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93000000065

第65章 果断精明、善于用人——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即李世民,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谥号为“文皇帝”,但后人称呼最多的是“唐太宗”,有时也称“文皇帝”。“世民”的含义是“济世安民”。

从公元599年1月(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出生到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去世,唐太宗终年仅50岁,他是一个在隋末乱世中成长起来的成熟早、功绩高、寿命也短的封建名君,受到历代帝王将相和百姓的推崇与赞美。

出身贵族世家的青年闯将

李氏家族是关陇贵族集团之一,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这是最高武官。后来因辅佐北周代替西魏有功,被封为八柱国之一,死后追封为唐国公。祖父也任北周的柱国大将军,父亲李渊还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姨侄。

母亲窦氏,聪明而善于书法,模仿父亲李渊的笔迹,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李世民兄弟四人,哥哥建成,弟弟玄霸、元吉和智云,玄霸幼年早亡,智云在太原起兵后被隋朝官吏杀死,年仅14岁。

李世民16岁时和13岁的长孙氏结婚,这就是后来贤明的长孙皇后。少年时期的李世民虽然也读书,但他最喜欢的还是练武。

在18岁时,李世民应募参军,当时隋炀帝被围在雁门,就在这次解围战中李世民初露过人的军事才华。

公元615年(隋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巡查北方要塞时,突遭突厥始毕可汗几十万骑兵袭击,雁门一带41座城失陷39座,隋炀帝困守雁门城内,将求救的诏书捆在木板上放进南流的汾水中,命令各地募兵救援。李世民就在这时应募入伍,隶属屯卫将军云定兴部下。李世民向云定兴献出疑兵之计:“始毕胆敢领兵围困天子,一定是估计到我们仓促应战无法增援解围,我们应当在白天遍设旌旗几十里,在夜里则擂鼓相应,敌人必定会以为大量救兵已到,便会望风而逃。如若不然,现在敌众我寡,万一敌军倾巢出击,我们就难以支撑了。”

云定兴立即依计行事,突厥人果然中计,匆忙引兵退去。

在太原随父亲李渊起兵后,李世民和李建成领兵首战西河郡,西河郡在太原的西南面,是以后进兵长安的必经之路。兄弟二人治军严明,长驱直入,攻下西河并生俘郡丞贪官高德儒,李世民怒斥道:“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然后将其斩首。西河首战大捷,李世民兄弟往返只用了九天,李渊迎接凯旋而来的两个儿子时兴奋地说:“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

此后,在南下攻霍邑时,李世民又哭劝父亲放弃回撤太原的打算,下决心攻占霍邑,取得骑兵战胜步兵的胜利。当时,李渊留李元吉守太原,自己率李建成和李世民等将士三万人南进到贾胡堡,离霍邑五十里。霍邑有隋兵两万固守,这时李渊粮草将尽,又逢阴雨连绵,背后则传来突厥将要乘虚袭击太原的消息,李渊决定先回太原从长计议。李世民则分析形势,说守军并不可怕,应攻下后直捣咸阳号令天下,才能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与优势。

李渊听不进李世民的意见,下令班师。李世民急切之下放声大哭,帐中的李渊听到了,出来问他,李世民说:“现在我们起兵是正义之师,前进则战无不胜,后退必将溃散。溃散在前,敌人乘虚攻击于后,兵败身亡在所难免,所以如此悲痛而哭泣。”

李渊终于醒悟,下令追回已经回撤的军队。不久,粮草也运到了,李渊父子领兵直捣霍邑。李世民和李建成各领几千精骑兵去挑战。守将贸然出城迎战,先被骑兵挫败,后又被骑兵截断退路,受到夹击的守军很快溃散,霍邑终于落入李渊父子之手。

在围攻关中门户河东时久攻不克,李世民主张先入关直取长安,长安一下则河东不战自降。李渊采纳了他的意见,兵分两路,一路取长安,一路继续围困河东。果然在长安攻陷之后,河东守将见大势已去,开城投降。

