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20200000014

第14章 6~12岁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

1.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而决定孩子习惯养成的,则是每一位父母。父母们,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孩子的一生,请您抽空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拥有良好的习惯;

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

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收获良好的命运。”

19世纪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李得的这段名言,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人的行为、性格及其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条名言告诉家长:一个孩子自幼养成的习惯,将直接影响到他一生的命运。

习惯决定人的命运——无论是心理学家,还是成功学家,通过不同途径的研究,最终殊途同归,得出了这样一个相同的结论。被誉为西方世界“商业圣经”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作者、著名成功学家奥格·曼狄诺指出:“我们的行为受到品位、情感、偏见、欲望、爱、恐惧、环境和习惯的影响,其中最厉害的就是习惯。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我国古代贤人早已对习惯与人生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那部家喻户晓的《三字经》,开头就是这样几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里的“习”,就是指习惯。这几句简单的话,揭示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孩子天赋条件一般区别不会太大,而导致孩子们后来成就千差万别的因素之一,就是其后天所养成的习惯的好坏。

好习惯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坏习惯则会使孩子终身受害。而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和坏习惯形成,主要决定于父母的家庭教育和引导。《三字经》上说得分明:“子不教,父之过。”孩子养成了受益终生的好习惯,是成功家教的收获;而孩子沾染上不能自拔的坏习惯,父母则首先是难辞其咎。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世界上有哪一位家长不想在自己孩子的神经系统中存放好习惯的“资本”,而让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呢?

世界上又有哪一位家长忍心让自己的孩子背上“坏习惯”这笔无法偿清的债务,而让其终生不断地受到折磨呢?

普天下家长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心,所以,不可不时刻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更不可不时刻督促孩子戒除各种不良习惯。

2.让孩子养成喜爱读书的习惯

“只要上帝赐给我一个孩子,而且你们认为他不是白痴,那我就一定能把他培养成为非凡的人。”这是19世纪德国教育问题学会会员卡尔·威特在一次学会上的辩词。在这次大会上,有人发表言论说:“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而不是教育。”卡尔·威特不同意这个见解,他反驳说:“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人,不是决定于天赋的高低,而是决定于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就是那些只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的人。”

不久,卡尔·威特果然有了一个儿子,也取名为卡尔·威特。小威特生下时,不仅不聪明,而且先天不足,体重不过2公斤,两只手和两只脚还在不停地抖动,哇哇的哭叫声像中毒的小老鼠似的。邻居家背后议论纷纷,说小威特肯定是个白痴。连小威特的家人们也说:“这样的孩子,就是再好的教育也是白费力的。”然而,老威特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并没有失望,他认真地承担起教育儿子的重任。

小威特有了读书的兴趣,就十分刻苦了。不久,这个孩子轰动了附近地区。他七八岁时,已经能够自由地运用德语、法语、拉丁语等6国语言了,并通晓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就考入了莱比锡大学,这个大学的校长说:“小威特已经具备了十八九岁青年们所不及的智力和学力。”很显然,这是老威特对他实行早期教育的结果。1814年4月,未满14岁的小威特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通过阅读,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同时,还可以使孩子从书中获得人生的经验。因为人生短暂,不可能事事都去亲身体验,书中的间接经验,将有效地补充个人经历的不足,增添生活的感受。

让孩子爱读书、会读书并形成习惯,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首先要有阅读习惯

父母有阅读习惯,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孩子会不断地询问:“书里到底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如果父母不读书,却想让孩子读,他就会说:“你们都不看书,凭什么要让我看?”

(2)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家中摆满各种有趣的书籍,让孩子可以顺手拿来翻看与欣赏。不过可别忘了即刻给予鼓励。要使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需要身教。如若父母视阅读为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会乐于读书。父母经常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对待书报总是兴趣盎然,孩子使会觉得读书一定很有趣,对书籍充满着好奇。

(3)要把读书作为一项消遣活动

在轻松的气氛下,安排一小段时间,与孩子一起读几分钟书。可在外出时,带上一两本书,在公园里,在郊外,在河边,在清新的空气下,在鸟语花香的环境里,与孩子一起读上几段书。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图书世界,使读书成为孩子的消遣活动。

