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7900000001

第1章 古代希伯来文学与《希伯来圣经》

希伯来文学是世界文学中一个十分独特而有趣的文化现象。希伯来文学,指各个历史时期用希伯来语创作的文学。而如何在中国从事希伯来文学研究,换句话说,如何从事具有中国特色的希伯来文学研究,则是我涉猎这个领域十几年来一直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

“鸟瞰”篇中的文章意在向大家勾勒出古今希伯来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独特的女性文学传统,并呈现我本人对中国语境下希伯来文学的界定与学科建设的思考。

希伯来文学指用希伯来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古代希伯来文学是人类社会出现最早的文学之一,约发韧于公元前11世纪。与其他古老民族的文学一样,最初以口头形式相传,后逐渐用文字加以记载。古代希伯来文学保存下来的最早文学样式为诗歌,约在公元前9世纪便有了书面文字记载。古代希伯来文学主要反映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犹太民族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并在发展进程中相继受到非利士文化、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主要文学成就有《希伯来圣经》、《次经》、《伪经》和《死海古卷》等。《次经》、《伪经》和《死海古卷》均为希伯来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成书年代晚于《希伯来圣经》,乃《希伯来圣经》文学的补充和发展,在反映公元前后犹太民族历史、生活、思想、宗教和传统的同时,还反映了希腊文化对犹太民族的巨大影响。

《希伯来圣经》,堪称古代希伯来文学中的最高成就,由24卷书组成,经过长时间编纂结集而成,作者迄今不可考。《希伯来圣经》主要用古希伯来语写成,并夹杂有少量阿拉米语,乃犹太教经典,后来被基督教接受,成为基督教《圣经》(《新旧约全书》)的前半部分,在基督教传统中被称为《旧约》,以别于公元1世纪后基督教时代所产生的《新约》。

“希伯来圣经”的希伯来文说法为“塔纳赫”(Tanakh),即《希伯来圣经》三部分内容《托拉》(Torah)、《奈维姆》(Nevi’im)、《凯图维姆》(Ketuvim)的缩写。

“把手指放在伤口上”:阅读希伯来文学与文化古代希伯来文学与《希伯来圣经》《托拉》指《摩西五经》。按照希伯来传统,《托拉》是上帝通过摩西向犹太人宣布的律法,所以又称之为《摩西律法书》或《摩西五经》,包括《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律法书》在《希伯来圣经》中成书最早,其正典约完成于公元前400年左右,在《希伯来圣经》中最具有权威性。《创世记》记述了上帝创造世界、上帝创造人类的传说,记述了古代希伯来民族的起源和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约瑟等希伯来先人的故事,并且记述了上帝与希伯来先祖立约,以及上帝与以色列人的特殊关系。《出埃及记》记述了以色列人在埃及遭到法老迫害、摩西率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摩西在西奈山接受十诫、摩西传十诫、律法以及各类礼仪条例的规定。《利未记》乃各种宗教条例汇集。《民数记》记述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在西奈旷野的经历。《申命记》记述以色列人到达摩押后,摩西在约旦河东岸向以色列人发表的三次讲话。

《奈维姆》,即《先知书》,约成书于公元前750年至公元前200年。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姆耳记》(上、下)和《列王纪》(上、下)、《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和十二小先知书,包括《何西阿书》、《约珥书》、《阿摩司书》、《俄巴底亚书》、《约拿书》、《弥迦书》、《那鸿书》、《哈巴谷书》、《西番亚书》、《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先知书》主要记述摩西死后,以色列人在约书亚的带领下进入迦南(今巴勒斯坦)、士师时期、列王时期的历史,以及王国分裂和灭亡后先知们的活动记录。其中《约书亚记》、《士师记》、《撒姆耳记》(上、下)和《列王纪》(上、下)亦被称作《前先知书》,或《历史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和十二小先知书亦被称作《后先知书》。

《凯图维姆》,即《文集》(或称《圣著》),指约公元前400年到约公元90年之间书写并编入《希伯来圣经》中的文稿,包括《诗篇》、《箴言》、《约伯记》、《雅歌》、《路得记》、《耶利米哀歌》、《传道书》、《以斯帖记》、《但以理书》、《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历代志》(上、下)。

