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75100000007

第7章 福州二中与台湾之渊源

唐岱蒙、唐嘉历

福州二中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光禄坊100号(旧门牌38号),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台湾有着不可分割的脉络。

一、百年福州二中是闽台两岸亲缘、地缘、情缘关系的见证地

清宣统元年(1909),从日本留学毕业回国的林长民、刘崇佑、何琇先、梁继栋、陈遵统、陈与年等人有感于社会上普遍缺乏政法学识,推行新政诸多隔阂,在福州倡议成立了“政学会”,开设法政讲习班,一时参加听讲的人数众多。有识之士慨然于国民教育程度的低劣,觉得有必要在官立福建法政学堂之外再创办一个学校,才能于人才培植上起积极的作用。

清宣统三年(1911)三月十九日,在刘崇佑、林长民等人的倡导下,私立福建法政学堂正式创办,成为福建省最早的私立高等学校。这是当时福建省唯一的私立高等法政学堂,也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私立高等法政学堂之一。随主校成立的附属中学学校“维持员会”(相当于以后私立学校的校董会)共有成员60多人,大多是咨议局的议员,遍及全省各地。大家公推刘崇佑为“代表人”(相当于校董会的董事长)。

最早的校址在福州乌石山麓的道山路白水井,以刘崇佑所捐献的先世家业刘氏颐园及愿学堂为主体,同时租借毗连的文昌宫、周子祠、李氏家庙、王氏宗祠、林氏宗祠及元明境等建筑加以修葺而成。开学当年建成教学楼一座,可容纳学生500人。“第一次招生报考人数达一千数百人之多,籍贯遍及本省各府州县,情况气氛之热烈,为各校前此所未有。”

辛亥革命后,福建私立法政学堂改名为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随主校成立的附属中学定名为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附属中学。

1929年7月3日,在白水井原校址的基础上,花费1.31万元大洋购置光禄坊的旧米仓废址及仓王庙扩建校舍。该校后演变为私立福建学院,为八闽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附属中学于“1929年改名为私立福建学院附属中学。抗战后三年(1939年)迁闽清白云渡,1941年再迁浦城大同乡,翌年又折回白云渡,1945年复员,仍在福州旧址设校”。

1916年,教育部举办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的学生成绩在全国公私立38所法政学校中列第五名,在全国私立16所法政学校中名列第四,学校成绩在全国公私立法政学校中名列第四,在全国私立法政学校中名列第一,得到了教育部的嘉奖。1931年2月,私立福建学院的立案手续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学生成绩在全国28所公私立法政学校中名列第六,12所私立法政学校中名列第二。北京中央政府和福建地方政府举行文官、法官和县知事考试,私立福建法政学校毕业的考生都取得了出色成绩,学校一时驰誉全国。

抗战胜利后光复的台湾,一片疮痍,亟待重建恢复。福州人积极参与接管与复建工作,全力支援复兴台湾,福建学院以及附中不少师生应募赴台。

历经40年的发展沿革,福建学院为国家、社会培养输送了7000余名大学毕业生。1951年福建学院奉命停办并入他校。经过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其中法科的法律、政治、经济三系归并厦门大学,商科并入福州大学,文科大部并入今福建师范大学。私立福建学院附中与省立师专附中合并,1952年定名为福州第二中学。办学百年,福州二中已经毕业了初中、高中毕业生数万人,为各类高校输送了上万名合格的大学预备生,其中还有一些校友至今仍然在台湾生活、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加快海西建设,福州二中与台湾的校友往来、闽台交流活动得到恢复、发展。根据省、市等有关部门的安排,学校与台湾的学校教育来往逐渐增多。2010年,在学校新落成的体艺馆内曾举办包括马祖学生在内的福州市中学生科技作品展览。2012年暑期,台湾的台东中学学生篮球队与我校学生篮球队举行了友谊赛等。

二、福州二中校友的台湾情缘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福州二中(含前身)的师生与台湾有着万千因缘、亲缘、地缘、情缘等渊源关系。