(4)帮助孩子选择好书

教育学家认为,孩子需要那些与他们的年龄、兴趣及能力相适宜的图书,他们也喜欢图书题材的丰富色彩。所以专家建设,父母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不同方面的读物,如报纸、杂志乃至街头标语广告、商品包装等等。通过这些文字读物让会孩子懂得:语言文字在生活中的每一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5)与孩子一起读书

在孩子能独立阅读以后,仍坚持同他们一起读书。很多专家建议,同孩子一起读书,至少要坚持到他们小学毕业。大部分孩子在12岁以前,其倾听理解能力要比阅读理解能力强,所以,父母为他们念书比他们独立阅读收益会更大。

(6)让孩子带着问题读书

在孩子读书过程中,父母应先抽出时间,看看孩子要看的书,提一些问题写在纸上,让孩子仔细阅读,然后回答问题,这样可以避免囫囵吞枣。

(7)配合看一些名作欣赏作品

在孩子看了一定量的名著后,可以引导孩子看一些名作欣赏作品,看看别人对名著的评价是什么?跟孩子一起聊聊,看过的书都说了些什么,有哪些特点,这样孩子就会从读过的书中慢慢受益。

有些孩子一到家,丢下书包就打开电视,把学习、读书报抛在脑后。有的家长对此根本不加限制,或是限制不了,只好顺其自然。这显然不是一种好现象。

我们并不否认,电视节目以其图像、声音的直观可感性,节目内容的形象生动性以及较强的娱乐性等优势为中小学生所喜爱,也应该鼓励、支持孩子看一些健康有益的、能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增长知识的电视节目。特别是许多电视台专门为儿童安排的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很适合儿童口味。在不影响孩子做功课和休息的前提下,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观看,对他们来说,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丰富课余生活。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道观看,边看边讲解,效果会更好。

3.培养孩子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

很多孩子上课容易走神,请看下面一个事例:

一位教育专家接受了很多家长关于孩子上课精神不集中如何对待的咨询。一位家长对他说,他的孩子在念初中二年级,开学一个月的时候孩子挺用功的,经常晚上11点左右睡觉,早上6点就起来了。劝他晚上早点睡,他说不行,作业太多了做不完,越拖积压越多就更不好办了。

这位家长的孩子当时学习成绩还排在全年级前20名,到期中考试以后孩子感到很疲劳,上课不由自主走神,有时老师问他问题他发愣。由于上课常走神期末考试成绩降到全年级前40名以下。这位家长要求教育专家帮他解决孩子的上课走神问题。

还有一位40岁左右的家长,她的儿子念初中三年级。她说她的孩子很聪明,也知道用功,学习上也有计划,成绩总是排在班内前三名之内。就是去年暑假去他表哥那里玩电脑,后来他非要买一台电脑不可。她妈对他说:“妈妈可以给你买一台电脑,但是你要好好学习,不要受电脑诱惑。”孩子满口答应。暑假里大人上班,孩子一个人在家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整天玩电脑,成了小电脑迷。开学后放学回家还是光玩电脑,因为他回来得早,家长下班回来得晚,这样在家长不在的时间里,拼命玩电脑,致使第二天回到学校上课,脑子里还充斥着电脑中的图像,造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期中考试成绩比以往降了十多名,问他什么原因,他倒也实话实说,电脑游戏经常在课堂中不由自主地在脑海里浮现。孩子知道玩电脑把学习成绩玩下去了。

这些年,很多家长都咨询如何克服孩子上课精神不集中的问题。孩子上课精神不集中的原因很多,不仅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家长要先找到原因,只有找到了原因才有可能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专家认为,孩子上课导致易走神的客观原因主要有:

由于学习的心理疲劳引起不少孩子上课走神。孩子承担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压力很大,长此以往,产生了学习的心理疲劳。孩子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精力不足,甚至产生厌烦学习的情绪,在这种心态下,孩子上课常走神,自然影响学习效果。

上课前或者因上课的时候被突发事件吸引了,造成情绪波动;无关刺激引起孩子的注意,比如老师的服装独特、发型奇特、教室外面经常有人走动、有人在上体育课等等。

老师讲授的内容索然无味;老师和孩子发生了矛盾,孩子因厌恶老师而未能集中注意力等。

孩子上课容易走神的主观原因主要有:

孩子自身的原因。比如,孩子的注意力稳定性极差;患病或者睡眠不足,很难集中注意力。

因学习成绩不佳而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家长应该认真地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当然,孩子精神不集中并不限于上课听讲,还包括其他方面,如做作业、看书等。