统一天下,无人匹敌的赫赫战功

公元618年(隋大业十四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定年号为武德,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哥哥被立为太子,弟弟李元吉被封为齐王。

唐朝的建立并不等于全国的统一,事实上当时正是各派军事势力分裂与混战的高峰期。如果说李世民在唐朝建立之前的战功还不十分显著的话,那建立唐朝之后统一全国的军功则无人能与其匹敌,也正因为有了如此的赫赫战功,李世民才有了要帝位的强烈愿望,才导致哥哥建成的嫉妒与谋害,才有了兄弟相残的玄武门之变。

李渊在称帝之后就不便于亲征了,而建成也要在长安辅佐父亲处理政务,这样,平定各方势力统一全国便成了李世民不可推卸的责任。二十来岁的李世民勇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前后用了十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项艰巨的统一战争任务。

唐太宗的统一战争包括三部分,一是平定薛举父子,二是击溃刘武周,三是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

在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十二月,金城郡富豪薛举率领十万军队进犯渭水,攻打扶风,和李渊争夺关中。李渊命李世民为帅与薛举战于扶风,斩首万余人,大胜薛举,将唐的势力扩充到了陇右一带,进一步稳定了关中的局势。第二年的六月,李渊又封李世民为西讨元帅,继续讨伐薛举。七月,和薛举战于泾州,因为当时李世民正患疟疾,在军中养病,而属将急于决战。由于战争准备不足,被薛举偷袭,结果大败而归。八月,薛举死后,其子薛仁杲(音高)领兵进犯。李世民继续出征,他先固守六十天,不准部下迎战,还下令:“敢言战者斩!”这主要是为了使自己的军队士气得到恢复,同时也挫敌锐气。等时机成熟时,李世民便命令属将先诱敌深入,然后全军出动聚歼。浅水原这一战,大破敌军,结果薛仁杲投降,陇右地区宣告平定。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三月,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大举南下,攻打并州,就是太原地区。并州的总管李元吉支持不住,逃回了长安。致使晋州等地也失守,关中地区震动。李渊想放弃河东的这个地区,遭到李世民等人的反对,他认为河东是富庶之地,也是京城的重要依托,还是起兵之地,所以不能放弃,他愿意领兵夺回来。李渊便命李世民领兵出征,十一月,李世民趁黄河结冰的机会顺利渡河,然后用“坚壁挫锐”的战术来和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对峙。李世民坚守不出,挫敌锐气,待机而动,因为他知道敌军深入,必定会粮草不济。次年的二月,在宋金刚军粮草缺乏时破敌于介休城,刘武周也放弃太原北逃。至此,关中的东北部也宣告稳定。

618年(大业十四年)五月,隋炀帝被杀的消息传到洛阳后,守将拥立越王杨侗称帝,改元皇泰。619年(武德二年)四月,王世充夺取了政权,改国号为郑,割据关东地区。第二年七月,李世民进军洛阳,开始平定王世充。

从这年的八月完成对洛阳的包围,到下一年的二月,虽然经常昼夜攻城,但终因洛阳城坚固而无法取胜。将士思归心情迫切,李世民却坚定意志,鼓励将士说:“这次我们领重兵而来,应当一劳永逸,东边各州已经望风而降,只剩下了洛阳一座孤城,从现在形势来看很难再坚守多长时间了,大功马上就要告成,你们为什么又要放弃无功而返呢?”在李世民的坚持下,众将表示随他决战到底。

此次决战,李世民总是身先士卒,有一次,他带五百骑兵巡视前方地形,结果被敌人骑兵包围。敌将单雄信挺槊直取李世民,尉迟敬德跃马而出,将单雄信刺落马下,掩护李世民突出了重围。

