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在大师辈出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如梁启超、鲁迅、胡适、王国维、陈寅恪、钱穆、梁漱溟、林语堂、辜鸿铭、陈独秀、章太炎、刘半农、潘光旦、傅斯年、周作人、钱玄同、沈尹默、刘师培、张君劢、徐志摩、钱钟书、朱自清、闻一多等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这一罕见的现象虽然成为故事,但真正的学术大师们的深思远见在经历了时间的检验之后,在新世纪越发显示出它们深远的启发意义。
讲座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校史上源远流长,是最别致的一道校园风景线,在三四十年代往往看到容纳1000多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站着听的人挤满了通道。而每有重量级的人物到来,更是盛况空前,比如罗素、杜威、泰戈尔,这样的盛况,往往令许多学者感动不已。它不仅增添了校园精神沃土的内涵,而且让这两个古老的校园更加生机盎然。
老讲座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人生、宇宙万象、天南地北;古今中外,无所不及,并且都是各领域各学科最前沿、最新的思想火花、学术观点和动态信息。可以说,那个时代的讲座是当时社会探索创新的实验场;也是思想文化产品的集散地,是社会思想变迁和争鸣的论坛,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学术走向独立、走向现代化过程的反映。
讲座的魅力不仅是这些学者名流的名气,最重要的是一个讲座所传达出来的观念。因为它往往是凝聚了一个人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反映出一个人全部或核心的理念,表达出一个人所竭力捍卫、辩护与传播的东西。
为了让所有热爱知识的人都能听到大师们的旷古余音、领悟他们的智慧之光;展现大师辈出年代的学术风貌;探究校园文化的精神底蕴;重温东西方文化研究的深思远见;明辨一个时代的思想争鸣;深思教育的真谛,本书收录了一批著名学术大师在北大、清华自建校至建国前阶段或描述该阶段的精彩讲座。
这些讲座既有引入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它使我们感受到大师们的知识和智慧,博大的胸襟,伟大的人格;它给我们带来思想上的冲击和灵魂上的震撼;它凝固了那一个个精彩的学术史的瞬间;它提供给我们思想的盛宴。
本书在编选过程中力求忠实地表达讲座的原貌,提倡“有思想的学术”,提倡学术的“公共关怀”。希望把象牙塔的专业研究带入公众的生活当中,弘扬人文精神。限于时代和历史的原因,本书中文字所反映的某些认识、观点,难免已经落后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实践。对此,相信广大读者朋友可以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
一个精彩的讲座不仅会启迪我们一生的思维,它更使我们感到沉甸甸的责任。
编者
2003年1月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