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96400000002

第2章 前言 我的司马光(2)

宋朝可以说是精英治国的朝代,知识分子的地位之高空前绝后。赵宋的皇冠强取于后周的孤儿寡母之手,为防止他人仿效,同时鉴于五代实行武人政治,致使兵连祸结的惨痛教训,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文臣知州事等举措,确立了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公开宣布“与士大夫治天下”,而且规定了不杀读书人和言事者的祖训。宋朝大兴科举,不问门第贫富,考取即授官。从太宗赵光义开始,录取率是唐代的数十倍以至百倍以上。“宰相须用读书人”(太祖语),历任宰相都是进士甲科出身。这是一个破天荒的历史性进步。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优养,使历数千载的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语),涌现了灿若星河的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唐宋八大家,六个在北宋,且与司马光同时代。与他同时代的还有被称为道学“北宋五子”的著名思想家周敦颐[2]、邵雍、张载、程颢、程颐,著名教育家胡瑗,著名科学家毕升、沈括,诗词名家更是难以数计,总之是人文荟萃,济济焉,浩瀚焉。从太宗赵光义开始,历任皇帝几乎都是书法家,有的还是诗人、音乐家、画家,文臣与皇帝唱和诗词,交流艺术,歌舞升平,其乐融融。

然而,重文抑武在带来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同时,却让宋朝患了软骨病。自赵光义收复幽州遭高粱河(今北京市内)之败后,宋便一蹶不振,再无国威军威可言。真宗赵恒畏敌如虎,在军事占主动的情况下与辽国签订了“澶渊盟誓”,每年对辽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庆历二年九月,又增岁赐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合计五十万),不久后宋仁宗又承认了由节度使独立的西夏的国家地位,丢失大片土地,“岁赐”银、茶、绢二十五万五千(两、斤、匹)[3]。开始,士大夫除少数佞臣外,普遍都有耻辱感,但随着真宗伪造天书、东封泰山、西祀后土、大兴宫观的闹剧开演后,士大夫从中得到了苟安的“红利”,许多人就反过来为花钱买平安制造理论根据了。时间一长,身在耻中不知耻,形成了一种苟安文化。士大夫在歌舞升平中挥麈清谈,尽情享受。但辽国哼一声,宋就发抖;西夏一挑衅,宋就慌神。可惜危机一过,又复苟安。

苟安文化的基础是苟安的物质利益。真宗写《劝学诗》,公开以“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来诱人读书。读书——当官——发财,是皇上指引的阳关大道。官员特别是高官的俸禄、赏赐优厚。宋代不禁止土地兼并,官员余钱主要投资田产,所以大地主几乎可以与大官画等号,即便本人不是大官,其父辈、祖辈必有大官。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日子太好了,要什么改革?要什么收复失地?到仁宗时,宋朝建国已近百年,沉疴在身,积重难返,最突出的问题是“三冗”:冗官、冗费、冗兵。“三冗”使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寅吃卯粮,国家穷,平民穷,而大官僚地主富得流油。面对危机,范仲淹曾主持“庆历新政”,改革首先从冗官开刀,仅此一举,就激起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抗。仁宗妥协了,新政如昙花一现,刚刚起步便无疾而终。司马光和王安石就是在这期间高中进士,走上政治舞台的。

