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13200000002

第2章 批评的眼光、态度和风格(2)

批评家应当是一伙善良的人群,他们不管持什么基调发言,仅就愿意为文学操心费力一条,就足见其愚和痴到什么地步了。而且事实上,酷评家并不是时时都在酷,那就真成扮酷了,“人之初,性本善”,意气风发的酷评家也时常会对一些作家作品发出由衷的首肯,不吝赞词地对其给予认可、激赏或鼓励,且常常是对自己欣赏的文学新人给予热情推荐和积极评价。然而这又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甚至是致命的问题:批评家面对自己酷评名家时定下的文学标高,到了热情推荐新人时又如何把持?他能说这新人已完全超越了那些影响日隆的“大家”了吗?如果不能肯定地说,那批评标准上的不平衡就不可避免地会暴露出来。即批评名家与推荐新人时的标准差异何在?不被说明的标准是模糊的,甚至还让人怀疑到批评的诚信与态度。善意的批评绝不是一团和气的吹捧,它按捺不住对一位作家的欣赏,同样也直抒胸臆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到最后,批评家不得不痛苦地发现,作家的优长和他存在的问题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离,我们欣赏一个作家的风格,同时也接受并善意地指出其中的瑕疵。如果我们总能准确地从一个作家的创作中发现这种矛盾和症结,我们就应当相信我们的批评一定会深入人心。

二是在面对创作总体与个别作家作品时的评价尺度。情形往往是这样,我们在描述创作总体走向时,最易彰显冷静的批评态度。精神的匮乏、艺术的造作、语言的苍白、形式的单调,都会成为评价某一类文学创作或某一种创作流派时的基调。然而,如果是评价一位具体的作家或一部(篇)具体的作品,又常常失去了批评的勇气,变得一团和气,热情有余而质疑不足,这又很容易让人产生批评尺度何在的疑问。这样的批评并非从今日始,我们每读批评家的文章,总会有这样的疑惑,在谈到批评理论时,我们有很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同行,理论的阐述,大师的训导,潮流的评析,倾向的质疑,等等,都可以见出批评家的真知灼见。我们的批评家心中自有一套或成熟、或生猛的论述。但遇到具体的作家作品,自己的理论是否可以得到印证,是否可以在面对文本时拿出批评的牛刀来解析,则又是另外一种情形,至少,不对位是经常会发生的。这是一种批评的无奈,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事实上,作家作品评论理应是批评家最能发挥长处,见出功夫的场合,但往往受制于各种各样的情形,我们的批评勇气无法得到全面展示,使一篇批评文章变成一般意义上的作品赏析。在我看来,理想的批评,应当是批评家以真诚的态度面对作家,以阅读的感悟和理论的武器解剖作家作品的场所。我们寻找他们的创作规律,总结其创作的特点和风格,并从这风格和特点中发现其优长和局限。当我们把这种优长和局限和盘托出时,达成了和作家对话的目的,告诉他在创作中已经做到的和仍待提高的地方。尽管这些意见未必都能切中肯綮,但由于我们所持态度是对话,目的是为了作家创作能够更进一步,真诚的态度会让批评家的风采得以彰显。

问题在于,我们常常找不到一种合适的调子,能让我们可以把作家及其作品放置到批评的案台上,用我们早已成竹在胸的批评之刀,令人信服地进行游刃有余的表演。理论勇气一旦面对具体的文本,就会变得止步不前,畏首畏尾。或者,我们只敢说出心中的理想,比如外国的某某,历史上的谁和谁,早已成为典范,要让我们说出身边的张王李赵,却变成了一件难办的事情。这就是说,我们的批评观里,优点和不足,个人的风格和时代的局限,还无法放置到一个统一标尺下进行衡量,大多数情况下是分而论之的,我们的意识里有一点还不是特别明晰,即一个作家,他的创作,其优点和缺憾是不可剥离的,风格即局限,这是必然要面对的情形。这就造成了理论上的铺陈和严格与具体批评时的放松和模糊,批评家的个人风范无法得到真正实现。当然,由于很多情形下,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分属于两类人群,这样的矛盾还不是令人无法忍受地存在于一个批评家身上,我们对此并不十分敏感。但真正的批评家,必须具有理论上的成熟准备,并能够将之付诸批评实践中。

