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孩子刚生下来时都一样,具有巨大天才和潜能,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随着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们经常显露出令人惊讶的能力,表现出不凡的才华。这些表现或许是语言方面的,或许是想象能力和动手方面的。
但当孩子再长大些的时候,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孩子的天才得到了呵护,而有的孩子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少数孩子由于天生资质比较好,再加上合理的教育,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孩子的父母从来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要家长领会了孩子们的思想,哪怕父母的知识领域不宽广,也能把他们有限的知识都“打通”,引领孩子真正从兴趣入手,发掘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因此,无论学什么,艺术类也好,课堂知识类也好,都需要这些最熟悉孩子的父母们,合理引领孩子,把好奇的眼睛睁大,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
2.专注力是学习能力的主线
智力的发育主要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成熟,所有儿童的发育过程相似。当然,发育的速度是不同的,即使是某一个特定的儿童,一项或几项发育也可发生暂时的停止。发育的过程是从头开始,即头和手的功能发育先于腿和足,从普通的反应到特异的功能,如大运动的发育先于精细运动功能。
智力发育受各种内在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智力越高,发育越快。家庭因素,如走路,讲话延迟常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家庭中,环境因素,如缺乏适宜的刺激会妨碍正常发育。
专注力是指宝宝能够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从而认识该事物的能力。专注力是宝宝最基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它将引导宝宝了解更多的事物。例如,出生不久的小宝宝就已经尝试着睁开眼睛到处张望,一旦观察物进入他的可视范围,他会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个物体,两眼发光,脸色发亮,默不作声。如果物体摆动,他就会转头或用目光追随,甚至忘记了吃奶,这就是专注力的最初表现。专注力是自主学习的门户,需要父母按照宝宝的心智发育特点,进行有效的培养和呵护,避免长大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学习能力的障碍。
3.孩子所需要的学习环境
孩子的发展,不管是身体上的发育,还是语言、认知、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时间。如0~1岁婴儿的身体和大动作的发育,每个月龄都会有不同的发展,尽管每个孩子不完全一样,但都会有一个大致的时间表。再如认知的发展,孩子在抽象学习之前,一定要具备大量对真实世界的直接经验,他才能理解并把抽象符号和实际事物联系到一起,否则,孩子的学习就只是填鸭,只是认识了各种符号或是公式,毫无乐趣可言。
强强2岁以后,爸爸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不论参加音乐会还是看戏,到哪儿都带着强强。另外,只要有时间,就带他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等,以开阔他的视野,丰富他的见识。每次参观回来,就让他详细描述所见到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因此,强强在参观时总是用心观察,认真听取父亲或者导游的讲解。
像强强的爸爸那样,家长能够做的,是为孩子提供他真正需要的环境。从硬件上说,这个环境应该是尽可能真实美好的,而不是被书本、电视和抽象符号充斥的。从软件上说,这个环境应该是安全的、充满爱的、有规则的、尊重的、鼓励的和帮助的氛围,而不是强迫的、生硬的、威胁的、训斥的,甚至打骂的遭遇。
4.与图书交朋友
图书是提高孩子智力的极好朋友,对1岁内婴儿应选用彩色图片,如一只狗、一个苹果、一支笔等。利用图片让他们认识看不到的东西或与看得到的东西相联系。对1~2岁孩子应选择有大幅图字的书,内容能反映他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如花、动物、房子等,并与字相联系。对2~3岁的孩子应选择含有故事内容的图画书,配合能跟着念的儿歌。对3~4岁的孩子应选择新鲜事物,有更多细节的书,如动物的故事、简单短小的童话,也可选一些短的唐诗,虽然不甚理解,也有利于增强记忆力。在给孩子讲述故事时,要鼓励孩子提问和插话,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及思考能力。
5.学习能力发展的阶段性
一般来说,宝宝学习能力最初的发展是从感觉运动阶段开始,然后向知觉和知觉动作统合阶段演进,再进入语言文字符号运用阶段,最后达到逻辑思维和推理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有着它的能力发展目标,父母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和能力目标测试了解自己宝宝学习能力发展的情况。
学习能力是可以训练的,训练宝宝的学习潜能,要以宝宝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家庭是孩子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宝宝学习能力最早的观察者和判断者,对宝宝最了解,最能发挥宝宝的优点,弥补宝宝的不足。因此,父母在训练宝宝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涛涛的爸爸是个电子工程师,每当孩子问到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他就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这个爸爸也不知道。”于是两个人就一起翻阅资料,或者去图书馆寻找答案。用这种方式,爸爸培养了孩子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孩子乐于探究和排斥似是而非的知识。
6.你的宝宝在哪个方面具有优势
有的宝宝很小就表现出很优异的能力,而有的则是大器晚成。了解了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父母就不应该过于苛求宝宝了,要以宽容之心对待他发展中的暂时性迟缓。
儿童的学习能力也是各有不同,乐乐擅长做手工,对看到的图形过目不忘,属于“视觉型”儿童。小果果能说会道,听过的事情就会记得很牢,属于“听觉性”。果果的哥哥从小动作能力特别强,属于“运动型”宝宝。这些所谓的类型主要是指宝宝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发展具有相对的优势,但并不是完全绝对的。
7.阅读的乐趣
有的家长虽然工作忙碌一些,但还是把晚上和周末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孩子们身上。晚上的阅读是一家人在一起共度的亲子时光,大家围坐一圈,芊芊会自动选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交给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就有声有色地给芊芊读这些有趣的故事。几年下来,芊芊养成了阅读的爱好,每当一家人组织外出旅游时,芊芊总要带上一些图书作为闲暇时的自娱活动。