《希伯来圣经》在公元前2世纪前后由“七十子”翻译成希腊文时,把12小先知书分为12卷,《列王记》等书的上下卷也各分为两卷,因此整部正经被分成39卷。《七十子译本》为早期基督徒所使用,基督教《旧约圣经》因而也沿袭了这一传统,分为39卷。在排列顺序上,《希伯来圣经》与基督教《旧约圣经》也不尽相同。天主教《圣经》除包括新教的39卷书外。还收入称为“第二正典书卷”的一些篇目,即新教称之为“次经”的书卷,包括《多必传》、《犹滴传》、《所罗门智训》、《便西拉智训》、《巴录书与耶利米书信》、《以斯帖记补编》、《但以理书附录》,即《苏撒拿传》、《三童歌》、《彼勒与大龙》,此外还有《马喀比传上卷》和《马喀比传下卷》。东正教的《圣经》亦与此相同。

《希伯来圣经》和《旧约圣经》不仅成为犹太教和基督教传统的宗教经典,而且是人类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不仅是狭义的犹太文明、文化与文学的源头,而且也是广义上的西方文明、文化与文学的源头之一。

国内东方文学教学体系通常从文学体裁上把圣经文学大致可以划分为神话、历史叙事、英雄传说、诗歌、小说、戏剧等。

一、神话

神话主要见于《圣经·创世记》前11章,包括上帝创造天地、上帝创造人类、大洪水神话等。上帝创造世界与人类的大致过程是: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水天混沌,暗淡迷蒙。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上帝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第二日,上帝在诸水之间创造了空气,称空气为天。第三日,上帝让天下的水聚在一起,露出旱地。称旱地为地,称水聚处为海,并让大地长出青草、菜蔬和果木。第四日,上帝创造太阳、月亮和众星,各司其职,确定岁月节令。第五日,上帝创造了大鱼、各种水中游物和鸟雀,令其或在水中游弋,或在天空中飞翔。第六日,上帝创造了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并按照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让其掌管所有生灵。第七日,天地万物都已经造齐,上帝歇工,称第七日为安息日。

正如马克思的经典论断:“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上帝创造世界的神话揭示出天地万物的起源,表现出古代希伯来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理解与解释。众所周知,希伯来创世神话与苏美尔巴比伦的一首长诗《埃努玛·埃利什》中描写的创世神话非常相似,但是在巴比伦神话中,创世过程由主神和其他的神共同完成。而在希伯来创世神话里,人们看到的是,只有上帝一个主神完成了第一天到第七天的创世过程,上帝成为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主管天与地、光明与黑暗、空气、海洋、陆地、日月、星辰、万物、岁月时令等,进而奠定了古代希伯来人信仰中的一神论基础。

希伯来神话中的上帝不仅创造了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并且赋予人类以生命。《创世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载:

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上帝造伊甸园让亚当看守,吩咐他不许吃善恶树上的果子,否则必死无疑。又从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一个女人,取名夏娃,于是便有了女人乃男人骨中之骨、肉中之肉的说法。二人虽赤身裸体,但并不觉得羞耻。后来,夏娃受到蛇的诱惑,摘取乐善恶树上的果实吃了,又给丈夫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实。二人于是眼睛明亮,知道自己赤身裸体。上帝得知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后,便发出诅咒,对蛇说: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增加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时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又对亚当说: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泥土中来。你本是尘土,还要归于尘土。上帝得知人已经能够分辨善恶,便将其逐出了伊甸园。

人类始祖违背上帝意愿、偷食智慧树上的禁果、最后被逐出伊甸园这一神话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和解释。一方面,上帝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不允许人类违背自己的意愿,否则将会遭到惩罚;另一方面,人具有追求智慧与光明、试图分辨善恶的品性,为此不惜违背上帝的禁命。天神设想与设想的无法实现、神力与人的自由意志和难以驾御的人性、罪与罚等相互关联的模式由是而来,成为日后希伯来文学创作乃至整个西方文学创作中的原型。

著名圣经文学研究大家罗伯特·阿尔塔在《圣经叙事艺术》中曾经谈到,在整个《创世记》中,亚当、夏娃并非一成不变的传说或神话中的人物,而是通过作者简洁而富有启迪色彩的对话,通过作者在描述他们不朽的行动中所运用的各种表现方式,而具备某种展现作家非凡想象的特征。此乃虚构类文学创作的开端。