脱离了这幅北宋风俗画,就读不懂士大夫阶层,也就读不懂司马光和王安石。

他俩都以天下为己任,面对宋廷这个“病人”,都坚信自己是最好的“医生”,坚信只有按自己开的“药方”才能挽救朝廷。但两人开出的“药方”正好相反。

王安石要变法。南宋朱熹说:“新法之行,诸公实共谋之,虽明道先生(程颢)不以为不是,盖那时也是合变时节。”“熙宁变法,亦是势当如此,凡荆公(王安石)所变更者,东坡(苏轼)亦欲为之。及见荆公做得纷扰狼狈,却去攻他。”[4]当时改革是大势所趋,王安石是一颗最耀眼的政治、学术新星,不只是程颢、苏轼,包括后来成为保守派中坚的吕公著、韩维等人开始也是支持变法的,但改革就意味着利益的调整,就会遭到既得利益者的拼死反抗,这一点王安石早有牺牲的思想准备,其他人却没有这个准备。而王安石的新法确实有些超前,如青苗法用金融借贷扶持贫穷农户,市易法用金融借贷扶持中小商户,这些都带有资本主义性质(黄仁宇语),把俗儒们惊得目瞪口呆,但他们很快就发现,王安石是要抑制大地主、大商人的兼并。于是乎,原来拥护变法的也倒向保守派,加入反变法的行列。他们联合宗室、后党向支持王安石的宋神宗施加压力,神宗让步了,变法派分裂了,王安石最后被外放金陵赋闲,但新法大多坚持下来。

按王安石的说法,“始终言新法不便者,司马光一人也”。不可否认,司马光是既得利益集团中的一员,但他不是那种靠兼并而富甲一方的豪强地主,而是一个学者。正因为此,他被保守派推到了旗手的地位。他固然是在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但更是一个礼治的殉道者。他似乎是一个天生的反对派,变法前,他对社会弊端的抨击比王安石还要激烈,因为现实不符合他礼治理想;而变法开始后,他反对变法又比谁都积极,因为变法与他的礼治理想背道而驰。礼治的核心是等级制。与许多所谓纯儒一样,他企图在维持原有利益格局不变的前提下,靠皇帝和朝臣的道德示范和用君子、贬小人,达到等级有序、上下相安的太平盛世。他打着礼治的大旗,不经意间却为兼并辩护。所以王安石写《兼并》诗说:“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在王安石变法时,他拒绝了神宗任以执政大臣的“收买”,辞掉了枢密副使这个士大夫梦寐以求的职务,最后到洛阳完成了他的《资治通鉴》。神宗逝世,高太后垂帘。奉高太后之召,他一手高举着反变法的旗帜,一手紧握着礼治之剑,杀气腾腾地回朝执政。在高太后的支持下,一年多时间就闪电似的废掉了新法。可惜,他的礼治之剑已锈迹斑斑,本人已病入膏肓,废新法废成了一锅“夹生饭”。

“文革”中“评法批儒”,司马光被作为儒家,王安石被作为法家,硬是把他们纳入儒法斗争的轨道。其实,他们都是儒家,其分歧不在儒法,而在对儒家经典的不同界定和解读,在如何发展儒学才能使之适应社会需要。王安石崇孟(子),司马光《疑孟》崇扬(雄);司马光注古本《孝经》,王安石处处质疑。王安石吸收诸子百家的合理成分,完成了“荆公新学”,成为北宋之宋学中最大的学派,而司马光则成为“道学六先生”之一。他们的学术论战不仅与变法反变法的实践相始终,而且先于其前,延于其后,乃至于今。

王安石和司马光都逝于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晚走四个多月。从表面上看,王安石死在失败的挽歌声中,司马光死在胜利的凯歌声中,其实他们都是在忧愁中带着遗憾走的。王安石之憾自不待言,司马光何忧?“元祐更化”前途未卜也。他们没有一个是赢家,给我们留下两个殉道者的故事,留下一场没有演完的时代悲剧。他俩逝世后仅四十年,北宋灭亡了。

对中晚期的北宋来说,不敢说改革就一定能复兴,而不改革则注定要灭亡,对改革进行反攻倒算必然加速其灭亡。

本书不是第一本写司马光的书,力求写出一个真实的我的司马光,而避免重复他人的司马光。

我的司马光是北宋特殊政治、文化氛围中的司马光。比如,常有人说,宋代士大夫最有气节。不错,但可别忘了,那是因为有“不杀读书人和言事者”的政策兜底。司马光以气节名世,屡与皇帝当面斗气、顶牛,若非北宋,不可想象。他是北宋社会风俗画的一部分,只有在这幅画中他才是“真”的“活”的。

