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32100000013

第13章 重建大学精神(4)

以上所说,都是讨论学院里的老师、学者的选择。诸位还是研究生,充其量还是“未来的学者”。因此,我讲的这些,你们可能觉得有些隔。但我不认为与你们无关,这关系着你们为什么要读研究生,要选择学术研究作为你们的职业和事业。以前每有学生想考我的研究生,我总是对他们说,你们如果是为了找一个饭碗,最好不要来考研究生,因为如果仅仅是为了物质生活的需求,路子很多。研究生是最苦的工作,很多工作比这好赚钱得多。所以我说,只要你有碗饭吃,就别来考研。说实话,做任何工作,都是有所失,也有所得的。学术研究——当然,我讲的是真正的学术研究,他要付出的代价,就是生活总是相对清贫的,或者说,和你付出的劳动,不相匹配,一天到晚爬格子,耗尽了脑汁,所得到的稿费,是有限的,根本不能和普通的白领相比。这就是学术研究的“失”。它的所“得”,就在能够从中得到精神的愉悦与满足。也就是说,选择学术的主要动机在吃饭之外的问题。如果你当了三年研究生后,你觉得很苦恼,不能从学术中感到快乐,你无法迷恋于学术,这就说明学术研究工作不适合于你,那我建议你放弃学术,赶紧改行。这是很自然的选择,也不要不好意思。我们自有自己的学术尊严,但也不必把学术研究神圣化,道德化,不能认为,放弃学术研究,就背叛了学术,就是精神的庸俗化。学术研究,不过是一批痴迷于学术的人,进行的一种精神劳动。有志于此,就坚守在这里;无志于此,就另作选择,在另外的领域实现自己。坚守学术,因为我感到快乐;享受不到快乐,就走人: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这样说,同学们听起来可能有些抽象,那么,我就谈谈自己的经验。我在这里要向大家坦言:我是痴迷于学术的,我一直能从学术中感到快乐,而且是巨大的,无穷无尽的快乐。可以说学术研究,特别是文学研究,对我有几大诱惑。

一是历史的诱惑。我非常迷恋旧报刊的灰尘。通过旧报刊的灰尘进入历史的情境,从而感到兴奋不已。我最难忘的研究生活就是在图书馆里面,翻旧期刊,实际就是和历史的古人进行精神对话,这使我得到快乐。我写过《周作人传》,周作人就曾说过,读书和研究其实就是一个“风雨故人来”的过程,开始“寒雨荒鸡,无聊甚矣”,遂盼故人之来;既而“暴雨如注,群鸡乱鸣”,仍不见故人,以致“积忧成病”;“雨甚而晦,鸡鸣而长,苦寂甚矣”,正当绝望之时,故人忽来,则“喜当何如”。

二是语言文字的诱惑。文学研究,涉及语言文字的美。真正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有声、有色、有灵、有情感、有厚度、有力度、有质感的。我是主张朗读的,我一读到好文章,必要朗读,摇头晃脑,沉浸在语言的乐趣中。另外,文学形式本身对我也有逼人的诱惑。我的研究不大谈形式问题,但在内心深处,我对文学形式有一种迷恋。可能是受到知识结构的限制,我无法把我对文学形式的感悟转化为学术的论述和表达,所以我干脆不写它,我更愿意把它藏在我的内心里。

三是创造性与想象力的诱惑。学术研究的最大乐趣就是这条。吴组缃先生给我们的第一堂课让我终生难忘。他一上来就跟我们说,现在我给你们两个判断,你们看那个判断更有意义。一个判断是“吴组缃是人”,一个判断是“吴组缃是狗”。毫无疑问,第一个判断是正确的,但是不能给人们对吴组缃的认识提供任何新的东西,因而是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这是“正确的废话”。“吴组缃是狗”是错的,但是它逼你去想:吴组缃是狗吗?这一想可能就会产生很多可能性。学术研究的根本,就是要提供新的认识,新的可能性,新的思考;学术上的失误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它能启发思考。所以吴组缃先生写的东西非常少,说得也少,但是每有一文,一说,就必有只属于吴组缃的东西。学术研究就是这样一个最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是学术研究的生命,也是一个衡量标准和标志。我的导师王瑶先生就这样要求我们:你的每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重要文章,必须达到这样一种水平:你的文章因为推动了这个领域研究,就成为绕不过去的存在。后人肯定要超过你,但是要先看你的文章,在你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推进。这当然是一个很高的学术标准。但也就是这样的高的目标,在你作出了高度的努力以后,就能够将你的生命带入一个更高的境界,获得真正的创造的快乐。

