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伊文斯发现米诺斯王宫之后,又有很多考古学者对克里特岛上的文明进行了深入地发掘探索。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后,充满神话色彩的米诺斯王国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展现于世人面前。
克里特文明的范围包括克里特岛及附近的若干岛屿,大约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达到鼎盛,公元前1450年销声匿迹。在最为辉煌的时期,米诺斯王称雄爱琴海,他的海上舰队无人能敌,克里特岛文化代表了公元前15世纪前后爱琴海地区的高度文明成就,其青铜器、陶器和文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华彩篇章
主要看点
青铜是指红铜和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因其外表直观颜色而得名。米诺斯人使用的是铜与锡的合金,称为锡青铜。与中国大量使用青铜礼器不同,克里特的青铜器主要是工具和武器,也有一些被用来制造首饰、酒器、食器等等。其青铜器制造技术高超,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完美的平衡,造型精美典雅,令人叹为观止。
岛上的陶器也是难得的艺术品,陶器雅致秀丽,在黑色的陶体上绘有白色、红色的花纹,图案有几何纹、卷草纹、涡旋纹等等。其中在克诺索斯出土了一种特殊器型,其形体近圆球,无颈,圈足,两旁有短提耳,器体上绘有白色的百合花,艺术水平相当之高。
文字与宗教
出于实用目的,米诺斯人发明了文字以帮助记账,约公元前2000年首先出现了象形文字。由于象形文字繁琐难用,到了公元前1900年,人们开始使用更为简单便利的线形文字,这种文字被后人命名为“线形文字A”。这些文字刻写在泥版上,存放在王宫的储藏室,本来只是作为短暂保留之用。后来王宫被大火烧毁,泥版被烧成陶片,这些文字就机缘巧合般地被永久保存了下来。
在宗教方面,公牛和双刃斧是神圣的象征,在王宫中随处可见。克里特人崇拜万物,认为山川草木皆有灵性,他们特别尊奉“大地之母”,视其为生产和丰收的象征。在宗教仪式中,女神和女祭司的地位似乎比较高,伴随着仪式的进行,很有可能有食人行为。20世纪80年代,英国考古学家在克诺索斯宫殿周围市镇中的一所房屋里,发掘出了一些人骨,尸骨上留下的刀痕同动物被宰杀后留下的刀痕相似。根据科技测定,这些人骨是属于8个~11个年龄为10岁到15岁的儿童。学者推测这种将人作为牺牲品和吃人的现象可能不是出于饥荒,而是出于某种宗教理念。
解开克里特衰亡之迷
克里特文明的兴盛是一个谜,它的消亡也是一个谜。这个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却在公元前1450年左右遭到重大打击,仿佛在一夜之间,克里特岛上的所有城市突然全部毁坏了。米诺斯人从此一蹶不振,过了不久,这个古老的文明便从历史上消失了。
关于米诺斯王国的毁灭,历史学家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见解,有“天灾论”,也有“人祸论”。
天灾论认为是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毁灭了克里特文明。20世纪60年代,一批美国科学家在爱琴海域进行地形考察,发现距离克里特岛1 0 0多千米处有一处岛屿,名为提拉岛(今桑托林岛),岛上的文明和克里特文明一脉相承。岛上的火山曾经在公元前1450年左右剧烈地喷发过,威力之强大竟把岛炸成了碎片。当时喷出的火山灰使得周围天空一片黑暗,数百千米外的埃及作家记下了白昼突然变成黑夜的奇观,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猛烈的一次火山大喷发。火山爆发引发了强烈的海啸和地震,克里特岛上的建筑纷纷倒塌,海水倒灌使得灾情雪上加霜,岛上的物质文明在一夕之间化为乌有。
延伸阅读
消失的亚特兰蒂斯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中曾经提到过乌托邦社会“亚特兰蒂斯”的存在。他说,海神波塞冬的后裔建立了亚特兰蒂斯,那里黄金遍地,王宫和神庙是以黄金、白银等珍贵材料建造的,居民用公牛献祭海神。人们安居乐业,没有战争,没有纷乱,生活富足安乐。可是安逸的生活过久了,人们内心的欲望开始膨胀,他们开始无尽地追求享乐,变得好战,不断侵略周边国家。人类的道德沦丧引起了宙斯的愤怒,他掀起滔天洪水,亚特兰蒂斯在一夜之间沉入海底。千百年来,许多人都在苦苦寻找这个曾经存在过的理想大陆。据考证,克里特岛或提拉岛极有可能就是亚特兰蒂斯的原型。
人祸论认为,当时强悍的迈锡尼人从希腊大陆渡海而来,打劫掠夺了米诺斯人,直接导致了克里特文明的没落。
目前更多的学者将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认为克里特文明的衰落与天灾、人祸都有关系,在火山爆发过后,米诺斯人遭受了重大打击,他们所向披靡的舰队也在海啸中损失殆尽,没有城墙的王国再也抵抗不了迈锡尼人。接着,迈锡尼人乘虚而入,打败了米诺斯人,占据了克里特岛,毁灭了克里特文明。米诺斯王宫转而成为迈锡尼人的王宫,米诺斯人一下子衰败了下去,他们随着迁徙或者通婚,慢慢融入其他民族中,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