我的司马光是一个以帝师为己任的司马光。“国之治乱,尽在人君”,是他政治观的核心,本着“责君严”和君臣相反相成、以成皇极的为臣之道,他几乎总是在“责君”。他官历四朝,仁宗、英宗、神宗,他都“责”了,唯有哲宗小皇帝和垂帘听政的高太后例外(恰恰是哲宗亲政后否了他的“元祐更化”)。即使在与王安石的搏杀中,也重在劝谏神宗。至于《资治通鉴》则事事着眼于教育皇帝。因此,他即使在著书立说时,也始终处于社会矛盾的冲突之中。

我的司马光是俯视下的司马光。好比一座雕像,仰视只能看到正面而看不到反面,只能看到表面而看不到里面。雕像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有人仰视后自己也当开了化妆师和整容师,于是一个“高、大、全”的司马光出现在神坛上,而真实的司马光远去了。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对历史人物哪怕是明君贤臣也始终是俯视,而且手里拿着一把解剖刀。我写他,当然首先要向他学习。

因此,我的司马光,是一位伟大的顶尖历史学家,一位私德高尚、献身礼治理想的保守思想家,一位鞠躬尽瘁但不及格的政治家(更确切地说,是不及格的宰相)。这也许会让某些人感到不快,但观点可以争论,事实没法改变。司马光逝世后,有人对其高足刘安世说:“三代以下,宰相学术,司马文正一人而已。”刘安世回答说:“学术固也,如宰相之才,可以图回四海者,未敢以为第一。盖元祐大臣类丰于德,而廉于才智也。先人亦云:‘司马公所谓惟大人能格君心之非者,以御史大夫、谏大夫执法殿中,劝讲经帷,用则前无古人矣。’”[5]事实上,当宰相是司马光人生悲剧的高潮,不仅是因为“廉于才智”吧?

宋代营造了知识分子的“天堂”,而升入“天堂”的人们却亲手毁掉了这座“天堂”。不亦悲乎!

[1]刘志清:《司马光修史独乐园》,远方出版社,2004。

[2]本名惇颐,南宋为避光宗讳,被改为此名。

[3]《长编·卷一五二·庆历四年十月己丑》。具体数目为:岁赐银五万两、绢十三万匹、茶二万斤。进奉乾之节(宋仁宗生日)回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茶五千斤。贺正(元旦)贡献回赐银五千两、绢五千匹、茶五千斤。仲冬(冬至)赐时服银五千两、绢五千匹及赐元昊生日礼物银器二千两、细衣著一千匹、杂帛二千匹。

[4]《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本朝四》。

[5]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第二十》。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哲人,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组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犹太人卡夫卡

    犹太人卡夫卡

    没有人能够唱得像那些处于地狱最深处的人那样纯洁。凡是我们以为是天使的歌唱,那是他们的歌唱。”这句有悖常理的话出自20世纪天才的文学和思想大师卡夫卡。
  • 圣茶祖师王褒传

    圣茶祖师王褒传

    茶艺是我国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我国非物质遗产的组成部分。它享有独特、独尊、高尚的消费文化。茶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交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艺的表演和各种茶文化的传播及形式的展示,则将品饮茶活动提升为物质需求与精神享受的文化总和。茶的种植、采摘、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 开国十少将

    开国十少将

    本书收入王诚汉、朱云谦、萧全夫、张至秀、傅传作等十位少将,介绍了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人生片断。
  • 读懂徐志摩

    读懂徐志摩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热门推荐
  • 青春恋爱宿舍

    青春恋爱宿舍

    六个男生,六种感情经历,总能找到你自己当年的影子吧,找不到的,就算了
  • 邻家竹马太暖心

    邻家竹马太暖心

    【养成系宠文】“秦慕言,我作业没写完。”白浅浅表情委屈,眼底尽是可怜之色。秦慕言看了她一眼,然后认命的帮她做作业。“秦慕言,我的巧克力吃完了。”白浅浅脸鼓成包子,嘴巴也嘟起。秦慕言叹了口气,然后从书包里掏出巧克力递给她。“秦慕言,我不会写情书。”白浅浅拿着一张粉色的卡片走到他面前。秦慕言点点头,刚想帮她写就发觉不对,“情书?给谁的?”白浅浅凑近在他耳边低语,“当然是给你的。”【青梅竹马文】
  • 玉珑仙

