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50800000002

第2章 木匠与雕花匠

1.清贫家世

湖南湘潭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百草葳蕤、繁花娇艳、山色空蒙、水光潋滟,风光十分旖旎迷人。杏子坞又叫杏子树,又名殿子村。星斗塘因早年有块陨石坠落在水塘里而得名,在杏子坞的东面,紫云山的脚下。紫云山在湘潭县城的南面,风景煞是好看。

有个叫烟墩龄的地方,便是齐姓人氏家祠所在地。齐家世代务农,祖祖辈辈过着清苦平淡的生活。到了性情刚直、敦厚质朴的齐十爷这一代,因为正处乱世——太平天国失败,湘勇横行乡里,日子越发过得缺滋寡味,贫穷的齐家真是惨淡经营而日不敷出。

同治二年,即1863年11月22日,阿芝(齐白石)的出生无疑为这个疾苦交加的家庭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欢乐和愉悦。穷人家的孩子生来就比不上有钱人家的金贵,但作为齐家长孙的阿芝,却是全家的掌上明珠,虽不说千娇万宠,却也疼爱有加。祖父齐十爷、祖母齐十娘只有一个儿子——就是阿芝的父亲齐以德,是一个老实本分、很怕事、肯吃亏的敦厚男子,每逢有冤没处伸时,常常把眼泪往肚子里咽,性格十分懦弱。好强的齐十爷虽说不是对儿子很失望,对于阿芝的降生着实怀有一种希翼和期待。还有,这个长孙的出生日期与齐十爷恰巧是同月同日,老人很欣慰很单纯地想到,说什么孙子也不会忘了他这个爷爷的。因此,在对阿芝的疼爱中,又多了一分难以说清的渊源。

阿芝的父亲性格懦弱怕事,他的母亲齐周氏却正好相反,是一个既能干刚强、又十分通情达理、勤俭持家、人缘颇佳的女性。齐家因为有了齐周氏的帮衬,到也不被左邻右舍欺凌和轻视。

齐周氏娘家在周家湾,离星斗塘不远,其父周雨若,也就是阿芝的外祖父,是个教蒙馆的村夫子,为人正直清高,家境也是十分凄苦清贫。阿芝母亲嫁到星斗塘的头一天,按湘潭旧俗,婆婆要开箱检验媳妇的嫁妆,称为“检箱”。阿芝的母亲正在为简朴、寒酸的嫁妆而暗自羞赦时,秉性纯厚而同样出身清贫的祖母却说:“好女不着嫁时衣,家道兴旺,全靠自己,不是靠娘家陪嫁东西来过日子的。”是啊,人穷只要志不短,铮铮硬骨照样令人尊重的。

阿芝的母亲婚后三天,就下厨房做饭,粗细活儿全揽过来,对公婆孝顺敬重,对丈夫恩爱有加,勤苦劳作,克己俭家,齐家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苦简淡,却也和美畅快。阿芝生活在这样一个贫寒而充满温情的家境中,不能不说是他的福分和运道。

然而,贫寒的生活往往最缺乏的不是真情、欢乐而是营养。齐周氏温良纯厚的性格,养成了要苦先苦自己的习惯。家里有点什么好吃的,总是先敬翁姑,然后是丈夫,最后才轮到自己,这样以来,对一个身怀六甲的孕妇,长期营养不良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出生后的阿芝因先天性的营养不足而体弱多病。

阿芝的降生为清苦的齐家增添了无数的欢乐,因为他孱弱的体质和时常闹病,为齐家那种单纯而平和的欢乐蒙上了一层阴影。而本来就缺乏营养的阿芝,乡间的大夫又迷信认为不能动荤腥油腻,阿芝的母亲听信大夫的话,为了阿芝,任何油荤都忌口,这样对吃母奶的阿芝来说,无异雪上加霜,阿芝更是病根不断,真是愁煞了齐家老少。

当时已有五口人的齐家,有几间东倒西歪的破屋,住倒不用发愁,但五张口仅靠一亩水田维持,其艰难可以想见。齐家的这一亩田,叫“麻子丘”,比别家的一亩要大得多,好年成可以打上五、六石稻谷,但还是管不了五口人的温饱,没办法,阿芝的祖父与父亲还得四处找零工做,以补贴家用。

星斗塘的人做饭是烧稻草的,阿芝的母亲齐周氏见稻草上面总会零星得挂着几颗稻谷,觉得烧掉可惜,就用捣衣的椎子,一椎一椎地捶下来,一天下来,竟然能得谷子一合,一月就有一升,一年就能积三斗六升稻谷。等积累得多一点,她就拿去换棉花。还自己种了麻,这样以来,阿芝的母亲就春天纺棉,夏天绩麻,然后织成布,染好颜色,缝制成衣裳,齐家上上下下的衣服,就自给自足了。闲暇时光,齐周氏养鸡喂猪,不独改善了家里的伙食,也能换几个零用钱。在祖父母、父母的勤劳操持下,阿芝虽然不能象富人家孩子那样锦食玉衣,却也能粗茶淡饭、麻衣粗布地不知衣食之忧。

依照齐家宗派的排法,阿芝这一辈,排起来应该是“纯”字,所以阿芝派名“纯芝”,齐家上下都叫他为“阿芝”。后来做了木匠,主顾们都叫他“芝木匠”,有的客气的称他为“芝师傅”。阿芝号“渭清”,祖父给他取号为“兰亭”。齐璜的“璜”字,是他的老师取的名字,“频生”也是老师给取的号,“白石山人”是老师为他取的别名,别人叫的时候省略了“山人”,就叫“白石”,后来竟然成了阿芝最常用的名号了。