(一)蒲风

蒲风(1911~1942),是现代诗人、革命烈士。他在1936年夏天以黄飘霞之名应聘来到福建学院附属中学担任高中国文教员。他是“左联”领导下的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之一,已经出版过诗集《茫茫夜》、《生活》和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文坛颇多好评,福州文化界都知道他常用笔名蒲风发表作品。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的台湾屡遭帝国主义侵略。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占领了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此后,台湾人民一直过着受压迫、受奴役的生活。蒲风来到与台湾一水相隔的福州任教之后,感受更深。他在课余继续诗歌创作,曾经3次创作怀念台湾的诗篇。先后写出了《我的思念在大海东》、《飞鹰,飞到台湾去吧》、长篇叙事诗《可怜虫》等诗篇。

他怀着渴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心情,写下了《我的思念在大海东——献给台湾》:“我的思念在大海东,大海茫茫,水天交界处太阳火般红。我日日夜夜牵挂她,忧愁、伤悲、苦难……我都咽下在心中。”

1936年11月,日寇不断加紧侵华,同时,加强对台湾同胞的压制和奴役。蒲风在福建学院附中执教之余又写了《飞鹰,飞向台湾去吧》。全诗分3章:“飞鹰,你来自台湾么”、“母亲的歌”、“去吧,飞向台湾去”,共130多行。他把日本帝国主义从中国掠夺去台湾,形象地比喻为“强盗由母亲的怀里抢去孩子,母亲在凄惨的境遇中过日”;他挥笔控诉了日寇的种种罪行:“他们用武装镇压了你四十二年”,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你可晓得别人载去了金、铜、煤矿,别人掘尽你的宝藏?谁禁止你学习中国文?”“谁企图逼你进入深渊?”……诗人要“飞鹰,飞向台湾去”,把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带去。他用亲切的语调写道:“呵呵!我亲爱的孩子哟……台湾岛是你的!你觉悟起来赶走那强盗!孩子,你赶快起来吧。”蒲风满腔热情地呼唤台湾同胞行动起来,反抗日寇,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长篇叙事诗《可怜虫》是蒲风到福州后创作的以台湾为背景的作品。它不仅有强烈的思想性,而且有较高的艺术性,结构也颇具匠心。全诗有2600多行,共分4章,前有序诗,后有尾声,在每章之前均有一小段故事提要,把全诗的情节串联起来。全诗故事情节颇为曲折动人。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反映台湾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者占领下的痛苦、挣扎和觉醒。蒲风在诗中对台灵(台湾之灵)进行了热情的歌颂。作者通过台灵的信,这样写道:“沉睡着的台湾岛哟,你为什么还不苏醒?”“西望福建故乡,哦,你的老娘殷殷在望!”“哦,怒吼吧,台湾!怒吼吧,台湾!”这部长诗通过爱情悲剧告诉人们:被压迫的民族必须复兴,“用坚毅与勇敢来擎起反帝之旗”。今天重读蒲风的台湾题材诗篇,还能感受到诗人殷切期望祖国早日统一富强的伟大胸怀,并从中得到启迪。

蒲风在福建学院附中执教期间,生活很有规律。清晨早起,锻炼身体,在光禄坊一带散步,然后回校授课。晚上批改学生的作业、创作、记日记。那时,蒲风才26岁,但很注意培养文学新人。他在校任教时,课余经常邀请同学谈心,阐述自己的文学主张,宣传国防诗歌的意义,并将自己的诗集赠送给同学们,广泛征求意见;他发动大家要“打起热情来”,在学好功课的前提下,坚持业余写作,以诗歌为武器,投入抗日救国的斗争。他也热情帮助学生修改稿件,并负责向一些报刊推荐。不久,他培养的一批来自福建学院附中的中学生新诗歌作者开始活跃在诗坛上。其中有谢培贞、康雄飞、梁碧瑜、叶可根等人的作品经常发表在福州的《艺术座》、《民族战线》、厦门的《鹭风》和广州的《中国诗坛》上,受到读者和编者的好评。当时任《艺术座》主编的雷石榆曾撰文指出“几位新进作者的成绩是相当可惊的”。