接下来的大洪水神话显然依旧表现出上帝的无限权威及罪与罚主题。

亚当和夏娃的子孙不断繁衍,上帝看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就后悔造人,心中忧伤,于是上帝决定使洪水泛滥,毁灭所有的人及生灵,只留义人挪亚及其家人。挪亚秉承上帝的旨意,营造一只巨大的方舟,同家人进入方舟,洁净的畜类和不洁净的畜类,都是一对一对的,有公有母地也进入方舟。七天后,即二月十七日,挪亚六百岁那天,接连下了四十昼夜的瓢泼大雨,水势浩大,在地上共一百五十天,上帝念及挪亚以及方舟里的生灵,叫风吹地,水势渐落。到十月初一,山顶都现出来了。过了四十天,挪亚打开窗户,放出一只乌鸦。那乌鸦飞来飞去,找不到干地。他又放出一只鸽子,鸽子找不到落脚之地,就回到方舟。他又等了七天,再把鸽子从方舟放出去。到了晚上,鸽子回到他那里,嘴里叼着一片新拧下来的橄榄叶,挪亚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到了挪亚六百零一岁二月二十七日那天,地面干了,挪亚奉上帝之命,和家人与各种生灵一起走出方舟,挪亚为上帝筑祭坛,献洁净的生灵为燔祭。上帝与挪亚立约,“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灭绝,也不再有洪水毁灭地了。”并以彩虹为记。

洪水泛滥是古代人经常遭遇的可怕自然灾害之一,洪水方舟神话表现出古人对自然灾害的恐惧,以及对战胜洪水、过上安定正常生活的向往。洪水方舟的故事并非古代希伯来神话独有。学界一向认为,希伯来神话受到先于《创世记》一千多年前诞生于两河流域的《吉尔伽美什》中巴比伦大洪水神话的影响。但不同的是,巴比伦神话中的神出于任性与狂暴便决定毁灭人类,缺乏理性。而希伯来神话中的上帝决定毁灭人类,原因在于人类罪愆,并把是否行义当成能否存活的标准,显现出理性与道德感,表现出古代希伯来人既重视上帝权威又注重约束个人行为规范的朴素观念。而维护这种观念的最好表现方式是与上帝立约:希伯来人要遵从上帝命令,上帝赐其生养众多,不再伤害生灵。进而凸显出古代希伯来人的宗教观。

二、历史叙事

从第12章开始到《创世记》结束的第50章,一向被学者们视为描写以色列先人的历史。它围绕犹太民族四大先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约瑟的经历展开叙述,表现出古代氏族社会解体时期犹太家族的内部关系、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以及与周边世界的关系。

根据《创世记》记载:亚伯拉罕为挪亚之子闪的后代,原名亚伯兰。上帝在亚伯兰九十九岁时,向他显现,与他立约,许诺他要做多国的父。将其名字从亚伯兰易为亚伯拉罕。承诺做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的神,亚伯拉罕及其后裔要事事代代接受割礼。亚伯拉罕的两个儿子分别为撒拉所生的以撒,以及撒拉使女所生的以实玛力,相传以撒和以实玛利便是犹太民族与阿拉伯民族的两大祖先。

雅各是以撒和利百加所生孪生兄弟中的次子,他用红豆汤换取了哥哥以扫的长子继承权。并在母亲的帮助下,骗取父亲以撒的祝福,用诡计窃取了哥哥的福分。为逃避哥哥因怨恨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杀身之祸,雅各按照父亲的嘱咐,逃往舅父拉班家,先后娶拉班的女儿利亚和拉结为妻,后来遭到拉班儿子们的嫉恨,又见拉班气色不如从前,便决定逃往故乡。路上,他在夜晚与一人摔跤,那人便是上帝,上帝赐雅各名为以色列。

约瑟是雅各与自己所爱的拉结所生,在雅各的十二个孩子中最得父亲宠爱。因此遭到哥哥们嫉恨,被卖到埃及。成为埃及官员波提乏的仆人,后来遭到波提乏妻子的勾引,因拒绝之而遭诬陷入狱,后在狱中因释梦得名,得到法老宠幸。后来与逃荒到埃及的兄弟们相认。

在四大先祖的故事中,“以撒受缚”(Binding of Issac)主要反映的是上帝意在考验亚伯拉罕是否忠诚,考验他是否对上帝的意志表现出虔诚与恭顺。依照《创世记》记载,上帝要对亚伯拉罕进行考验,便命令亚伯拉罕将他的儿子以撒献为燔祭。亚伯拉罕捆绑了以撒,放在坛的柴上。亚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杀他的儿子。耶和华的使者从天上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天使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你的独生儿子,留下不给我。”(《创》:22:11-13)