对孩子上课精力不集中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原因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才可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1)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

对由于学习心理疲劳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要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课压力重容易引起心理压力,容易引起心理负担,但是在相同的学习课程的压力下,有些孩子产生学习的心理疲劳,有些孩子仍然精力充沛,心态很好,注意力集中。每个孩子抗心理压力水平及其对策不同,因此造成在同样的学习负担下有的孩子适应;有的孩子勉强适应;有的孩子就适应不了,承受不了过重的学习负担,这种孩子心理承受力就差。对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家长要教会他们正确对待课程负担,不要把考试的名次看得太重,不要顾虑太多,不要过多想学习名次下降会引起老师、同学、家长什么评价,这时就真的有点需要有但丁那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精神,尽量地放松自己,不要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而给自己减轻心理压力。给孩子说明白,学习名次下降只要自己正确对待就可以了,不要顾忌别人对你如何看,你多想那事情就等于给你又增加了心理负担,又增加了心理压力,造成恶性循环,引起上课注意力涣散,影响学习成绩,那就得不偿失了。

(2)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对于在繁重的学习课程下,在题海战术中不能自己调节自己,不能自己控制自己,感到苦不堪言的孩子,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学会信心提高法,学会情绪调节法,学会身心放松法,这样对缓解与克服孩子上课走神的问题有很大帮助。

(3)帮助孩子抵制“诱惑”,增强自制力

对于孩子做作业时的分心,某些情况下是由于他们受到“诱惑”。假如不想让孩子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而想让他去做作业,那么,家长也不能打开电视。这样一来,孩子就知道人人都有应该做的工作。家长要在孩子学习的时间看一看书报。家长可以这么说:现在,让大家都来做自己的家庭作业吧!如果家长能够以身作则,孩子也就能够平心静气地坐下来,精神集中做作业,就不会走神了。

4.鼓励孩子敢于和善于提问的习惯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之一杨澜讲过一个她亲身经历的故事:

教授从兜里掏出一张一美元的钞票,高高举起,涨红了脸大声说:“谁能提出一个问题,任何问题,我就奖励他一美元。”

教授是美国人,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他讲的是历史与宗教,他讲完了,问大家有什么问题,谁也不吱声,他请求大家提问,因为不然的话他无法知道大家听懂了多少。但还是没人举手,教授有点儿不耐烦了,不,应该说,他愤怒了。他认为这是中国学生对他的不尊重。

“没有哪一种知识是提不出问题的,难道我讲的每一句话都无懈可击吗?是你们压根儿没听进去还是愚不可及?”他的另一只拳头敲打着桌面。

课堂的气氛紧张了,学生们吓坏了。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训练着双手背后,认真听讲,长大后开始记笔记。谁记得全,背得好,考试就能拿高分。提问的通常是老师。是的,中国的学生在十几年严格的教育中学会了如何对付老师的提问,可自己不习惯提问,更不被许可反问,那样是有悖于师生之道的,所以,在美国教授晃动的一美元下,我们不知所措。

杨澜讲的故事反映出我国孩子在课堂上不爱发言和提问,这是不利于孩子求学的。不明白的,要问,以求明白;明白了,还明知故问,因为可以通过对方的准确复述,让自己掌握得更加准确,并且实现超越和突破。学问学问,勤学好问,好问别人,更要问自己,老师和父母应当鼓励孩子提出好问题,自己寻找答案。

这就涉及到了问题意识,问题起着定向作用,是问题将孩子的好奇心牵引到求知欲望上来。什么是问题意识?它表现为孩子在学习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孩子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可能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会不会提问没有什么关系。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学问,学问,要学也要问。很多东西问了才能长进,有的问题自己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可有时经别人轻轻一点拨往往就豁然开朗了。因此,要培养孩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不善于提问呢?

