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32100000013

第13章 重建大学精神(4)

以上所说,都是讨论学院里的老师、学者的选择。诸位还是研究生,充其量还是“未来的学者”。因此,我讲的这些,你们可能觉得有些隔。但我不认为与你们无关,这关系着你们为什么要读研究生,要选择学术研究作为你们的职业和事业。以前每有学生想考我的研究生,我总是对他们说,你们如果是为了找一个饭碗,最好不要来考研究生,因为如果仅仅是为了物质生活的需求,路子很多。研究生是最苦的工作,很多工作比这好赚钱得多。所以我说,只要你有碗饭吃,就别来考研。说实话,做任何工作,都是有所失,也有所得的。学术研究——当然,我讲的是真正的学术研究,他要付出的代价,就是生活总是相对清贫的,或者说,和你付出的劳动,不相匹配,一天到晚爬格子,耗尽了脑汁,所得到的稿费,是有限的,根本不能和普通的白领相比。这就是学术研究的“失”。它的所“得”,就在能够从中得到精神的愉悦与满足。也就是说,选择学术的主要动机在吃饭之外的问题。如果你当了三年研究生后,你觉得很苦恼,不能从学术中感到快乐,你无法迷恋于学术,这就说明学术研究工作不适合于你,那我建议你放弃学术,赶紧改行。这是很自然的选择,也不要不好意思。我们自有自己的学术尊严,但也不必把学术研究神圣化,道德化,不能认为,放弃学术研究,就背叛了学术,就是精神的庸俗化。学术研究,不过是一批痴迷于学术的人,进行的一种精神劳动。有志于此,就坚守在这里;无志于此,就另作选择,在另外的领域实现自己。坚守学术,因为我感到快乐;享受不到快乐,就走人: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这样说,同学们听起来可能有些抽象,那么,我就谈谈自己的经验。我在这里要向大家坦言:我是痴迷于学术的,我一直能从学术中感到快乐,而且是巨大的,无穷无尽的快乐。可以说学术研究,特别是文学研究,对我有几大诱惑。

一是历史的诱惑。我非常迷恋旧报刊的灰尘。通过旧报刊的灰尘进入历史的情境,从而感到兴奋不已。我最难忘的研究生活就是在图书馆里面,翻旧期刊,实际就是和历史的古人进行精神对话,这使我得到快乐。我写过《周作人传》,周作人就曾说过,读书和研究其实就是一个“风雨故人来”的过程,开始“寒雨荒鸡,无聊甚矣”,遂盼故人之来;既而“暴雨如注,群鸡乱鸣”,仍不见故人,以致“积忧成病”;“雨甚而晦,鸡鸣而长,苦寂甚矣”,正当绝望之时,故人忽来,则“喜当何如”。

二是语言文字的诱惑。文学研究,涉及语言文字的美。真正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有声、有色、有灵、有情感、有厚度、有力度、有质感的。我是主张朗读的,我一读到好文章,必要朗读,摇头晃脑,沉浸在语言的乐趣中。另外,文学形式本身对我也有逼人的诱惑。我的研究不大谈形式问题,但在内心深处,我对文学形式有一种迷恋。可能是受到知识结构的限制,我无法把我对文学形式的感悟转化为学术的论述和表达,所以我干脆不写它,我更愿意把它藏在我的内心里。

