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63100000004

第4章 素质教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标志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仍然是要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我们的教育还远未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校长和教师都在探索素质教育的模式与实践,但在不少地方也出现了形式主义,艰巨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这里面有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问题。要承担起这一神圣的使命,我们必须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等基本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一)素质教育是国际教育潮流

2000年4月,由新加坡教育部和新加坡国立南洋技术大学等机构联合主办的“新领导、新学校、新未来——2000年国际教育大会”在新加坡举行。与会代表超过1400人,大会邀请了亚太地区15个国家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和政府“智囊团与思想库”专家,举办了60次学术报告会和专题研究会,探讨21世纪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会议给出了下列信息:

与会者普遍认为,信息技术已成为构建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的主要手段,将现代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现代化的程度。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将成为现代人基本的能力和素质之一,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21世纪造就新一代人才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微软教育集团总经理布赖恩·沃森指出:新的信息技术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改进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使教学更加以学生为中心,支持学生、教师和家长进一步相互合作,培养学生成为掌握高技术的劳动力,成为终身学习的人。

美国耶鲁大学著名教育与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伯格认为,传统的智力概念是不完整和不适当的。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智力概念,认为成功的智力是一种解析能力、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平衡,需要根据个人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可塑性来设定对个人的评估标准。学校和社会可以通过这个标准来改进学校的成效,发挥所有学生的潜能。斯坦伯格教授还指出,各种研究显示,学生的智商水平一直在上升,但他认为学生的智慧水平却一直在下降。学校教给学生知识,但却没有恰当地教给他们如何聪明地运用知识。他提出一种智慧平衡理论。他认为,为智慧而教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要教会学生如何聪明地思考。

在新世纪前夕,北京大学附中发起的“21世纪中学教育论坛”召开。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的背景下,人的创新与合作精神将成为21世纪的时代精神,成为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中学教育都将面临着加强青少年学生创新与合作精神培养的共同任务。这是此次会议达成的共识。

北大附中校长赵钰琳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缩短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这就要求中学教育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掌握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必须具备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能力。而中学阶段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搞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美国纽约道尔顿学校校长理查德·布卢姆索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今天的学生将会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去学习和研究他们现在还想像不到的问题和新事物。因此,各国的教育都应该从今天开始,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等创造性思维品质,为他们成为未来世界的开发者,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打好坚实的基础。

可见,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发展,正在全球范围进行一场新的教育革命。这场革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现代人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日本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为摆脱“教育地狱”和“教育荒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在观念上对学校教育的弊端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例如,在分析“教育荒废”现象时指出了两个原因:第一,赶超近代工业文明,将社会的注意力集中在物质的积累上,而忽视了对精神的关注。近代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物质化、都市化使人类丧失了与自然的交融,过多地增加了间接经验,减少了直接经验,使人本来所具有的素质退化,近代工业文明使传统的人际关系崩溃了,却又难以找到创造温和的人际关系的办法。富裕社会的实现,在消除贫困、压抑、不平等等逆境的同时,却导致了人类在逆境中培养起来的自信心、自制力、忍耐力、责任感、同情心、对祖先尊敬之心、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心等的退缩,带来了心灵的贫困。日本近代工业文明的引进与发展,所引起的对传统价值规范的否定以及来自欧美的个人主义和平等主义的机械移植,极大地冲击了日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第二,学校教育的副作用。日本学校教育的僵化、封闭、激烈的升学竞争、极端的管理措施,加重了儿童心理上的压抑感,妨碍了健康人性的形成。学校极端的管理办法甚至体罚,造成了教育的极端僵化。升学至上的考试使教育逐步地背离了教育目标,脱离了社会,忽视了教育对象,甚至忽视了儿童本身。

应该说,日本政府对“教育荒废”产生的社会原因与教育原因的分析是非常准确的,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大力推行高考制度的改革,采取了把升学竞争排除在中小学校之外的办法,即学校不进行高考报名、考试工作,不搞辅导、补习班。高考的补习、辅导在社会上进行。由此出现了各种“私塾”和“考试补习公司”之类的企业,家长为学生请家教也十分普遍。我国目前也正在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些方法当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至少说明全球都在考虑解决这个问题。

