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小规模的海战,准确地说应该算是海上偷袭战,胤禟打赢了。唯一的损失只有三人负了轻伤,另金州号上甲板稍有破损。不过,胤禟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场不到十分钟的小战耗损了三千四百多枚手榴弹,三船的手榴弹储备已经是十去八九。由于此时的技术落后,一颗手榴弹的造价大约在两两银子左右,这也就是说,这十分钟就挥霍掉了近七千两银子。而实际上因为大部分的水手准头其差,真正发挥了作用的手榴弹不会超过四百颗。
可是因为鲨鱼号沉没了,胤禟只得到了包括三十二名受伤者在内的六十九名俘虏外,可谓一无所获。
不、准确地说这是一场亏损的战事,至少在经济上是这样。因此,胤禟左想右想,都觉得憋气。本来还幻想着捞几门炮,可现在因为鲨鱼号的沉没就算没有炸毁的也都沉到海里去了。在没有潜水设备的这个时代,想要到海底打捞如此沉重的东西,基本上只能是意淫。因此最后也就捞了几根看起来还算完好的船板了事。好歹也是橡木不是。
而数海里外的张元隆此时的心情只能用目瞪口呆来形容。原本以为是懦弱的羔羊,谁知道却成了狡猾的狐狸。他浑身一个激灵,随即立刻命令扯足风帆,加快航行。说起来,胤禟应该算的是他的救命恩人,可他现在更怕这位恩人把他一锅涮了。
…………
再度起航之后,胤禟的心里多了个念头。国际歌里唱的好:从来就没有什麽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原先只想着从西洋人手上买到铁炮和优质的钢铁或者高品位的铁矿,实在是有些太过一厢情愿了。既然买不到,那就自己拿。反正这些欧洲人从美洲、亚洲强取豪夺了数不清的财富。
虽然说现在他的海上武力还算不得强大,但是他相信除非陷入重围,否则凭借四艘战船的火力,至少在南洋海面可以横着走。当然了,水手们的驾驶水平和炮手的实战水平都还需要实战的检验。不过作海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抢劫的目标自然就是西洋船。而在中国海域航行的西洋船如今就只有荷兰前往日本的贸易船,而在南洋一带的西洋船只现在基本也都以荷兰和葡萄牙船为主。既然荷兰人就是不愿意卖铁炮给他,那就怪不得他了。
不过,现在最大的麻烦就是他在南洋缺少一个可以补给的基地。毕竟小黑山岛离南洋太远。而他主要的抢劫目的就是要得到铁炮或者高品位的铁矿石。这些东西只能在西洋船上才可能有,所以抢劫的区域只能放在南洋。
胤禟现在之所以如此迫切的需要得到高品位的铁矿或者欧洲人铸造的铁炮,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经过三年的努力硝酸类的黄火yao虽然还没有造出来。但是却已经稳定的得到了氯酸盐火yao。
原因倒是很有些曲折。
三年前小黑山岛虽然已经开始建设了,但是胤禟因为身边有康熙的派来的侍卫的存在,为了保住这个秘密,所以他一直没有离开大陆。后来,胤禟想开了。这样把侍卫们当贼防不是办法,而且也不可能甩得开这四名侍卫。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这四名侍卫都支使出去办差。虽然大家都心里明白这些侍卫既肩负着保护胤禟的责任,同时也附带着监视他的职责。但不管怎么说,至少从名义上他们必须听从胤禟的差遣。
于是,不久胤禟就派遣他们去草原上收购羊毛。侍卫们一方面不能拒绝,另一方面心里也很高兴,谁都知道,这是一趟油水不少的差事。侍卫们高兴了,胤禟更高兴,因为他终于可以龙归大海了。
当时小黑山岛的造船厂、码头都还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虽然人数还没有膨大到如今的近六千人,但也有两千多人。粮食倒还好说,反正从日本运回来的商品中粮食本来就是大头。最大的问题是盐。虽然奉天就有数个盐场,行销东北各地。而且奉天盐场早就由纳税改行引,也不需要交纳盐课,所以东北各地的盐价比关内要低不少。但问题是两千人的食盐,说多不多,说少却也不少。除非弄到盐引,否则想要从金州港运盐到小黑山岛也是个麻烦。当然实在不行的话,也还可以走私。但是胤禟想了想还是自己弄个盐场得了。反正所需也不大。就这样小黑山的盐场建了起来。
此时清朝的盐场基本上还是用的煎熬法。也就是煮盐。胤禟虽然从来没有接触过制盐业,但作为一个现代人多少也知道盐是晒出来的。戴梓和黄履庄都是聪明人,胤禟这么一说就明白了。于是很快开辟了两块沙滩作盐田,然后在盐田上铺上许多木板。等海水蒸发之后,木板上留下的就是粗盐了。这些粗盐入水溶解之后虽然仍然需要一道熬制的工序。但比起以前已经简化了很多。当然晒盐也有缺点,那就是时间太长。常常需要半个多月才能成粗盐,而且还需要老天作美。不过还好,他们一开始只需要解决两千人的吃盐问题。
但作为一个现代人胤禟显然不会就此满足。因此他又想到了如果能够建几个水泥池,那就不需要木板了。而且如果中途可以多过滤几次,食盐的质量也会大大提高。毕竟盐这东西可是要吃的,不过滤干净怎么行?胤禟可是很珍惜自己生命的。尽管他对于水泥了解也不多,只知道基本原料是石灰和沙子。但现在很多东西并不需要他动手,只要他有想法,又想实施,再舍得花钱就行。
于是,当他从小黑山岛回到盛京之后,就组织人开始试验制造水泥。半年后,水泥在一位老窑工姚广富的带领下终于制造出来。尽管这种水泥的强度还很差,但至少用来砌水池是绰绰有余了。
不久,小黑山岛的过滤池、蒸发池相继建立了起来食盐终于实现量产,而且盐的质量远远高于当时的食盐。不但看上去白了许多,颗粒细了很多,而且入口没有苦涩。从此海贸又多了一个极受欢迎的品种。那就是食盐。不过,为了怕不引起麻烦这些食盐除了自用外,他们只销往日本。这些雪白的细盐颇受日本贵族的喜好,没多长时间又有不少的清朝商人又从日本购买回国,这也算是出口转内销了。更搞笑的是,康熙三十六年初,康熙还曾经赏了两斤“倭盐”给胤禟。当胤禟拿到盐的时候,实在有些苦笑不得。
…………
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