三是面对文学经典与当前文本时的评判规则。传统的文学经典往往作为某种创作规则与艺术高度进入批评家的论述,当我们拿这样的经典作为精神的、艺术的高度要求当下作家作品,评价当下文学水平时,得出的结论可想而知是多么令人失望。然而在传统经典与鲜活文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经典作为一种创作标准究竟应当是一种心中默认的规范,还是应当时时追求的高度?这对作家与批评家来说,都是一种理论上的难点。在我不喜欢的批评文章里,有一种就是不论批评对象的具体情形,总要搬动《红楼梦》、托尔斯泰以及卡夫卡、马尔克斯来说事,拿我们不堪一比的货色去和文学经典比较。最后的结果,绝大多数当然是令人沮丧,也有时会得出不切实际、分寸失当的夸张结论。而且从文学理念上说,文学经典本身已经是高度公共化了的精神产品,很多情形下是理论都需要去就范的。拿这样的经典跟我们眼前的文学作品比较,还要摆出一比高下的语气,这样的批评是失当的,而且态度也无法做到真切。如果我们的批评家下笔时只拿少数已经权威化或神话化的经典作比,如何对待文学创作的鲜活性和现实可能性,这个问题回答起来会很困难。

批评家不应当是训导者,更不能认为自己掌握了文学的真理。因为我们和作家生活在同一时代,又是这样一个信息资源充分共享、高度透明,思想文化的生长点相对见少的时代,作家除了他们的体验,能为我们提供的新鲜思想和人生经验,实在很难称得上丰富和深刻。在这种时候,我们再拿文学经典来比,他们的作品还算是什么呢?正如波兰作家米沃什所说:“与我同时代的大多数文学并不能强化读者,而是弱化读者。”《米沃什词典》,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01页。我情愿相信,他是站在“同时代”这个角度来看待“大多数文学”时这样说的。文学作品——那些被人关注的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一旦问世,就会变成一个流动不居的活生生的事物,在不断被阐释、被误读的过程中,生发出越来越多的意义和内涵,让它的创造者作家本人都会愕然人们的发现。慢慢地,这些作品中的一部分,曾经被同时代的人不以为然的东西,会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这样的例子在文学史上并不少见。有时候,我们以为只有意识形态才会造成对文学作品评价的时间误差,其实,社会文化的力量同样甚至更加本质地决定了这一点。对待当下的文学创作,我们真的还不能随意拿文学经典来比照,直将其比得面目全非,不堪一击。文学经典从来都是批评家行文时的参照系,但是否完全拿它们作标尺来衡量当下的文学并得出是与否的结论,这是一件需要谨慎的事情。

三、如何确立批评风格

每一位从事批评的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对我而言,就是迫切希望能从阅读中真正发现可以言说的对象,渴望能够对一位作家的全部创作经历有所了解,在通读了他的所有作品后,以对话的姿态,阐释的角度,交流的心态,将自己的看法以批评的方式表达出来。我始终认为,批评家应当努力做好的就是两件事,一是面对文本进行条分缕析的分析,一是对批评方法、批评尺度、批评标准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那些大而无当的理论体系研究,常常心怀不满的义气之争,在我看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批评。批评家应当具有一定的哲学背景,而一个有哲学头脑的人势必比常人更具顿悟能力,他知道如何从现时的争论中超越出来,去探讨更具本质意义的问题。