两三岁时的阿芝,总是疾病不断,他的祖母、母亲,也不知烧了多少香,拜了多少菩萨,磕了多少头(为了表示心诚,婆媳俩常把头磕得“咚咚”响,额角都肿得象个大柿子),又是请巫师、又是请神婆,还是无济于事,阿芝的病照样好好坏坏得拖了不少日子,可真把亲人们给折磨够了。

说来也怪,到了能说话走路的时候,不知为何,阿芝的病竟然好了。这对阿芝的全家来说,真是喜从天降,几年来笼罩在齐家的阴郁顿时烟消云散了。原先那种单纯而平和的快乐又充满了阿芝的生活空间。

穷人家没什么值钱的家当,何况阿芝一家只能穿阿芝母亲自制的麻布粗服。可以想见一件羊皮袄对于阿芝的祖父意味着什么,可以说这是他一辈子的积蓄和最珍贵的家当了。到了冬天,宠爱阿芝的祖父敞开皮袄,将阿芝紧紧裹在怀里,一种护犊之情顿时荡漾开来。齐十爷曾多次感叹说:抱了孩子在怀中暖睡,是他生平的第一乐事。

2.山野顽童的诗、书法、绘画启蒙

阿芝四岁时开始认字,生平认识的第一个字就是“芝”字,而且是祖父齐十爷做的启蒙先生。齐十爷也是略通文墨,认的字很有限,也就三百来个,这样到了阿芝七岁的时候,已经将祖父教的字反反复复弄得滚瓜烂熟、烂记于心。祖父认为自己再也无力教授孙子时,开始长吁短叹:为家庭的贫困不能供养孙子读私塾,为孙子过人的天分被耽误。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阿芝的外祖父周雨若在枫林亭附近的王爷殿设了一所蒙馆,这样,阿芝虽然无力交纳学费,因为是亲外孙,也得以在外祖父的蒙馆寄学。枫林亭离阿芝居住的白石铺有三里来地。阿芝穿着母亲连夜缝制的蓝布大褂,衣贯簇新地由祖父领着,来到外祖父的蒙馆。七岁的阿芝满怀新奇而虔诚地在孔夫子的神牌前磕了几个响头,然后在外祖父面前拜了三拜,算是正式进入蒙学。据说行了很为隆重的大礼后,就能在日后成为相公。

在外祖父的蒙馆——枫林蒙馆上学后,阿芝先学《四言杂字》、《三字经》。因为已经有了祖父教的三百多字的基础,再加天资颖慧,阿芝读起这些书来一点也不觉得费力,在同学中很是出类拔萃,也深得外祖父的嘉许和喜爱。之后,外祖父又教他读《千家诗》。也许是阿芝的骨子里有一种对诗词的爱好,读起《千家诗》来,一上口,就觉得和顺溜,音调也很动听,越读越起劲,虽然读得是“白口子”(阿芝的家乡管只读不写、也不讲解的书叫“白口子”)书,因为认识了一些字和不俗的功底,对所读的诗竟也能一知半解,为二十多岁时读《唐诗三百首》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为了阿芝读书,祖父真是倾其所有,将他珍藏的一块断墨,一方裂了缝的砚台,郑重其事得交给了阿芝,也算是“文房四宝”中的“二宝”了。再添置一管毛笔和一些描红纸,阿芝读书所用的“四宝”就备齐了。

那时读蒙学,写字也是一们主要功课,刚开始则以描红为主。天天在描红纸上描呀描,稚气的阿芝开始烦腻了,就开始在描红纸上涂起鸦来。

没承想阿芝这一涂鸦,却一发不可收拾起来。一张稚嫩纯朴的《雷公像》,却是后来成为大师的阿芝的第一幅正式有名目的绘画作品。阿芝这第一幅画,画得也的确不容易。

在他的故乡,新产妇的门前要挂一幅雷公像以避神驱怪。这种画笔意粗糙,出自于乡间的画匠,是用朱笔在黄纸上画的。阿芝母亲生二弟时,门前也有这么一张雷公像,阿芝见了很有兴趣,后来在邻居家又见到了,越看越喜欢,也越觉有趣,很想摹仿它画下来。刚开始,对着雷公像画时,总是把它画得尖嘴猴鳃得像只怪鸟,很不满意,后来灵机一动,用一张包过东西的薄竹纸,覆在画像上面,用笔勾影出来,感觉还很像原作,蒙馆的小伙伴们见,无不啧啧称奇,都说画得象极了,而且纷纷抢要阿芝画的雷公像。这种初试牛刀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阿芝绘画的信心和兴趣。最主要的,这种因绘画而带来的快乐,虽然是阿芝稚嫩的心灵所无法预测的,却在不知不觉中启迪了一位天才艺术家的心扉。

后来他就干脆将描红纸裁开,半张半张地画,先是不厌其烦地画星斗塘的钓鱼老头及杂货铺的焦老头,画过多次后,竟然能将老人们的面貌身形,画得很是肖似和形象,使小伙伴一看便知画的是谁,这种写实性——阿芝后来正式习画时才知道的——仅有七岁,而且只是靠自己琢磨和涂鸦,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表现得很强烈,的确难能可贵啊。

后来他又开始画那些他天天可以见到的花卉、草木、飞禽、走兽、虫鱼等。凡是眼睛里见到过的,阿芝都满怀兴趣地去画,比如牛、马、猪、羊、鸡、鸭、鱼、虾、螃蟹、青蛙、麻雀、喜鹊、蝴蝶、蜻蜓等,多得不胜记数。这时的阿芝,对绘画开始痴迷和上瘾起来,尽管因撕了写字本被外祖父责骂过,却还是忍不住悄悄地找一些包装纸啊什么的,不停地在上面画啊,画啊,阿芝的同学也开始发现,阿芝所画的对象越来越像了。阿芝的画在同学中已然晓有名气而广为流传。