三是创造性与想象力的诱惑。学术研究的最大乐趣就是这条。吴组缃先生给我们的第一堂课让我终生难忘。他一上来就跟我们说,现在我给你们两个判断,你们看那个判断更有意义。一个判断是“吴组缃是人”,一个判断是“吴组缃是狗”。毫无疑问,第一个判断是正确的,但是不能给人们对吴组缃的认识提供任何新的东西,因而是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这是“正确的废话”。“吴组缃是狗”是错的,但是它逼你去想:吴组缃是狗吗?这一想可能就会产生很多可能性。学术研究的根本,就是要提供新的认识,新的可能性,新的思考;学术上的失误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它能启发思考。所以吴组缃先生写的东西非常少,说得也少,但是每有一文,一说,就必有只属于吴组缃的东西。学术研究就是这样一个最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是学术研究的生命,也是一个衡量标准和标志。我的导师王瑶先生就这样要求我们:你的每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重要文章,必须达到这样一种水平:你的文章因为推动了这个领域研究,就成为绕不过去的存在。后人肯定要超过你,但是要先看你的文章,在你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推进。这当然是一个很高的学术标准。但也就是这样的高的目标,在你作出了高度的努力以后,就能够将你的生命带入一个更高的境界,获得真正的创造的快乐。

我喜欢的是富有想象力的研究,意想不到的课题,意想不到的方法,是无法规范也无法归类的。这是一种神来之笔,奇思异想,会弄得你兴奋不已。我因此说,学术研究必须有想象力,它在本质上有一种浪漫主义的精神,需要内在的生命激情。我的这个说法遭到很多质疑,但我还是不想放弃自己从事学术研究的浪漫心态。我常常提到林庚先生的一句话:要像婴儿一样,睁大好奇的眼睛,第一次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我今天还保持这个状态。我退休这几年比平常要早醒半小时,躺在床上想各种问题,很多新的问题、新的思路、新的点子就在那时候产生,一到这个时候就跳起来,赶紧进入写作的状态。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就像鲁迅说的,有个声音在前面召唤着你一直往前走,往前走。这就是一种生命的诱惑,我觉得,这样的诱惑是学术研究,文学研究所特有的,至少对我就是如此。学术对我最大的作用,就是使我的生命每天都处在一个更新的状态之中。我真的现在不觉得我老,每写一本书,甚至每写一篇文章,都对我的生命进行一种更新。这是其他劳动很难具有的。

这样的生命,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王元化先生就说过,他是一个“精神性的人”,不愿意“像生物学上的人那样活着”(陈丹燕:《王元化先生在病中》,2008年5月14日《新民晚报》)。有人这样描述王元化那样的学人:“沉思的心灵生活其实才是他们最为珍视的。他们是那种为思想、为观念而生的人,而不是靠观念谋生的人”(胡晓明:《一生探索自由的义谛》,2008年5月13日《文汇报》)。——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真正的学院精神,这样的境界我们虽不能至,也要心向往之。(以上这一段,是王元化先生远行以后,心有所感而补写的)。这样的有着巨大的自我承担的学术生命,是令人羡慕的。

当然,这同时也是对学术的承担。

有一个我经常讲的故事,西南联大躲警报的故事:专攻庄子研究的刘文典教授看到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往防空洞跑,他勃然大怒,问沈从文:你躲什么警报?我不躲警报,庄子怎么办?你呢,你有什么理由躲警报?这段故事可能有演绎的成分,但这种狂妄态度的背后有两个东西,一是把自己的学科看得很重要,以至偏激到完全否认庄子研究之外的新文学创作。二是把自己在学科中的地位看得非常重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这种感觉其实包含了很强的责任感、使命感,也就是自觉承担。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对这个学科肯定有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就是为这个学科生的。刘文典为庄子而生,林庚为唐诗而生,我钱理群为鲁迅而生。这个学科是不能没有我的,这不是狂妄,而是一种责任,承担。

季羡林先生在评价北大历史系教授邓广铭的时候,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说研究者是“后死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关系其实是一个“后死者”和“先行者”的关系,尤其当研究对象是一个大家时。什么意思呢?“先行者”对“后死者”是有托付的,就像是“托孤”,“后死者”对“先行者”就有了大责任,大承担。