我国提出“转轨”,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应该说,第一,顺应了国际潮流,但不是机械模仿,也不是“与国际教育接轨”。因为每一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发展层次也有差异。不同国家对人的培养的世界观、价值观也有差异。但我国可以借鉴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吸收人家先进的思想方法。第二,素质教育的提法具有鲜明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素质与素质教育

“素质”一词的原始定义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的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器官、大脑的特点,而且这些特点是通过遗传获得的,因此这种界定也叫做遗传素质,或叫禀赋。这种遗传素质对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就是说,素质的原意是从生理角度来界定的。但是这些遗传素质的特点是通过人的外在表现来体现的,而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主要为能力,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并不仅仅是遗传素质决定的,还包括后天通过环境的影响和学习与教育训练。因此,现代的素质一词,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原始定义,而是经过发展用社会的约定俗成的办法来界定的。现在素质的意义,用柳斌同志的话说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根据这一定义,可以看出人的素质有如下基本特点:

1.是先天遗传性和后天习得性的辩证统一;是生物自然性与社会文化性的辩证统一。

2.是相对稳定性与发展变化性的辩证统一。3.是内在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4.具有整体性,人的素质是一个系统,各种素质相互作用构成整体素质。

5.具有基础性,即素质不仅表现在现在,更是未来发展的基础。

21世纪对于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7年9月4日,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他在出访以色列时,以色列总理佩雷斯认为现代教育要教会学生三大本领:一是会继续学习;二是会与不同的人一起共事;三是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生存发展并作出贡献。********深表赞同。他还谈到,本世纪涉及教育的最大变化有两个:一是各国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视,教育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二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不再认为智力是成功的惟一因素,事业的成功还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例如与人合作、自我激励、处事时的应变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等等。

据专家预测,21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基本素质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能力:学会学习,以适应变化的社会。一劳永逸的学习时代已经过去,终身学习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江****同志指出:学校接受的只是基本教育,尽管这个基本教育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活到老学到老,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己不断努力中来实现。事实上,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只有学习才能提高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抓住机遇。不会学习的人,可能随时成为文盲。营造自身的造血系统,掌握学习方法比学习现成的知识更重要。

2.合作能力: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信息、人才在全球范围流动,国家之间的合作依存、东西方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决定了人类共生的环境必须以合作为基础。人类遗传基因的密码破译,足以说明合作精神已成为新世纪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单枪匹马取得重大成果的时代已经过去,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与他人和谐共事、精诚合作的心胸与能力。

3.抗挫折能力:在社会变化的速率加快,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要具有承受激烈竞争和高节奏工作的素质,非智力因素(例如意志、品格、毅力、心理承受力等)在未来人的成功中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大,特别是面对困难和挫折,必须具有顽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坚强的生存发展能力和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

4.信息处理能力: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随着信息量的激增,要求人要具备分析、选择、判断是非、评估价值、处理信息的能力。北京大学的学生提出“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对未来人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这个说法值得重视。事实上,自古以来学生在学习解数学问题时,主要是看他能否敏捷地从数学问题的已知条件(信息)中尽快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而进行综合,同时,也取决于他是否能从待求的信息中分析出最有价值的原因。

5.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现代人才最核心的素质应是创造能力,它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广泛的联想力,丰富的想像力,深刻的抽象力和处理问题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和敏捷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并大胆实践的人,才是21世纪的主人。

21世纪世界对人才的需求,使我们感到了实施素质教育,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紧迫感。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说过: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论文中分析了素质教育应有的一些特点:

1.面向全体学生

虽然九年义务教育本身就是以法律为手段,让每一个儿童都上学,似乎已经是面向全体学生了,但是并不等于我们的教育思想已经贯彻了面向全体学生。不少教育工作者还没有教育普及性的意识,包括为数众多的党政领导人,还是把本地考上多少大专学生作为最大的政绩,而很少考虑没有升入高一级学校而留在本地从事劳动建设的那一部分人的素质怎么样。

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淡化选拔意识,应试教育恰恰就是强化选拔意识而淡化普及意识。素质教育则是相反。所谓普及意识,就是对每个学生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培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教师不要争当伯乐,而是要当好园丁。伯乐是专门挑选千里马的,你的学生中将来也会出现“千里马”,这些千里马绝不是在乳臭未干时就可以挑出来的。所谓“桃李满天下,教师最光荣”,是说园丁用万紫千红来装扮世界,而不是仅仅挑选少数人进行精心培育,这会损害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会耽误大多数学生的潜能开发,是一种不平等的教育,也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总之,是要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2.促进全面发展

******同志上个世纪提出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直到现在也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可以说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在理论上是没有争议的。后来在德、智、体后面又加上“美、劳”,强调全面性不要忘记美育与劳动教育,这不过是外延补充而已。也就是说,全面发展的方针早已确定,问题是在教育实践中未能很好地执行,很多方面不到位、不落实。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最崇尚“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徐迟同志发表的“哥德巴赫猜想”中对数学家陈景润的描述,倾倒了国人。这对于批判“**********”时期的“读书无用论”,对激发千万学子追求知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育发展到今天,“知识就是力量”仍然是真理,但如果停止在这一点上是不全面的。应试教育的推行使得智育至上,而轻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应该承认,知识是力量,道德也是力量。人格、理想、感情都可以产生力量。历史上的诸葛亮、包公、文天祥;现代的方志敏、周总理,他们的人格力量至今仍在激励着我们爱国爱民、清正廉洁、忠于职守。当董存瑞手举炸药包,喊着“为了新中国,前进”的时候,当江姐在牢房中绣着五星红旗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理想的力量。当我们诵读屈原的《离骚》或李密的《陈情表》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感情激起的波澜。

知识是培养品德的重要基础,但“知识即美德”的论断却是有片面性的。知识是培养美德的基础,但不能说知识即美德。有知识不等于有美德,假药、假饮料、假种子、假化肥以及种种用高科技手段坑害消费者的案例就足以证明。教育要着眼于每个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发展的内涵定位于知识既是重要的,又是远远不够的,“发展”还应当包括身体的、心理的、伦理的、文化的许多方面。

3.以育人为根本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教会他们求知,教会他们办事,教会他们健体,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从不会做人到会做人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阶段就是少年儿童阶段。因此,中小学对一个人素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书育人,其根本在于育人。

首先,思想道德素质应放在育人的首位。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德育教育。例如可以从礼貌做起,中国传统的文明礼貌不能在新一代人中丢失,如果一旦丢失了,小而言之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大而言之会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带来耻辱。礼仪是调节人们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规范,有礼仪规范,才能使社会生活井然有序。礼貌本质是尊重人,应从尊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做起。教师、家长和社会都要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要帮助学生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报载“娃娃也腐败”,是说当上班干部的小娃娃在同学中打官腔,以“权”谋私;还有学生拿着压岁钱请同学洗桑拿,逛“情侣”房;而今社会上还制造出一种仿真枪,一些大孩子拿着枪对准小孩子的脑袋,像黑社会的打手一样疯狂。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色情与暴力时刻侵蚀着青少年,可见对中小学生的德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

加强德育,当前还要着重抓爱国意识、公民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的培养。爱国主义教育这几年很有成效,要继续深入持之以恒。强调公民意识是社会的呼唤,遵纪守法、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忠于职守、讲究社会公德,这不是降低德育要求,而是使中小学德育落到实处。民主和法制意识是当代国民最需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素质。应该说,我们的民主意识是不强的,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家长作风、一言堂、专断和粗暴的作风还比较严重。所以从小学会讲民主,从小培养民主作风,从小学法懂法,培养依法办事、依法自律的习惯非常重要。

