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校《易》、《乾卦》及《坤卦》,并读《周易述》、《周易折中》、《易汉学》及《经义述闻》、《通介堂经说》诸书。惠氏之汉《易》,李氏之宋《易》,皆专门名家,国朝之魁硕也。惠氏并苞众家,非张氏专守虞《易》者比。王氏力攻虞《易》,徐君诋之尤峻,然皆有卓见,足为仲翔功臣。
同治壬申(一八七二)十一月二十二日
校《易》、《坤卦》及《乾凿度》三叶,虞说多出《乾凿度》,读《易》者不可不读此书也。
十一月二十三日
《易》、《囗》苋陆囗囗,虞氏《注》苋说也,读如夫子苋尔而笑之苋。张皋文《周易虞氏义》云,字当作苋,今作囗下见,传写误耳。按张说是也。今李氏《周易集解》卢刻本周刻本、惠氏《周易述》本、丁氏《周易郑注》订正本、卢氏《经典释文》本、阮氏《注疏校勘记》本皆作苋者误也。《说文》苋,山羊细角者,从兔足,从苜,声读若丸,宽字从此。(徐氏监谓苋即今俗舔字,然说文此字说解甚可疑。苋既无所属之字,何以特立一部?苜者目不正也,从囗目,读若末,模结切;又徒结切,与苋之音甚远。段氏虽强以合韵当之,殊不可信。囗者羊角也,读若乖音,工瓦切。苋为山羊,何以不从囗而反从苜为声?苜为目不正,何以从羊角取义?苋从苜又从兔足,何以见细角之义?兔足好蹲居,故止见二足,以象居形,若山羊则未见其蹲居,何取象于兔足?盖苜苋二字下之说解,皆有窜乱,非许君本文。王べ友谓苋字其角,其首,其足与尾,通体象形,差近之。)胡官切。盖虞氏读苋陆为欢睦,而古或假苋为欢,欢字呼官切,呼胡不过轻读重读之分。《易》、《释文》云,苋闲辩反,此以苋为苋菜字,从马郑以苋陆为商陆。宋衷以苋为苋菜之说,其字从草下见。《说文》苋侯涧切。闲用类隔,侯用音和也。又云:三家音胡练反,此以苋为苋字。三家者,王萧李轨徐邈,盖皆同虞本,其字从苜下儿,胡练即胡宫,古无四声之别也。又云:一奉作莞,华版反,此即莞苋同音通用,可与《论语》互证。《论语释文》苋尔,苋华板反,本今作莞,皆足申虞氏之义。《诗》、《斯干》、《释文》,莞音官;《说文》莞、囗也,可以作席,胡官切;是《论语》之苋莞皆假借字,本亦当作欢,欢尔犹《左传》之骥焉,《家语》之惧然,盖轻读则为欢,重读则为苋,苋尔者,壮其舒缓和说之貌。故《集解》曰小笑貌。《史记》、《孔子世家》一曰孔子欣然笑曰,又曰孔子欣然而笑曰,皆对弟子之言,欣然即苋尔也。《易》之作苋者古文,马郑皆传费氏《易》,费氏本以古文字,号《古文易》(见经典释文序录隋书经籍志。)王弼亦用费《易》,自江左以来,承用王《易》,故陆氏先用闲辩一音,以苋为正文也。其作苋者,今文,盖施孟相传如是。(许君虽言易孟氏为古文,然以汉志云刘向以中古文校施孟梁丘三家经、或脱去无咎悔亡、惟费氏经与古文同及释文隋志所言观之,则施孟梁丘不免参以今文矣。)虞传孟《易》,故所据本作苋也。苋训草,苋训说,各是一家之言,虞义亦颇近迂曲。而《论语》本作苋尔。今作莞尔,无有从囗下见作苋尔者,此学者所当分别也。今陈氏《论语古训》、翟氏《四书考异》、阮氏《论语校勘记》、黄氏《论语后案》诸书作苋,皆非。
光绪戊寅(一八七八)正月十六日