学校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记,课堂上对孩子们主动参与教学的要求不高,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对孩子们的发展是不利的,孩子们养成了不爱动脑筋的习惯,只要死记硬背,依葫芦画瓢就行了。在课堂上孩子们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能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开动脑筋。有的孩子不善于提问是因为学习没有系统性,没有打好基础,跟不上班级教学的进度。他们可能什么都不懂,不知从何问起,理不出头绪,想提问,又不知道问什么。还有些孩子是因为不求甚解,不爱动脑筋,心想这些问题反正别的同学都会问到,只要注意听就行了,懒得提问。还有的同学因为胆小,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表达自己的思想,深怕自己提出的问题被老师和同学笑话,怕别人都懂就自己不明白,让别人觉得自己很笨。还有极少部分孩子讨厌学习,热情不高,干劲不足,上课如坐针毡,巴不得早点下课,根本没有考虑所提的问题。

提问是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难能可贵的习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提问习惯呢?据教育专家探讨,认为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

(1)营造氛围,让孩子敢问

父母和孩子角色平等,要变学习辅导的单向为双向互动,允许孩子“出错”,父母对孩子的提问,哪怕是在自己看来非常幼稚的问题,也都需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对不敢提问、懒得提问的孩子,父母应给他们讲清楚善于提问对学习的好处,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名人传记,孩子会从这些书中发现,大凡学术上有成就的人都是在“问”上做出文章来的,如居里夫人、华罗庚、达尔文等。让孩子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只有敢问、善问,才能搞好学习,才能做成学问的道理。对于那些因为没打好基础,不会提问的孩子,家长可以帮助和鼓励他们从补习功课开始,学好基础知识,跟上班级教学的进度,鼓励孩子向班上善于提问的同学学习,解除思想顾虑,克服虚荣心,耐心地告诉孩子不会提问没有什么可笑,每个人提问都是因为自己不懂才问,学习本身是一个人不懂到懂的过程,不懂就问是好学的表现,只有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后,才能得到老师的帮助,从而真正掌握知识。

(2)拓展渠道,让孩子会问

当孩子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较难时,可以和孩子进行讨论,然后由孩子提问题。另外,父母也可以设计好问题,引导孩子模仿提问。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孩子初步掌握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就可以在学习辅导中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独立质疑,自我展示。

(3)精心组织,让孩子善问

为了提高孩子学以致用的能力,父母尤其要引导孩子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让他们在解决新问题中再提出实际问题,为孩子的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问题和情境。

对那些想问但又不知怎么问的孩子,家长应提醒他们注意掌握学习方法,善于去发现问题。如上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或者事先把不懂的问题写在纸上,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学会做笔记,勤动脑筋,学会问“为什么”。经过思考和查找资料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自以为找到了答案,但把握不大的问题以及那些对得出结果的过程不太明白的问题,都可以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来。对不爱学习,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怎么提问的孩子,父母不要过分责怪,而应帮助孩子从培养学习兴趣开始,首先让孩子喜欢学习,树立起自己能够学好的自信心。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特别是学习辅导中,父母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

5.培养孩子课堂上大胆发言的习惯

一次家长会以后,老师把姜小美的母亲留下来向她反映了一个问题。老师说小美上课不爱发言,课下不爱和同学说话。家长听了很着急,反映姜小美在家里也少言寡语,就算说话也是小声的。明年,孩子就上初三了,总是这样下去可咋办呢……

事实上,这种现象并不是个别的。就算是在中学生中,也有很多孩子“发言不积极”。经问卷调查发现,不擅长发言的孩子一般有三大类:一是孩子的胆子小,不敢发言;二是孩子的性格内向,不喜欢发言;三是孩子缺少方法,不知道怎样发言。对于前两类孩子,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缺陷,让孩子变得爱发言。

那么,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养成积极大胆发言的习惯呢?

(1)鼓励孩子发表见解

针对孩子胆子小的特点,家长最好常常给孩子讲一些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例如,武松打虎、八路军打鬼子、警察捉小偷的故事等。孩子们是很仰慕英雄的,愿意向英雄们学习。家长还应该适当地向孩子提出,学习英雄们勇敢无畏的精神,要首先落实到敢于发言。只要家长有计划地这样坚持做下去,孩子就能变得勇于发言。

(2)帮助孩子学会发言

有些孩子想发言,可是不得要领,不是没有头绪,就是废话连篇。这是孩子不擅长发言的另外一种表现。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①言之有理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在发言时围绕着一个中心,一个主题来展开内容。在展开内容的时候,应该抓住要领,与中心有关的内容就多讲,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应该少说。孩子明白了“发言应围绕一个中心”以后,才会把话说好。