亚伯拉罕于是用羊代替儿子,作为燔祭。而献祭羔羊的出现早在亚伯拉罕捆绑以撒之前便已经在行文中有所暗示。以撒问:

“请看,火与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亚伯拉罕说:“我儿,神必自己预备做燔祭的羊羔。”(《创》:22:7-8)

当然,这里也并不排除燔祭羊羔即是以撒的含义。《密德拉希》在对圣经进行诠释与理解时又加进了新的内容,写以撒死在祭坛上而后又得以复活。信仰者们总是将以撒受缚与犹太人对人神关系的理解联系起来。上帝曾经与亚伯拉罕立约,许诺亚伯拉罕要做多国的父,亚伯拉罕及其子孙要受割礼,亚伯拉罕要做“无暇的人”,或者说“完人”(希伯来文原文是“塔米姆”)。将以撒作为燔祭也是亚伯拉罕在履行与神的契约关系中所应该履行的一种义务,而上帝最后命令用羊代替以撒则体现出上帝的慈悲情怀,表现出上帝对与其有着契约关系的“选民”的一种关爱。后世的犹太人除在晨祷或节期唱诵“以撒受缚”外,还要在新年的第二天唱诵它。而此时人们所吹的羊角则与顶替以撒的献祭羔羊建立了某种象征性的联系,令人联想到自由的可贵。在传统犹太思想中,以撒走向祭坛往往被视作犹太人朝着殉难目标行进的朝觐过程。

在圣经文学中,对上帝是顺从还是背叛总被看作是一种重大选择。而后代作家在进行艺术再现的过程中,把具有神圣色彩的传统宗教母题推向新的层面。按照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露特·卡通-布鲁姆教授的说法,上帝与人的关系在人们理解“以撒受缚”中后来逐渐失去了优势,代替它的是人(或者是一个民族)与其社会历史存在的关系,以及后来人与自身、生存与命运的关系。

三、诗歌与其他文体

诗歌创作在《希伯来圣经》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诗篇》、《箴言》、《雅歌》、《耶利米哀歌》等诗歌书卷约占全书的五分之一。如果加上散见各卷的诗歌,其总量基本超过全书的四分之一。这些诗歌约创作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1世纪,既有祈祷诗、赞美诗、爱情诗、劳动歌谣,又有悼亡诗和哀歌等,形式丰富多样。

《诗篇》是整个《希伯来圣经》中内容最为丰富的诗歌集,共包括150首诗。相传《诗篇》出自大卫王之手,在150篇作品中,有七十多篇标有"大卫的诗"字样,但据学者考证,有些诗歌乃为晋献给大卫王的作品。《诗篇》中有一首感人至深、历来为中国学者写入高校东方文学教材的诗是137篇:

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

一追想锡安就哭了

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

因为在那里,掳掠我们的要我们歌唱:

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说:

“给我们唱一首锡安歌吧!”

“我们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

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

我若不记念你,

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最喜乐的

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

显然,这首诗写于犹太人国破家亡、沦为“巴比伦之囚”以后。全诗语言凄切,抒发犹太人满怀哀怨的亡国之音和遏制不住的思乡之情,痛切地表达出流亡异乡的犹太人的心声。

亡国之恨、乱离之苦,也在《哀歌》(又称《耶利米哀歌》)中得到深切的表达。《哀歌》一般被视为公元前6世纪的先知耶利米所作,但无确切考证。耶利米所生存的年代正值犹太国家日渐衰微、强敌巴比伦压境之际,他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预见国之将亡,警示当权者应引起注意。《哀歌》共五章,描写的是公元前新巴比伦王攻占耶路撒冷,民众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

峥嵘繁华之城兮,今何凄楚!