3.辍学的辛酸

从1870年的正月十五到当年秋天,就是阿芝读书的整个阶段。正沉浸在读书、绘画之趣中的阿芝,到了秋天,因田间的稻子要收割了,蒙馆和“子曰店”照例都得放“扮禾学”,正值“扮禾学”,阿芝刚巧又病了,只好弃学回家。再加那年天公不作美,田里收成十分淡薄,对于已经添丁加口的齐家,无异于瓦上添霜。青黄不接的时候,连饭都没得吃了,阿芝又是多病,真把个齐周氏愁得要死。好在阿芝的病终于好了,在这种节骨眼上,阿芝的母亲也别无他法,哽咽着对阿芝说:“年头儿这么紧,糊住嘴再说吧!”年景不好,田地又不多,一家人从年头忙到年尾,还是糊不住嘴,日子很是惨淡。

八岁多的阿芝就留在家里,帮着做些家务事,就此中断了读了不到一年的蒙学。辍学对于阿芝来说是痛苦的、不是心甘情愿的却又无可奈何,看着母亲曾经秀丽的脸庞日益苍老、皱纹多得如丘壑,阿芝不忍心也不愿拂母亲之意,只好暗自为辍学而伤心落泪、黯然神伤。阿芝也深知,母亲也是迫不得已:祖父、祖母年事已高,全部重体力活都压在父亲懦弱的肩膀上,下面还有两个嗷嗷待*的幼弟,一应家务事都得由瘦弱的母亲来承担,的确是不胜体力啊。懂事的阿芝从此就留在家里,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一件事对阿芝的印象是最深的:家里的存粮吃完了,母亲要他到田里去刨点芋头回来,用牛粪煨着吃,很香甜,却又很辛酸。芋头刨完了,阿芝就到后山去挖野菜回来当饭吃。穷人家的苦,苦到什么程度,惟有穷人才能知道,豪门贵族岂能明白?后来每逢画芋头,阿芝总是百感交集,回忆当年的艰辛生活,有一首诗可以揭示他的这种感觉:

一丘香芋暮秋凉,当得贫家谷一仓,

到老莫嫌风味薄,自煨牛粪火炉香。

4.牛背上的学堂——吾幼挂书牛角

辍学后的阿芝,从9岁到12岁,都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挑水、种菜、扫地、打杂、打柴。与弟弟、小伙伴们一起打柴,是阿芝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与小伙伴们“打柴叉”——就是用砍好的柴,每人取出一捆,一头着地,一头靠在一起,这就算是“叉”了,一般是三个人玩。用柴耙远远轮流掷过去,谁能掷倒了叉,谁就能赢得别人的一捆柴,掷不倒的算是输,也就输掉了自己的一捆,三人都掷倒了,或者都没掷倒,那是没有输赢,两人掷倒,就平分输的一捆,每人赢得半捆,最好是一个人赢了,可以得到两捆柴。因为三捆柴在一起,柴耙又不是很重,掷倒那个柴叉,还真不容易,一捆柴的输赢,总是可以玩上半天,这种不用花钱的娱乐,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也是极大的乐趣。

在阿芝万般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强装笑颜离开枫林蒙馆时,极为怜爱和疼惜阿芝的外祖父曾送了一本焦黄的线装书《论语》给阿芝,对阿芝说:“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不无夸张之处;但书中许多精辟的见解是十分宝贵的。下学期本来就要学这部书了,你有信心、兴趣,拿去慢慢读。有了前一段的基础,读这就容易多了。有不理解的地方,随时可以来找我。”

秋天来了,阿芝在做完家务活、打了柴后,就到村边、山头放牛。牛角上挂着他心爱的书本。牛慢慢地踱着,悠闲地吃着青草,他就取下书,躲在向阳的稻草垛里,如饥似渴地读起《论语》来。阿芝靠着过去读过《千家诗》和《百家姓》打下的基础,加上他过人的悟性和天分,居然能理解书中内容的十之七、八,但碰上一些典故之类的问题,对于阿芝来说就很难了。他就记上记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去找外祖父释疑。

在向外祖父请教《论语》中的典故后,阿芝想到了一个问题:《颜渊篇》上有一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可当今的情况并不如此,老百姓穷得吃不上饭,住不上房,可当官的,却是朱门酒肉臭啊,这好象有悖于圣道啊!外祖父周雨若很是吃惊,阿芝小小年纪,不但对论语钻研得这么深刻,而且很有思想和头脑,竟能看出这么个尖锐的社会问题。

外祖父带着悲愤而激昂的语调说:“孔门叛逆多得很!宋季以下,将儒学,从朱熹始。不过,这些人表面上俨然正人君子,背地里却男盗女娼,横行乡里,欺行霸市,欺压百姓,残害朋比,中饱私囊,哪一件不是所谓的孔门嫡传干的!可是,又都打着圣贤的牌子去治人。从外祖父的一席话中,阿芝明白了一个道理:书不可不读,读了要深明大义,要正直。读了书,去残害百姓,不如不读书。”

阿芝就是凭着自己对学识的不懈追求和过人的毅力,硬是把一本《论语》读得倒背如流,而且,还一字一句地、用端正洒丽的楷书仔细地抄了一遍。当他将原书还给外祖父时,外祖父见阿芝这么肯用功,深感欣慰啊!原先怕阿芝耽误功课而干涉过阿芝画画的外祖父,现在突然问阿芝还画画吗?阿芝不好意思说,还画,而且是天天画,已经成了习惯了,改不了了。

外祖父若有所思地说:练练也好,或许将来会有出息。元代的王冕也是放牛娃,同你一样,天天画,终于成了一代大师。得到外祖父肯定和勉励的阿芝,以后更是坚持不辍,看书、练字、画画,一天也没中断过。家里经济拮据,无钱买纸,疼爱他的祖父竟然可以在重病时不买药吃,省下钱给他买大字本、笔和墨,阿芝将这些来之不易的纸看得很珍贵,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节省纸笔的办法:从山上采集一些红土,制成红墨汁,先在纸上写一遍红色的大字,第二遍才用黑墨汁写,然后,又将本子翻过来,在反面上又写一遍,这样,一个本子,就可以当三个本子用。还是孩子的阿芝从母亲的辛劳和憔悴中、从祖父、父亲、祖母的含辛茹苦中知道了生活的艰难,这种节俭习性的养成使他终身受益,这岂是那些不知稼穑之难的富家子弟所能体会到的?