②言之有序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发言时要有顺序。讲完一层意思以后,接着讲另外一层意思,要注意各层意思之间的联系,使讲话的内容上下连贯起来。这样的发言才能使人明白。

③言之有物

家长要在帮助孩子“说话”的时候,做到以“事实”说话。这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介绍物体,应该具体地指出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气味、质料、作用以及感受;介绍事情,应该具体地讲出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介绍人物时,应该列举出具体的事迹等。有的时候,还可以用打比方、列举数字来补充所要发言的话题。

(3)给孩子起示范作用

①家长平常讲话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讲话努力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为了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家长讲了一段话以后,可以让孩子讲讲这一段的题目、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以及这段话的顺序是什么。这时,家长讲的这段话必须清楚,规范,这样孩子才能有所收获。

②家长要有意识地收集小故事

在日报、文摘报上经常刊登一些有趣、有意义的短文,例如《出租车司机勇斗歹徒》等。家长最好读给或者讲给孩子听,接着让孩子复述出来。复述的时候,应该让孩子按照发言的要求做。

③家长应该,耐心地辅导孩子,帮助孩子提高发言的水平

例如,平常只要听到孩子讲话,就应该用正确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发言内容。好的要及时表扬,不好的要及时指出,使孩子重新发言。教育孩子,要想好了以后再说,发言的时候要消灭“嗯,啊”等口头语,最终使孩子提高发言的质量。

6.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据英国科学家研究报道:写字快者成绩好。写字速度是决定学生成绩好坏的一个因素。写字差、写字慢的人,在动作协调、拼字、字母顺序、字体和谐与辨别能力等方面都较差。

“中国汉语汉字是世界上最简短明确的语言文字,它像数学那样逻辑性强,像积木、七巧板,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魔方……”汉字现代化研究会会长袁晓园曾在联合国工作20年。他认为,在多种文字的比较中,汉语最简单明确。联合国有中、英、俄、法和西班牙五种文本,最薄的是中文本,汉字已经历数千年,很具科学的表意性,见字能猜音,望文能知意,文字结构含义独特。

随着当代社会生活和新科技发展,英语虽原有55万个单词,但还是要不断创造新词来适应。可是,我国仅用少量汉字即可轻易衍生新的词汇来适应,能够完满地表达这些新概念,而且同样的内容和信息量,采用汉字表达是最简洁的,阅读时间也是最短的。

汉字对于电脑出现了多种输入方案,语言简短,方块字信息量大、抗干扰性强,更适合电脑存储记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有人提出:“汉语将成为声控计算机的第一语言。”

我们要为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尊严而努力奋斗。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巩固认字的手段,也是继续学习、提高文化科学素养的重要技能,对人才培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必须从小就打好基础并努力练一手好字。

写字要做到正确、端正、规范、整洁,行款整齐、均衡有致,有一定的速度,父母可从下列几方面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书写习惯。

(1)让孩子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在书桌座椅高矮适中的条件下,要坐势端正。写字时做到头正、肩平、身直、大腿平放,两小腿并拢。写字时头稍前倾,两臂自然放在桌面上,放正用纸。

用铅笔或钢笔写字时,手指应距笔尖2~3.5厘米(与年龄有关),笔杆稍向右后方倾斜,大拇指与食指自然握笔,中指在笔的下面抵住,手腕自然放于胸前正中偏右,前胸与桌沿保持一定距离。

书写要注意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写钢笔字、毛笔字时则须注意学习怎样执笔、起笔、运笔、收笔,掌握好写字的方法。

(2)让孩子学习书法,练一手好字

汉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独具特色。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源远流长。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这一优良传统,必须从小认真练习,父母要严格要求,使孩子练就一手好字,并为捍卫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健康而奋斗。

写字有用硬笔和软笔之分。初学要用字贴临习,应该做到横平竖直,撇有撇尖,捺有捺角,结构、字距、行距有度。从最基本的楷书练起,认真打好基础,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尽可能参加书法培训班,严格训练,持之以恒。要把汉字写得漂亮、有艺术韵味,达到高水平,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3)帮孩子克服写字既慢又差的障碍

孩子到了小学三四年级,一般都有9~10岁了,如果写字仍然很慢很差,这不仅是“不认真”、“不勤快”问题,还涉及医学问题。如果孩子写字有以下特征,就表明属于这种情况:字迹歪斜、写字颠倒、间距不当、大小不一、参差不齐、看错行、抄错字、漏字、字体潦草、写字速度太慢、磨磨蹭蹭等。

