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忙碌的一天,下课后,方老师没有急着出教室,她在同几个学生继续着课堂的话题。在门外打闹的杨帆跑进教室报告:“方老师,外面有家长等你!”方老师很纳闷:“没约家长啊。”出教室一看,两个家长都没见过,更奇怪了:“你们……”
“你是方老师吗?我们是一班的学生家长。”
“哦……”方老师反应过来了,肯定是为朱丽叶和李君而来。
两天前,一班班主任李老师带着她班上两个女孩来向方老师告状,说朱丽叶和李君闯到一班敲诈。这两个女孩被分别勒令借五十元钱给朱李二人,否则,她们将在放学路上遭打。惊恐的女孩只好求救于班主任。朱李二人已被全校通报批评,李老师知道两人的“本事”,立即通知女孩家长放学接孩子回家,以防不测。接着就来找方老师商量对策。
方老师苦笑:“不瞒你说,昨天初一的王老师也找我投诉了。这两个学生已经不在乎处分了,家长对她们也无所谓。唉,他们有义务教育这把伞护着呢。”李老师也无奈:“唉,摊上这样的学生也真是头痛。我们跟政教处打个招呼,看学校怎么处理吧。”方老师说:“昨天,王老师要了朱丽叶和李君家长的电话去,说是让她们家长先沟通教育一下。要不,你也把电话拿了去?”李老师笑笑:“先让他们联系吧。可是,如果家长真管得了小孩的话,会是这个样子吗?”这不,受威胁小孩的家长直接来找方老师了。
“哦,你们好!”方老师忙微笑着打招呼,“你们与她们的家长联系了吗?”“唉,方老师,提到这事真是气死人。”两个家长连连摇头,“我们昨天好说歹说,软硬兼施,希望他们能作出一个承诺,不能再敲诈威胁我们的孩子,他们竟然说管不住自己的小孩,不能保证。我们气得都想报警,可派出所说这事是在学校发生的,应由学校处理,再说,对这种初中生,他们也没犯大事,就算发生在校外,派出所也只能批评教育。这不,我们只有请学校出面了。说实在话,如果学校不处理,我们会请新闻媒体的。”
“请新闻媒体?”方老师闪出一丝不悦,“你们与学校说去吧!我尽了老师的职责。”家长察觉到了方老师的不快,打圆场说:“方老师,我们并不是针对你和学校,孩子安全没有保障,我们做家长的着急啊!”方老师也冷静下来,说:“我把她们两人的家长叫来,大家面对面协商一下吧。”方老师拨通了朱丽叶家长的手机,将意思说了一遍。朱丽叶家长说:“方老师,这孩子我管不了了,学校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处分开除,叫公安机关抓了去,反正她出什么事都与我无关。”方老师劝道:“你说这气话有什么用呢?你是朱丽叶的爸爸啊,你脱得了与她的关系吗?”朱丽叶爸爸说:“我不是说气话,我真不想管她了,我也没时间,不想去学校。”方老师只有带着两个家长去政教处,一面好说歹说把李君家长约到政教处。
政教处让朱李二人写下所犯错误,并做出不再威胁他人的书面承诺。也记不清这是两位政教处常客的第几次保证了,因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这种学生至多只是处分,但她们已不惧怕处分,因为她们知道这只是纸老虎而已。看着承诺,洪主任若有所思,问:“朱丽叶,李君,你们给我一句实话,是不是不愿意读书了?”两人无所谓地说:“谁愿意读书!再说,想读也跟不上了。”
洪主任说:“难道你们不想好好表现,撤销处分?”
两人说:“当然想了,可是坚持不了,太难熬了。”
洪主任说:“我给你们指一条路吧!明年春季,职高和中专会到你们这届进行春季招生,你们再熬一个学期,就可以正常毕业了。”
“正常毕业?什么意思?”朱李二人来了兴趣。洪主任解释道:“就是说你们不参加明年六月份的中考,但毕业证照拿。”
“撤掉处分?也不要超过低分线?”
“只要你们去读春季班,到时候毕业证就不受处分和成绩的限制。”
“咦……太好了!我们去啵?”朱李二人兴奋起来。
“不去不去。”一旁的李君爸爸打断了她们的梦想:“那是什么地方?乱得要死的学校,学得到什么东西!”
方老师很感激洪主任,反应过来,说:“李君爸爸,话可不能这样说,对你女儿,大家都做了很多工作,但她还是这样对自己没一点要求,好不容易有她感兴趣的东西,又能学到一技之长,为什么不考虑考虑呢?”
