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是中层领导的重要职责,是整个单位或部门领导过程的中心环节。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决策失误是中层领导在工作中必然要发生的问题和情况,而如何解决决策失误后的问题则是对一个中层领导的能力、水平乃至人品、官德的考验。所以,发现决策失误后如何及时纠错,值得中层领导深入思考和研究。
●及时消除错误决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领导决策在执行过程中显示其不足和错误,必然给正在推进的事业带来不可忽视的损害。这些缺点和错误如果发现得早,影响也许不会太大,倘若发现太迟,后果必定十分严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争论对错,区分责任,而是立即停止执行决策,迅速采取得力措施稳定局势,消除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因为此时此刻,当事人也并不好受,毕竟是好心没办成好事。何况,在这种情况下再严厉的批评和处分,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面对这种局面,中层领导班子内部必须以大局为重,精诚团结,同心协力,互相补台,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决不能冷眼旁观,更不宜互相指责。要安慰当事人莫因一时之失而气馁,放下包袱,重整旗鼓。这既是执政者应有之德,更是中层领导职责所需。主要责任人定应该振奋精神,鼓起勇气,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努力做到在哪儿摔倒,就从哪儿爬起来。由于中层领导决策失误而造成的矛盾和问题一般都比较复杂,而且处理起来也比较被动,所以,处置此类事件,一定要认清形势,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切不可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以免不能自拔而错失平息事态的良机。
●深刻反思造成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其意思是说,失败了并不要紧,只要善于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就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取得新的成功。尽管中层领导决策失误不同于一般性失败,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中层领导者个人的荣辱得失,更为重要的是关乎其所主持的事业及所带领的群体的命运。但是,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错的认识,既不必害怕,更不能逃避,只有勇敢面对,才能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在今后的决策中,尽量减少失误。
一般地说,造成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属于中层领导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对决策目标缺乏应有的重视,违背决策程序,决策之前缺少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没有深度;知识水平和领导经验不丰富,又不注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拍脑袋,想当然,唯我独尊,一意孤行。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决策手段不能适应决策对象的瞬息变化,使形成的决策总是滞后于社会实际。不管属于哪方面的原因,作为中层领导者都应该深刻反思,认真吸取教训,引以为诫。决不要置若罔闻,一错再错。否则,就再也没有请求组织和群众原谅的资格。总结经验教训,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落实在决策实践中。要特别注重在矫正决策思想、改进决策方式、端正决策态度、丰富决策知识与经验上下功夫。
●提高认识,精心修正原有的决策方案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决策失误后,中层领导要在深入分析原因,认真吸取教训,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际、新的要求修正和完善原定的决策方案。要重新研究决策目标,严格遵循决策程序,深入审视实施方案。决不能因为是二次决策,就随便应付,麻痹大意,更不能抱有厌烦埋怨情绪,要以对事业、对组织、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将其视作将功补过的机会,认真对待,好好把握。要有勇气否定自我,要在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新的决策方案的形成,要视原决策的失误程度而定。原决策只有部分缺陷的,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正和完善,保留对的,改正错的,补充未考虑到的;原决策完全不对的,则应该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要彻底排除原有决策的于扰,端正思想,严格程序,精心研究,反复斟酌,使之既符合客观实际,又能体现组织意图。仅仅做到这些,还不能保证新的决策完全正确,还必须延伸决策过程,进行试点。要将其放到实际中去检验,并在实践检验中进一步完善提高。这样形成的决策方案,才是最科学的,才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加强督促,确保决策全面迅速执行
为了保证新的决策执行得又快又好,中层领导必须加强督查指导,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执行决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属于中层领导考虑不周的,要主动承担责任,表示歉意,及时作出调整;属于执行者的方式方法问题,要不厌其烦地加以指导和帮助,使其执行决策不折不扣,不变形走样,这是改进工作经验,提高中层领导水平的有效途径。中层领导者不必对执行决策的过程管得太细太死,但是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关键的环节必须抓住,基本的原则必须坚持,重要的问题必须审慎。只有这样,中层领导者才能无愧于部门,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