阿芝作为齐家的长子,一直看得很金贵。祖母、母亲因为他打小体弱,听信了算命瞎子的话:“水星照命,孩子多灾,防防水星,就能逢凶化吉”。于是,买了一个小铜铃,用红头绳系在阿芝的脖子上,母亲还取一块铜牌,牌上刻着“南无阿弥陀佛”,和铜铃系在一起。母亲说:有了这块牌,山上的豺狼虎豹,妖魔鬼怪,都不敢近身了。阿芝外出打柴或放牛时,每当黄昏日落时,祖母就倚门探望,听到铃声又远到近时,就知道阿芝回来了,祖孙俩无不欢喜雀跃,温情融融。

在杏子坞星斗塘高大挺拔的枫树下,青草肥美、荷叶碧绿的水塘边,一位少年,手拿书本,孜孜不倦地读着,时而摇头低吟,时而掩卷沉思,时而抚掌称快,时而手拿树枝,在冻结坚硬的地上飞快画写。不知不觉中,夕阳西下,夜色已然阑珊,沉浸在书海中的阿芝这才想起,今天是出来打柴的,可天色已晚,柴还未砍半根,这可如何是好。匆忙中砍了半捆柴,拾了几块干牛粪,回到家已经很晚。草草地吃过晚饭,连忙取出纸笔,准备练字和画画。

满脸沧桑和无奈的祖母见状,忍不住对阿芝说:“阿芝,你父亲是独子,你是我的长孙,我一直把你看做夜明珠、无价宝似的,原想着我们家从此添了一个好劳作,你父亲也就有了帮手。没承想,你小时侯体弱多病,我和你母亲,急成个什么样子?现在你能砍柴了,家里等着柴烧,你却天天只管写字,俗话说得好: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天要是没有米吃,阿芝,你看怎么办呢?难道说,你捧了一本书,或是拿了一支笔,就能饱了肚子吗?唉,可惜你生下来的时候,走错了人家啊!”祖母红着眼圈,深深地叹了口气,又说:“你命苦,才读了半年书,就停了。公公、父亲看你聪明好学,小小年纪又上不了学,心里怪不好受的,几天里都不说话。你要懂我们的心,不是不让你看书,家里实在穷,你父亲、公公地里活又忙不过来,还要出去打短工,只有靠你砍柴、挑水、放牛、做家务活。其实,婆婆怎会不让你读书呢……”祖母说不下去了,凄苦的脸上布满纵横交错的皱纹,凄凉的泪婆娑而下。祖母的话很朴实,但很有道理,对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帮衬家里做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读书画画也只能是一种奢望啊。

从此,懂事的阿芝每天都要先把柴打好,把家务活做完就迫不及待地取出书本纸笔,专心致志地用功起来。

5.爱情、亲情

转眼,阿芝已经12岁(1874),由于坚持不懈地读书,他对《论语》中谈到的许多问题,理解比过去深刻多了。他看起来要比村里同龄的孩子知书达理、文质彬彬,加上本质淳朴忠厚,所以深得家人和村里父老乡亲的爱怜。

一天,阿芝听到屋里有很多人在说话。只听婆婆说:“阿芝这孩子,百里挑一,要不是家里光景不好,读书总是头名。在家里也勤快,什么活抢着干,12岁了,给他娶个亲。儿大当婚,女大当嫁,了却一桩心事。”

原来在湘潭县这个地方,有种风俗习惯,男孩子很小就娶亲,为了给家里添个干活的人手。把媳妇接过门来交拜天地、祖宗、家长,名目叫“拜堂”。儿媳妇的岁数,总是比男孩子要大,等到男女双方都长大成人了,再选一个“好日子”,合衾同居,名曰“圆房”。在未“圆房”之前的女孩,就叫“童养媳”或“养媳妇”。

年仅12岁的阿芝少不知事,对于娶亲的有种羞赦和朦胧的向往,但是对于娶亲究竟有什么好处,他真的不知道,倒是母亲的一句话提醒了他:“人大了,总要成家立业的,媳妇过了门,家里多了一个人干活,减轻一些你的负担,可以都一点时间看书。”是啊,当时的阿芝对于娶媳妇,也就是看到了这个令他心动的前景。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自古以来,没有人能抗拒,阿芝也不例外。

在媒人和祖父母、父母的安排下,1874年的正月21日,阿芝与那个叫陈春君的俊秀、勤快的姑娘见面了,说见面,其实也只是看到了姑娘的身影,脸貌什么的都没来得及看清。距第一次见面不到十天,一顶花轿将陈春君抬到了齐家,在喧闹的锣鼓和鞭炮声中,拜了天地,拜了父母,阿芝就算成家了。当夜,阿芝还是与公公睡一个房。眼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孙子长大成人,而且已经娶亲,做公公的心里特别满意和踏实,所以睡得特别沉和熟,留下阿芝在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新媳妇长得什么样?她是否对我满意呢?她愿意与我共度此生么?她会不会嫌弃齐家的贫穷……

第二天早上,阿芝在一阵犬吠中惊醒了,正在他穿衣的当头,闪身进来一位身材玲珑、面相俊美的姑娘,她娇羞地、含情脉脉地为阿芝叠好被子,旋即转身而去,阿芝的心怦怦直跳,姑娘转身的一刹那的天真、纯情之美,令阿芝心动,也许从这一刻起,他才真正地情窦初开了。