李君爸爸似笑非笑,说:“她们知道什么,现在可是义务教育,学校可不能这样安排我们小孩。至于毕业证,我们家长心里有数的。”
洪主任叹息道:“唉,我们安排得了就好啰,我们学校已经仁至义尽了。你们家长也应该担起这份责任。”
方老师说:“李君烫发、染发、打耳洞、戴戒指,带化妆品到学校,你们家长为什么不管一管呢?”
李君爸爸说:“好的,我会再提醒她的。”
当天下午,朱丽叶竟然无故消失,心情复杂的方老师给她家长打电话、发信息,都无回应。有学生悄悄告诉她:“朱丽叶爸爸好精明的,他让朱丽叶先避几天风头,等他觉得没事了,就会放朱丽叶来的。”
唉,学校教育真是孤掌难鸣啊!读职业学校也许是她们更好的选择。为什么社会上总有那么多人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呢?方老师这段时间正好在观看统战部推荐的电视剧《黄炎培》,颇多感慨,汇成文字:政府协调 校企对接——由《黄炎培》想到中国职业教育电视剧《黄炎培》以职业教育和民主救国为线索,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上,演绎了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职业教育的首创者——黄炎培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近半个世纪的追求与奋斗。黄炎培是我们党外民主人士的楷模,在茫茫救国路上,他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真挚坦诚。他提倡“爱国之本在于职业教育”,“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由此,我不禁想到了当前中国的职业教育。每年的四五月份,甚至更早,一些公办或民办的职业学校就通过各种方法涌入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作招生宣传。大致相同的专业,大致相同的就业,大致相同的费用,更有大致相同的家长、学生的不屑:“这种学校,不要分都可以去,急什么!”“到哪里还不是混!”“出来还不是在工厂打工,有什么出息!”……到了六七月份,中考结束,职业学校的招生便切切实实地掀起高潮:有些中考落榜生会接到莫名的招生电话,收到莫名的录取通知书。他们也忽地滋生了莫名的上帝之感,免费参观了一些职业学校后,他们也许会莫名的掉头就走……
乱哄哄,闹腾腾,这是职业学校愿意的吗?招生耗费了职业学校的精力、财力,甚至折失了尊严。面对上门招生的职校老师,有的家长翘着二郎腿,哼哼道:“你怎么又来了?不读不读!”招生老师只有赔笑。悲哀!曾几何时,职业学校多么风光!分数最高的初中毕业生才能进中专;小中专、大中专的文凭也是硬邦邦,紧俏俏的。但是,从1998年开始,中国高校扩招,短短十多年,职业学校的招生分数线下跌了300多分,甚至形同虚设。职业学校在人们心目中一落千丈:成绩最差的才去读职校;职校的学历档次低,没有竞争力。用工企业不看技能证书,只要你能做流水线上的操作就行;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对职校的招生不作为。职业学校生源急剧减少,生源质量急剧下降,一些职业学校甚至招生困难,办学难以为继。
“墨水瓶”事件中,总教习蔡元培先生在总办汪庆篱开除南洋公学两千多名学生时,愤然辞职:“没有学生,还要老师干什么!”那么,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职业学校啊,尽管有政府拨款,但是,没有学生,还要学校干什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招生难是职业学校面临的第一大难题。“用尽千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招来的却是千差万别的学生。”(一职业学校校长语)筋疲力尽、小心翼翼的招生工作之后,职业学校还得千方百计地小心伺弄这些千辛万苦得来的“种子”,生怕哪天人家就不要这块地了。好不容易培养到他们技术合格,甚至参加技能大赛获了奖,职业学校终于可以将他们推荐到自己以校格魅力联系到的企业去就业。但是有些企业在用工和报酬方面是不考虑技能证和上岗证的。学与不学,一样就业。既然这样,那又何必去学呢?高就业率未必有高起薪率和高稳定率,这又加大了下一轮招生的难度。提高职校毕业生就业的起薪和巩固就业的稳定,是职业教育的又一大困难。
这就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国家大额投入,社会冷漠相待。人们的“人才观”和“就业观”在认识上存在很大误区,老百姓对职业教育至今还不怎么认可,认为:“读书就能上大学,毕业就得进机关。”职业教育陷入窘境。那么国际的职业教育形式如何呢?