我喜欢的是富有想象力的研究,意想不到的课题,意想不到的方法,是无法规范也无法归类的。这是一种神来之笔,奇思异想,会弄得你兴奋不已。我因此说,学术研究必须有想象力,它在本质上有一种浪漫主义的精神,需要内在的生命激情。我的这个说法遭到很多质疑,但我还是不想放弃自己从事学术研究的浪漫心态。我常常提到林庚先生的一句话:要像婴儿一样,睁大好奇的眼睛,第一次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我今天还保持这个状态。我退休这几年比平常要早醒半小时,躺在床上想各种问题,很多新的问题、新的思路、新的点子就在那时候产生,一到这个时候就跳起来,赶紧进入写作的状态。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就像鲁迅说的,有个声音在前面召唤着你一直往前走,往前走。这就是一种生命的诱惑,我觉得,这样的诱惑是学术研究,文学研究所特有的,至少对我就是如此。学术对我最大的作用,就是使我的生命每天都处在一个更新的状态之中。我真的现在不觉得我老,每写一本书,甚至每写一篇文章,都对我的生命进行一种更新。这是其他劳动很难具有的。

这样的生命,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王元化先生就说过,他是一个“精神性的人”,不愿意“像生物学上的人那样活着”(陈丹燕:《王元化先生在病中》,2008年5月14日《新民晚报》)。有人这样描述王元化那样的学人:“沉思的心灵生活其实才是他们最为珍视的。他们是那种为思想、为观念而生的人,而不是靠观念谋生的人”(胡晓明:《一生探索自由的义谛》,2008年5月13日《文汇报》)。——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真正的学院精神,这样的境界我们虽不能至,也要心向往之。(以上这一段,是王元化先生远行以后,心有所感而补写的)。这样的有着巨大的自我承担的学术生命,是令人羡慕的。

当然,这同时也是对学术的承担。

有一个我经常讲的故事,西南联大躲警报的故事:专攻庄子研究的刘文典教授看到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往防空洞跑,他勃然大怒,问沈从文:你躲什么警报?我不躲警报,庄子怎么办?你呢,你有什么理由躲警报?这段故事可能有演绎的成分,但这种狂妄态度的背后有两个东西,一是把自己的学科看得很重要,以至偏激到完全否认庄子研究之外的新文学创作。二是把自己在学科中的地位看得非常重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这种感觉其实包含了很强的责任感、使命感,也就是自觉承担。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对这个学科肯定有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就是为这个学科生的。刘文典为庄子而生,林庚为唐诗而生,我钱理群为鲁迅而生。这个学科是不能没有我的,这不是狂妄,而是一种责任,承担。

季羡林先生在评价北大历史系教授邓广铭的时候,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说研究者是“后死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关系其实是一个“后死者”和“先行者”的关系,尤其当研究对象是一个大家时。什么意思呢?“先行者”对“后死者”是有托付的,就像是“托孤”,“后死者”对“先行者”就有了大责任,大承担。