列国之佼佼者兮,萎如寡妇,

诸城中之帝后兮,降为奴仆。

彼痛哭于中夜兮,涕泪纵横,

亲友中不见人兮,向彼慰问。

知心亦怀鬼胎兮,视若敌人。

犹大遭受放逐兮,苦役酸辛,

窜居异国流浪兮,举目无亲,

迫害者乘人危兮,狭路相寻。

锡安朝圣无人兮,道路凄凉,

城门冷落寂寥兮,祭司长叹;

圣女遭受苦待兮,悲惨异常。

笔者此处转引的《古希伯来文学史》中朱维之先生的骚体译文,确实能够唤起悲怆唏嘘的张力。诗人把遭到毁弃的耶路撒冷,比作枯萎的寡妇,追想其往日的繁华之势与众王国中的翘楚之位和今不如昔的命运,这种拟人与对比的手法,营造出强烈的悲凉哀恸气息。尤其是第四首诗的前十节,使用两两相对的句子,对比今昔,哀悼废墟上的城市,堪称希伯来文学中的千古绝唱。

从诗歌形式上看,《哀歌》使用了希伯来语诗歌中特有的贯顶法和气纳体。简而言之,贯顶法指诗歌每一节的第一个字母需按照希伯来语22个字母的顺序排列。比如,《哀歌》的第一、二章,均有22节,每节三行,第一个字母分别为“阿莱夫”(希伯来语字母表中第一个字母)、“贝特”(希伯来语字母表中第二个字母),依次类推。气纳在希伯来语中有哀悼之意,气纳诗的诗歌三长两短,中间有小停顿,犹如哭泣时哽咽之声,悲怆效果强烈。

而被称做“歌中之歌”的《雅歌》则是一种别样的风格,全诗共八章,主要表现男女情爱,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

《希伯来圣经》中的《路得记》、《以斯帖记》等作品,已经具备了小说的特征。《路得记》一向被视为最早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摩押女子路得在丈夫死后与婆婆相依为命,后来跟随婆婆回到婆家的故乡,在那里赢得另一青年的爱慕、结婚生子的故事,反映出士师时期寡妇再嫁和异族通婚的习俗,歌颂了家庭和睦、友爱、互助等美德。

《约伯记》是《希伯来圣经》中一篇重要的作品,用诗剧形式写成,主要讲述了义人约伯连续遭到丧失财产、丧失儿女等厄运,自己也从头到脚遭受毒疮、恶疾的折磨,三个朋友赶来慰问,大家就苦难与因果报应等问题展开讨论,约伯一直坚信自己的无辜,最后从苦难中解脱。《约伯记》揭示出为什么好人不得好报这一带有悖论色彩的哲学问题,在整个犹太文化思想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

此外,《希伯来圣经》中叙述了许多英雄故事,如收集在《撒母耳记》、《列王记》中的扫罗的故事,大卫的故事,所罗门的故事等,故事中所描写的英雄集真实性与传奇性于一身,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对后世影响很大。

总之,以《希伯来圣经》为首的古希伯来语文学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希伯来氏族社会和奴隶制时期的社会生活与风俗人情,表现出古代希伯来人一神论的宗教观。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做了多种尝试,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感染力。圣经文学的词语、修辞、风格、人物、题材、主题、母题等因素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需要特别提起注意的是,圣经文学的影响途径不是单一的,是在不同的文化模式与传统中进行的。《希伯来圣经》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犹太作家与犹太文学上,主要沿袭的是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化传统。而《希伯来圣经》成为基督教《圣经》的组成部分——《旧约》后,随着宗教传播进入欧洲,对整个欧洲和西方文学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西方文化的一个源头。

同类推荐
  • 晕黄的欢乐

    晕黄的欢乐

    吕新被称为“先锋派作家”,吕新笔下有看似怪诞、神经质的东西,但绝不荒谬。在其笔下,声音可以拾起,光线可以绕行,黑夜可以长腿……读者的感官跟随作者不是在错乱,而是在重置。似浪漫派诗篇,似超现实画卷。吕新笔下一切事事物物都有生命,但这或许并不值得欣喜,因为这知觉,更多的用于来感受这世界的悲哀之处。或者作者希望读者在了解了一切之后,能够主动担当起去除社会不幸的重任。文中多以“土改”“知青”“文革”等为背景进行写作。
  • 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

    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

    本书为论文集。收录了作者1988~2002年间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若干问题”、“鲁迅的思想与作品”、“其他中国现代作家作品阅读记录”、“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化问题”四个部分,集中展示了作者关于中国新诗、鲁迅、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等问题的思考。
  • 浪迹在北大

    浪迹在北大

    是一本记录作者十年北大生活的散文集。全书分为三辑:浪迹在北大、一程山水一程歌、内心的旅行。内容包含了作者在北大的校园生活、日本的留学经历、电影随笔、书评以及一些个人的情感小品文。作者语言富有个人特色,流水通透。
  • 唐僧有话说