有人认为“左翼诗人蒲风、进步文学工作者秀子……都是达夫先生家里的座上客”。那时,郁达夫住在光禄坊(旧门牌11号)与蒲风所在的福建学院附中光禄坊(旧门牌38号)很近,他俩之间交往情况成为文学史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雷石榆

雷石榆(1911~1996),生前执教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左翼进步诗人、东方文学研究权威。

雷石榆是蒲风的挚友。1936年11月,他接到蒲风的邀请前来福州。榕城令其惊喜不已,“溯闽江回望,如身在水墨画中”。雷石榆被蒲风安排在福建学院附中教员宿舍楼上的一个房间里。从此,他每天腾出一定的时间批改两个班的学生作文,同时仔细地校正蒲风与福建学院附中学生叶可根当时正在合译的日文版《普希金诗抄》。1937年1月,蒲风将福建学院附中的教职让给雷石榆。因此,雷石榆也曾是福建学院附中的国文教员。

雷石榆一生对台湾有着不同寻常的文艺贡献。早在20世纪30年代,雷石榆就参加了“台湾文艺联盟”活动,是参加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唯一的大陆人。抗日战争结束,他又于1946年赴台编报、写诗、教书、参与文艺论争,投身台湾文艺事业。他是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的新写实主义论引入台湾的人。

(三)林子白

林子白(1906~1980),1929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大学部,受业于潘天寿、刘海粟、俞剑华、王个簪等名师。擅长花卉、山水,亦善书法、篆刻。编写有《中国画山水花鸟技法》、《中国画简史》、《篆字汇编》等手稿传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中国成立后林子白在福州二中任美术教员,后调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

林子白的艺术成名很早,20世纪30年代他曾任厦门美专副教授,除有佳作参加“全国国画展览会”、“全国美术展览会”、“中日现代画展”外,亦曾东渡台湾考察艺术,并在台北、台中等地举办书画展览,弘扬民族艺术,深得当地人士赞誉。他毕生从事美术教育、创作和研究工作,硕果累累,影响较大,是闽台现代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三、福州二中历届校友与闽台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福州二中历届校友在闽台交流方面继续发挥作用。王大琛、王大培兄弟是个典型的例子。

哥哥王大琛是原福建师专体育老师兼任附中体育老师。弟弟王大培是福建师专附中(福州二中前身)1945届校友。王大琛、王大培兄弟的父母早逝。在福州时,王大培与守寡的姐姐相依为命,1946年随胞兄王大琛赴台求学后,心中牵挂着家乡,更牵挂姐姐。当他到台湾之后,一道海峡藩篱把家乡与台湾阻隔成了咫尺天涯。王大培到美国攻读硕士学位时,才得以写信回家。然而重新回到台湾任教后,与姐姐的联系又断了,他为此而烦恼,经常做梦见到故乡的小溪、村中的小路和熟悉的乡亲,希望有朝一日能重新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1987年,已是台湾成功大学教授的王大培,在退休后终于回到了阔别了半个世纪的故乡,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姐姐。当他双脚踏上故乡的土地时,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当他见到满头银丝的老姐姐时,酸楚满怀。王大培是一个爱国老人。他的一些学生是“台独”分子,他为此感到遗憾。他总是教导学生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要记住海峡两岸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为增进台湾青年人对祖国大陆的了解,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弟兄俩就策划并率先分别带领台湾成功大学篮球队和武术队到福州、南京等地与有关大学举行友谊赛。

从1987年首次回乡至今,王大培和胞兄王大琛已投入资金数千万元人民币,用于家乡的公益事业,同时他俩还相继捐资在村中设立“子女孝行奖”、“大学生奖学金”、“夫妇和睦奖”等奖项,受到乡亲们的尊敬。他们还热心支持母校福州二中的校友会活动。

陈震环是福建师专附中(福州二中前身)1949届初中毕业生。1995年退休后受聘于福建中华职业教育社、福建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聘任为成人教育顾问、终身教育兼职教授等职。他在20世纪90年代3次应台湾同行邀请赴台进行老年教育、成人教育交流,有两篇论文在台湾成教学会、台北师范大学、高雄师范大学、中正大学合办的论文集上发表。2001年他应邀到澳门参加由中国香港和澳门、新加坡三地合办的终身教育国际研讨会,也发表了论文。2004年他撰写的《福建老年教育蓬勃发展》又在台湾主办的研讨会上发表。2010年他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终身教育促进会授予“优秀志愿者”光荣称号。