因此,我认为学术研究有几个境界:首先是你研究他,你讲他;其次是你接着讲,结合今天的现实,把他没讲完的话,继续讲下去,同时也是对先行者的思考深入一步;第三个境界是接着往下做。以前我不敢说这句话,因为怕别人说我太狂妄,其实,这不是个人的狂妄,这是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研究的一个必然要求。今天我也要在这里坦言:我对鲁迅的研究就是自觉这么做的,我不仅讲鲁迅,还要接着往下讲,接着往下做。达不到他的那个高度、深度是自不待言的,但是你要有那份自觉。鲁迅写过一篇文章《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最近就写了一篇《孔夫子在当代中国的命运》,就是接着鲁迅往下讲。这好像和鲁迅研究没有关系,但其实是有很密切的关系的,它从鲁迅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孔夫子在当下的状态。鲁迅有个很著名的判断,说孔子是被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捧起来的。我要考察的,就是孔夫子怎样被当代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再度捧起来,有什么新的特点,有什么鲁迅当年没有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因此需要有什么新的思考。鲁迅为我打开了一个思路,我这就是接着鲁迅往下讲。还要接着往下做。我们是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有许多五四提出的命题,今天还有意义,就需要继续往下做。比如我现在关注中小学语文教育,我这么做是很自觉的,就是对鲁迅那一代启蒙传统的继承。他们那一代的教授经常到中学去上课的,因此我也要到中学去上课。为什么?因为我是“后死者”,因此我有责任,把“先行者”没有做完的事情接着往下做。至于我能否达到他们的水平,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学术的承担。而且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说是研究者和他的研究对象产生心灵的对话以后,必然产生的内在的生命冲动:你研究得愈深,就愈会感到它的深远意义,它的现实存在性,于是,你就忍不住要往下说,往下做,这就是创造性的阐释,发挥和实践。这样,你才“对得起”你的研究对象,那些先行者,同时也才“对得起”自己,因为你在你研究对象的精神创造中加入了自己的创造。其实,我们今天讲的“鲁迅”,“庄子”,“孔子”,都不只是“周树人”,“庄周”,“孔丘”个人的创造,而是包括了后来的无数研究者的创造成果,这是一个不断累积、添加,不断丰富的“文本”。一切创造性的学术研究是必然要追求这样的自己的“添加”的。这样的有学术承担的研究,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并值得你去痴迷的。

于是,就有了许多“学术动物”。金岳霖先生就把搞哲学研究的叫做“哲学动物”,说即使把他关到监狱里做苦工,他满脑子想的还是哲学问题。因为他觉得有无数的哲学研究的先行者在背后催促着他,他必须接着往下思考。所谓“哲学动物”就是有“哲学使命感”的一群“哲学呆子”,而且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没有他们,哲学的生命就完结了。这就是真正的学院派。

还有一个例子,古希腊研究者罗念生,每天早晨都要读古希腊作品,他的脑子里充满了古希腊,用古希腊精神来对待世界。所以他儿子小时候听的故事全是古希腊的。他和朋友讲的也全是古希腊的故事。他的一个朋友要自杀,他就去劝他,你去看看《俄狄浦斯王》吧,看了这个书你就知道该怎么活着。罗念生整个生命就和古希腊联系在一起了。罗念生因为全身心投入古希腊研究,很多该拿的奖没有拿,该有的地位没有得到。他的儿子就有点担心,曾经劝他说,为什么不去争取一下呢?罗念生给了他的儿子一个让他终生难忘的回答:他凑过头来看他儿子,用一种夹杂着玩笑、满足与欣喜的神情,跟他说:“我不要那个,那个是虚的。”罗念生的生命有古希腊就满足了,其余都是“身外之物”。罗念生去世以后,人们很自然地想起一位艺术史家的话:“古希腊艺术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而罗念生一生的生命浸淫其间,他的生命也因此获得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什么是为学术而学术?就是以学术为生命,学术本身就构成生命中自足的存在,不需要加其他什么东西。学术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样的以学术为生命的学者,“读书,思考,研究,写作”就是他的生命存在方式,学术已经渗透到他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时时刻刻都沉浸在学术状态中。王瑶先生曾对我们讲,你不要以为你在做论文的时候才是在做研究,你应该是随时都处在学术的状态之中,满脑子都是学术问题,甚至成为你的近乎本能的反应。我就有两个习惯。因为我当过中学语文老师,所以有一种本能反应,我走到哪里,看到错别字和病句就浑身不舒服,恨不得去改它。还有,就是满脑子都是学术,任何时候,随便什么事,都会引起学术的联想。有些人觉得我写文章很快,其实我每一个研究课题都酝酿了很久,经常是几年时间,经常同时酝酿几个题目。这很自然地成为一种本能。学术是无所不在的,整个渗透在你的生命之中,它需要你倾注整个身心。我现在虽然自觉地退出了学术界,但我还是经常想着现代文学这门学科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我有很多很多的设想,但是没精力做了。我很注重新人,有什么新文章,新创造,发现了就很兴奋,而且有机会就要为之鼓吹,我觉得这都是我的责任,我对现代文学这门学科应尽的责任。我现在还保持一个习惯,就是不光每天看报,还剪报。我觉得有价值,就剪下来,这里就有许多学术新人的创造,它会引起你许多的联想,不仅是个人的研究,也还有整个学科发展的设想。这样的“自作多情”可能就是一种“职业病”;说好听一点,就是对学术,对学科发展的自觉承担;说句大话,就是舍我其谁,要么不搞,搞就要有这个气概。