因此,我认为学术研究有几个境界:首先是你研究他,你讲他;其次是你接着讲,结合今天的现实,把他没讲完的话,继续讲下去,同时也是对先行者的思考深入一步;第三个境界是接着往下做。以前我不敢说这句话,因为怕别人说我太狂妄,其实,这不是个人的狂妄,这是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研究的一个必然要求。今天我也要在这里坦言:我对鲁迅的研究就是自觉这么做的,我不仅讲鲁迅,还要接着往下讲,接着往下做。达不到他的那个高度、深度是自不待言的,但是你要有那份自觉。鲁迅写过一篇文章《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最近就写了一篇《孔夫子在当代中国的命运》,就是接着鲁迅往下讲。这好像和鲁迅研究没有关系,但其实是有很密切的关系的,它从鲁迅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孔夫子在当下的状态。鲁迅有个很著名的判断,说孔子是被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捧起来的。我要考察的,就是孔夫子怎样被当代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再度捧起来,有什么新的特点,有什么鲁迅当年没有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因此需要有什么新的思考。鲁迅为我打开了一个思路,我这就是接着鲁迅往下讲。还要接着往下做。我们是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有许多五四提出的命题,今天还有意义,就需要继续往下做。比如我现在关注中小学语文教育,我这么做是很自觉的,就是对鲁迅那一代启蒙传统的继承。他们那一代的教授经常到中学去上课的,因此我也要到中学去上课。为什么?因为我是“后死者”,因此我有责任,把“先行者”没有做完的事情接着往下做。至于我能否达到他们的水平,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学术的承担。而且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说是研究者和他的研究对象产生心灵的对话以后,必然产生的内在的生命冲动:你研究得愈深,就愈会感到它的深远意义,它的现实存在性,于是,你就忍不住要往下说,往下做,这就是创造性的阐释,发挥和实践。这样,你才“对得起”你的研究对象,那些先行者,同时也才“对得起”自己,因为你在你研究对象的精神创造中加入了自己的创造。其实,我们今天讲的“鲁迅”,“庄子”,“孔子”,都不只是“周树人”,“庄周”,“孔丘”个人的创造,而是包括了后来的无数研究者的创造成果,这是一个不断累积、添加,不断丰富的“文本”。一切创造性的学术研究是必然要追求这样的自己的“添加”的。这样的有学术承担的研究,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并值得你去痴迷的。

于是,就有了许多“学术动物”。金岳霖先生就把搞哲学研究的叫做“哲学动物”,说即使把他关到监狱里做苦工,他满脑子想的还是哲学问题。因为他觉得有无数的哲学研究的先行者在背后催促着他,他必须接着往下思考。所谓“哲学动物”就是有“哲学使命感”的一群“哲学呆子”,而且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没有他们,哲学的生命就完结了。这就是真正的学院派。

还有一个例子,古希腊研究者罗念生,每天早晨都要读古希腊作品,他的脑子里充满了古希腊,用古希腊精神来对待世界。所以他儿子小时候听的故事全是古希腊的。他和朋友讲的也全是古希腊的故事。他的一个朋友要自杀,他就去劝他,你去看看《俄狄浦斯王》吧,看了这个书你就知道该怎么活着。罗念生整个生命就和古希腊联系在一起了。罗念生因为全身心投入古希腊研究,很多该拿的奖没有拿,该有的地位没有得到。他的儿子就有点担心,曾经劝他说,为什么不去争取一下呢?罗念生给了他的儿子一个让他终生难忘的回答:他凑过头来看他儿子,用一种夹杂着玩笑、满足与欣喜的神情,跟他说:“我不要那个,那个是虚的。”罗念生的生命有古希腊就满足了,其余都是“身外之物”。罗念生去世以后,人们很自然地想起一位艺术史家的话:“古希腊艺术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而罗念生一生的生命浸淫其间,他的生命也因此获得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什么是为学术而学术?就是以学术为生命,学术本身就构成生命中自足的存在,不需要加其他什么东西。学术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样的以学术为生命的学者,“读书,思考,研究,写作”就是他的生命存在方式,学术已经渗透到他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时时刻刻都沉浸在学术状态中。王瑶先生曾对我们讲,你不要以为你在做论文的时候才是在做研究,你应该是随时都处在学术的状态之中,满脑子都是学术问题,甚至成为你的近乎本能的反应。我就有两个习惯。因为我当过中学语文老师,所以有一种本能反应,我走到哪里,看到错别字和病句就浑身不舒服,恨不得去改它。还有,就是满脑子都是学术,任何时候,随便什么事,都会引起学术的联想。有些人觉得我写文章很快,其实我每一个研究课题都酝酿了很久,经常是几年时间,经常同时酝酿几个题目。这很自然地成为一种本能。学术是无所不在的,整个渗透在你的生命之中,它需要你倾注整个身心。我现在虽然自觉地退出了学术界,但我还是经常想着现代文学这门学科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我有很多很多的设想,但是没精力做了。我很注重新人,有什么新文章,新创造,发现了就很兴奋,而且有机会就要为之鼓吹,我觉得这都是我的责任,我对现代文学这门学科应尽的责任。我现在还保持一个习惯,就是不光每天看报,还剪报。我觉得有价值,就剪下来,这里就有许多学术新人的创造,它会引起你许多的联想,不仅是个人的研究,也还有整个学科发展的设想。这样的“自作多情”可能就是一种“职业病”;说好听一点,就是对学术,对学科发展的自觉承担;说句大话,就是舍我其谁,要么不搞,搞就要有这个气概。