今天,当“文学批评”代替“文学评论”而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时,在我们经见了文学批评理论的诸多体系和派别后,对批评风格的追求就自然会成为关注的话题。自从蒂博代的《六说文学批评》介绍进来后,我们方才悟到批评原来还可以如此简易地分类,即所谓学院批评、作家批评、媒体批评,等等,而且每一种批评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功能和一定的风格模式。这之后,关于批评分类的讨论在中国也时有所见。我们现在还不到谈批评家个人风格的时候,而只能从类别划分里找寻一些集体特征。结论又往往都是令人失望和不满的。如学院批评正襟危坐,陈规难破;媒体批评轻薄浮泛,不足采信,等等。话都是不无道理。不过由于面对的是一个相对模糊的群体,针对性自然就不会很强,说服力也大打折扣。

我这里所谈到的批评风格,是指一个批评家基于学识背景、文学趣味、理论倡导、批评目的而形成的个人风格。批评风格的形成会使批评本身也成为艺术的一部分,而不是文学的附庸。文体上的风格标识和文学上的修养、艺术上的偏好,都是构成批评家批评风格的重要因素,它比之作家风格的形成并不容易,某种程度上还要更难。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巴特和桑塔格,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们鲜明的批评风格令人折服,从而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批评家个人批评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批评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首先,批评风格的形成,是挽救批评声誉的重要途径。当前,批评遇到的最大危机,是文学读者——说社会公众还谈不上——对批评的不信任。我曾从报纸上多次注意到,在对文学读者以及和文学有关的编辑、记者、出版人中间进行的调查中,大多数人对批评的作用不以为然,不管是热评还是酷评,总的说都缺少必要的力量和影响力。大家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批评家的话语能够影响读者的选择吗?然而引导、影响,说重一点是左右读者的阅读,应当是文学批评的基本职能。这种公信力的丧失对批评的生存构成了极大挑战。我曾在前面提到批评的力量正在加强,那是就“文学圈子”而言,批评的社会影响从根本上其实没有得到多大提升。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批评家个人风格的形成,包括文体上的风格形成是很重要的因素。

其次,批评风格的形成,是考验批评家审美能力的重要砝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批评家当中,我们现在提到最多的名字是李健吾。李健吾的批评文字之所以为今人关注,不是他从批评理论上如何旁征博引,宏论天下,臧否人物,最重要的,是他活化了自己的理论,忠实于自己的阅读感受,把本应沉重的文字写得轻灵可感,沁人心脾。李健吾是印象式批评的大家,印象式批评本来是中国批评的重要传统,但是,由于批评体系和批评理论在当今的不断引荐,职称评价体系对所谓“文学论文”的刻板要求,导致批评家们,特别是学院派的批评家不得不摈弃感受力,强化学理性,把文章做得规模宏大,方正有序,而弱化了批评最应具备的个人独特发现和艺术表达的风格追求。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文学理论探讨的界限模糊进而消失了,变成了一堆似曾相识、互相复制的八股文章,和心灵无关,和直觉无关,和才情无关。甲和乙,张三和李四,无法从文体风格上辨别出差异来。茅盾评鲁迅小说,李健吾谈巴金的创作,鲁迅作《魏晋风度及药与酒之关系》,不管谈论的对象是什么,都是上好的文学批评。因为他们不但有基于学理的论述,更有忠实于阅读的理解,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就此而言,今天的批评家除了学术功底、感悟能力的差距,在批评风格的追求上还缺少必要的自觉。所以我们只见理论术语操持的不同和声音分贝的差异,难以见出批评家个人审美能力的显现。