阿芝的结发妻子陈春君,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12月26日出生,比阿芝大一岁,是阿芝的同乡,家境贫寒,从小在家里操作惯了,嫁到齐家后,帮助阿芝母亲做饭洗衣,照看小孩,既勤恳又有耐心,从早到晚,手脚不停的,里里外外,跑进跑出,真是料理家务的一把好手。齐家上上下下对她无不称赞,都非常喜欢她。阿芝懵懂而幼稚的心里已经很喜欢春君了,心里乐滋滋的,却又不敢露在脸上,怕被人戏称为“疼媳妇”,那样会在乡人面前抬不起头的。所以,两个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没人的时候,常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之间已经非常有好感了。直到阿芝19岁——1881年,在他学雕花匠出师之日,家人拣了个黄道佳日,请了几桌客,与春君“圆房”了,阿芝与春君才算真正结成了夫妻。

就在齐家上下沉浸在阿芝新婚之喜中时,一阵惊雷把阿芝与家人都震懵了——最疼爱他的祖父,在端阳节那天驾鹤西去了。想着祖父用炉火钳子划着炉灰教他识字,用黑羊皮袄围抱了阿芝在怀里暖睡,早晚不辞劳苦送他去枫林上蒙学,为了他能有笔墨读书画画,祖父重病时不肯买药,坚持把买药的钱给阿芝买纸墨。这些往事叫阿芝回忆起来真是又感动又辛酸,把阿芝看得比自己的命还要重的祖父的逝世,这种打击对阿芝来说是刻骨铭心而永世难忘的。

记得阿芝第一次去星斗塘,是祖父抱他去的;关于星斗塘的许多传说故事,也是祖父用充满慈爱而舒缓的声调讲给阿芝听的。星斗塘的大树、水塘、水塘里的鱼虾、一草一木,都留下了阿芝与祖父一起游玩的回忆……阿芝在一种强烈的悲痛中来到星斗塘,看着星斗塘活跃而生动的游虾,那飘逸的身姿,奇特的触须,不知不觉中把脚伸进了水塘,不料一阵剧痛唤醒了他对于与祖父生离死别的苦痛和幻觉,原来是虾的大钳子夹住了,生生地疼。

阿芝在父亲的帮助下,捞上了两只透明的虾,深怀兴趣地观察着,然后摆上笔墨,对着游虾细细地描绘起来。对于祖父的那种撕心裂肺的思念,也只有当阿芝沉浸在绘画之中时,才能暂时忘却。阿芝后来喜欢和钟爱画虾,与思念祖父、天生对虾的喜爱也不无关系。

6.木匠生涯

贫穷的齐家实在拿不出钱来处理的丧事,在邻里乡亲的帮助下,东凑西挪,好不容易张罗了六十千文钱(合那时的银圆六十来块钱),总算把祖父的后事给办理了。为祖父的去世哭了三天三夜、粒米未进的阿芝,在祖母、父母和妻子春君的劝慰下渐渐地克制了自己。

祖父在世时,田里的一应活计,都是祖父与父亲操劳,阿芝虽已长到14岁了,却因体弱力怯,从未做过田里的活。现在,全部的重活都压在父亲一个人的肩上,父亲实在不堪重负啊。再加不断地添丁加口,家境一日比一日艰难。有一日,父亲对阿芝说:“你岁数也不小了,学学田里的事吧!”父亲就手把手地教阿芝扶犁。学了几天,身体孱弱的阿芝顾得了犁又顾不了牛,顾得了牛又顾不了犁,来回折腾,弄得一身的汗一身的泥,也没有把犁扶好。父亲只好教阿芝插秧耘稻,整天地弯着腰,在水里泡着,比扶犁更难受。阿芝拖着疲惫而瘦弱的身子在田里劳作的情景,父亲齐以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母亲齐周氏的焦急比起父亲更甚。夜深人静时,他们便商榷起阿芝的前途来。对于阿芝的聪明好学和在绘画上的灵气,母亲不止一次地听外祖父提及过。从外祖父那深怀惋惜和怜爱的眼光中,母亲真的心如绞痛,痛惜阿芝出生在这样一个贫穷落魄家境中,天资聪慧却无书香无缘。母亲从阿芝画的虾中虽然看不出其艺术性,却看得出来画得活灵活现,简直象极了。父母担心的问题,祖父在世时也是最不放心的。

农家重活阿芝不胜体力,但作为齐家长子,他又必须分担养家糊口的责任。怎么办呢?可真是把祖母、父母愁坏了。后来,大家都一致认为,只有让阿芝学一门手艺,将来既可以养家,又能让阿芝免除重体力劳动的苦疫。可是,学什么手艺好呢?一家人踌躇再三,还是没有拿出准主意。

在阿芝15岁那年,有一天,一位被家乡人称为“齐满木匠”,名叫齐仙佑的本家叔祖来阿芝家给阿芝祖母拜年,阿芝的祖母是他的“堂嫂”。阿芝的父亲请他喝酒的当头,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让阿芝学木匠吧。于是,父亲跟“齐满木匠”在推杯换盏中就把阿芝学木匠的事谈妥了,而阿芝的木匠生涯,在父亲领他去仙佑叔叔家里行了拜师礼后就正式开始了。

“齐满木匠”的手艺,是粗木作,也就是所谓的大器作,平时也就是盖房子啊,做粗糙的桌椅板凳和种田的犁耙之类的活计。刚开始,阿芝天天拿了锯子斧子这些工具,恭恭敬敬地跟他学艺。到了清明节,天气转暖,乡邻们开始建房。仙佑叔祖带了阿芝去给他们立木架。盖房子时用的大檩子,对于力气小的来说,无异于蚍蜉撼大树,既扛不动,也扶不起,这可把仙佑叔祖气坏了,当即就以阿芝不中用为由,把他给辞退了。尽管阿芝的父亲怎样求情也不肯收留阿芝做徒弟了。

