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一项贵族运动
马球发源于古波斯(今伊朗),先传至土耳其,再传入吐蕃(西藏)。唐初,由吐蕃传入中原而风靡一时。
陕西临潼关山唐墓出土的这两件打马球俑,长安县韦泂墓出土的打马球俑,以及章怀太子墓中的打马球壁画都生动地再现了这项在唐代时髦的体育运动的风采。打马球,首先要有合适的马匹,同时骑手的骑术要精湛。开元十五年(727),西域的于阗国曾向唐政府进贡过打球马匹。长安城内打球的球场当时则遍布宫城、禁苑、贵族宅第。打球的规则为:“各乘所常习马,持鞠杖,杖长数尺,其端如偃月,分其众为两队,共争夺一球。先于球场南端立双桓,置板,下开一孔为门,而加网为囊;能夺得鞠,击入网囊者为胜。”吐蕃人是打球高手,唐王朝宫廷中也不乏好手。睿宗景云年间(710—711),时为皇子的李隆基球艺已十分高超,见宫中球队不敌吐蕃球队,便亲率兄弟四人上场迎战吐蕃十人,并轻松取胜。长安韦泂墓所出骑马打球俑即着吐蕃装,唐蕃相互影响交流可见一斑。晚唐皇帝虽时事艰难,对马球的喜好依然不减。僖宗李儇自夸道:“朕若应击球进士举,须为状元。”乾陵章怀太子墓的“打马球图”壁画气势恢弘,十几位球手骑马执鞠杖,奔走截击,场面激烈,正是皇族贵胄喜打马球的真实写照。同狩猎一样,唐代的宫中女子对马球运动也格外钟爱,花蕊夫人在《宫词》中说:“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杨太后在《宫词》中则有夸赞宫女击打高难度的“背身球”的描绘:“击球由来岂作嬉,不妄鞍马是神机;牵缰绝尾施新巧,背打星球一点飞。”唐代女子在马球运动上不让须眉的风采真令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