再次,就是对社会对历史的承担,说更大点,就是对人类的承担。

说具体点,就是我们为谁写作?谈到我自己的写作,我可以很明确地说,我是为中国读者写作。现在很多人是为了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而写作,还有一种就是为评职称而写作。我并不否认这两种写作的动机,因为作为一个学者,我自己也很重视跟国际的交流,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别人,特别是学术界对你的评价,你也不能完全忽略。但是不能仅仅为了国际学术会议而写作,不能仅仅为了评职称而写作,不能仅仅为了别人的评价而写作。对我来说,我更愿意为中国的普通读者而写作。我的著作不仅仅是给学术界看的,我更希望有普通读者来看。我有一个最基本的追求,就是学术性和普及性的统一。我不在乎别人说“钱理群你专搞这种普及性读物,这是浪费精力,自降身份”,我十分重视“小册子”的写作,并且引以为豪。为什么?我有三条理由。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清代文学与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了在小说领域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作品,对封建社会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无愧为传统的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而其作者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也是本卷所要重点评介的人物。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恩格斯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恩格斯

    1820年11月28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生于巴门市一个纺织工厂厂主的家里。恩格斯的故乡——普鲁士的莱茵省是当时德国工业最发达的地方。那时,在德国其他地方,手工业、手工劳动还占统治地位,但是在莱茵省,第一批机器已经出现,工厂也已经产生了。
  • 北大的校长们

    北大的校长们

    北大是中国学术和文化的象征。主宰这所最高学府的校长绝不能是平常之辈。远一点来看,北大历届校长都是著名的学者,他们不仅是北大校长,而且是某一时期知识界的代表人物,在他们的身上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潮流和社会趋势。他们是一群精神火种的播撒者,在他们的星火薪传下,北大一直绵延着不熄的文明之光。这不同于父母繁衍后代那种物质的遗传,而是人类灵魂的塑造与远播。
  • 张纯如

    张纯如

    出自张纯如笔下的畅销书《南京大屠杀》,永远的改变了人们看待二战亚洲战场的视角。这一切始于一张照片,照片里,数百名中国平民的尸体漂满江面。张纯如的灵魂因此被触动。这些人是谁?她无法忘怀那一景象。她无法忘怀自己看到的一切。短短几年后,张纯如将这场堪比反犹大屠杀的暴行公之于世。《南京大屠杀》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单上停留了10周之久,销量近50万本,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然而就是这个赤手空拳打破国际社会长达60年沉默的女子,2004年11月9日,终结了自己36岁的生命。这之后的6年,张盈盈,张纯如的母亲,忍痛写下了这本回忆录,为读者细腻地呈现了女儿的生平:童年时自办的报纸,早年作为新闻记者的经历,一名年轻历史学者的冉冉升起,与儿子的自闭症作斗争的历程,以及悲剧性的自杀。《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一书充分证明,张纯如确为她那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同时,这本书也展现了母女之间深切美丽的爱与疼痛。
  •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是一本全面讲述大清第一才子纳兰容若短暂却又精彩一生的人物传记。纳兰容若的诗词近年来不断升温,尤其为年轻人所喜爱。因此他的诗集或者对他的诗词进行解读的图书种类不少,而且大都畅销。如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但像本书这样人物传记却少之又少。本书作者晓梦斜阳光是研究与纳兰容若相关的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就花了五年。本书所展现的纳兰容若,真实、全面,许多故事闻所未闻。而且作者以女性的笔触去体会、描写纳兰容若,文辞优美,读来美不胜收。绝对媲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热门推荐
  • 去你的牛娃