再次,就是对社会对历史的承担,说更大点,就是对人类的承担。

说具体点,就是我们为谁写作?谈到我自己的写作,我可以很明确地说,我是为中国读者写作。现在很多人是为了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而写作,还有一种就是为评职称而写作。我并不否认这两种写作的动机,因为作为一个学者,我自己也很重视跟国际的交流,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别人,特别是学术界对你的评价,你也不能完全忽略。但是不能仅仅为了国际学术会议而写作,不能仅仅为了评职称而写作,不能仅仅为了别人的评价而写作。对我来说,我更愿意为中国的普通读者而写作。我的著作不仅仅是给学术界看的,我更希望有普通读者来看。我有一个最基本的追求,就是学术性和普及性的统一。我不在乎别人说“钱理群你专搞这种普及性读物,这是浪费精力,自降身份”,我十分重视“小册子”的写作,并且引以为豪。为什么?我有三条理由。

同类推荐
  • 泉·最美:父亲心中的胡海泉

    泉·最美:父亲心中的胡海泉

    一个普通的喜爱文学创作的孩子是怎样成长为著名创作歌手的?他经历过怎样的困境?他面临过怎样的抉择?他如何步出泥泞,走向成功,成为数十万“北漂”青年中的佼佼者?父亲在这个从平凡到卓越的跨越过程中,是助推者,是旁观者,是反思者。诗人胡世宗用最质朴的笔触,从儿子的少年时代开始回忆,记录下胡海泉独特的成长轨迹,“北漂”的心路历程,成名的来龙去脉,创业的跌宕艰辛。这本书既是一个流行音乐家的成长传记,又是一本教会家长如何教育开导孩子追逐梦想、走向成功的教科书。
  •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四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四

    为青少年写书,对于我们这些长年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并不轻松。萌动这个念头,主要是我们这些已为人父母者,对于目前青少年读物中“古”、“洋”所占比重过大心存不安。古典的和外国的东西可以读也应该读,但总读这些东西对广大青少年全面了解历史、认识国家、看待社会、明确自己的责任远远不够。我们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因而也乐意看到他们多读健康有益的图书。
  • 近代天津十二大名医

    近代天津十二大名医

    本书收录中国现代肿瘤医学创始人金显宅;跨越两个世纪的百岁大夫孙璧儒等十二名西医,都是在天津行医数十年,并在各医科上有所建树的已故先辈名医。
  • 亚历山大——伟大的征服者