在阅读这件事上,并没有刻意要求每个孩子都达到同样的标准,而是普遍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们更多的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不是为了让孩子能识多少个字,才去读书。事实正好相反,当孩子们尝到了阅读的快乐,自己就愿意去练习识字了。
8.轻松、快乐胜过“认真阅读”
铭铭是个男孩,快2岁了,由于老人带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现在给他讲故事,和他玩游戏,他都不会超过5分钟的热度,对其他什么事情也都不会静下心来做。爸妈一直在为如何让铭铭尽快养成阅读的习惯而操心。
孩子真的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大前提是让他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挑选一些情节简单的故事讲给他听,也可以随口给他编故事。拿本书跟他玩游戏可能比“认真阅读”还要好。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适当地安静下来,注意孩子专注能力的培养,当孩子对阅读稍有兴趣时,要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
孩子天性好奇,静不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不妨试试以欣赏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你的孩子,换个角度,我们看到的便是孩子的优势,他对什么都好奇,探索外部世界的热情很高,将来一定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么一来,自然就不会再担心,而孩子和爸妈都感觉轻松了,快乐了。
9.每天陪宝宝玩半个小时
沟通力是直接表现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它需要宝宝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两点对孩子养成自主性很重要。有些父母坚持每天至少抽出半小时来陪宝宝玩耍,这30分钟不一定要刻意安排什么学习项目。
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经常抱着她走动,将屋里的东西指给她看,同时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字,如这是一把椅子,那是一个书橱。妈妈这样教育女儿,到她一周岁时就完全会说话了。一些有专门知识的学者认为,婴儿期语言教育将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语言能力,所以妈妈在对女儿谈话时,要非常注意发音、词句的准确性。
对于宝宝来说,“生活即教育”,他们的学习源自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和宝宝一起打扫房间、做个小游戏,都是学习。这种融于生活的学习会让宝宝觉得轻松快乐,更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0.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
家长急于让孩子提前学习抽象知识,付出的另一个代价就是损失了培养孩子做人的潜在素质,如好奇、热情、灵活、想象力、创造力和朝气等天性。
在抽象学习之前,孩子需要充分接触真实的世界,如果在童年时期,孩子没有机会发展这些素质,可能会导致冷淡、孤僻、漠不关心、迟钝、缺少同情心和麻木不仁。那么长大后若要重新培养这些素质就很难了,会事倍功半。
宝宝的学习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获得知识的能力。0~3岁宝宝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活动中的专注力、探索力和沟通力。它所涉及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运动、知觉和知觉动作统合、语言、思维、自我控制等。
11.鼓励与施压之间的科学是激励还是责备,这是孩子长大成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激励孩子就像给种子浇水、施肥,就如同水分和营养是生命的基础一样。通过鼓励来激发孩子,抑或通过给孩子施加压力来达到某种愿望,是家长常用的两种教育手段。
有的家长只是希望孩子们成为最好的,却忽视了每一个孩子作为个体的兴趣差异和愿望差异。为了达到这种愿望,作为家长,你是在鼓励孩子做事还是强迫孩子必须服从你的意愿呢?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对待孩子不仅要在期望中施压,更要在期望中鼓励。许多孩子都是在鼓励下去尝试许多本领的,孩子在整个儿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都需要鼓励。当孩子不敢尝试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或者愿意做一些不该自己做的事情,或对某个行为持消极态度时,父母就需要用自己良好的判断力与智慧巧妙地去把握鼓励与施压之间的这个度。这时,只要爸爸妈妈多一份爱的激励,宝宝就有可能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12.其实孩子并不笨
现在很多孩子不快乐,因为他的兴趣、长处不符合主流的趋势,而被压抑了下来。更多时候他是忙着补习,玩父母要他玩的东西,看父母要他看的书,被动地生活学习,没有时间去了解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当孩子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后,再好的天赋、再好的智力,也无用武之地。
当你顺其自然时,孩子自然就会把天生的长处发挥出来,自然就会去做他拿手的事,做得好会促使他更喜欢去做。这种正回馈会使他天生的长处很自然地显现出来。有了自信,这个孩子才会有勇气去面对未来,才会成功。
尽管现在的知识性学习的过程,已经被设计得很有趣,但是抽象的智力学习本身仍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活动,会导致孩子心理上的紧张,需要消耗孩子很多内在的能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正常发育。
13.天分与后天教育
有人认为一个儿童的才能、智力及品质都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也有人认为一个孩子的才能和品质大多是来自于这个人得到的教育。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的说法,所谓“三分天注定”是强调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为后天教育的功能提供了平台和基础,即每个孩子的个性必须得到尊重。“七分靠教育”说明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教育可以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家长把握好这七分,教育就大有作为。一些被老师或家长认为比较笨或不太聪明的孩子其实并不笨,只是开窍得晚,或天赋的能力不在主流的科目而已。
孩子将来是靠长处吃饭的,不是短处,所以父母不要截长补短。对于一些学习能力不太强的孩子,没必要要求他中文、英文、数学样样行。既然学习能力不如其他孩子,那他就必须有一项特别出色,能够跟别人竞争长处。
在科技整合的现代,任何领域玩出名堂的大有人在,不一定非得是最热门的领域。即使是冷门的科系,只要孩子喜欢、有兴趣,都没有关系,只要你是这门行当中做得最好的人,你同样是个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