其次,加强体育与美育。现在有不少学校体育活动极度压缩,平时很少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而到了升学考试时,为了“达标”获得较高的体育分数,居然还有举办“补习班”进行突击训练的做法。体育本来是学校生活中极其重要的方面,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愉快的心情、集体主义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学体育的萎缩,也是造成中国足球不能冲出国门、中国田径水平极其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美育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不容忽视。对人的培养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这种情感因素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以情感人,理在其中,欣赏美、感受美,可以缓解忧虑、压抑、痛苦、失望等消极情绪,可以激发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的情绪。席勒说过,“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情感是行为的动力。寓美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是中小学教学改革最高品味的追求。一个人如果具有高水平的审美情趣,就会具有包罗天下的胸怀,就不可能相信异端邪说,绝不会痴迷“******”。加强美育,通过教育使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懂得什么是高尚与卑劣,什么是光荣与耻辱,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一翼。

第三,劳动教育亟待加强。时代发展了,但“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类”仍是伟大的真理。现在有不少人力图创造一个美好的乐园去迎接孩子,使孩子少经历一些劳动的艰辛,其爱心是感人的,但决不是上策,因为劳动的艰辛恰恰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营养素。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以劳动为荣,以不劳动为耻。这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因为热爱劳动并具有劳动技能是国民的重要素质。

第四,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普遍加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与教育。所谓精心与周到,是因为各个孩子的心理气质发展不尽相同,有的心胸开阔,有的心眼较小,有的开朗外向,有的腼腆内敛。一般地说,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教师和家长要善于抓住各种机会,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例如一次考试下来,有学生成功,也有学生失败,成功者可能沾沾自喜,失败者可能灰心丧气。排名次、插红旗就是一种有碍心理素质培养的笨拙之举。1996年国际中学生男排在斯洛伐克比赛,裁判不公,两次故意误判,使我国代表队以两分之差未能拿到冠军。大家很气愤,要闹,要跟裁判抗争,领队、团长、教练利用这一机会,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裁判固然可恶,但如果我们打得再好一点,他们想捣乱也无法得逞,这是一种引导;这个世界上,不公正的现象是常有的,关键是自己发愤图强,要比对方更强大,这是另一种引导;你们以后当了裁判,一定要坚持公道,这又是一种引导。这几种引导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抗挫折能力,应该处处留心,随时教育。特别是要个别诊断,因人施治,在这方面,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办心理咨询所是很好的方法。但是,人为地设计一套挫折教育、磨难教育方案,像《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则是不可取的,那充其量不过是一场恶作剧。决不能轻易地、随便地把人置于逆境和困境之中。

4.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它的要点有:一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要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尊重学生人格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三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潜能。

注意了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才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发展,人才规格才会有多样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展,那将来都是一个模子。龚自珍说:“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愿教师都是天公,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培养创造性,使得国家人才“不拘一格”,使人才结构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三)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对素质教育如何认识,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已经完全统一。有个县请一位教授讲素质教育,这个教授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素质教育有没有法律依据?这种疑问显然是对素质教育不大同意。那么,目前为害甚烈、影响极广的应试教育,其法律依据何在?可见,要实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必须有一个大的变革,要澄清以下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疑虑:

第一,“转轨”的提法是不是否定基础教育的成绩?“转轨”并不意味着对过去的全面否定。例如,经济上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轨,经济发展方式由外延型向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方向转轨,等等,这些转轨当然不否定过去的成绩。我们过去的教育也并不都是应试教育,许多学校许多教师一直坚持着基础教育的本来内涵,辛勤教书精心育人。提出“转轨”,是因为存在着需要转轨的问题。例如,由面向少数转变为面向全体;由重视分数转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由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猜题押宝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转向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等等,都应该说是转轨。这些转轨是学生的呼唤,他们感到身心太疲惫了;是教师的呼唤,他们在升学指标的压力下精神快要崩溃了;也是家长的呼唤,他们感到子女活得太苦了,竞争太残酷了;更是时代的呼唤,时代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过是大同小异,素质教育也要考试,应试教育也讲素质,其差距就是少了一点活动,少了一点音乐和体育,所以只要稍加补充就成了素质教育了。应该说,这是一种对“转轨”进行应付的策略,也是不少人对素质教育的糊涂观念。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教育观念,它们的本质区别已如前述。有学者概括指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分野在于两种教育的价值观根本对立。应试教育本质上是客体教育观的体现,它把教育视为社会的客体,视为社会阶层和人力的选拔的工具。因而教育的选择功能被视为终极目的,被本体化。人的发展仅仅是手段,是选拔的“副产品”。而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体现主体教育观,它把教育视为社会的主体,教育的发展功能被视为终极目的,被本体化。选拔只是发展的手段,它服从于发展的需要。如果不清醒地认识两者的本质区别,素质教育就会成为空洞的口号。

第三,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互相渗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很重要。把升学率的经验改一改,贴个标签,就成了素质教育经验了。应该说,许多优秀教师在教学中卓有成效,他们呕心沥血,为学生的发展建构了许多符合素质教育规律的教学模式,赢得了学生赞誉。但是,他们同样面临升学压力,他们无力从整体上改变应试教育的束缚。他们的成就只能作为一个闪光点,是自发与应试教育作斗争的悲壮之举,绝不属于应试教育的成绩。他们的作为构成了现行教育的优良传统,必须加以肯定。我们否定的是现行教育中的应试教育这一弊端,决不是什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持这种糊涂思想的同志,实际上是混淆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差别,舍不得目前教书的习惯,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变革,尽可能把应试教育说成素质教育。如果这样认识,那实施素质教育就很容易了,贴上个标签,全国一下子都是素质教育了。

实施素质教育中,有一些关系是必须处理好的。例如:

全面发展与学有所长的关系。全面发展和学有所长并不矛盾,但必须明确学有所长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发展。当然全面发展也不能单纯用分数来衡量。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是为今后的学有所长做好准备的时期。即使有一技之长,例如会乐器,会书画,会写小说,但如果没有全面扎实的根基,也很难有继续发展的后劲。所以,不能为特长教育而抛弃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不能不承认,现在有些学校实施特长教育,不过是为了获得一块步入大学殿堂的敲门砖。

面向全体和培养“尖子”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素质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应试教育的问题是只抓少数尖子生,而放弃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教育。素质教育实施的是因材施教,既要大面积丰收,也要拔尖培养;既要反对“削高就低”,也要反对“拔苗助长”。

减轻负担与刻苦学习的关系。学生的负担要减轻,但不能反对刻苦学习。我们反对的是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取所谓高质量,同样反对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减去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合理负担。所以减负增效是辩证的统一,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

重要的问题在于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教学过程到教学方法的深刻的变革。要认识到素质教育跟应试教育在上述诸方面都是对立的。各种形式的同一论,都是企图回避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教育观念的转变。观念的转变首先要从党政领导和学校校长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工作者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努力,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但不能等几十年之后才去实施素质教育,而是从现在起就要为之奋斗。

“差什么是成功教育?生”有潜能吗?

成功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成绩吗?

同类推荐
  • 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对比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对比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是一本以“草根立场”,揭示杜威、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异同之处,以反思和启示当下教育的学术研究类著作。什么是教育?如何教育?这本书给你答案。
  • 诗人即人师:华兹华斯教育思想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诗人即人师:华兹华斯教育思想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威廉·华兹华斯毕生关注教育问题,其文化影响力自十九世纪中期以来长盛不衰,然而国内外鲜有专著系统讨论华兹华斯的教育观点、方式及影响。华兹华斯曾宣称,伟大的诗人都是人师,他希望或被认作人师,亦或无名之辈。
  • 完善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体制(下)

    完善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体制(下)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语文教学的趣味成语设计(上)

    语文教学的趣味成语设计(上)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语文教学的趣味作文设计(下)

