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国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影响了欧洲均势政治的发展。英国的战略领导人希望制衡德国的威胁,但英德经济联系的重要性使他们不能对德国作出强硬的制衡反应,因而采取了兼有制衡与怀柔因素的安抚性政策。而英国模糊的行为反应信号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对德国威慑失败。
本章还解释了严重依赖国际经济联系的德国产生扩张性政策偏好的体制性原因。钢铁企业、农业集团、军队和皇帝是德国政治体制中的主导力量。这些保护主义势力认为经济上的对外依赖损害德国经济的自足和安全,主张通过对外扩张来提高德国的地位并减轻外来竞争。利益外向型的出口工业、投资银行集团主张用和平的手段解决国际冲突,但它们在决策过程中影响力微弱。由于保护主义集团和军事集团的相互勾结并主导着德国的政治过程,形成了德国的军事重商主义和侵略性扩张政策。
最后,本章分析了1906年至1911年法俄同盟受到严重削弱和1912年以后重新紧密的经济原因。法俄同盟的变化并不是因为它们对德国威胁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实际上,俄国力量的衰弱使其借重法国来制衡德国的需要应该更加迫切。法俄同盟的削弱以及后来的重新紧密可由法、俄、德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得到解释。1906年至1911年,法、俄两国分别与德国经济联系的增长导致了法俄同盟的松弛。1911年以后,德俄和德法商业和金融关系的恶化,则促使法俄同盟重新紧密和对德国威胁的反应转趋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