《易》理幽深,往往百思不得。如《归妹》六五,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虞氏虽委曲取象,而袂字终不可通。窃谓君者,女君也。六五以阴而居尊位,为女君之象。袂即囗字,囗者,决也。娣谓二也,二居中而得五之应,其上只一阴,可决而去之。五则本阴,又比于上之阴,欲决去之甚难。惟与娣同心相应,得二之助,则可有成,故曰月几望吉。望者,日与月相对,五二同心以感君,则可冀君之相敬爱。圣人系此爻者,为后夫人警,不可恃帝妹之尊,而不礼娣侄,或生嫉妒也。唐高宗王皇后害萧淑妃之宠,援武昭仪以敌之,遂罹奇祸,此厄于上六之阴也。故孔子《象传》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不下解义,惟省其君之袂四字,知所谓君者,即帝之妹,而义已明也。六五终在尊位,能与二相应,则不失其贵而可行,故曰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光绪己丑(一八八九)六月二十四日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夜钞补《周易集解》乾彖传一叶,以旧藏雅雨堂本缺此叶,故取木渎周氏本钞补,以周本出于卢本也。崴月侵寻,荒经滋甚,穷年泛览,终归无益。拟自明日冬至始读易一卦,取两本互校之。
同治壬申(一八七二)十一月二十日
周易述传(清丁晏)
阅丁俭卿《周易述传》,共二卷,述程传而多以史事证之,如杨诚斋先庄简之比,闲亦采郑义及诸家说附之。又《周易讼卦浅说》一卷,其意为淮人好讼者戒,故词务浅显易解而己。
光绪丁丑(一八七七)二月二十七日
方氏易学五书(清方申)
夜阅《广陵》、《思古编》,其中载仪徵方申所作《周易五书》自序文五篇,曰《周易互体详述》,曰《周易卦变举要》,曰《虞氏易象汇编》,曰《诸家易象别录》,曰《周易卦象集证》,皆谨守汉学,专明古法,条分缕析,提要钩元,其辨证精博,多足裨近儒惠张之义,时亦正其疏舛,盖近时易学互象名家也。惜其书未见,不知已刻否?汪氏附传,言申字端斋,本姓申,为舅氏后,从方姓。性至孝,年五十,始为诸生,旋卒,时道光二十年也。是经生之最穷者矣。
同治乙丑(一八六五)二月初五日
周易二闾记(清茹敦和)
以钱二百文于书铺买得茹三樵先生《周易二间记》三卷。吾乡茹氏之《易》,范氏之《诗》,皆不专家法,而说义通博,令人解颐。其源流所自,则近出毛西河,远接季彭山,盖越学之可名者也。三樵蘅洲两先生,皆乾隆甲戌进士,是科经儒林立,得人最盛。顾多力宗汉学,主张许郑,而先生当时声华ウ然,抄相称引,而著述卓卓,皆能成一家言。范氏《诗渖》及《三家拾遗》,幸得登四库;茹氏《易学》凡六七种,竟以后出见遗,今乡人亦鲜有知两先生姓字者矣。前日从周乙斋舍人乞得范氏书,今复得茹氏此书,不禁狂喜。茹氏之《易》,旧时予俱有之,又有《尚书未定稿》及《越谚释》诸书。范氏之《诗》,先得而早失。据府志本传,范氏自二书外,尚有《易说》二卷,《书义拾遗》七卷,《四书贯约》十卷,《夏小正辑注》四卷,《家语证伪》十卷,《韵学考源》二卷,《今韵津》五卷,《史汉义法》十卷,《史记蒙拾》三卷,《庙制问答》二卷,《刑法表》四卷,《南中日札》四卷,《文集》二十卷,皆未刻。
同治乙丑(一八六五)十二月初二日
阅茹三樵《周易二闾记》。茹氏之《易》,以此种为最佳。其诠象解义,多本汉诂,援据经史,疏证名通。惟假设荼板蕴闾山人问答之辞,自相驳难,盖仿西河毛氏白鹭洲主客说《诗》之例。然时涉谐谑,近于小说;又往往泛引不根,或存两可之词,是其病也。
同治庚午(一八七○)五月十二日
易守(清叶佩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