    唐僧有话说

    在这本书里,唐僧说东道西,说三道四,说得听众茅塞顿开、哑然失笑。受此鼓励,他除却羁绊,褪尽袈裟,低头作势,一路猛攻。男人听了嘿嘿嘿,女人听了嘻嘻嘻。你还等什么?
  • 古郡奇观:永德仙根漫笔

    古郡奇观:永德仙根漫笔

    本书从14个方面描述了永德仙根的历史及人们对仙根的崇拜,抒发了作者对仙根的感情,是一本散文随笔。
热门推荐
  • 白露点苍苔

    白露点苍苔

    『无节操简介』一个小浪蹄子上神女主把禁欲系仙门男主吃干抹尽的故事。—————————————『正经简介』倘若世间真有长生法,你可愿一试?神界九公主朝华自鬼蜮之中醒来,成了一个百世之寿,永生不死的孤鬼。她在漫长的八百年人世漂泊之中从未摆脱过孤独的诅咒;他的这一世,有天地君亲,君子明德,唯独没有枕边的风与月。——如果你还能再活一千年,会去做什么?——乘奔御风,俯仰天地,逍遥四海。——如果你身如蟪蛄不知春秋,仅能再活一刻,你会去做什么?——那便陪你看山看水,再勉勉强强抓紧时间,给你煎个蛋罢。
  • 总裁追爱记:丫头,别躲我

    总裁追爱记:丫头,别躲我

    一个是SYX的总裁,一个居然是广告外包公司的首席设计师,他和她,注定冤家路窄,缘份天注定。他醉酒后,身份暴露,她怀疑他的动机不纯,故意刁难他,他却俯首听命,极尽宠溺。由于他复杂的家庭背景,上一辈人之间的恩怨,深入骨髓的爱恋却经不起仇恨的催残,因为深爱,所以放弃,他不能让诅咒伴随着她。当他牵着别人的手决绝地离开时,他的背影让她一度绝望……拨开心中的迷雾,蓦然回首,却发现,他依然站在灯火阑珊处期待她的回眸……
  • 妻权当道

    妻权当道

    她本是一名各项技能满分的佣兵团长,可即将走上人生巅峰的她被最信任的人出卖,遭受枪杀。上天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他是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的人,遇到她后就成了一人之下。二人之间误会环生,但是都化干戈为玉帛,易炸毛的两小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破军之起于微末

    破军之起于微末

    杀破狼最早见于易经,属于紫薇斗数,在命理学中,七杀、贪狼、破军在命宫的三方四正会照时,就是所谓的“杀、破、狼”格局“七煞星”、“破军星”、“贪狼星”,七煞为搅乱世界之贼破军为纵横天下之将贪狼为奸险诡诈之士此三星一旦聚合天下必将易主无可逆转!本文主要讲述破军星的开启之路。一个天真穷酸小秀面对血一般的江湖,如何风起云涌?
  • 快穿之渣女本无情

    快穿之渣女本无情

    在所有人心里,梓叶是光,让人想紧紧的抓住,永不放手。梓叶也是毒,却让人心甘情愿去品尝毒中的那一份美好,即使粉身碎骨。贴心小提示:女主美美美,性格特渣且自私,留情不留心,最重要的是此文三观不正,雷者慎入,雷者慎入,雷者慎入!!!
  • 我们de来日方长

    我们de来日方长

    【赵海棠X咖喱酱】爱情公寓5糖浆夫妇同人文三年前,他们在一套充满爱的公寓相遇,却因为他的不勇敢而错过……三年后,缘分让他们再次相遇在大学校园,这一次,他不想再放手……
  • 暗夜冥玄

    暗夜冥玄

    初见,她是灵仙山掌门之女夏清秋;再见,她是梵古国公主梵玉珂;战场上相见,她是嗜血阁阁主嗜漓。命运始终将他们栓捆在一起。但战场上她只说:“喜欢你,拥护你,全心全意的是灵仙山的夏清秋和梵古国的公主梵玉珂,而我是嗜血阁的嗜漓,在这里只有敌人!”
  • 这个世界不离婚

    这个世界不离婚

    女主穿越,父母?什么情况,这不是我原来的世界了啊!我怎么才能回去?还是算了吧,至少我在这里真的很开心......
  • 巴蜀大剿匪

    巴蜀大剿匪

    四川当时还处在国民党统治之下,被蒋介石作为顽抗到底的一块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