再者,批评风格的形成,是批评成为一门艺术的重要手段。文学批评不论中外,自古就有被看作是文学附庸的嫌疑。包括一些文学大家对批评的不屑言论我们早已熟知。批评的学院化趋向有可能导致它朝着学科化的方向发展,因为大多数中青年批评家正依托于学院生存。但批评本质上是科学与艺术的中间物,或者说批评既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批评也应是缪斯中的一个。因为批评家不是叮在作家背上的蚊蝇,他在批评中表达着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他掌握的理论武器,应当与作家赋予自己塑造的形象一样,包含着对待世界和历史的态度。批评是一门和心灵相关的艺术,它应当和艺术一起具有灵动的色彩和动人的景观。批评家不是专门家,不是掌握了一种技能的“专业知识分子”,批评家应当同时是艺术家,他看待世界的方式有时令作家艺术家羡慕不已。如同巴特坐在书房里眺望埃菲尔铁塔时的顿悟,桑塔格面对音乐、舞蹈和摄影时的思考,学识因艺术而生辉,艺术因学识而有力。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批评家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导致了他们在读者中,甚至在“业内”仍然不被看好的生存危机。

对于批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这是符合批评自身特性的。但对于批评眼光的强调,批评态度的探究,批评风格的追求,应当是当代批评家共同的责任。如此,学院的、作家的、媒体的批评;骂派的、热情的、冷静的批评;小说的、散文的、诗歌的批评;社会学的、文体的、女权的批评,等等,这些不同类别的批评,才能创造出一个共同的既有争论又能共存的生存局面,不断创造势力和扩大影响,让批评在学报里、报纸上和书店里占据应有的位置,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展示自身的力量。

同类推荐
  • 把心灵抓在手掌上

    把心灵抓在手掌上

    是作者高维生的一本散文集,写作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声音和对世界的看法。当白纸上留下真实的、激情的文字,它是留给未来的,而不是过眼云烟,过去后就永远地消失了。《把心灵抓在手掌上》中多的是一些“想法”,对当下和历史的呈现和推理。历史是人创造的,没有了人,历史就不存在了。转身向时空的深处望去,疏散泛黄的浓雾,从一个人的心灵事件,作出判断。作者用木质的情感、朴素的语言,消除一切华丽的修饰,真诚地表达情感的世界。
  • 我说你看

    我说你看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这棵树、乱套了、恨郎不狼、坟头上的风景、抢救男人、楼的高度、草的级别、老的疏放、动物表演、鸟语兽言、蛤蟆三条腿等内容。
  • 盛宴易散:卡波蒂书信(卡波蒂作品)

    盛宴易散:卡波蒂书信(卡波蒂作品)

    《盛宴易散:卡波蒂书信》收录了卡波蒂私人书信400余封,由卡波蒂传记作者杰拉德·克拉克编选整理,首次向世人结集披露,由此呈现出一幅最为率真与私密的卡波蒂肖像,构成了一部具有非凡意义的作家自传。从12岁写给生父的一份“声明”,到去世前两年发给终身伴侣的一封如泣如诉的电报,其间书信主人从一个跃入纽约文坛滔滔激流的“小巫师”与精灵,经历了他意气奋发的豪迈年代;之后是略微内敛,与伴侣长居欧洲、笔耕不辍的五十年代;再是一部非虚构写作创举之作《冷血》将他推至事业之巅,成为美国最负盛名的作家的六十年代;直至盛宴散去,光芒渐逝正值盛年的他毙于酒精与毒品。书信中的卡波蒂生机勃勃、尽情袒露自我,其为人为文的豁达开朗与特立独行,使本书充满了“绝对的趣味与劈啪作响的谣言八卦”(《名利场》语),一如盛宴易散,烟花易冷,令人叹惋不置。
  • 逝去的年代

    逝去的年代

    本书通过对民国知识分子思想和生平事迹的考索,以丰富的资料、平实的文笔描绘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和命运,塑造了萧乾、费孝通、钱端升、梁思成、梁漱溟等知识分子面目鲜明个性丰满的群像。资料丰富而翔实,语言平易而真实,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 刺金时代——小时代全记录Ⅱ