此后,便是有名的虎牢之战。

在王世充被围将败的紧要关头,河北的窦建德领兵十万,号称三十万,为救王世充而大举南下。当时窦建德自称夏王,占据河北和山东。他开始也不愿意相救,坐观龙虎相斗。后来看到王世充处于下风即将被歼,便听从了部下刘彬的建议,出兵相救,以免在王世充灭亡之后,自己也一样力单势孤,难逃厄运。

窦建德开始时写信给李世民,要他退到潼关,讲和修好。李世民断然拒绝,开始部署如何对付窦建德。

李世民的部下分为两派意见,以薛收为主的一派认为,王世充现在只缺粮草,万一得到接济,战争的胜败就很难预料了。应该在围困洛阳的同时,由秦王李世民亲自领精锐骑兵抢占虎牢关。在击败窦建德之后,王世充也就不攻自破了。

但是,屈突通等将领却反对,他们认为去虎牢关会腹背受敌,应该先退守新安,再寻机而战。

李世民最后说:“王世充粮草已将用尽,内外离心,我们就应当坐收渔利,不必劳师动众去攻击。而窦建德则将士骄横兵卒懒惰,我们必须进占虎牢,扼守险要之地。窦建德如果要和我交锋决战,一定能一战取胜,如果他们畏缩不战,那么王世充十日之内必然溃败。假若现在不速战速决,让窦建德占据虎牢,那刚归降的各城就又无法守卫,我军就很难再有现在的良机取胜了。”

李世民最终还是采纳了薛收的意见,他命令屈突通和齐王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自己则率领精锐骑兵三千五百火速奔袭虎牢,历史上有名的虎牢之战正式开始了。

公元620年(武德三年)的三月,李世民领兵到达了虎牢关,他亲自东进二十里侦察敌情,窦建德无法进军,只好就地筑垒固守。四月,窦建德军队几次作战失利,将士思归心理日益加重,军心开始涣散,而运粮道又遭到了突袭,大将张青也被俘。这时,部下建议,渡河攻打怀州,再向西穿越太行山,乘虚攻占上党,然后再南下,占据河东的广大地区,不但能占疆土补充兵力,还能威胁关中,从而迫使李世民退兵自救,洛阳之围不攻自破。但窦建德一心想找李世民决战,根本听不进去,反而说这是书生之见。

五月一日,李世民渡河,在黄河北岸牧马,并留下战马千匹,给窦建德一种粮草已尽的假象,他本人则在晚上返回虎牢。

第二天早晨,窦建德果然中计,觉得李世民有机可乘,他全军出动,排兵二十里击鼓而进,想用气势吓倒唐军。李世民登高观望,然后对部将说:“窦建德过险关鼓噪而进,这是毫无纪律,临城而列阵,是在轻视我军。我们如果按兵不动,他们的勇气必然渐渐衰退,列阵久了将士就会饥饿疲劳,不攻自退,等那时我们再乘势追击,将战无不胜。”果然不出所料,到了中午,窦建德的军队因为没有开战,士卒又饥又渴,开始争着喝水,很多人坐在地上,没有了开始时的阵形,一副败相。

李世民看时机已到,便下令攻击,此前已将战马悄悄赶回,军令一下,全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军,窦建德大败,自己也中了枪伤,后退途中被唐军俘虏。

窦建德一败,洛阳的王世充成了惊弓之鸟,想突围又遭到众将的反对,只好开城投降。

窦建德被押送到长安之后,李渊将他处死,结果使他的部将又起兵叛乱,刘黑闼(音踏)恢复了窦建德原有的地区,李世民又领兵将其击溃,不久,刘黑闼又起兵,被李建成击败,后来刘黑闼被杀害。窦建德的势力才最后平定。