    语文教学的趣味作文设计(下)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热门推荐
  • 武即为道

    武即为道

    江烨获得一个虚拟面板,上面写着力量,速度,肉身,精神等属性。他可以击杀强敌获得能量点数来提升自己,而且虚拟面板还有一个复制武技的能力。“既然如此,管你什么天才,妖孽,上天宠儿,我江烨将一脚踩在脚下!”
  • 我真的只想平平无奇啊

    我真的只想平平无奇啊

    人命贱如蚁的修真界中,李长河觉醒了可以进入他人身体的能力,诸如天下第一剑仙、魔道巨擘、妖族帝皇……——————因此李长河日常生活中总是小心翼翼藏拙,生怕那些被自己进入身体的大佬发现自己的存在,但他越是藏拙,就越是意外表现出自己的不凡之处,各种反套路的骚操作连续不断上演,逐渐成为无量宗万人景仰的大师兄。————————本书又名《我在修仙大佬的身体里不断进进出出》、《人在修真界穿到失联》
  • 魔门道徒

    魔门道徒

    神州浩土,宗门林立。道魔两门,纷争不断。男儿当于世,不求连城璧,但求杀人剑!少年江陵一心修行,却被人诬陷偷学家族灵技而被逐出家族,机缘巧合之下竟身种魔种,拜师道门做了一名魔门奸细……爱恨纠葛,生死离别,风起云涌,变幻莫测,且看这一方天地,一段故事,一个传奇!(PS:感谢收藏,感谢推荐书友交流群:534590654)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拯救黑化火影世界

    拯救黑化火影世界

    在战争中的火影世界,是一个崩坏的世界,憎恨充满忍者之间,内心受过伤的孩子都选择黑化。元一作为天选之人,进入火影的世界,她的任务就是用一颗博爱的心去感化他们……元一游走在各个村子里,帮助战乱中衣衫褴褛无家可归的孩子,靠着系统的三个“bug",成为新一代”拐卖孩子的大蛇丸“元一无奈,她也不想成为怪阿姨啊~
  • 玄幻世界融合

    玄幻世界融合

    各玄幻位面融合到了一起,且看主角陆泽觉醒系统在融合世界扮猪吃老虎!
  • 一条狗的人生

    一条狗的人生

    屠刀麾下,鲜血淋淋,被千年驯化的忠诚,却又被人类无情的背叛。一个特殊的契机,让一条从屠夫手中逃脱的狗,变身成了人类,并且拥有了人类整天幻想的超能力,对于这个全新的身份,他将如何前进。是血洗人间。还是隐士求安。
  • 哈佛剑桥学得到系列:人性掌控与处世智慧

    哈佛剑桥学得到系列:人性掌控与处世智慧

    不仅在动物世界中,在人的世界里,了不乏激烈的竞争。不同的是,优胜劣汰并不是这些竞争的唯一规则。你要学会并精通生存之道,必须了解人性的真相。老练与练达会让你识别各式各样的陷阱和危险,为你赢得无数的机会并取得更大的成就。在本书中,你可以通过大量的事例了解到人性的复杂性及其根源,你会从中学到如何平衡处世的方与圆,如何以自己的本色获得他人的认同,怎样把握表现与收敛的度,如何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如何表扬他人,如何与他人合作……同时,你将通晓如何成为处世高手的精髓。研究人性、了解人性、把握人性、利用人性,将使你立于不败地。读懂哈佛和剑桥,让我们从这里出发!
  • 欧洲之旅

    欧洲之旅

    《欧洲之旅》介绍了威尼斯、罗马、瑞士、荷兰、柏林等。
  • 拾忆年华

    拾忆年华

    她是丞相之女,他是当朝太子,这一对青梅竹马,本应门当户对,却因上一辈人的恩怨而擦肩而过,他们应一次次误会而越行越远……这段爱情有缘却无份。在很久以后,他还会拾起儿时的这段回忆,再为她拾起一枝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