以德国为例。
德国的人口只有 8200万,但出口贸易居世界第二。与其他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德国的失业率一直保持低水平。在德国,职业教育被视为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德国教育所努力的方向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孩子都送进大学。因为大学作为学术研究和教学综合的统一体,它与具体的职业训练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距离。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众多职业对劳动者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据统计,在15耀18岁之间的德国青少年国民中,有60% 以上接受过高素质的职业训练。由于职业教育问题是国民教育的政策重心,所以政府唯独对职业教育进行直接的领导和协调。难能可贵的是,德国的企业也担负起了职业教育者的职责,而且德国企业对职业证书非常认可。大学毕业不一定能找到工作,而取得了职业证书,不仅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且收入很高。一般来说,技师毕业月工资在1600耀1800欧元,而技术员则在2500欧元以上。这样高的收入显然对职业教育起着推动的作用。德国政府为了鼓励企业兴办教育,制订了政策并予以照顾:如规定企业的职业教育费用可计入生产成本,并享受减免税收的待遇;对于某些不具备从事职业教育的企业,国家就要对其招收员工予以限制。所以德国的职业教育中,双轨制教育的比例高达75% 。
黄炎培曾在1915年对美国的职业教育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考察。在走访了25座城市、52所学校后,他感慨万千:“必须倡导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行业,职业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教育应该和社会民生、工业发展需求联系起来。职业教育有兴国利民之功效。”德国在没有丰富资源做后盾的情况下,却能以尖端的科技水平和精益求精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证明了职业教育的兴国利民功效。在黄炎培的倡导和组织下,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成立;1918年,第一所中华职业学校在上海陆家浜成立,设机械、土木、纽扣、珐琅四个专业。职业学校得到了上海振兴金属纽扣厂(老板是尚逸民)、当涂五金厂等一大批民营企业的支持和资助。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也踊跃捐款。全国迅速开办了800多所职业学校。当然,职业学校的开办也遭到了保守势力的诋毁,他们将职业学校视为异类,“墨水瓶”事件的主角辜守诚更是污蔑职业教育为“叫花子教育”。
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却还有一些人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轻视职业教育,散布“中职无用论”、“高职无用论”;政府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政策导向却仍然看不起高职”(杨福家院士语),使得我们的职业教育处于尴尬境地。
黄炎培认为“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因此,教育必须与承载经济、社会活动的具体职业相沟通。由于职业本身具有包含对己谋生和对群服务的双重意义,同时,职业又适应了社会分工制度和人的发展差异的需要,职业教育也就具有“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发展其能力,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的双重功能。这即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内涵之所在。黄炎培还认为职业教育应该贯穿于全部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建立起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教育——职业补习和再补习的体系;各级各类教育都要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应该破除以为升学做准备的普通教育为正统,而以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教育为偏系的传统观念,认为职业教育的地位应与普通教育等量齐观。
我国的职业教育拥有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职业教育应该是全社会一起来办的教育),又有成功的国际范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使职业教育走出目前的困境呢?首先,应由政府出面协调。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摆正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统筹对职业学校的招生安排。目前,在职业教育的宣传方面,仅仅靠着职业学校、初高中学校以及良莠不齐的社会招生员来进行。他们并不能把国家的有关政策及保障措施和一些就业信息及时地、真正地传达给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所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是一知半解。如果能把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像当年的扫盲、实现两基、实现义务教育一样宣传的话,相信人民群众会更理解支持职业教育的。那么,“职高无用论”、“中专无用论”自然就会慢慢停止蔓延,进而消失。
在政策导向方面,杨福家院士在对英、美等国的职业教育考察后认为:“我们要改变政策导向只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忽视中低学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形不成人才梯次的局面。”“我们的政策导向看不起高职,我们的高考制度也不合理,把高考分数低的学生送进高职。学生读高职是无奈的选择。”杨福家说,“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是大学生数量的变化,更要使高等教育的结构不断优化……国家要在政策导向上支持‘行行出状元’,并且要有具体的举措,张榜天下。”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世界性的时代潮流,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选择大学和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参加职业训练的学生急剧减少,职业教育体系受到冲击。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协调和统筹是很有必要的。
德国政府采用设奖学金资助学生并资助培训学校和机构的办法;规定完成三年职业教育的学生可以获得等同于高等专科教育的认可;制定和执行《职业继续教育法》;企业开展培训,参加者个人免费得到培训;继续教育由成人大学和市民大学承担费用……政府的这些措施也让德国的青少年意识到,接受职业训练始终是为自己找到理想位置的最佳基础,接受职业教育意味着更为自己拓宽了发展的空间。当然,在稳定生源这方面,我们国家也有成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