书写过程既要正确的执笔姿势,又要正确的端坐姿势;既要心态平静,又要认真用心;既要正确整齐,又要有一定的速度。如果孩子的腰、颈、肩、手腕及手指的肌肉、肌腱力量不足,稳定性差,身手姿势就容易歪斜,且易疲劳,速度减慢,越写越差劲,潦草、差错及涂改过多。

(4)运用教育与训练相结合的矫正方法

①对孩子写字差,不应简单指责训斥

孩子已认真努力却无明显进步,很可能是精细运动功能存在问题,要正面引导,具体帮助和激发孩子。

②强调身体姿势、执笔姿势正确

一、二年级就养成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先利用描字簿、米字格簿认真反复练习,打好基本功,逐渐增加练字、书写要求。

③多做手工技巧,改善身体平衡能力

医学上常运用感觉统合训练,增加孩子肌力,改善身体平衡和脑—身、眼—耳—手及五指的精细运动练习,多让孩子做手工技巧。经常运动两手五指,多做抓、握、扔、捏、撕、伸、屈、旋转等活动。

④强化孩子自由活动,预防和克服综合障碍

自孩子幼小起,多让其在地上“摸、爬、滚、打”。不必过于“干净”,保护过度。让孩子在地上、阳光下、草丛中自由活动。发展孩子身体的大动作和肢体的精细动作,以预防和克服孩子的统合障碍。

7.要求孩子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

孩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对他们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孩子如果不会自己学习、思考,那在学习上是难以进步的。而不少一二年级的孩子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恰恰是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头疼的事情。家长在这方面应该注意一些方式方法,既不能放纵孩子,也不能一味地只让孩子做作业而没有休息的时间。以下是教育专家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1)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孩子做作业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父母也少不了帮助解决。这时就要看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回答孩子的问题了。父母如果轻易帮助,就容易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

当孩子做不山作业的时候,父母应当多鼓励孩子。例如,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再仔细想一想,我相信你肯定会做出来的”。并且,父母可以提示孩子,让孩子细想一下,在班上类似的作业是怎样做的,而不是马上告诉孩子答案。

当然,对于一些难题,一味地让孩子自己做也是浪费时间,父母在必要时也应给予回答。但是,在回答时,父母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应当以启发式的解答为主,争取打开孩子的思路,最终让孩子掌握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督促,检查并因势力导

对于贪玩的孩子,有效的方法是严格规定做家庭作业的时伺,准时做作业,并经常督促、检查。父母督促贪玩的孩子准时写作业,可能一开始孩子会有些不适应,但父母只要持之以恒,不对孩子溺爱,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主动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主动完成作业。当孩子能够主动完成作业后,父母可以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酌习惯,发现错误,孩子自然地就会自己去改了。这样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对于贪玩的孩子,在严格检查、督促的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因势利导,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让孩子逐步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3)不要给孩子太多额外的作业

除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外,很多父母都有给孩子安排课外作业的习惯。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年龄还小,学习的精力、体力都是比较有限的,父母不要给孩子布置很多额外的学习任务。另外,书本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做作业并不是孩子在家里惟一的学习活动,孩子更需要开阔视野。在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可以指导孩子看一些课外书,拓宽孩子的知识面,也可以带孩子一起活动,做一些有创造性的游戏,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这样,孩子才可以做到全面发展,而不是一个只会啃书本的书呆子。

(4)对孩子进行完成学习任务的训练

一二年级学生做作业,家长应该主要抓他们做作业的习惯,学校有留晚班,孩子的作业能在这时候完成:不参加留晚班的同学,一般语数两门课的作业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孩子做作业,要规定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完。如果孩子作业拖拉,做做玩玩或做做吃吃,是很容易分心的,长久下去,就会养成作业拖拉、效率很低的坏习惯。孩子做作业,不仅要求正确率高,还要求字写得端正,簿而整洁。

做完作业后,要每题读三遍,以检查作业质量,有的家长见孩子做作业太慢,错误率高或不会检查,就忙着帮孩子,这样非、但帮不了孩子,还会养成孩子依赖大人的坏习惯及马虎大意的毛病。