历史点睛

李世民指挥作战有他的一套谋略,后人给他总结了一些经验,从这些经验里可以看出他过人的军事才华,唐太宗是一个很突出的军事战略家和指挥家。

第一,坚壁挫锐,这是杜佑在《通典》中为他总结出来的。在浅水原一战,就用这种战术挫败了刘武周。内容主要是坚壁对垒,搞持久战,拖住敌军,然后寻机歼敌。

第二,是准确利用骑兵,在敌后反击。在两军相持的时候,由精锐骑兵猛冲敌阵,特别是在敌人败退时,用骑兵火速追击,力求全歼,不给敌人喘息休整的机会。在虎牢之战中,大战正酣时,李世民率领秦叔宝等大将在敌阵后突然猛攻,高举旗帜来回冲杀,窦建德军一见,立刻溃不成军。

第三,勇追穷寇。在追击宋金刚军时,李世民日夜行军二百里,将士疲惫不堪,连总管刘弘基也劝阻休整之后再追击,李世民却说:“乘胜逐之,破竹之义也。”接着继续追击,又大破敌军。如果自己休整,就等于给了敌军逃跑的时间,给以后攻城留下后患。

第四,亲自侦察,部署作战计划。李世民每次作战都要亲自到前沿侦察,深入到敌营附近,获取真实的情报。有一次,李世民被王世充的骑兵包围,等突围回来时,尘土蒙了一脸,连卫兵都认不出他来了,正想阻止,李世民将甲胄脱了下来,这才认清是谁。和窦建德决战时所使用的牧马之计便是在实地侦察之后部署的计划。

其他方面的经验也有很多,特别是李世民在作战时身先士卒,休息时与将士同吃同行,同甘共苦,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这对于战役的胜利至关重要。在追击宋金刚军夜宿时,李世民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甲胄也有三天没有解了。将士都很疲劳饥饿,但当时只有一只羊,李世民和将士们同吃,这时将士感恩不已,在追击时个个争先。

玄武门之变夺帝位

唐太宗的即位是通过兵变得到的,而且杀死了自己的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但从古至今极少有人对此指责他,主要是因为他在这场帝位争夺战中并没有用残忍的手段去加害对方,而是到最后才被迫自卫的。虽然如此,但亲兄弟之间这样的结局总让人有些心寸芥蒂,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历史就是有这种过多的血腥味儿,无毒不丈夫,用这句话形容帝王位置的血腥争夺战看来还是比较准确的。

由于唐太宗统一全国的赫赫战功,使其在朝野上下的威信日增,高祖李渊也给了他相当重的权力,他的官职是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之首,因为唐朝没有宰相和丞相这种官职,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都视同宰相,再加上用其他名称如“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来参加政事会议行使宰相权力的人还有不少,但唐太宗的权力是其他人无法相比的。正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尚书令的职务,所以在唐太宗正式做了皇帝之后,就没有人敢担任这个职务了,最后就将尚书令取消,尚书省的长官由左仆射来担任,右仆射为副职。

唐太宗除了官职以外还有更重要的军队,他的哥哥即太子李建成和他一样都有自己的亲兵卫队,加上一些大臣分成两派,分别归入太子集团和唐太宗李世民的秦王集团。中国古代社会在继承方面只在代表家族的家长权方面实行了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制,至于特殊的王位和帝位继承历来都是儿子们竞争,虽然有时候也按照嫡长子继承的传统立太子,但经常发生的废太子事件使得这个传统没有产生稳固的制度。在这方面唐太宗和哥哥太子李建成的争夺最为典型。等到了清朝,就有了在位的皇帝秘密指定继承人并写成诏书藏起来,等去世后再当众打开宣读,所以清朝就避免了为了地位兄弟之间互相残杀的局面发生,而且这样也保证了有才干的儿子做皇帝,以便使江山长治久安。

在玄武门之变以前,李建成和李元吉便多次想除掉李世民。有一次,李世民随李渊到齐王李元吉府上,李元吉就打算趁机刺杀李世民,大概李建成觉得不好当着父亲的面做此事,所以制止了李元吉。