陈萍是福州二中1967届高中毕业生。现任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从事台湾经济社会与两岸经贸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她说:投身台湾问题研究并不轻松,甚至还是一个非常折磨人的事业,虽然学术研究生涯艰辛,但对事业的执着让自己忘却老之将至。回报母校培育,报答师长们的教导之恩,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四、在台校友不忘母校与祖国情

20世纪80年代,在台湾的福建学院及附中校友上书有关部门要求恢复重办学校,并多次向国家教委要求恢复福建学院,由他们出资继续办私立学院,曾得到福州市教委及福建省教委的批准。1988年他们提出以福建省司法学校或福州二中作为筹备校址的计划,后因故停止。

福建学院毕业的邹有常老校友认为学校创立百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60来年为国家培养不少人才,尽管朝代不同、政体变化,这些校友还是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城市建设将原福建学院校址内的大小旧屋尽拆并重建,曾作为知名学府的福建学院遗址从此湮没。知名的高等学府只剩下“厝壳”,恢复是不可能了,应该称为古迹。他希望能够保留古迹名称,在街道地名或社区名称上能得到反映。

他曾建议用石刻作纪念,或者用一两首律诗来赞颂并介绍学院及其遗址以给后人留作纪念,同时他还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法政财经培育人才皆后秀,乌山白水志德铭学院永清仓。”

位于光禄坊的福州二中已有百年历史,2011年是建校100周年。它是闽台两岸亲缘、地缘、情缘等渊源关系的地标,也是福州历史文脉及文化教育传统的见证,将在海峡两岸交流、凝聚两岸亲情、主动呼应海西建设、践行先行先试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积极作用。

参考书目

[1]《福州第二中学校志》1992年7月讨论稿。

[2]引自《私立福建学院附属中学概况调查表之一》“学校简历”,1949年11月28日。

[3]郑宗乾:《福州人与台湾开发、建设及发展》,《福州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4]郭大路:《先教育才有革命》,《海峡都市报》2011年6月10日文化周刊。

[5]洪枫:《蒲风三次写诗怀台湾》,《福州晚报》2007年7月23日第27版。

[6]陈松溪:《蒲风客居光禄坊执教》,《福州晚报》2008年5月10日 A18。

[7]吴大风:《郁达夫在福州的补白》,《福州晚报》1983年4月14日。

[8]黄安榕:《蒲风传》第1版,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1,第192页。

[9]张丽敏:《雷石榆人生之路》,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10]张金鉴:《闽台历代国画鉴赏》第1版,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1998,第211~213页。

[11]陈国明:《王大培:为国为乡为亲情》,新华网2003年11月12日。

[12][13]唐岱蒙等编著:《百年二中建德育人》,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1,第64~67页、第226~228页。

[14][15]福建学院校友会编:《福建学院校友通讯》第9期,1999年10月1日,第145页,第48~49页。

同类推荐
  • 锦猫传

    锦猫传

    一只偷了腥的猫儿,眯着眼睛卧在黑暗中,好像在等待,又好像在思考……
  • 边戎

    边戎

    杨应麟,因为时空倒错的空难,他穿越来到了北宋政和年间,因为被花石纲逼得家破人亡,他与哥哥杨开远逃难出海,结果被异族俘虏成为了奴隶,因为一场瘟疫,他死里逃生反而获得自由之身。但还是没钱,他与哥哥甚至过上了抢粮的日子,但他并不想一辈子过奴隶的日子,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以现代人的数学计算本领成功做了折彦冲的军师,最后甚至当上了国师,开始了大宋王朝的征战史,改变天下。
  • 穿越之废材将军

    穿越之废材将军

    天呐,她只是去酒店抓奸,居然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吧,别人穿越都是穿越成后宫妃子,她倒好,居然变成了男人,原本她只是个柔弱的女人啊,却要上战场打打杀杀,能不能再狗血一点?
  • 权鉴