初学木匠的阿芝经历了这样的打击,不能不说不沉重。好在憨厚、执着的父亲不甘于阿芝的学艺就这样结束,又四处托人情,找到了另一个粗木作的木匠——齐长龄。这位齐师傅人很和善,对阿芝也很体贴。阿芝为自己的体力而担忧时,齐师傅却劝慰阿芝:“你好好练吧,什么事情都是练出来的,常练练,就能把力气练出来了。”阿芝在师傅的安慰中,逐渐从被辞退的委屈和屈辱走出来,除了学技术,就是练体力。后来情况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转:一般中等的木头,说扛就扛,放在肩上,走起路来,不慌不忙,轻松自如。齐长龄师傅看到徒弟肯学,不惜力,肯吃苦,又聪敏,非常怜爱他,太重、太费劲的活都是自己做,尽量让身单力薄的阿芝干一些技术性比较强、教轻松的活。

得到师傅厚爱的阿芝在这种宽松、仁厚的环境中,手艺也日趋成熟起来,心情也十分舒畅,师徒二人你尊我爱,非常融洽和睦。

日子在不经意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秋天。一天,阿芝与师傅收工回家,远远见狭窄的田埂上走来三个拿了木匠工具的人走来,等他们走到身边,只见齐师傅低眉顺眼、满脸笑意、必恭必敬地侧身站立向他们问好。可那三个人非常倨傲,略微点点头,爱搭理不搭理的样子,叫阿芝非常纳闷。就不解地问师傅:“我们都是木匠,师傅为什么要对他们那么恭敬?”头一次,阿芝见师傅阴沉着脸说:“小孩子不懂规矩!我们是大器作,做的是粗活,他们是小器作,做的是细活。他们能做精致小巧的东西,还会雕花,这种手艺,不是聪明人,一辈子也学不成的,我们大器作的人,怎敢和他们平起平坐呢?”年轻气盛的阿芝当时听了,似乎明白了师傅对他们恭敬的原因,却又很不服气,心想:“他们能学,难道我就学不成?”从那时起,阿芝暗暗地下决心学小器作了。

7.晓有名气的雕花匠

光绪四年(戊寅,一八七八),阿芝16岁了。心疼阿芝的祖母见学大器作非但要用大力气,还要爬高上房,又吃苦又危险,担心他干不了。母亲也怕他没学成什么手艺,倒弄出一身病来,总是得不偿失啊。家里人就商量,想让阿芝换一门别的手艺。阿芝就将那天在路上碰到小器作师傅后的感触和想法说出来了,家里人都认为可以考虑的。正好齐长龄师傅也有意让聪明好学的阿芝去学小器作,还给他推荐了一个叫周之美的名雕花匠,称他用平刀法雕人物、花卉是一绝。阿芝听了更是跃跃欲试。父亲也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了周之美师傅的情况。

在齐师傅的举荐下,父亲托人到周师傅那去说,一说竟然就成了,就这样,阿芝从学木匠转学雕花匠,他一直以来所喜欢的画画竟然派上了大用场。

周之美师傅的雕花技艺,在白石铺一带非常有名,阿芝跟从他学艺后,师徒俩非常投缘。一般来说,象周师傅这样因身怀绝技而经常出入于名门望族门庭的手艺人,往往会持才傲物,然而他对阿芝却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不象一般的手艺人那样有着严重的门户之见或留一手,而是倾其所有、手把手教授阿芝雕花的基本技法。先是将自己的全套雕花图案让阿芝观看、学习、临摹。阿芝虽然从未中断过画画,但对于这么精美的仕女画、花卉、走兽图案画,还从没见过和描习过,所以兴致特别高,学得也特别上心。周师傅觉得阿芝比谁都可爱,他没有儿子,简直把阿芝当亲生儿子看待。他常对人说:“我这个徒弟,学成了手艺,一定是我们这一行的能手,我做了一辈子的工,将来面子上沾些光彩,就靠在他身上啦。”

乡邻们听周师傅这么说,都夸他名下有个有出息的好徒弟。对于师傅的这种刻意提携,阿芝是没齿不忘的。在周师傅的精心调教下,阿芝的技艺突飞猛进,期间因为得了一场大病耽误了不少时日,延长了出师的时间。阿芝肯动脑,除了将师傅的平刀法学得炉火纯青,他还琢磨着改进了圆刀法,雕出的器具较周师傅的反而多了几分灵气和昂然生意。

欣闻阿芝即将出师,可把祖母、父母及春君给欢喜坏了。与周师傅商量后,决定就在阿芝出师之日摆摆宴席,乘机给阿芝与春君“圆房”。

出师后的阿芝,还是跟着周师傅四处做活。这还是周师傅的好心提携,因为他在白石铺的颇负盛名,阿芝也跟着渐渐地有了名气,人家开始称他为“芝木匠”,当着面客气些的叫“芝师傅”。在家人养育了这么多年后,19岁的阿芝开始可以挣钱养家了。母亲兴奋得脸都红了,乐滋滋地说:“阿芝能挣钱了,钱虽不多,总比空手好得多”。

渐渐地,阿芝可以单独为主顾做雕花了。那个年代的雕花样式,几乎千篇一律。祖师爷留下来的一些花篮样式,简直陈陈相因,对此,无论看的人还是做的人,都有些倦怠了。雕的人物,也无非是些麒麟送子、状元及第等老套的东西。阿芝在雕刻时,尝试着换种样式:在花篮上面,加些葡萄石榴桃梅李杏等果子,或牡丹芍药梅兰竹菊等花木。人物则从绣像小说里的插图里勾摹出来,一些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还把日常生活中的飞禽走兽、草木鱼虫,加些布景,构成图稿。阿芝将长期以来自己对绘画的感悟运用在雕花的样式上,雕成以后,别有风味和创新意义,深得乡邻和主顾们的称赞和喜爱,这也极大地鼓舞了阿芝的创作热情。