公元624年(武德七年)六月,庆州总管杨文干叛乱,牵涉到了太子李建成,李渊命李世民讨伐,还许诺在平定后立他为太子。但事后,李渊又听从李元吉和后妃的话,改了主意,这无异加剧了兄弟之间的争夺。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双方已成剑拔弩张之势。有一次,太子李建成晚上找李世民去喝酒,在酒里下了鸩毒,李世民心痛剧烈,吐了几升血,幸亏淮安王李神通将李世民送回秦王府才得救。这次谋害可能使李世民下了决心除掉对方,属臣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杜如晦也表示支持。

李建成和李元吉并没有就此罢休,相反更加紧了行动。虽然收买秦王府将领的阴谋没有得逞,但在李渊的支持下将房玄龄和杜如晦调出了秦王府,削弱了李世民的力量。在激烈争夺继承权的时候,恰逢突厥南侵,李建成和李元吉觉得时机到来,便由李建成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北伐突厥,李渊同意了,然后,他们就进一步提出,调秦王的部下大将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等人随同出征,还要求将秦王的精兵划归李元吉统领。这很明显是想孤立李世民,然后再下手除掉。李渊也同意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商议在出兵饯行的时候,派人将李世民刺死。太子李建成的一个属官得知后,马上向李世民报告了这个机密消息,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以免后患。

六月三日,李世民向李渊报告了二人的阴谋,还趁机告发他们淫乱后宫,李渊答应第二天早朝时对质,处理此事。李世民并没有将希望寄托在父亲的处理上,因为先前父亲总是偏袒他们。他果断部署了行动计划。李世民去见李渊的事被倾向李建成的后宫张婕妤得知,马上派人密告李建成,但李建成认为京城守卫都是自己的人,没想到出了意外。

六月六日清晨,李世民命属将伏兵于长安宫城北门口即玄武门。李建成没有收买成李世民的将领,李世民却成功地收买了李建成的将领,玄武门守将便是被收买的李建成的属将。正因为李建成认为有自己的人在,才敢于上朝去,结果走进了死路。

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临湖殿时,发觉守门的士卒不是自己的属下,便想回头。但此时李世民骑马赶来,双方发生了激战,李元吉射了三箭没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却一箭将李建成射死,尉迟敬德领骑兵将李元吉射死。然后,尉迟敬德向李渊报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要造反,已经被秦王杀死,李渊只好下诏平息了两派的激战。

六月六日,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李渊传位给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

历史点睛

李世民对于自己的兄弟并没有做得太过分,相反采取措施挽回一些不良影响,虽然李建成和李元吉生前和自己是死敌,但毕竟是兄弟,所以,李世民又主持礼葬二人,在当天,李世民在千秋殿西边宜秋门痛哭志哀,缓和了与原来李建成和李元吉手下人的矛盾。此后,李世民又让魏征去山东宣抚,因为李建成曾结交山东窦建德的部下,而魏征又是山东人,曾经是窦建德的部属。

抓住机遇是成功的资本。成大事者总是在机遇面前反应过人,因为他们决不会浪费任何一次机遇。作为一名心中有霸业者,果敢决断,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争得了机遇,争得了一切。

成大事者要善于根据现状判断,抓住机遇,果敢决策,是万事成败的关键。这一点至关重要。

求贤纳谏

在历史上,唐太宗的政绩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求贤纳谏,这也是贞观之治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青年时代,唐太宗就以善于笼络人才而著称。当了皇帝后,唐太宗更是把网罗天下人才作为安定天下、治理国家的前提条件。因此,他把举荐贤能作为宰相和大臣的首要职责,他曾对房玄龄、杜如晦说:“公为仆射,当广求贤才,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职也。”

对于那些举荐人才不力的大臣,唐太宗则会严厉批评,封德彝任宰相时,曾较长时间没有推荐人才。于是唐太宗对他说:“政安之本,惟在得人。天下的事纷繁,你应该替我分担。你不向我推荐人才,我怎么可能一一去发现呢?”封德彝答道:“臣怎么敢不尽心去推荐呢?只是现在没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可以让臣推荐。”听了封德彝的话,唐太宗十分生气,于是就批评封德彝:“以前贤明的君王使用人才都是取自当代,而不是向别的朝代借贤才,难道我们要等到傅说、吕尚那样的人才出现才能施政吗?何况哪个朝代没有人才,是你没有眼力不知道罢了!”