同类推荐
  • 和宝贝一起成长

    和宝贝一起成长

    《全球百名新浪名博主谈育儿》分两册,集合新浪育儿名博主的育儿文章精华,给爸爸妈妈提供丰富的育儿经验。本册主要关注3~6岁孩子的常见问题,包括生活篇、教育篇、话题篇三部分内容,生活篇主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护理、卫生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方面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亲子关系、亲子阅读等方面;热点话题讨论,关注父母该不该打孩子、幼儿该不该学英语、我们该如何做父母等困扰家长的问题。
  • 康熙教子

    康熙教子

    本书将康熙皇帝教子理念的精华,与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家教案例结合起来,分为五篇,其内容包括:治学态度、读书方法、道德修养、完善性格、待人处世等篇。
  • 这样教孩子才会棒

    这样教孩子才会棒

    著名教育家阿博特唯一一部论述家教的经典名著,在西方被誉为家庭教育的必读书,曾再版无数次,至今仍经久不衰。书中的案例虽已久远,但道理和方法却并不过时,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难觅瑰宝。
  •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全书1080字,360句,虽然只是一本关于童蒙教育的小书,记录的是生活中言行举止等小事情,却蕴含着做人做事的大智慧。我们透过那些讲述规矩的文字,不但能够学会怎么做一个文明人、有道德的人,同时也能悟出很多教育智慧。
  • 妊娠期答疑解惑手册

    妊娠期答疑解惑手册

    本书针对育龄妇女和妊娠期妇女介绍了孕前准备、孕期保健、分娩准备、准爸爸常识、孕妇监护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蒋介石传

    蒋介石传

    蒋介石是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是中国国民党历史上的中心人物。中国大陆对蒋介石的研究缘起于20世纪60年代,自80年代以来,拓宽了研究领域,在多方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但同时,由于多种原因,在蒋介石研究领域里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与不足。杨树标老师通过多年积累,修正了该研究领域的一些缺陷和偏差之处。可以说,这是一本真实再现蒋介石生平的历史书,适合众多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阅读。
  • 神级光环系统

    神级光环系统

    倒霉青年因掉入粪坑神秘穿越,获得光环系统,系统!我要主角光环!系统:没积分买什么光环?滚去泡妞杀怪做任务拿积分去。
  • 原莱是宁

    原莱是宁

    明明只是个大三学生的她,因为一场醉酒后的见义勇为,遇见了一个本不该认识的他。本以为是一场奇妙缘分的甜美降临,却不料是一场未知博弈的开始。他与她在一次次相遇中相知,而造成这一场场相遇的背后是缘分还是人为,只有暗处那双眼睛才知道答案......
  • 古今性疾病验方选萃

    古今性疾病验方选萃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介绍的方剂取材容易,制作简便,疗效确切,实用性强,适于基层医务人员、临床医师、医学生、中医药爱好者和性疾病患者阅读参考。
  • 贫道解忧

    贫道解忧

    黄崇:“贫道解忧,专门为各位道友排忧解难!”众修仙者:“是极!是极!解忧道友可帮了我们大忙!”妖魔:“信你个屁话,你就是个蝗虫,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 鬼街行者

    鬼街行者

    心中有鬼,疑心暗鬼,各怀鬼胎,不同于妖魔鬼怪的另一种鬼,在勾心斗角的俗世中猛烈滋生。当世界的秩序被弱肉强食的铁则支配,机关算尽也成为唯一的生存法则。这里没有友情和理想,只有互相利用和出卖。只有在这个冰封的世间冲出血路,才能在秩序和铁则上肆意逞凶。
  • 墨云图

    墨云图

    墨浊染世间云洁白天地墨云相合到底会引起什么样的故事
  • 嫁给傻王:王妃别想逃

    嫁给傻王:王妃别想逃

    片段一:你喜欢她吗?沐梓晴心抽痛着“是”凌浩轩冷漠的说“那好,我决定放手”沐梓晴转过身离去,一滴泪顺着脸颊滑落。片段二:“你背叛我!”他吼道“我没有,为什么你不愿意相信我?为什么!”
  • 异界之仗剑天涯

    异界之仗剑天涯

    只凭手中一把剑!我要这天,为我破碎。这地,为我塌陷。这世界,为我毁灭。
  • 这个夏天,谁等谁候

    这个夏天,谁等谁候

    淅淅沥沥的小雨打破了A市的宁静。空气中处处弥漫着泥土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