可以说,从主顾家偶然发现的一部残破不全的《芥子园画谱》为今后成为阿芝终身追求的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还得从阿芝本家叔父齐伯常的到访说起。齐伯常是湘潭的一个绅士,家境殷实而颇有书卷气,因倦于宦海的沉浮而借故辞官回故里,过着悠闲而闲适的隐居生活。齐伯常这次来阿芝家是因为家里女儿要出嫁,需要做几件嫁妆。本想找阿芝的师傅周之美做的,后听说他的本家“芝木匠”有出蓝之誉,所以特地到杏子坞找到齐家,要阿芝为他做雕花家具。

阿芝盛情难却,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才智,精心描绘了雕花的样式和图案,将自己平日里常画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加上山水布置,精雕细刻,最后做成的雕花家具既精美耐看,又富于变化,真是巧夺天工。一樘美仑美奂、娴熟的刀法、古朴淡雅的雕花嫁妆呈现在本家叔父眼前时,令他惊讶得有点失神,既而赞不决口,喜不自禁。

饱有学识的叔父对于本族能有这么年轻而技艺超绝的后生,真是又喜又疼,就满怀关怀地问阿芝可曾读过书,学过画。当他得知阿芝仅上过半年学,画画纯属自学时,在惊讶的同时对阿芝的刻苦和好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当时说的一句话一直以来,阿芝总是把它当作勉励自己上进的座右铭:“自古名士出寒门,这一点不假。三国的董季直,晋代的孙康,穷得没有油灯看书,就用萤光、冬雪作照明,终于做出了大学问。你只要肯下功夫,来日可待。”是啊,当年的辍学之酸楚,家贫而不得做木匠,想读书学画画却与学堂无缘的心痛,在叔父的劝慰中,顿时化成一种向上的动力。而且,这次成功为阿芝今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重要的伏笔。

叔父有意将阿芝介绍到一个书香门第蔡家去做雕花家具,就是想让阿芝更多地感受世家的文化底蕴。蔡家依山傍水,环境十分幽雅宁静,在叔父的盛誉和隆重推荐下,蔡家将阿芝奉为上宾,将平时给蔡家公子读书用的房子腾出给阿芝居住,无微不至地照顾其衣食起居。得到如此厚遇的阿芝自然也极为用心地为蔡家设计雕花的样式与图案,考虑到蔡家属于诗书世家,必然喜欢素雅清淡,阿芝就屏弃了平时一般百姓人家所要的热闹而花里胡哨的风格。白日里,阿芝沉浸在雕花创作中,极力将家具雕得美妙绝伦。一到晚上,看见蔡公子书房里的《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和唐宋各家的文集诗集,和许多阿芝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书,真是如获至宝,欣喜若狂。跟蔡家公子一说,他很爽快地应允了,阿芝可以翻阅所有书籍,这对阿芝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事。

在蔡家做活的日子里,夜晚是阿芝最珍惜和最幸福的时刻。面对一摞摞珍贵的书籍,在做家具的短短时间内,要想都读完是不可能的,而且只能是大致翻阅。他把自己认为好的书,一本本记下来,以备将来查阅。一天夜里,阿芝在翻阅书籍时,发现书架的最上面,有一包用纸包着的书,开本比一般的书要略大一些。阿芝小心地取下主人精心保存的珍本,轻轻地揩去表面的浮尘,把纸皮打开,里面有厚厚的三本书,黄色的封面上,朱红色的线框内,五个甚至对他的一生都起了作用的大字跃然于目:《芥子园画谱》。

阿芝用颤动的手、近乎贪婪的眼光飞快地翻看着,只见里面有《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兰谱》、《梅谱》等,应有尽有。在阿芝有限的绘画知识和阅历中,他做梦也没想到居然还有这等专门供人习画用的的书。这本《芥子园画谱》是以清初名士李笠翁的金陵别墅——芥子园为名的。是文人士大夫家庭习画的必用善本,而对于仅凭爱好和自己琢磨学画的阿芝来说,见到此书时的那种欣喜若狂,是可以理解的。

画谱讲解了从作画的第一笔开始,一直到全幅画画成的全过程。用笔用墨和渲染之法,都做了详尽的叙述,为初学绘画者提供了入门之法。书里所讲的一切,对阿芝来说,既新鲜又实用,真想从头到尾细致地看一遍,可书是人家的,而且自己现在也要靠做雕花家具糊口,能不能把书勾影一遍,以后什么时候想看都能看,对提高雕花工艺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蔡家的活再过几天就要完工了,在这几天里,阿芝吃完饭就赶忙回到房间,迫不及待地看起画谱来,这样,到完工的时候,他已经看完了第一集。想到明天就要离开蔡家了,可这套如此珍贵的画谱,如果从此再也看不到的话,对阿芝来说,无异于割股之痛啊。当阿芝踌躇再三把要借书勾影的事跟蔡公子提及时,没想到蔡公子一口应承下来,而且是将整套书全借给了阿芝。阿芝感恩不尽,兴冲冲地拿着做工的礼金和画谱,赶紧回家向母亲和春君报喜去了。

于是,阿芝跟母亲商量,从挣来的工资里匀出些钱,买了薄竹纸和颜料毛笔,在晚上收工回家后,就着松油柴火灯,从《芥子园画谱》的第一幅画开始,一幅一幅地勾影起来,这样足足画了半年,才将一部画谱勾影完了。又细心地装钉成十六本。经过这次大规模、正规地临摹,阿芝无论从技法还是艺术性上,其绘画都有了长足进步,原先经常出现的比例不匀称、不符合规则的毛病也减少了,特别是将这些绘画的技法用于雕花工艺时,阿芝的雕花的名气渐渐连其师周之美也赶不了,成了白石铺颇负盛名的雕花匠了,做到了真正地青出与蓝而胜于蓝。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一口气读懂清朝12帝

