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有效和孩子沟通,有很多好处。沟通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心中的喜、怒、哀、乐,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心理没有太大的压力,自然会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中。
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严厉苛刻,希望管教出成功的孩子,却往往费力不讨好,甚至引起悲剧。家长应该注重发展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良好的情感是良好人格的基础。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心中有爱,关爱他人的品质。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就是家庭的重心,全家人都围着他转,孩子的地位在家里是至高无上的。由于没有兄弟姐妹,孩子不懂得什么叫手足之情;由于父母的一味不求回报的付出,孩子不懂得关心别人;由于长辈的溺爱,孩子以为自己想要什么都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孩子就会形成霸道、自私等性格。
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下面这位母亲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我的工作很忙,但是我还是每天都抽出15分钟和我女儿进行沟通。我们会在放学的路上聊一些女儿在学校的事情,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和小朋友交往方面的,通过这种交流,我能很清楚地了解女儿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在和同伴交往中遇到的苦恼,她对哪些事情感兴趣等等。
休息时,我和她会聊一些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一本书,一部电影,我们周围发生的一些事情等等。
我也会把自己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告诉她,以缓解她学习上的压力。
现在,交谈已经成了我和女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从这一学期开始,学校要求学生中午在学校吃饭,我想女儿一定不习惯这种生活。果然,刚开学这几天,她的情绪很低落。我知道,该和她谈谈这件事了。
在我送她上学的路上,我和她谈起关于在学校吃午饭这件事。
我说:“你是不是觉得在学校吃饭是一件不快乐的事情?是不是觉得只有和妈妈在一起吃饭才快乐?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钥匙’,你觉得不快乐,是因为你把你的‘快乐钥匙’交到我手里了,你应该把它带上。这样你就会觉得快乐。”
我还告诉她,最近我也和同事们在单位食堂吃饭了,虽然饭菜很简单,但是我们吃得很开心,因为我们都带着一种快乐的心情。
过了两周,女儿终于很高兴地告诉我,她已经习惯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吃饭了,而且学校食堂的饭菜搭配还真不错,不但很有营养,也很可口。
看着女儿一天天快乐起来,我也就放心多了。
还有一位母亲,在培育孩子情感方面的经验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是老师,工作都很忙。女儿在三岁半以前都是由保姆和外婆带的。孩子的外婆特别溺爱孩子,保姆也是什么事情都由着孩子。我越来越发现,孩子变得霸道、自私、任性。如果什么事情不合她的意愿,她就发脾气。这样下去,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于是,我决定自己带孩子。
从女儿上幼儿园中班起,我开始自己带她。为了让女儿知道我的辛苦,我决定带她到我们学校去看看。
我骑自行车,带着孩子,用了20分钟,到了我们校本部,然后告诉她,我们将搭乘学校班车去我教学的校分部。结果,我们晚到了两分钟(其实,这是我故意安排的),学校班车刚刚离开。我们俩只好乘了一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才到达目的地。
下班回来以后,我又带着孩子去了一趟菜场,买了当天晚上和第二天所需要的各种菜。晚上到家,女儿说她觉得非常累,真想好好睡一觉。可是肚子又很饿,还想吃晚饭,就坐在沙发上休息。而我呢,还要去做晚饭。
吃完晚饭,我安排女儿睡觉,对她说:你今天累了,好好睡觉吧!我还要备课和批改学生的作业呢。
这时女儿很懂事地说:“妈妈,你真辛苦!”
接着,我就把自己生活中的种种要做的事情告诉她。我说:“妈妈既要努力当一个好妈妈,还要努力当一个好老师、好妻子,妈妈并不只属于你一个人,还有那么多的人需要妈妈的爱和关心;同样,妈妈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妈妈更需要你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你能做到吗?”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有了这次经历,女儿改变了许多,自私、任性的性格有所改变,对我和她爸爸十分体贴、关心,比原来懂事多了,也比同龄孩子懂事得多。
我不但教育她关心、体贴自己的父母,也要爱护幼儿园的小朋友,尊敬老师和长辈,孩子可能一时不能真正理解这么做的意义,但是她的脑海里有这种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会渐渐明白的。
孩子就像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家长一页页往后翻,但要真正读懂孩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家长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们。家长把全部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可是孩子的成长却和家长的要求背道而驰。
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理解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真正理解了孩子,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
童心是人性本真的表现,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人性,才能实施正确的教育。然而,当我们做了父母,我们以为是成人了,于是我们的童心泯灭了,在教育孩子时,是用成熟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殊不知,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总觉得孩子太幼稚了,怎么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呢?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除了发现孩子的缺点之外,根本不理解孩子的童心之真、童心之美,以及人性之美。
父母必须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这是成功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首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体验孩子的真实感受,多一分对孩子的理解,少一分对孩子的训斥,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创造孩子成长的宽松氛围。
走进孩子的心灵,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沟通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建立一种平等的沟通方式,把孩子当成朋友,向孩子提问并倾听他的回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家里的一些事情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比如全家打算出去郊游,如何安排出游时间,邀请哪些好朋友,准备什么食品,都可以让孩子参与或者分管一项任务。孩子会很有责任心地去完成,最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被信任的感觉。
另外,和孩子分享父母的一些小秘密,并请他替你保守秘密,孩子也会感觉被信任。
(2)随时随地和孩子进行沟通,但是要注意方式凡是引起孩子情绪波动的事,一定要及时解决;先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然后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孩子很愿意接受这种帮助,心甘情愿地尝试用父母的社会经验去解决问题。尤其在孩子受到讥讽或不被老师重视的时候,父母要抓住时机帮助孩子摆脱困境,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有一位母亲说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女儿回来对我说她不喜欢学数学了。我觉得很奇怪,因为她一向很喜欢数学的。
于是,我问她为什么不喜欢数学了,女儿的回答让我觉得好笑。她说:“我上课举了好几次手,可是老师就是不叫我回答问题。”
这就是孩子,仅仅因为上课好几次举手回答问题,老师都没有叫她,她就不喜欢数学了。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说不定孩子以后就会放弃数学这门课程呢。
我知道孩子是非常感性的,哪位老师喜欢她,她就会喜欢那门功课。于是我让她想想,是不是每节课每个小朋友都被叫到回答问题呢?
女儿说:“不是,有好多同学都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我又开导她:“那就是老师知道你已经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不用让你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来巩固了。”
女儿说:“对呀,老师找提问的同学都是数学成绩一般的,老师是想通过提问他们的方式,让他们巩固这些知识的。”
这样她就高兴起来,没有因此减弱对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