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用“月亮”为本体造一个比喻句,同学们积极发言。有的说:“月亮像一个大银盘。”
有的说:“月亮像一块饼,月亮像碗口。”
这时,一位叫娟子的女生站起来说:“月亮像大海上的一叶帆,像一张弓。”顿时,活跃的课堂变得鸦雀无声,老师的表情木然、严肃,与刚才判若两人。同学们也一个个面面相觑,等待着老师对这个回答的判决。“不行,娟子,你这样纯属胡编乱扯,脱离生活实际。”老师久久未语,还是开了口,声音中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那样子好凶。娟子心里好难受,她造的句子为什么不行呢,月亮就没有不圆的时候吗?下课了,同学们一个个玩得生龙活虎,娟子独自坐在教室里想哭。她怎么想也想不通,她想去找老师评理,可她没有勇气,她好害怕刚才那个声音。但她又不情愿和同学们随声附和,她觉得应该有自己的看法。
这个问题一直困惑了她许多年,她怎么找也没有答案。
这道题在她的心中也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娟子当年的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她就是娟子。她来到当年她作学生时受伤的那个学校任教。一天,当她也上到那课时,同学们的答案仍是像以前那样。“月亮像银盘”,“月亮像月饼。”这时,一位女同学说:“月亮像弯弯的船,像一张弓。”娟子一颤,她很激动,思绪仿佛又回到了以前。
她的镜片上蒙上了一层雾珠。“好,非常正确,这位同学善于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她抓住了月缺时候的样子来造句,很有新意。我们大家以后也要向她学习。”
又过了许多年,娟子的头上已有少许银丝了。一天,耕耘于三尺讲坛的她收到一封来信,信是当年回答问题的那位女生写来的。“谢谢您,娟子老师。多年以后,我才发觉当年您给我们上的那堂用‘月亮’造句的课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最难忘的一课。谢谢您,没有扼杀一个孩子的创造力,给了孩子一片自由飞翔的蓝天,使她成为一名较出色的广告设计师……”
娟子的眼睛湿润了,镜片模糊了。