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唐代丝路交通的经典之作
三彩马红鬃白身,鞍鞯俱全,胸前股后络以革带,辔头及革带上有绿色杏叶装饰,马首低俯,微向后收;饲马俑为昆仑人形象,阔口大鼻,头发中分,两条发辫交盘于脑后,身穿窄袖襦,右臂卷袖,套蓝色半袖短褂,外罩黄色翻领开胯袍,左穿右袒,腰系蹀躞(dié xiè)带,上挂梳、刮等洗马工具,足穿高腰靴,眦目屈臂作牵马状。
胡人与昆仑人在唐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里都显得十分活跃,可以说无处不在,在考古发现的唐代雕塑作品中马与骆驼更是离不开他们。《新唐书·西域传》说,西突厥降服以后,商旅可以畅通,于是“诸胡大悦”。胡人和昆仑奴形象在贞观年间的墓中很少见,高宗显庆时期逐渐增多。从史书记载可知,当时胡商中最活跃的是“昭武九姓”和波斯人。《新唐书·回鹘传》:“昭武九姓与回鹘同来,往往留京师千人,居货殖产甚厚。”昭武九姓国都是月支人,先祖居祁连山之北昭武城,后来居于亚美尼亚。九姓善经商,《新唐书·康国传》说他们“来适华夏,利之所在,无所不到”。波斯胡商也很活跃,他们与西域商人把丝绸和其他货物从长安运到波斯,再运到西亚及欧洲和非洲国家。杜祐《通典·边防典·大秦》中说:“(大秦人)数与安息诸胡,交市于海中。”波斯在西汉时称安息,大秦即罗马,当时的罗马人与波斯商人在海上交易中,就能买到中国的丝绸等物。
唐代诗人岑参诗云:“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唐代骏马之所以“驿骑如星流”,与昆仑奴及胡人对马的精心饲养和调教是分不开的。这组三彩鞍马及饲马俑因此成了表现唐代丝绸之路交通的典型形象。其中三彩马的雕塑甚为成功,《相马经》载有古人对良马的相法:“马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欲得明,脊为将军欲得强,胸为城郭欲得张,四下为令欲得长。”由外形而五脏,深入其内,故相马五脏法曰:“肝欲得小,耳小则肝小,肝小识人意;肺欲得大,鼻大则肺大,肺大则能奔;心欲得大,目大则心大。”昂首扬尾,神气十足,完全是按唐代良马特征塑造的。
三彩马及饲马昆仑人俑,来源于生活,却有着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它是唐朝“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昌盛局面的缩影,也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珍贵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