唐太宗除让大臣举荐人才外,自己也注意发现人才。公元629年,因天下大旱,唐太宗下诏求言,中郎将常何在奏章中提出二十多条建议,都很符合当时的情况,唐太宗十分高兴,但也十分奇怪,心想常何是武将,如何能写出这样好的奏章呢?详细询问后方知是常何的门客马周所写,太宗便立即召见马周。交谈后,他对马周十分赏识,于是留马周在门下省供职,后马周官至中书令。

唐太宗任用贤才,唯才是举。在他任用的贤才中,有出身寒门的马周、戴青、杜正伦、张立素、刘洎、岑文本、崔仁师等,有来自敌方的屈突通、尉迟敬德、李世勋、秦叔宝、程知节等,有出身贵族的萧踽、陈叔达等,有选拔于怨仇的魏徵、王挂、韦挺等。所以历史上说唐太宗“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威尽其才”。由于唐太宗重视选拔贤才,知人善任,因此贞观时期人才之盛,为历朝所少见。唐太宗在位期间,共用宰相二十七人,绝大多数是当时的杰出人才,这为改善吏治、促进政治清明提供了保证。

唐太宗在选拔、任用贤人的同时,还很重视纳谏。谏是指古代大臣给皇帝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皇帝听取这些意见或建议,称为纳谏。贞观初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人欲自照,必须照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手?”他以隋炀帝“好自矜夸、护短拒谏”为鉴,鼓励大臣“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他还从制度上进行改革,他下诏令规定:宰相和皇帝商讨国家大事时,一定要有谏官参加,让他们随时提出意见。唐太宗还规定:五晶以上的京官,必须轮流在中书省当值,以便皇帝随时召见。

由于唐太宗鼓励进谏,并且能够虚心纳谏,因此贞观年间出现了一批敢于直谏的大臣,如王挂、魏徵、刘洎、褚遂良等,形成了以进谏为忠的风气。在众多的谏臣中,最著名的是魏徵。魏徵,字玄城,钜鹿曲城人,隋末参加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曾任窦建德的起居舍人,窦建德兵败之后,入唐任太子洗马。玄武门之变前,魏徵曾建议李建成尽量培植自己的力量,及早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召来魏徵责问道:“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之间挑拨离间?”魏徵答道:“当时我在太子手下,当然要尽忠于他,可惜太子没有听取我的建议,不然也就不会是今天这样了。”李世民早知道魏徵很有才华,又见他临危不惧,有胆有识,于是就对魏徵加以重用,先后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尚书左丞、秘书监、侍中等。魏徵先后向太宗进谏、陈事数百条,劝太宗以隋亡为鉴,偃武修文、居安思危、兼听广纳、明德省刑、轻徭薄赋、躬行节俭,使百姓得以安宁。

公元628年,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年满16岁,花容月貌,长孙皇后得知后,请求太宗召此女入宫,聘为九华。当时诏书已经发出,只是还未派出册封的使者,魏徵得知此女已许给了陆氏,于是忙向太宗进谏,太宗听后,立即以手诏回答魏徵,并表示自责,下令将郑氏女归还旧夫。

由于魏徵敢于犯颜直谏,所以太宗在魏徵面前非常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据《旧唐书》记载,有一次,唐太宗要去南山巡游,车马都已准备了,却又改变主意不去了,魏徵问唐太宗何故,唐太宗笑着回答说:“本来是打算去,后来怕你不高兴,所以就不去了。”还有一次,唐太宗在御花园中玩弄一只新得的鹞鹰,正玩得尽兴,看见魏徵远远走来,太宗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徵早就看见了,于是故意把汇报时间拖长。等魏徵走后,唐太宗发现鹞鹰已经闷死了。

由于魏徵等人的进谏纠正了唐太宗的许多错误,因此唐太宗十分看重魏徵等人。

公元643年,魏徵病逝,唐太宗悲痛不已,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殁,朕失一镜矣!”