    一口气读懂清朝12帝

    本书介绍了清朝的12位皇帝的生平趣事:包括:嗜血枭雄努尔哈赤,翩翩多情的权谋天子皇太极,不爱江山爱红颜的悲情帝僧顺治,完美君主康熙,最具争议的清帝雍正,文治武功的十全帝君乾隆,难享太平的嘉庆,苦命天子道光,无力挽狂澜的咸丰,自我放纵的薄命天子同治,傀儡皇帝光绪,西洋化的末代皇帝宣统。通过介绍十二位皇帝的人生经历,揭开尘封的清朝历史。
  • 使徒保罗传

    使徒保罗传

    这本《使徒保罗传》由吴涤申编著,为“认识圣经丛书”之一,讲述了使徒保罗的生平事迹。全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传奇人物保罗、保罗入道历程、保罗第一次传道、保罗第二次传道、保罗第三次传道、传道罗马、最后的日子、保罗书信、保罗的影响、保罗秘事。
  •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晚清历史风云变幻,爆发于19世纪中叶前后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从内外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有忧患意识的统治阶层开始思索如何自强以抵御外侮,于是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们发起并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继爆发使洋务官员寄予办洋务以自强御侮的梦破灭,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出的新生资产阶级力量则开始思索一条新的社会发展的道路——鼓动光绪帝进行改良变法。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樱源咖啡馆

    樱源咖啡馆

    她,顺着潺潺的江水漂到这里,没有记忆,她叫唐樱。她,一个总被钱所困的女孩,她不是爱钱,只是想证明自己,他叫叶棂。他,仅三年,就当上局长,他不是爱慕名利,而是享受探案的感觉。本书围绕着各种案件开启,书写的是他们的青春与梦想。欢迎入坐樱源咖啡馆,一同细品人生。
  • 傲视彼岸

    傲视彼岸

    通天桥,通彼岸,枯骨皑皑积成山;谁渡桥,谁得道,逍遥自在千万载。从最底层一路拼搏奋进,斗家族、入宗门、练功法、学布阵、练神丹、闯秘境、抢资源、挑天才、跨天陆、过天桥、报师仇、霸绝彼岸,唯我独尊。
  • 冷残欢:千金丞相万金爱妻

    冷残欢:千金丞相万金爱妻

    她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丞相之女,却一心只为他,十四年她从执着到心碎,当箭入胸口,她却已心如死灰。悬崖一跃,她在死亡边缘重生,凤凰浴火,曾经内敛的光芒势必将颠倒众生。
  • 恋恋如卿

    恋恋如卿

    他心甘情愿被她算计,任由她夺走了顾太太的位置纵容她作天作地没底线,肆无忌惮的欺负他的前任直到她触怒了他,他将她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顾太太*“先生,太太从楼先生家里衣衫不整的出来,被媒体拍到了。”顾先生冷哼一声,并未作答晚间回到家,她被顾先生拖进了房,好几个小时没有出来“我们说好的,是形婚。”她揉着腰,不满道“男人的鬼话,你也信,你是有多蠢。”顾先生嗤笑了一声*她借刀杀人,把所有人都推进了万丈深渊“孩子有错吗?”他扼着她,眦目欲裂昔日他宠入骨子的女人,为了别人弄没了他的孩子他们从此,两不相欠大名鼎鼎的顾太太自此消失在了顾先生的世界里杳无音信——我好想见你一面,我可以站的很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邪昙

    邪昙

    听呀!那命运的齿轮已经转动,谁,能违背命运呢?无论你是天才还是鬼才,顺命者猖,逆命者亡。……真的……没有人吗?无尽的黑暗中睁开了一双熠熠发光的眼睛。
  • 长亭路

    长亭路

    白马于世间,不过匆匆过客。多年之后,人们只记得宁安城里曾经有那么一位楚楚君子,宅心仁厚,温文尔雅,却不知山高海阔他往哪里去了。洛骓坊再没有那策马奔腾的身影了,连那白青马也驰骋天地去了。民间却还唱着那小调:“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东江盛景,水暖花展;有女思旷,宛若清溪。她生性单纯,看似不谙世事却自有一番玲珑心思。命途多舛,于她而言不过是天定命数,自己不怨不恨。亲人离世,对她来说却真是致命一击,如何不恸不哭?然而她始终是她,拨开云雾,她让是心思纯净,开豁旷达的池思旷。
  • 戏无常

    戏无常

    话唠专业户,著名的将军府大小姐辜霈琛,一直觉得她的远房小哥哥长得很面熟,初次见面就语出惊人道:“我们,是不是在阴曹地府见过面?”从此被世人当作错误勾搭的典范,成为人们闲茶饭后的乐资趣闻。“我们肯定见过。”辜霈琛鬼兮鬼兮的对他道。后来,得知他的真实身份后,辜霈琛问他,“你有名字吗?”“没有。”“怎么会没有名字呢?每个人都有名字,就像你现在,投胎了唤作……”他打断她,“本来是有的,后来,忘了。”“那别人怎么称呼你的,常黑吗?”“……为什么叫常黑。”“因为你是黑无常啊!”
  • 睁眼地狱,闭眼天堂

    睁眼地狱,闭眼天堂

    拒官小姐求爱而丢了教师工作的男主角颜尚,去沿海城市打工,邂逅绰号为阿傍罗刹的黑道遗霜何小迪,二人个性都极为强势,其间参与各种势力,引发一系列爱恨情仇的纠葛!颜尚为了爱情与亲情,不得不与何小迪虚与委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