    去你的牛娃

    中年妈妈是一群战斗力极强的生物,来,干了为母则刚这碗鸡汤!
  • 弃妇有毒:腹黑爵爷禽深款款

    弃妇有毒:腹黑爵爷禽深款款

    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抱怨!吃了我的,统统吐出来!什么?仇人爱上她,非要再求娶?冷酷爵爷缠上她,耍酷、耍贱、装软弱、玩深情?别!别!别!仇还没有报完,又要陷入情网?抬头,元芳,你怎么看?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
  • 最强之巨星

    最强之巨星

    他用他的歌声感动了世界,他用他的演绎诠释各异的人生。唱的是人生的悲欢离合,演的人生的酸甜苦辣,他只想活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一代流行天王,一位传奇影帝,成就只属于他的最强之巨星!黄沙说:“写一本好看的娱乐文,有励志,有热血,有悲欢,有离合,也是圆自己一个明星梦,请多支持。”
  • 黑夜执掌者

    黑夜执掌者

    战后数百年,空亚大陆已经彻底的改头换面,形成了全新的格局。本是一个小人物的叶游,因为一次意外,觉醒了极其稀有的异能。从此他开始行走于黑暗之中,收割着敌人的生命,执掌起黑夜的权柄。可随着他的成长,叶游逐渐发现,一个潜藏多年的阴谋,正慢慢的浮出水面。
  • 火影之自来也的豪杰物语

    火影之自来也的豪杰物语

    自来也和鸣人小时候一样是个大笨蛋,常常犯错后来,自来也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在练习通灵之术的时候,因为忘和通灵兽约定,在阴差阳错之下,来到了妙木山开始了他不凡的传奇……
  • 虚魂之言

    虚魂之言

    青梅竹马魂穿了,白鱼作为好朋友自然要跟着一起过去,不能魂穿就肉穿吧。
  • 我家王妃封印又掉了

    我家王妃封印又掉了

    顶级特工一朝穿越,成了身怀数道封印的极品废材。问她封印有几重?反正一重掉了又一重。没爹没娘小可怜儿?各方大佬上赶着刷眼熟!不会炼丹和炼器?她是世间唯一的符箓师。神级符箓出,生死人,肉白骨,镇鬼神,驱邪魔!巫行山中,秘宝出世,天地现异象,刹那间风起云涌,诸方势力蠢蠢欲动。神秘少女险入世,却撞上优雅清贵的腹黑太子,两人斗智斗勇,携手搅动风云!-反派大佬都爱拉拢·其实是觊觎她封印·经常性精分女主&优雅清贵·时不时腹黑傲娇·随时都可能完蛋心机男主本文又名:《师父和他的朋友们费尽心思保护我封印,最后还是被反派扒了》
  • 隐瘾

    隐瘾

    不要剧透,不要剧透,这是一本有关天才的科幻书,无论你读过多少本,什么类型的书籍,你终究要回到这本《隐瘾》上来。无论你将从事什么行业,结交多多少朋友,无论你有多么爱我,或者恨我,你终究要这么做,不为别的,因为这个世上,还有我在静静的等你回来看我。我想说的就这么多。——隐隐的瘾
  • 银河秘密之地球崛起

    银河秘密之地球崛起

    迪亚行星在他漫长的发展中,终于走向了覆灭。到他的文明却穿了下来,而且在他那超级光脑的带领下来到了,银河系边缘一个不起眼的小星系中。可不知在无意中成就了地球的发展。。。。。
  • 剑仙传人

    剑仙传人

    死,即是生,是男儿,便要闯遍天下,有敌便杀,辱我者,杀,不服者,杀,杀杀杀,哪管他个天地大法,只许我长剑在手,便是要杀遍天下,完我昨日的江山霸业,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