贞观之治的出现,与唐太宗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是密不可分的。

晚年错误与反省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一是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

还有奢侈现象增多了。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

还有一个大的错误就是看史官所写的起居注,这是专门写皇帝日常生活和言论的,皇帝无权干涉,这是历来的传统,历来的皇帝都没有看,尊重史官的职权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书,从不掩饰什么,从不害怕皇帝打击报复。但唐太宗这个名君却犯了一个大的历史错误,他看起居注给唐朝后来的皇帝开了个坏先例,破坏了这个制度。

不过,唐太宗毕竟是个名君,在晚年他还能反省自己的错误,很难能可贵。他对太子李治教诲时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应该从历史中找古代的贤明帝王为学习的典范,像我这样的不足以效法。我做了许多错事,比如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常有兴造,犬马鹰隼没有不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劳民伤财,这都是大错,你不要以为这都是好事,总想学着去做。”

在公元636年(贞观十年),辽东战役回来时,唐太宗得了痈疮,此后一直调养,开始服用金石丹药。先前唐太宗还曾经嘲笑秦始皇和汉武帝用丹药,现在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陷进去了。到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又得了“风疾”,烦躁怕热,便让人在骊山顶峰修翠微宫,第二年,派人从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罗迩娑婆寐,吃了这个外国骗子的“延年之药”,结果使病情恶化。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丹药的毒性发作,终于不治身亡。享年仅50岁。

同类推荐
  • 向明星学习

    向明星学习

    本书中,我们精选了刘德华、成龙、周杰伦、姚明等十几位明星的成长历程,从人生目标、规划、精神、胆识、性格、品格与外在的社会时代环境、机遇等方面,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感人又不乏趣味性的故事。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励志经典中获得深切的感悟,有助于人们自我认知、自我导航,进而自我超越。
  • 九型人格

    九型人格

    如何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他人融洽相处,九型人格可以助你解开所有与性格相关的秘密。本书详尽地分析了每一种具有不同特征的人格,其中总有一种符合你。本书还针对不同人格的特性提出相应的扬长避短的策略,让每个人都能将自身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 女人的资本大全集第1季:成为最好的自己

    女人的资本大全集第1季:成为最好的自己

    人生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没有发现自己巨大的潜能而潦草度过一生,而女人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则莫过于没有去发现、发挥和利用自己的生存优势,最终与精彩的人生擦肩而过。女人生来就有独特的生存优势,这些并不仅仅是人们传统眼光中的漂亮、姿色、风情等,而来自于女性强大的内在潜能和人格魅力。本书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总结出女性的二十种独特的生存优势。通过阅读本书,每一位女性都可以找到提升自身资本的良方。如果你能够对自身的这些资本加以运用,就能开创幸福美满的人生。女性的成功依靠的不是天生的容貌和魔鬼的身材,而是源自她美丽的心灵,《女人的资本大全集》系列,蕴涵着巨大的内在力量,可以帮助你实现内心的升华。
  • 每天进步一点点大全集

    每天进步一点点大全集

    我们无法要求绝对完美的幸福,但每天快乐一点点却很容易。一份不经意的关心、欣赏、感激,都会让生活的长,何激起快乐的涟漪。每天快乐一点点,日积月累,快乐将永远和我们相依相伴。每天快乐一点点,就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自己的人生状态,让生活变得轻松愉快。每天快乐一点点,幸福还会远吗?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其有感悟的灵性。正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悟让我们今天比昨天更聪慧:心界更开阔,心境更明朗,心智更成熟,更懂得了人生的意义。我们匆匆走过的岁月只有通过感悟沉淀了更多的美好时,才获得了它应有的价值。每天感悟一点点,成熟还会远吗?
  • 听礼仪专家讲故事

