于做具体事情或做不好具体事情的人,对祖国和人民也就不可能做出真正的贡献,更谈不上是爱国者。
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青年大学生从爱国主义者走向共产主义者的必由之路。从爱国主义出发,投身到革命实践中,逐步接受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进而成为共产主义者,这是中国自“五四运动”以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其他先进分子共同走过的道路。他们的成长经历揭示出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必然的内在联系。实践的爱国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基础,是走向共产主义的桥梁。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主义者首先是爱国主义者;共产主义是爱国主义的最高境界和最终归宿,爱国主义者只有成为共产主义者才能得到思想境界和人生品格的升华。
当然,我们在看到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的同时,应该承认,爱国主义并不等于共产主义,也并非每一个爱国主义者都必然是共产主义者。爱国主义者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共产主义者。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更非易事,需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把自己的觉悟提高到共产主义思想的高度。同时,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也不是不可能的,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对于每个爱国者来说,只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积极投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够从坚定的爱国者成长为自觉的社会主义者,最终成为共产主义者。
第四节 思考题
1.怎样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2.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4.怎样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