    亚历山大——伟大的征服者

    《图说世界名人:亚历山大(伟大的征服者)》讲述了,亚历山大大帝,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摧毁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他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他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 Beethoven,1770—1827),祖籍荷兰,4岁开始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8岁首次登台,就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
热门推荐
  • 绝色神兽帝女之凰舞龙腾

    绝色神兽帝女之凰舞龙腾

    特工女神凰殇璃,追杀杀手女皇珑月三年时光,早已对她已有异样的情感,在“情”与“死”的选择中,她决定为情而死……当她睁开眼,她已是天下第一废柴苏殇璃……她一身傲骨,除珑月,她不许任何人欺辱她!血色沾染了整片蓝天,报仇已是凰殇璃唯一的心愿……欺辱她的嫡姐,凰殇璃废了她的元脉,毁了她的容……重生穿越,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洗净铅华,她乃是凤凰神女,与孤同生共死,与珑月携手共度一生……
  •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28)短篇小说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28)短篇小说

    本书为第四届海峡两岸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集,短篇小说集。通过对市井小人物的生活描述,反映社会的不同侧面。包括少数民族作协会员杨昌祥的《光耀先生》,讲述一个满腹经纶却在特殊环境中无奈生活的先生;全国网络小说三等奖获奖者顾嘉铭的《等待夏天》,讲述满腹经纶却苦于无处表达的男孩子,彻底改变自己的故事;辽宁省作协会员佟惠军的《孔雀旗袍》,讲述一个在商场打拼的女人,在成长过程中对生活和心灵层面的探索和回归;东莞作协会员蒋厚伦的《麻木》,讲述年届不惑花天酒地的男人,意外患病而改变一切;以及贵州省作协会员曹伟的《战友,再见》,讲述入伍新兵马离的特殊经历。这些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人物带来了不同的生活启迪。
  • 龙凤纹

    龙凤纹

    “先生,焕儿有一词不甚懂,还请先生赐教。”“说来听听。”“太傅曾说龙凤呈祥即是指吉庆之事。”“不错,凡……世间都将龙凤视为祥瑞之物,也可指人气度不凡,或是夫妻之间情投意合,相濡以沫。”“那焕儿便更不明白了。”“哦?”“今日太傅又说这凤凰一族乃是神兽,其凤为雄,凰为雌,那若是龙凤呈祥,岂不是男子与男子相恋?”“这……”
  • 网游之全新国度

    网游之全新国度

    全新的国度任你来创造。我王霸将再临山巅,俯视尔等凡人。。。。。
  • 欢喜冤家:玩转首席总裁

    欢喜冤家:玩转首席总裁

    顾芷依从来都没有想过有一天她会跟所谓的豪门扯上关系,不就是替室友教训一下渣男吗?怎么就得罪了百里的总裁了,某只室友很无辜,那是我哥哥……好吧,四年来她竟然神经大条的没有发现自己的奇葩室友竟然是百里堂堂千金小姐。不过,就算对方是大人物,好歹有好室友的关系在里面嘛!但是某总裁大人却勾了勾唇:“惹到了我却想跑?你可以试试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千骨之一生只为你做桃花羹

    花千骨之一生只为你做桃花羹

    你我师徒恩断义绝,花千骨重生结局大家希望是画骨恋吗?
  • 校草的专属恋人

    校草的专属恋人

    韩烨枫,帅得没天理,却偏对苏依漫宠爱有加,然而由于三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让苏依漫对韩烨枫痛心,看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三年前他们见过的事实。直到苏依漫发现三年前的另一件事情。
  • 帝昼

    帝昼

    浩瀚宇宙,无垠星河。这是无数人类究其一生也想探索的最终领域。它们是造物主缔造的无数奇迹之一。人类只能看到它们的瑰丽。却无人知晓,在这些奇迹背后,万物的始源要经历多少次的轮回与痛苦才能创造这一切?这将是一部关于造物主的史诗。(不定更新)
  • 影杀者

    影杀者

    生死无常,际遇难测,一道影子飘过战场,搅起更大的腥风血雨,所为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