    刺金时代——小时代全记录Ⅱ

    本书是电影《小时代3:刺金时代》的唯一见证书,全书图文结合详细地记录了电影创作过程中导演郭敬明与主创人员们、演员们的工作状态与交流互动的全况。较已出版的《小时代电影全记录》而言,《刺金时代——小时代电影全记录II》选题更丰富,内容更有趣,叙述形式更具突破性,亦有更多人马助阵其中,将为你解读不一样的《小时代》。
热门推荐
  • 弃妃难撩:王爷请自重

    弃妃难撩:王爷请自重

    那一年繁花似锦,芙蕖灼灼,华服着身。她满眼血泪,当着她挚爱的男人的面,毅然自废武功,只为成全他那个挚爱的人。“不,苓洛,不....不要!”“佑靖,你..可还满意?欠你的我全都还清了!”双唇微抿,滴落一颗清泪。醉梦中,深迷花满楼,箫声里,哽咽依旧。忆别离,诉相思,笑谈千秋。说是当年年少,情深重,几分真诚谁人知?却不料,年年芳华落,白发易生泪难流。不是不爱,不是不愁,珠帘卷起,光影重重梁栋暗,又道:梨花树下,百里香气萦绕额前,朱唇启齿哭泣梦相知。
  • 仙佛叹

    仙佛叹

    “它是被人放到你体内的。”三年刻珠,孙行终于攒够治疗瘫痪双腿的钵钱;然而当大夫拿着一截奇怪的骨头,对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呆住了。更让他吃惊的是,骨内竟有着一方三色锦帕……体内病骨谁人放?锦帕字迹谁人书?本以为凭借着这些线索他能够找到以前,却怎么也没有想到走上了另一条路;一条虽非最强,但仙佛皆叹的路。
  • 坏坏酷少爷pk甜美小女佣

    坏坏酷少爷pk甜美小女佣

    聚尚嘴角慢慢扬起一丝诡异的笑容,指着夏芹:“很好,那就由你来,把这些菜‘统统再炒一遍’,只要能炒到我觉得美味,他们就可以不必被‘统统炒掉’,如何?”这家伙绝对是超级大魔王!竟然顺着自己歪曲的话!夏芹咬咬嘴唇,坚定地端起银盘接受挑战:“那请你好好期待吧,挑食大少爷!”
  • 山海经之青城明雪

    山海经之青城明雪

    康安辰,你若爱她,便要爱得深刻;若护,便要护得住她。如今,你哪有半点像个大乾的王爷!
  • 一尘不染的纯白

    一尘不染的纯白

    她相信愚公移山到头来也是白费功夫,他以为看淡尘世其实很容易。他们是奥斯卡小金人级别的绝佳演员,把千年的寂寞黄沙堆积在内心深处,把绝美的动人微笑展现给世人。他把满身是刺、满心疮痍的她拥入怀中,以后你就是我的余白,不用再刻意扮演别人苛求的好学生、好女儿。他们能否解开缠绕千年的寂寞,歆享一尘不染的纯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特工宝贝:亲亲我的坏总裁

    特工宝贝:亲亲我的坏总裁

    七年之前,囚笼之内,一夜迷情。为以后的命运扣上锁链。然而命运弄人,他们注定永远不能在一起!【萌宝篇】“帅哥,有女友吗?你觉得我怎么样?”萝莉抛着媚眼的问。“嗯,很好。见家长吧!”萝莉屁颠屁颠的回家叫妈了。然后某男露出了得逞的笑容。【追妻篇】“老婆,结婚!”“滚!”“老婆,吃肉!”“滚!”“老婆,生包子!”某女怒了,“谁是你老婆,我只是出来打酱油的!”第二天,全市的酱油店都变成了民政局······简介无能,内容王道!详情请点击阅读进入作品相关查看!欢迎投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斗罗之赤魂斗罗

    斗罗之赤魂斗罗

    唐消浩在家看着电视,不知道什么回事,被雷劈了来到斗罗大陆成为唐月华的儿子觉醒双生武魂,赤魂剑和昊天锤,还有强大的本质,两个都是先天满魂力从此史莱克七怪,变成了九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