    权鉴

    权鉴,鉴前世之兴衰,考权谋之得失,撂放枕边,可以参悟歧途迷津,提首案头,可以明理进退规则。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史料,并旁征博引,总结出历史人物求权的几大途征,既揭示出奸臣贼子的丑陋嘴脸,也展现出忠臣义士的良苦用心。
  • 纵横河山

    纵横河山

    刘枫,一个汽车修理厂的工人,在一次和朋友去野外烧烤时,因背的东西太多,走山路时脚下打滑掉下了山谷,阴差阳错的穿越到了东汉末年,从此开起了属于他的三国之路。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套路,女主不是我

    穿越之:套路,女主不是我

    一朝穿越套路:成女主,金手指,开外挂,发家致富。撕极品,虐渣渣,勾男神,成为人生大赢家。理性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丰满的她,骨感的现实,只能仰天长叹:一切套路是别人的,女主不是俺,俺只是负责围观吃瓜的
  • fx之校园风云

    fx之校园风云

    “爸,你怎么可以这样?再怎么说你也不能让我和一个不认识的人结婚吧!”郑秀晶。“婚事已定,岂能反悔?”爸爸也是为了你的未来着想啊,后面那句话郑临没说。郑秀晶和朴灿烈的浪漫罗曼史。请期待
  • 心有微澜

    心有微澜

    大龄剩女沈晓把零食当成男友,整日大吃特吃,体重却总是在理想状态,吃不胖这是她一直引以为豪的事情。可是,想都没想到,有朝一日竟然为了零食穿越变成了修真界的一个名叫阿澜的胖女人兼修真界第一门派凌霄派的唯一的傻子!沈晓表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不过,这还的有点多……]天界战神黎衡,同时也是天界最后一个九尾狐男仙,却偏偏好酒不好美人。一日,刚从魔域凯旋后拉着好友司命星君二人豪饮仙酿几天几夜,最后酩酊大醉而归。谁知,那司命星君当夜竟耍起了酒疯,将黎衡上仙的情簿与另一个即将历情劫的男狐仙混淆,胡乱在那编好的小狐仙的虐心无比的情簿上歪歪扭扭地签下了黎衡的名字,然后,一切全都乱了……刚下凡间发现上千年的修为被封印只能以狐身示人的黎衡[我竟会对那个叫阿澜的胖女人一见钟情?!]……
  • 进化隧道

    进化隧道

    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存在着一条迷一般的隧道,没有人知道这条隧道的终点是哪里,它仿佛连接着无穷无尽的时空。但凡知道这条隧道存在的人,大多都会义无反顾的踏上征程,因为它代表着无穷的机遇与无限强大的可能!
  • 恨铁成钢

    恨铁成钢

    于恨铁的起伏人生。迷茫还是失落、绝望或者颓丧,浴火重生,我,不仅仅是一只凤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农夫家的小娇娘

    农夫家的小娇娘

    上一世卢娇月侍候夫君孝顺婆婆,支撑着家中的生计还要供夫君读书,临到头儿却落了一个弃妇的下场。重活一世,一切回到了起点。这个时候,她还没有和杜廉定亲。这个时候,他们一家人还平安喜乐,没有因为她的拖累变得家破人亡。这一世,她一定要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桑梓之乱

    桑梓之乱

    我的地狱失火,众生人间失格,我的神明却要顾众生,对我笑着说抱歉。
  • 小女寻天

    小女寻天

    世间万物俱有灵,得道成仙俱有悟。万千世界中,一名女子发现自己重生在荒芜世界之中,然后发现,原来她原本就不是那颗蓝色星球的人。于是她真正的人生正式开始,她修炼,她成亲,她要完成她的使命。
  • 末世旅程的日与夜

    末世旅程的日与夜

    自葛温剿灭不朽古龙类已过了六十年。人类再也不必像蛆虫一样苟活,担心在睡梦中被野兽吞噬,或被某只古龙的烈焰连带整个村落一起化为灰烬。毫无疑问,葛温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神明。看似平静安宁的世界,实则暗流涌动卡里姆的斯皮罗,在命运的驱使下踏上了自己的旅程本作为游戏《黑暗之魂》世界观下的另一段冒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