    玉珑仙

    燕七,从过文,习过武,经过商,耕过田,行过医,诸事不顺,一路坎坷;燕七,伤心过,绝望过,怀疑过,然,活着前行,谁是废柴?!
  • 诸法本无经

    诸法本无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在终南

    仙在终南

    你可知,那终南仙境,多少仙家曾在这里羽化飞升?你可知,这道家圣地,多少修士今在这里隐修寻道?你可知,这崇山峻岭,多少妖怪还在这里盗取灵气?你可知……呃……不好意思,有些跑题了。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王小北,是这终南山中一个无人问津的气象站观测员,本以为可以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没想到在这里我竟然接待了太上老君、吕洞宾、铁拐李、千年花妖、终南修士等等客人,还和这些大仙儿组队和以玉帝为首的天庭展开了较量……说到这里,或许你会以为这是一部玄幻修仙题材的故事……不不不!这里只有化为萌娃的太上老君、会唱样板戏的铁拐李、妻管严的吕洞宾、比人妖还美的花妖和一众现代化的终南修士。当然,还有舌灿莲花的我。嘿嘿,就让我用无厘头的风格来带你去看看这些神仙们走进现代社会里的搞笑故事吧……
  • 双宝来袭之天才辣妈

    双宝来袭之天才辣妈

    洛伊伊有一个爱她的男朋友,慕寒,慕寒是家里的独生子,却因为家里人不同意他和洛伊伊交往,和家族断绝关系,他们的生活不富裕,但过得很幸福,之后慕老太太让洛伊伊离开慕寒并给她钱让她出国,洛伊伊不同意,却被慕老太太的人扔到河边,被唐可欣救后,决定和她出国,慕寒回来后,以为洛伊伊为了钱离开他,所以因爱生恨,回家继承家业并成为世界首富,势力也很强大,五年后,洛伊伊成为首席设计师并且带着一对龙凤胎强势归来……
  • 倾世天下:腹黑神医

    倾世天下:腹黑神医

    她,是21世纪,在世人眼里最神的神医。一针,几条命。能救你,同样,也能轻而易举地再把你丢进鬼门关。一场意外,使她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摇身变成人人喊打的”女土匪“。未婚夫找上门来,哟呵,连小三也来找茬!不好意思,姐还想亲自上门休了你们,你们还自个儿来了!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废材么?我还没说我是才呢,你就说我废了?不讲理么?我还没讲理,你来试试啊。”呵呵,芯芯,你确定你要丢下我么?“某人委屈道,可眼里却闪着邪恶的光芒。”......“好吧,由谁来告诉她,这屌爆了的家伙是从哪冒出来的!不以打脸为目的的装逼,都是在耍流氓!
  • 神界的奇怪风气

    神界的奇怪风气

    夏日的阳光洒落在大地上,一座座高楼大厦耸立着,一条横穿整座城市的大河像是一条巨龙一样盘踞着。
  • 赤子之心: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

    赤子之心: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

    《赤子之心(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作者郭晓娜)为其中一册,选取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事件;详细讲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结束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 夺化不朽

    夺化不朽

    是人,都有父母,而我生来,便是孤儿。苏家养我十数载,却又满门遭害。生亦无望,半路,却又跑出个怪老头,,,命不绝,却又终难,逃得那命运摆弄,,,,遭人暗害,却又跌落崖谷,体破筋断,身基根骨一朝尽毁。万般诸念,于一刻倾灭。“小子,想报仇吗?”“想变得强大吗?”“想让欺你,辱你,负你的人,统统,下地狱吗?”苏浅的双手,紧紧攥紧,胸口剧烈起伏,连身体,都止不住的抖颤。“想的话,那就让我,帮你吧,,”我心不甘,且看我苏浅,如何一步步,逆袭仙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