    听礼仪专家讲故事

    礼仪举止,在人们眼中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人品格优劣的标准。礼仪举止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外在体现,不了解你的人往往会通过你表现的礼貌举止来评判你的人格。虽然说礼仪举止并不完全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心善良与否,可是现实中大家只能看到你的举止,无法透视到你的内心。即使这是十分不公平的一件事情,你也必须学会接受,并且把培养自己良好的礼仪举止当作你重要的一课来学习。本书将给你具体场合的具体礼仪指导,不仅可以作为你检视自身修养举止的标尺,也可以作为一本实用的工具书,让你在不知所措的社交场合中找到一盏明灯。
热门推荐
  • 命运狂潮

    命运狂潮

    神战天地,魔斗八荒。道参万物,佛渡轮回。命运一出,谁与争锋。命运狂潮,谁主沉浮。
  • 动漫旅行

    动漫旅行

    你是否像《AngelBeats!》一般诅咒并反抗自己无理的命运,像《轻音少女》一般为了自己的梦想逐步前行;你是否像saber誓死坚定誓约或是同鲁鲁修一样用生命去守护一个人;你能否能感受到《CLANNAD》中家的温馨和美好;又或是像金木一般感受到自己的另类与孤独;给我一双翅膀,让我放飞去翱翔,给我一段思绪,让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动漫旅行!目前旅行过的世界:斩赤红之瞳
  • 五仙的成长

    五仙的成长

    讲述的是神王渡劫失败,变成五颗神舟轮生转世后的故事。
  • 狂傲修仙强者猖

    狂傲修仙强者猖

    一名隐世神尊对易斐说:仙之一途艰险无比,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你可还要坚持下去?易斐坚定地道,这个世界有太多我不知道精彩,我要变得更强走的更远不是为了统御大道世界三千,也没有保护人类的伟大理想,我只是想要活的更加精彩!
  • 重生之我是万界师傅

    重生之我是万界师傅

    一名咸鱼大叔穿越乱世成长为一代宗师,且又逗比的人生,作者:mm大大!尝试一下写作灵域,技多不压身嘛^ω^
  • 初心勿忘薄荷

    初心勿忘薄荷

    她,抬头望着天空,落叶炫舞。微风轻轻吹过她的发,没有当初稚嫩的笑声。唯有如今保护自己的冰颜外表,一直纯在她能否记起。他,只让灰暗进入他的世界。因为没她的世界根本没有光的存在,原以为她只是替身,却不知到底只是深爱。两个人,其实并不是经过,却不能停留。最初的最初,只是彼此炙热的心还想相遇。
  • 火影系统闯异世

    火影系统闯异世

    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偶然间“来到”异世,身怀神秘系统,一步步强大,破开层层迷雾,发现一切都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操控着一切……红颜若雪倾世佳人八门遁甲冲冠一怒浩劫降临唯笑天地间!“你若是神,那我便弑神!”——叶笑
  • 叛仙之战

    叛仙之战

    只有仙才是这个世上最善良的么?凡是被灌上了“魔”的名字,都是这世上最十恶不赦的吗?若是仙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好。。。魔也会为了一片落叶而感伤。。。一切是否会不一样呢?
  • 侠者慕剑

    侠者慕剑

    江湖风云起,魔教卷尘来。从富裕无忧的少庄主变成无处可归的浪子,命运的转变让他懂得世间险恶,江湖的磨砺让他明白什么是侠义。卸剑,有时候是更强的表现。执剑,有时候是最善的信念。侠者,慕剑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